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前线:141指挥官 第1220章 清算
热门推荐:
夺舍圣主的我穿越到了小马宝莉
开局一个城池,我靠系统逐鹿天下
我为病娇吃糖
风雪持刀人
反派恋爱脑全是我徒弟?
我正欺负校花,女儿穿越上门叫妈
致命诡地:现在开始死亡倒计时!
武道通神:从天道酬勤开始
不当老黄牛后在末世有多爽
朱赫夫有时候也会忍不住在脑海里勾勒出那样的画面:自己穿着笔挺的制服,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周围是恭敬的同事和羡慕的目光,那是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啊。
可问题是——这看似美好的跳板,不是谁都能踩得稳的。
特警队的门槛,从来都不是一个摆设,它就像一堵高耸入云、坚不可摧的高墙,横亘在那些空有野心却没本事的人面前。
这堵墙,冷酷而无情,它不会因为你的甜言蜜语而降低高度,也不会因为你的苦苦哀求而网开一面。它就像一个公正无私的审判官,用最严格的标准筛选着每一个想要进入的人。
这里,可不是那些混日子的人能待的地方。
每一次任务,都像是一场生死赌博,可能变成生死簿上那冰冷无情的一笔。
实力不够硬的人,就像在狂风暴雨中飘摇的小船,要么早早认怂退出,在现实的压力下灰溜溜地夹着尾巴离开,从此告别这个充满挑战与荣耀的地方;要么被现实这头凶猛的野兽毫不留情地碾成渣滓,在痛苦与绝望中结束自己的特警生涯,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朱赫夫见过太多这样的人了。
他们抱着镀金的心思,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幻想,兴高采烈地走进这扇大门。可现实却像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他们心中的热情。
训练时,他们狼狈不堪,汗水湿透了衣衫,脚步踉跄,仿佛随时都会摔倒;实战时,他们慌乱失措,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迷茫,面对枪口时那一瞬间的犹豫,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无情地刺破了他们那虚伪的伪装。
这些,都会成为筛子上的小孔,把那些不够格的人毫不留情地筛掉,让他们只能带着满心的遗憾和失落离开这里。
朱赫夫静静地站在那里,微微低下头,目光落在了自己的手上。
这双手,曾经无数次握紧那冰冷的枪械,在训练场上挥洒着汗水,在实战中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指节上,还留着训练时留下的茧,那厚厚的茧,就像岁月刻下的勋章,记录着他每一次艰苦的训练,每一次顽强的拼搏。
虎口处,有一道浅浅的疤,那是上次行动时被跳弹擦伤留下的。
当时,子弹像一颗愤怒的流星,带着巨大的力量呼啸而来,擦过他的虎口,瞬间,鲜血就流了出来,钻心的疼痛让他差点握不住手中的枪。
但他咬着牙,强忍着疼痛,继续投入到战斗中。
这些痕迹,不是为了装饰自己而存在的,它们是某种无声的证明,就像一部部生动的史书,记录着他在特警队的点点滴滴,证明着他扛得住这里的重量。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危险的地方,他就像一棵坚韧不拔的青松,无论狂风暴雨如何肆虐,都始终屹立不倒。
跳板?朱赫夫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
呵,前提是,你得先站得稳啊。
而很不巧合的是,朱赫夫恰好就是那种自身实力硬得像块淬炼过的精钢的人。
他站在特警队训练场的边缘,望着远处那片被烈日炙烤得滚烫的沙地,思绪却飘回到了几年前。
那时候,家族里的人围坐在宽敞而奢华的客厅里,灯光柔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长辈们的脸在烟雾缭绕中若隐若现,他们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像是在讨论着一场重大的商业交易。
凭借家里面的运作,他其实完全可以找到一个更为清闲的部门,一个风吹不着、雨淋不到,每天只需按时上下班,不用面对那些危险和未知的地方。
朱赫夫深知家族为他铺好的这条路是多么的平坦和舒适,那是一个可以让他远离危险,享受安稳生活的地方;另一方面,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却在隐隐作痛,像是一头被囚禁在笼子里的野兽,渴望着冲出去,去迎接挑战,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看到那些特警队员们身姿矫健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的眼神坚定而锐利,仿佛能穿透一切黑暗和邪恶。
