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 番外 暗影忠魂3,君臣初见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番外 暗影忠魂3,君臣初见

    洛阳城中因为考核而引起的喧嚣,被巍峨的宫墙隔绝在外。

    李儒的答卷毫无意外的获得了认可,并与其他几名最终拥有殿试资格的士子,一同来到了在德阳殿前宽阔的广场上。

    清晨的阳光洒在巨大的汉白玉石阶和两侧执戟肃立的羽林郎身上,泛着冷冽而庄重的光芒。

    周围一片寂静,只剩下旌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的声音,以及自己胸腔内那颗擂鼓般的心跳。

    “陇西李儒,第四名!”

    听到司徒胡广宣布的自己名次,李儒的心脏猛的跳动了一下。

    他知道自己的名次不会低,但却没想到会这么高。

    巨大的喜悦过后,随之而来的,是紧张与忐忑。

    因为在接下来的殿试当中,他即将面对那位少年天子。

    李儒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并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特意浆洗过、却依旧显得过于朴素的粗麻布衣,并努力的挺直了腰背。

    “宣!殿试前十名士子,入殿觐见——!”

    随着内侍那特有的、穿透力极强的尖细嗓音响起,沉重的德阳殿大门缓缓向内开启,露出里面深邃而辉煌的景象。

    李儒不住的调整着呼吸,然后随着队列,迈着尽可能沉稳的步伐,踏入了这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的殿堂。

    殿内光线略暗,地面光滑如镜,倒映着人影,恍恍惚惚。

    两侧侍立着文武重臣,个个身着华服,气度沉凝,目光如同实质般扫视着走进来的年轻士子们,那无形的威压,比殿外的羽林郎更令人窒息。

    李儒不敢抬头直视御座,只用眼角的余光,看到那高高在上的御案之后,端坐着的那个略显单薄的身影。

    “拜!” 内侍再次唱喏。

    十人齐刷刷俯身下拜:“臣等叩见陛下,陛下万年!”

    一个清朗、平静的声音从上方传来:“平身。”

    “谢陛下!” 众人起身,垂手侍立。

    接下来是例行的奏对。

    天子会随机点名,询问一些经义或时务的看法,问题或深或浅,有的引经据典,有的直指现实。

    李儒垂着头,仔细听着前面几位士子的回答。

    他们大多引经据典,言辞华美,逻辑清晰,尤其是那种从容的气度,引得殿内众臣纷纷侧目。

    只不过,李儒依旧敏锐的察觉到了那位少年天子,对于那些士子的大案,似乎并不太满意。

    天子,似乎更加注重务实!

    李儒心中暗自猜测道,并开始考量起了自己接下来的应对之策。

    “李儒!”

    就在他思量之际,天子那清朗的声音传来。

    李儒浑身一震,当即俯身下去:“臣在!”

    “抬起头来。” 天子的声音颇为柔和。

    李儒依言缓缓抬头,视线终于第一次清晰地落在了御座之上的少年天子身上。

    出乎意料,这位以雷霆手段闻名的新君,看起来比想象中还要年轻许多,面容甚至带着几分未脱的稚气。

    刘宏的目光平静地落在李儒脸上,仔细端详了片刻,那目光并不锐利,却仿佛能穿透皮囊,直视人心深处。

    李儒感到一阵莫名的紧张,手心微微出汗。

    就在李儒以为天子会像询问其他人一样,考校他经义或策论时,刘宏却缓缓开口了:

    “李儒,字文优,凉州陇西郡狄道县人氏,生于延熹二年,今岁十九。

    父讳李远,曾为乡间地主,家略有薄田,通晓文墨,十年前,羌乱骤起,家宅焚毁,田产为豪强所趁乱霸占,令尊悲愤交加,一病不起,终至撒手人寰。

    自此,汝与寡母王氏相依为命,王氏为人缝补浆洗,勉力供汝读书。汝自幼聪慧,尤好史书兵策,于《左传》、《史记》、《孙子》用功最深……”

    轰——!

