下书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197章 难民还是俘虏?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197章 难民还是俘虏?

    第197章 难民还是俘虏?

    张鹿安对于马国勇前来禀报的关于桐城营擅自出战的问题,并不是特别担心,桐城营是经过血战的,凭借着对清军作战实打实的战功,毕竟有砍杀人头过百颗进行佐证,按照朝廷惯例,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加上有黄得功在旁边佐证,估计说不定还会有一定的功劳可捞。

    但是张华所说的讯息就是真的比较急迫了,难民和俘虏自然是不同的,安置难民一般来说,遇到天灾人祸的,朝廷会有原地重建安置和异地安置,并且配备一定的生产资料,如粮食布匹、其他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等等,目的是快速的恢复当地的生产力和正常的生活秩序。

    但是对待俘虏就完全不一样了,俘虏是没有任何人格可言的,完全就是奴隶,多是在菜市口人市被贩卖,或者直接拉到矿山、矿井等极度危险的生产部门劳作,被剥削致死。女人们有姿色的会被送到教坊司继续贩卖青春,长相一般的甚至会沦为营妓。年轻的男人则很可能会被割掉生殖器,被阉割后送到京师或者各处陵寝地守墓。比如郑和原本就是俘虏,因为年轻才被阉割掉,送到北京成为太监的,后来立有战功,才逐渐被朱棣重用的。

    张华口中的贾夫子很明显就是这次北行认识的贾名杰,看来朝廷已经派人来接洽,但是问题是这些六千余定兴百姓为何会被如此对待?

    大明朝廷和地方政府本身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子民,已经是愧对百姓了,如今面对被好不容易解救回来的子民,如果还按照俘虏来对待,岂不是会令大明朝廷完全失去人心?大明朝廷难道就没有一个明白人吗?

    “慢点说,到底是怎么回事?贾夫子人呢?是否已经到了营部?”

    张鹿安安慰张华道。

    “我俩也说不清楚,贾夫子应该被软禁起来了,他是通过一个良心未泯的士兵前来送的信,都司你看……”张华一边说,一边递给张鹿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一句话:“今上预以俘虏相待,万民泣血,急切望援。”

    字迹虽然潦草但又刚好能够辨认,字体颜色血红带着暗黑色,很明显是咬破手指在一块破烂丝绢上写的,看样子写的时候应该是非常急切。

    “送信人呢?”

    “人家不能久待,否则无法跟上面交代,是以采购粮食为名出营,只是说了一句,现在贾夫子在内的六千人都被官军关押在郑村坝一带,官军领头的人是一个叫陈洪范的总兵官。送信人就说了这些,然后就匆匆离去。我等不敢耽搁,立刻驱马前来禀报。”

    张鹿安觉得事关重大,把几个高层领导都叫到一块进行商议,集思广益。可是这样的事是之前从未遇到过的,眼下营内根本没有那种具有长远眼光和丰富见识的人才,唯一认识的当过高官的贾名杰,如今还被关了起来。

    最后倒是刘体仁提议:首先派人去京师调查一下朝廷的具体安排,如果可能的话,那就出点血打点一番;其次虽然上峰没有明确消息来到,但是自从张凤翼死后,已经完全没有任何粮草弹药送到桐城营,应该派人前往通州申请钱马粮草;第三就是桐城营的伤员众多,而且没有准备冬衣,万一天气转寒,到时候就没有了任何余地,建议全营从密云南下,开始缓慢的向南行军。

    张鹿安听后,觉得也暂时没有更好的办法,就安排王朝派人跟登州联络,让见微社和福睿张商号开始搜集冬衣,至少先准备一千套;办完这件事后,让王朝再带着金马儿和莫约日前往京师调查消息,并且尽快返回;让刘壮国带人去通州申领钱粮物资。出于慎重考虑,张鹿安没敢下令立刻拔营。

    密云到通州城不过上百里的距离,刘壮国在三天后鼻青脸肿的率先返回营内,看到张鹿安后,立刻就委屈地哭了起来:

    “都司,朝廷不光不给粮食,还骂人,我跟他们理论两句,他们竟然出手打人……呜呜……太不讲理了!咱们千里勤王,到底图个什么啊……呜呜”

    张鹿安听闻后也是气的咬牙切齿:

    “高起潜那个狗东西实在是太他妈的不讲理了,到底还有没有天理?”

    “确实气人,但是背后谩骂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要不咱们还是采取浑水摸鱼的办法吧?”刘体仁突然说了一句。

    “怎么个浑水摸鱼的办法?”张鹿安来了兴趣。

    “派人去京师,将咱们桐城营接受张本兵的密令,以四百精兵拦截清军,最终在黄得功所部的支援下完成了歼灭清军数百人,砍杀一百余级并且解救超过六千定兴百姓的壮举,进行大肆的宣传,甚至还可以通过商号系统,向江南进行宣传,总之要不惜一切力量,将桐城营敢战、救民的光辉举动告知天下,相信总会有还有良知的大臣会替咱们说好话的。”刘体仁说道。

    这是一个阳谋,张鹿安觉得完全可以一试。

    ……

    半个月后

    大明京师紫禁城

    “骆养性,你这消息从哪里来的?高起潜之前上奏说是黄得功所部斩获几百级建奴首级,并且俘虏六千余建奴俘虏。量那个奴才还没有胆子以至于欺瞒朕吧?”

    “回陛下,此消息正是来源于湖广常德杨子微,其实京中甚至江南都有类似消息……”骆养性回答道。

    骆养性口中的湖广常德杨子微,正是前大学士杨鹤的儿子杨嗣昌,张凤翼死后,兵部主官一直都是空缺状态,最后实际空缺长达两个月之久。

    杨嗣昌面白少须,两眼间距很小,身材不高,但是思路清晰,伶牙俐齿,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此刻杨鹤已经过世,杨嗣昌还在老家待着丁忧当中。

    张凤翼死后,崇祯皇帝三番五次下诏夺情,希望把杨嗣昌召进京师。朝中几乎所有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杨嗣昌正是崇祯心目中,下一任兵部尚书最合适的人选。

    杨嗣昌虽然一直没有答应立刻进京,但是一直与京师故人保持着书信往来联系,也明确答复朝廷,将会在安排好家庭事务后进京。

    “杨嗣昌身在父母丁忧当中,竟然还能关注到边关战事,果然是忠心体国。他的话自然不虚,难道真的是高起潜那个狗奴才欺瞒朕?”崇祯皇帝对杨嗣昌自始至终都是非常的信任,在崇祯一朝算是非常罕见的存在。

    “圣上明见万里,慧眼识珠选拔高公公起于微末之中,高公公自然不会欺瞒陛下,只是毕竟高公公掌握京师附近十万将士的钱马粮草调动和指挥,事务繁多,难免为手下人所蒙蔽……”

    “哼,来人,给高起潜去口信:狗奴才为何没有用心办事?桐城营到底功劳几何?六千难民如何称作俘虏?难道想陷朕于不义?查清楚详情,赶紧来报,迟了扒你的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