那一刻,他的心中就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他渴望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守护这座城市,守护那些需要保护的人。
但他没那么做,没有选择那条看似轻松的道路。
其主要原因就是竞争这件事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是存在的,而且在这特警队里,这种内部的竞争有的时候甚至要更为残酷一些。
特警队的训练场上,每天都上演着一场场无声的较量。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跑道上时,队员们就已经开始了高强度的体能训练。
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淌下来,滴落在滚烫的地面上,瞬间就被蒸发得无影无踪。
朱赫夫看着身边那些同样在拼命奔跑的队友,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坚毅和执着,每一个人都不愿意落后,每一个人都在为了那有限的名额而努力拼搏着。
他深知,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地方,没有什么人愿意去培养废物,更不会在废物的身上有任何的培养或者是投资。
这就像是在繁华的街头,普通人可以给乞丐一个硬币,那是出于怜悯和仁慈,是一种善意的施舍。
但凡乞丐敢叫嚷着不够还敢多要一些的话,那么毫无疑问,连带着手中用来乞讨的碗都会被打翻在地,周围人的目光也会从同情变成厌恶和鄙夷。
他们所面临的竞争关系差不多也是这样的……
特警队的更衣室里永远弥漫着枪油和汗液混合的金属腥味,那些斑驳的储物柜就像一个个微型坟墓,埋葬着无数个被淘汰者的梦想。朱赫夫把战术背心甩在长凳上,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角落里那个贴着伊万诺夫名字的柜子已经空了三个月——上次银行劫案中,那个总爱吹嘘自己射击成绩的小子因为0.5秒的迟疑,让绑匪的子弹先一步穿透了人质的肩膀。
训练场的探照灯把夜色切成锐利的几何图形,教官站在高台看着新来的菜鸟们在泥浆里挣扎。
他们的防弹衣像灌了铅,每一次战术翻滚都伴随着痛苦的闷哼。教官的呵斥声在寒风中凝结成白霜。
“觉得苦?等子弹打进你队友后脑勺的时候,你会怀念这些泥巴的!”
这里的生存法则简单得像弹道轨迹——要么你的肌肉记忆快过死神的镰刀,要么你的编号就会变成简报会上被红笔划掉的那一行。
朱赫夫见过太多人离开时佝偻的背影,他们的制服被后勤部回收的速度,比靶场换新靶纸还要快。
那些被淘汰者就像褪下的弹壳,还带着硝烟的温度就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更衣室的镜面映出他锁骨处的弹痕,那是去年地铁人质事件留下的勋章。
当时爆破组的失误让整个走廊充满浓烟,他能依靠的只有直觉和900小时cqb训练刻进脊髓的条件反射。
现在这道愈合的伤口像条蜈蚣,时刻提醒着他:在这个用鲜血当通行证的世界里,怜悯是比走火更致命的失误。
走廊尽头的荣誉墙上,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在斑驳的光影中静静伫立,像是一排排沉默的墓碑,无声地诉说着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
照片的边缘已经有些卷曲,颜色也变得黯淡,仿佛被时光啃噬过一般,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沧桑与悲凉。
朱赫夫每次经过这面荣誉墙时,脚步总会不自觉地放慢,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那些照片,照片里的人曾经都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他们的笑容凝固在那一瞬间,仿佛时间都为他们而停留。
然而,命运却如此残酷,那三分之一的人已经永远留在了任务简报的阵亡名单上,他们的生命如同流星般划过夜空,短暂而绚烂,只留下这冰冷的照片作为他们曾经存在过的证明。
朱赫夫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痛和敬意,他仿佛能看到他们在执行任务时的英勇无畏,听到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的呐喊声。