    李儒只觉得脑袋里一片空白,眼中满是震惊的神色。

    他知道,自己在入宫之前,必然会受到一定的调查。

    但他却没想到,天子对自己的调查竟如此详细。

    这简直…简直像是洞悉了他的一生!

    他猛地抬头,望向御座上的少年天子,眼神中充满了骇然与极度的困惑。

    他看到天子刘宏的嘴角似乎勾起了一抹极淡、极难察觉的弧度,那眼神中,带着一种了然,一种…仿佛看着故人般的奇异温和。

    “陛下…陛下…圣明烛照!”

    李儒的声音有些颤抖:“臣之微末家事,竟劳陛下如此挂心……臣……”

    他从未想过,自己这个来自凉州边鄙之地的寒门学子,卑微如尘埃的一生,竟能如此清晰地映入天子的眼中!

    天子于殿中道明了他的出身来历,无疑是一种比任何褒奖都更沉重的认可!

    殿内一片寂静。

    两侧的重臣们,包括司徒胡广,脸上都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惊诧。

    天子对这寒门士子的了解,显然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刘宏的声音再次响起:“汝之策论,朕已览之。

    论边患吏治之积弊,鞭辟入里,字字血泪,言靖边安民之策,切中肯綮,刚毅果决!

    尤以‘欲固邦本,必安黎庶;欲安黎庶,必清吏治、强兵备、抑豪强、用贤才’之论,深得朕心!”

    他略作停顿,目光如炬,牢牢锁定下方激动得难以自持的李儒:

    “汝之才,非百里之才,乃社稷之器!汝之志,非求一官半职,乃欲澄清寰宇,再造乾坤!

    凉州风沙,磨汝筋骨;家道中落,砺汝心志;目睹黎庶之苦,铸汝赤子之心!此等经历,此等见识,此等刚毅,此等赤诚……”

    刘宏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期许:“岂非朕之萧何乎?!”

    萧何?!

    这两个字如同九天惊雷,再次狠狠劈在李儒的心上!

    他猛地抬起头,泪眼模糊中,只看到御座之上,那少年天子目光灼灼,正无比郑重地注视着自己!

    萧何!汉初三杰!辅佐高祖,定鼎天下的无双国士!

    天子…竟将自己比作萧何?!

    巨大的荣耀感、以及那份被彻底理解的狂喜,如同汹涌的浪潮,瞬间冲垮了李儒所有的理智堤防!

    他抬起头,泪流满面,眼中满是激动!

    李儒迎着天子那充满期许的目光,再次郑重的拜了下去:

    “蒙陛下不弃,以国士相待,此身此命,皆属陛下属大汉!

    陛下但有驱策,刀山火海,九死不悔!臣愿为陛下手中利剑,廓清寰宇!

    愿为陛下足下基石,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誓言铮铮,字字泣血!

    整个德阳殿,落针可闻。只有李儒那充满力量的誓言在巨大的空间内回荡,余音不绝。

    重臣们面面相觑,震惊于天子的评价,更震撼于这寒门士子如此炽烈而决绝的效忠之誓。

    司徒胡广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此子,心志如铁,可堪大用。

    御座之上,少年天子刘宏,看着下方那个泪流满面的青年,听着他那掷地有声的誓言,平静的眼底深处,终于掠过一丝满意的笑意。

    “善。” 刘宏的声音恢复了平静:“李卿之心,朕已知晓,且先退下,朕自有安排。”

    “臣…遵旨!” 李儒再次叩首,然后才缓缓起身,退了出去。

    出了大殿之后,李儒这才挺直了脊梁。

    抬头看了看明媚的天空,李儒只感觉整个世界都焕然一新。

    凉州的黄沙、母亲的咳嗽、合阳冯家豪奴的嘴脸…所有过往的苦难与愤懑……

    陛下,原来您真的看到了,您看到了凉州的疮痍,看到了生民的困顿,看到了豪强的凶顽……

    您以国士待我,我李儒,必以国士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