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东北匪事 > 第903章 不服输的米军

东北匪事 第903章 不服输的米军

    米军在仁川之战战败的消息第一时间就传回了日本,整个日本从上到下都不好了。

    因为他们都很清楚,现在他们和米军是一伙的。

    米军战败,那就意味着他们渡海作战的军队将失去支援。

    也不能说是彻底失去支援,至少现在联合空军还在每天前往战场支援日军。

    但是,米军的失败,表明了渡海作战的日军除了一路向北横推大败东北国防军在半岛的军队,要么就要想办法撤回来。

    但是,问题是就这么短短的几天,日本联合舰队被全歼,米国联合舰队也没能逃回来。

    据说,东北国防军为了伏击米国联合舰队,居然组织了四千架战围攻米国联合舰队。

    现在,不管是日本海,还是黄海,都是东北国防军海军的天下。

    日本军队根本就无法从半岛别回来。

    另外,经过这么些时间的空战,三国联合空军如今也仅剩三千多架战机。

    如果在这个战区的战机一起出击,联合空军坚持不了几天就会全军覆没了。

    而失去空军支援的日军登陆部队,除了找死就只剩下一条投降的道路了。

    京都,裕仁的御前会议。

    气氛无比压制。

    作为主持人的裕仁语气严厉地说道:

    “各位,都说一说,帝国的出路在哪里?

    米军在仁川登陆失败。他们在这一片区域的海军和陆军都全军覆没了,现在就剩下一些空军在支援我们在半岛的战争。

    如今我们已经失去了制海权,我想要不了多久我们的制空权也将彻底失去。

    等到我们彻底失去制空权的那天,想必也是东北国防军发动总共的时间吧。”

    “陛下,请不用这么悲观。”

    陆军大臣山上田一赶紧站了出来。

    “陛下,我们不是孤军在战斗。4

    北边的沙俄正在和东北国防军交战。

    在南边,印度、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以及菲律宾都对东北国防军出兵,如今的东北国防军可以说是四面皆敌。”

    “山上田一,东南亚和印度的军队能够和东北国防军相提并论吗?”

    海军大臣山本武如今彻底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帝国的海军早就梦碎日本海了。

    眼看自己两个重臣马上就要打起来,裕仁赶紧呵斥道:“都到什么时候了,你们还有心思在这里斗嘴?

    等到你们被东北国防军俘虏以后,大家可以向周浩建议把这两个家伙关在一个房间里,他们他们吵个够。”

    看到满屋子垂头丧气的帝国军方高层。

    “风行三郎,你来说一说你的看法。”

    大家一起看向这个一些话比较少的家伙。

    而风行三郎一看自己这是逃不掉的,也就硬着头皮说了起来。

    “陛下,各位部长大臣。在下认为如果没有援军,我们在半岛作战的三百万大军早晚都会被消耗殆尽,尤其是在联合空军战败的情况下。

    如今联合空军仅剩三千架战机,而我们对手的空军应该还有五千架,海军还有近两千架,

    可以预见我们的联合空军必败无疑。

    除非米国能够继续加大投入,让我们的战场上空的制空权不至于丢失。

    如今在战场上,我方三百万,而对方不足两百万,兵力上我们占优。

    只要他们没有夺得制空权,我们就能一直坚持下去。

    至少坚持两个月没有问题。”

    风行三郎说的没有错,在开战之初,日本就运输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生活物资到半岛南端。

    这些物资以及渡海作战的军队两个月的消耗。

    还有一点,在开战之前,双方都挖掘了大量的地下工事。

    想要挨个拔除这些工事,费时费力。

    当然,如果掌握了制空权,使用轰炸机投掷重达一吨多那种专门对付要塞的航弹,对付这些地下工事或许就会相对简单不少。

    整个御前会议开得裕仁郁闷不已。

    也就是说,这一场战争的胜负根本就不是他们出力最大的日本军队能够决定的。

    而是联军的空军是否给力。

    但是,如今联军的空军已经完全处于劣势了。

    如果联军空军短时间内没有获得强有力支援,根本就坚持不了几天时间。

    当天晚上,裕仁召见了负责日本事务的米国特使沃尔特。

    “特使先生,仁川之战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不知贵国有什么后续的安排?”

    此时的裕仁,已经把整个帝国命运都押在米国人身上。

    因此,此时裕仁的态度那叫一个恭维。

    “仁川之战的结果,对我们双方而言,都是灾难性的。

    我们如果不能及时想到办法,半岛战事我们必败无疑。

    我们也知道,我们如果战败,贵国的全球战略就是一个笑话。

    而对于我国而言,此战一旦失败,东北国防军很有可能会直接出兵日本,再次对我国进行武装占领。

    那样一来,对我国而言就是亡国灭种的代价。

    这个代价是我们无法承受的。”

    裕仁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米国加大对这一场战争的投资。

    与此同时,华盛顿,五角大楼,一场关于是否加大对日本战场的投资的谈论正在。

    “各位,我们不能就此向东北国防军投降。”

    国防部长米歇尔语气沉重地说道。

    “一旦投降,就标志着我们自由世界的失败。”

    “部长先生,如今这个情况,我们应该应对?”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多伦一直都不同意向东北国防军开战。

    因为,和东北国防军开战的风险太高。

    然而,米歇尔却很是淡定地说道:“我们国内还有不少完好的战斗机,他们的作战性能,相对于如今的战机,相差不多。

    如果不是用来做空优战机,它们完全可以继续上战场。”

    “飞行员的问题怎么解决?”

    多伦立马丢出另外一个问题。

    “我们完全可以招募那些退役的飞行员。”

    米歇尔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我做过统计,我们现在保存完好的战斗机还有一万余架,他们只要出现在战场上,同样能够给敌方的地面部队带来重大的伤害。”

    “好吧,部长先生,你说服我了。那你们就赶紧去执行去吧。”

    多伦很是气愤地说道:“联邦空军已经损失的多少了?