他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为了信仰和使命,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他本可以像其他关系户那样,在某个偏远的哨所里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那里的天空湛蓝如宝石,阳光温暖而柔和,仿佛是大自然赐予的宁静港湾。
执勤表永远精确得像瑞士钟表,分秒不差。
早上九点,阳光透过窗户轻柔地洒在值班室的桌子上,他慢悠悠地打卡,然后开始一天的执勤。
下午四点,夕阳的余晖将整个哨所染成金黄色,他交班后,便可以悠闲地散步,欣赏着周围的美景。
那里最大的危机不过是偷渡客留下的浅浅脚印,就像生活偶尔泛起的小涟漪;偶尔越境的野狼,也只是给这平静的生活增添了一丝别样的色彩。
上级的调令就像西伯利亚的寒风,带着刺骨的寒冷和不可抗拒的力量,说刮过来就刮过来。
下级们即便心中有千般不满、万般抗议,也只能默默地咽下,他们的声音在这强大的寒风面前,连个回声都不会留下,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了浩瀚的大海,瞬间就被淹没。
但训练场的铁丝网却不会对任何人网开一面,它就像一道冰冷的界限,将那些软弱和怯懦挡在外面。
朱赫夫至今都清晰地记得那个零下二十度的冬夜,那是一个仿佛能将一切都冻结的夜晚。
狂风呼啸着,像一头愤怒的野兽在天地间肆虐,卷起地上的积雪,形成一道道白色的旋风。
训练场上,泥浆被冻得坚硬无比,每走一步都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他在泥浆里艰难地爬行,每前进一米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寒风像刀子一样割着他的脸,生疼生疼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很快就被冻成了冰碴。
作训服早已被汗水和泥浆湿透,此时已经冻成了冰铠甲,紧紧地贴在身上,让他动弹不得。每
一次呼吸,都能感觉到冷空气像针一样刺进他的肺部,带来一阵刺痛。
当他终于爬完最后五百米时,整个人已经疲惫不堪,仿佛被抽干了所有的力气。
他瘫倒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眼神有些迷离。
这时,教官的皮靴停在了他眼前,那皮靴又黑又亮,靴底沾着前一个淘汰者呕吐物的残渣,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气味。
“要么现在放弃,要么爬进救护车。”教官的声音冷酷而无情,比那冻土还要硬,没有一丝温度。
朱赫夫的心中闪过一丝犹豫,他的身体已经达到了极限,放弃似乎是一个很轻松的选择。
但他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荣誉墙上战友们的笑容,他们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鼓励着他。
他咬了咬牙,选择了第三种——用磨烂的指尖在考核表上按下血指印。
那血指印红得刺眼,像是他心中燃烧的火焰,象征着他的决心和勇气。
现在,他看着新来的菜鸟们在同样的泥潭里挣扎,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痛苦和绝望,身体在泥浆中不停地扭动,试图找到一丝平衡。
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未知的恐惧,又有对挑战的渴望。
朱赫夫突然理解了为什么队里管这叫“淬火”,就像钢铁在烈火中锻造,经过高温的炙烤和冷水的淬炼,才能变得更加坚硬和锋利。
这些菜鸟们就像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矿石,只有经过这残酷的训练,才能成为真正的精英。
那些没能挺过来的人,就像被命运无情地淘汰出局。
他们的档案上只会留下个冰冷的“不适任”评语,那几个字如同锋利的刀刃,刺痛着他们的自尊和梦想。
他们就像被退厂的劣质弹壳,连重新熔铸的价值都没有,只能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
而留下来的人,每个伤疤都是活体证书,它们记录着曾经的痛苦和挣扎,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和蜕变。
这些伤疤就像勋章一样,镶嵌在他们的身上,证明你熬过了这个体系最残酷的提纯工序,成为了真正的强者。
调令?
呵,在这里,活下来就是最好的调令。
他刚刚接收到来自于鲍里斯队长的指令,那指令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了他原本平静的心湖,瞬间泛起了层层涟漪。
其实从一开始,朱赫夫心里就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作为一名警员,平日里查阅档案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毕竟在警局这个复杂又严谨的地方,档案就像是历史的记录者,藏着无数案件的真相和线索。
有的时候,为了补充证明一些材料,或者借鉴学习前辈们的办案经验,又或者是对某些案件进行对比分析,查阅档案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他曾经无数次坐在这个位置上,专注地翻阅着那些泛黄的档案,仿佛能透过那些纸张,看到当年案件发生时的场景。
然而,眼下这个时间点却让他心里犯起了嘀咕。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念头,就像一群乱飞的苍蝇,嗡嗡作响,让他难以平静。
“为什么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呢?”他在心里反复地问自己。
陈年旧案就像是一本被尘封已久的书,里面的内容虽然重要,但也不是随时都需要拿出来翻阅的。
他想起之前听说过的一些警局里的“潜规则”,有些时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利用这种特殊的时间点,做一些不可告人的事情。
他们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掩盖某些真相,或者是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私利。
他担心这次查阅档案的指令背后,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也许是一些高层之间的权力斗争,也许是一些黑暗势力的阴谋,又或者是某个案件背后有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纠葛。
只是眼下这个情况……显然不是这样的,但就是因为这一点才让朱赫夫感觉很不对。
可问题是——这看似美好的跳板,不是谁都能踩得稳的。
特警队的门槛,从来都不是一个摆设,它就像一堵高耸入云、坚不可摧的高墙,横亘在那些空有野心却没本事的人面前。
这堵墙,冷酷而无情,它不会因为你的甜言蜜语而降低高度,也不会因为你的苦苦哀求而网开一面。它就像一个公正无私的审判官,用最严格的标准筛选着每一个想要进入的人。
这里,可不是那些混日子的人能待的地方。
每一次任务,都像是一场生死赌博,可能变成生死簿上那冰冷无情的一笔。
实力不够硬的人,就像在狂风暴雨中飘摇的小船,要么早早认怂退出,在现实的压力下灰溜溜地夹着尾巴离开,从此告别这个充满挑战与荣耀的地方;要么被现实这头凶猛的野兽毫不留情地碾成渣滓,在痛苦与绝望中结束自己的特警生涯,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朱赫夫见过太多这样的人了。
他们抱着镀金的心思,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幻想,兴高采烈地走进这扇大门。可现实却像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他们心中的热情。
训练时,他们狼狈不堪,汗水湿透了衣衫,脚步踉跄,仿佛随时都会摔倒;实战时,他们慌乱失措,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迷茫,面对枪口时那一瞬间的犹豫,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无情地刺破了他们那虚伪的伪装。
这些,都会成为筛子上的小孔,把那些不够格的人毫不留情地筛掉,让他们只能带着满心的遗憾和失落离开这里。
朱赫夫静静地站在那里,微微低下头,目光落在了自己的手上。
这双手,曾经无数次握紧那冰冷的枪械,在训练场上挥洒着汗水,在实战中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指节上,还留着训练时留下的茧,那厚厚的茧,就像岁月刻下的勋章,记录着他每一次艰苦的训练,每一次顽强的拼搏。
虎口处,有一道浅浅的疤,那是上次行动时被跳弹擦伤留下的。
当时,子弹像一颗愤怒的流星,带着巨大的力量呼啸而来,擦过他的虎口,瞬间,鲜血就流了出来,钻心的疼痛让他差点握不住手中的枪。
但他咬着牙,强忍着疼痛,继续投入到战斗中。
这些痕迹,不是为了装饰自己而存在的,它们是某种无声的证明,就像一部部生动的史书,记录着他在特警队的点点滴滴,证明着他扛得住这里的重量。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危险的地方,他就像一棵坚韧不拔的青松,无论狂风暴雨如何肆虐,都始终屹立不倒。
跳板?朱赫夫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
呵,前提是,你得先站得稳啊。
而很不巧合的是,朱赫夫恰好就是那种自身实力硬得像块淬炼过的精钢的人。
他站在特警队训练场的边缘,望着远处那片被烈日炙烤得滚烫的沙地,思绪却飘回到了几年前。
那时候,家族里的人围坐在宽敞而奢华的客厅里,灯光柔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长辈们的脸在烟雾缭绕中若隐若现,他们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像是在讨论着一场重大的商业交易。
凭借家里面的运作,他其实完全可以找到一个更为清闲的部门,一个风吹不着、雨淋不到,每天只需按时上下班,不用面对那些危险和未知的地方。