    我们如果继续加大投入,那就还要损失多少?

    大家不要忘了,我们的五十万驻日部队和第三第七两支舰队已经全军覆没了。

    我们还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难道我们就不能和他们一起来引领世界前进吗?”

    “多伦,你的这种想法很危险,这个世界就这么大,蛋糕就这么多,他们要是吃得多了,那我们吃的就会显得少了。”

    米歇尔继续说道:“我们不能让华夏再次伟大。”

    “部长先生,既然你认为我们是在为整个西方世界谋福利,那我们就不能这么单独冲锋陷阵,其它的西方国家也必须派遣部队参与。”

    多伦已经和米歇尔杠上了。

    然而,米歇尔居然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其实,多伦说的这个事情,米歇尔在几天前就已经展开了。

    如今的米国社会,东北国防军已经被米国给彻底妖魔化了。

    甚至,在得知米国军队需要大量飞行员的时候。

    米国各大航空俱乐部注册会员,已经把米国的各大征兵处给堵满了。

    这些可怜的飞行员,他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思想已经被米国受国家控制的媒体给洗脑了。

    既然已经决定要和东北国防军来一场全面的常规战,米国就要把他们的老底子都弄出来。

    飞行员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那接下来就是考虑飞机的问题。

    如今美国那些飞机坟场里还停放着无数性能优秀的飞机。

    他们或许是生不逢时,当他们被大量制造出来的时候,二战已经结束了。

    现在,是他们重出江湖的时候。

    大量b24、b25等轰炸机,p38、p47、p51等战斗机被重新启动。

    这些螺旋桨飞机有一个好处就是操作相对简单,那些民间飞行员甚至不需要专门的培训立即就能上手。

    本来,米国国防部还想重启一些经典飞机的生产线,但是考虑到和东北国防军的战斗估计是持续不了多久,而重启生产线也是费时费力的。

    看着国防部的这一些操作,多伦简直都快无话可说了。

    现在的东北亚战场,主流战机都是新式喷气式飞机,相对于那些螺旋桨飞机,喷气式飞机的优势明显,双方一旦在空中相遇,那就几乎就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米国军方如果使用螺旋桨飞机来和东北国防军的喷气式飞机对抗,那简直就是送人头的嘛。

    但是,多伦不能在公共场合说这些事情。

    看到米国军方如此大费周章地想要继续向日本提供空军支援,多伦都忍不住偷偷嘲笑了起来。

    联邦想要把飞机和飞行员弄到日本去,估计怎么都需要一个星期。

    而一个星期的时间,东北国防军会给米军一个星期的时间吗?

    或许,就在这一两天,东北国防军就要发起总攻了。

    与此同时,米国派出大量的特使出使米国的那些盟友国家。

    目的就是游说他们出兵那些热点地区。

    然而,这个时候的华夏可不是曾经那个孱弱的国家,而是军事力量早就亮瞎一众钛合金狗眼。

    东北国防军的战绩可查,打得都不是弱旅。

    米国的这些盟国一看,要和东北国防军硬刚,那还是算了吧。

    结果就是,每个盟国都表示支持米国攻打华夏,但是他们就是不出兵。

    欺软怕硬可不仅仅是人的本性,到了国家层面,同样也是这种情况。

    历史上米国能够拉着十六个小弟一起找华夏的麻烦,是因为那个时候华夏刚建国,这十六个小弟认为他们能够打得过那个时候华夏。

    而到了这个时代,周浩和他的东北国防军可是多次打米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在米国这些小弟看来,他们的老大都被人家提起来打了好几次,我们这些小喽喽冲上去能干啥?

    只能送人头罢了。

    而且,如今华夏可是世界强国。

    他们的米国老大很显然在和华夏干仗的时候又输了。

    这一场针对华夏的战争最后很有可能又是华夏获得最终的胜利。

    真要是那样,他们这样的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又该如何面对华夏。

    小国生存艰难啦!

    然而,在米国一通夹枪带棒的威胁下,这些同盟小国最后又不得不表示一番?

    最后的结果就是,米国的这些盟国几乎都同意参与这次米国领衔的针对华夏的战争。

    只不过,人家也就仅仅是摇旗呐喊一下,每个国也就出动了一个后勤支援组。

    看到米国的这些盟国居然支援米国,多伦都忍不住对着米歇尔调侃了起来。

    “部长先生,你看我们的这些盟国都清楚,这一仗我们没有什么胜算。

    他们完全认为这一战我们能够捞到好处,你认为他们会是什么反应?

    他们会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

    米歇尔没有记会多伦的讥讽,他最近很忙,人员和物资的不停调度,忙得不可开交。

    “多伦,你对我有意见,可以,没问题,但是你应该摆正你的位置。

    你是米国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你考虑问题应该从米国的国家利益出发,而不是个人的喜好。”

    “米歇尔,你错了,我之所以反对和东北国防军开战,这可不是出于个人的因素,而是为了联邦着想。

    你可想过,我们这么大费周章的,万一我们还是战败呢?

    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

    难道那个时候我们真的敢动用核武器吗?

    我们都知道,核武器那就是用来威慑别人的。

    我们不可能和一个有核国家打核战的。

    我们都知道,东北亚的战争我们今后也就提供一下空中支援,挑大梁的还是日本军队。

    如果我们的空军能够一直坚持为日军提供空中火力支援,或许日本人真能一直死扛。

    但是,我们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日军的物资有限,他们坚持不了多久的。

    接下来东北国防军想必就会封锁海峡了。

    以及和我们空军的大决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