朱赫夫深知家族为他铺好的这条路是多么的平坦和舒适,那是一个可以让他远离危险,享受安稳生活的地方;另一方面,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却在隐隐作痛,像是一头被囚禁在笼子里的野兽,渴望着冲出去,去迎接挑战,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看到那些特警队员们身姿矫健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的眼神坚定而锐利,仿佛能穿透一切黑暗和邪恶。
那一刻,他的心中就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他渴望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守护这座城市,守护那些需要保护的人。
但他没那么做,没有选择那条看似轻松的道路。
其主要原因就是竞争这件事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是存在的,而且在这特警队里,这种内部的竞争有的时候甚至要更为残酷一些。
特警队的训练场上,每天都上演着一场场无声的较量。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跑道上时,队员们就已经开始了高强度的体能训练。
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淌下来,滴落在滚烫的地面上,瞬间就被蒸发得无影无踪。
朱赫夫看着身边那些同样在拼命奔跑的队友,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坚毅和执着,每一个人都不愿意落后,每一个人都在为了那有限的名额而努力拼搏着。
他深知,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地方,没有什么人愿意去培养废物,更不会在废物的身上有任何的培养或者是投资。
这就像是在繁华的街头,普通人可以给乞丐一个硬币,那是出于怜悯和仁慈,是一种善意的施舍。
但凡乞丐敢叫嚷着不够还敢多要一些的话,那么毫无疑问,连带着手中用来乞讨的碗都会被打翻在地,周围人的目光也会从同情变成厌恶和鄙夷。
他们所面临的竞争关系差不多也是这样的……
特警队的更衣室里永远弥漫着枪油和汗液混合的金属腥味,那些斑驳的储物柜就像一个个微型坟墓,埋葬着无数个被淘汰者的梦想。朱赫夫把战术背心甩在长凳上,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角落里那个贴着伊万诺夫名字的柜子已经空了三个月——上次银行劫案中,那个总爱吹嘘自己射击成绩的小子因为0.5秒的迟疑,让绑匪的子弹先一步穿透了人质的肩膀。
训练场的探照灯把夜色切成锐利的几何图形,教官站在高台看着新来的菜鸟们在泥浆里挣扎。
他们的防弹衣像灌了铅,每一次战术翻滚都伴随着痛苦的闷哼。教官的呵斥声在寒风中凝结成白霜。
“觉得苦?等子弹打进你队友后脑勺的时候,你会怀念这些泥巴的!”
这里的生存法则简单得像弹道轨迹——要么你的肌肉记忆快过死神的镰刀,要么你的编号就会变成简报会上被红笔划掉的那一行。
朱赫夫见过太多人离开时佝偻的背影,他们的制服被后勤部回收的速度,比靶场换新靶纸还要快。
那些被淘汰者就像褪下的弹壳,还带着硝烟的温度就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更衣室的镜面映出他锁骨处的弹痕,那是去年地铁人质事件留下的勋章。
当时爆破组的失误让整个走廊充满浓烟,他能依靠的只有直觉和900小时cqb训练刻进脊髓的条件反射。
现在这道愈合的伤口像条蜈蚣,时刻提醒着他:在这个用鲜血当通行证的世界里,怜悯是比走火更致命的失误。
走廊尽头的荣誉墙上,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在斑驳的光影中静静伫立,像是一排排沉默的墓碑,无声地诉说着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
照片的边缘已经有些卷曲,颜色也变得黯淡,仿佛被时光啃噬过一般,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沧桑与悲凉。
朱赫夫每次经过这面荣誉墙时,脚步总会不自觉地放慢,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那些照片,照片里的人曾经都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他们的笑容凝固在那一瞬间,仿佛时间都为他们而停留。
然而,命运却如此残酷,那三分之一的人已经永远留在了任务简报的阵亡名单上,他们的生命如同流星般划过夜空,短暂而绚烂,只留下这冰冷的照片作为他们曾经存在过的证明。
朱赫夫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痛和敬意,他仿佛能看到他们在执行任务时的英勇无畏,听到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的呐喊声。
他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为了信仰和使命,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他本可以像其他关系户那样,在某个偏远的哨所里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那里的天空湛蓝如宝石,阳光温暖而柔和,仿佛是大自然赐予的宁静港湾。
执勤表永远精确得像瑞士钟表,分秒不差。
早上九点,阳光透过窗户轻柔地洒在值班室的桌子上,他慢悠悠地打卡,然后开始一天的执勤。
下午四点,夕阳的余晖将整个哨所染成金黄色,他交班后,便可以悠闲地散步,欣赏着周围的美景。
那里最大的危机不过是偷渡客留下的浅浅脚印,就像生活偶尔泛起的小涟漪;偶尔越境的野狼,也只是给这平静的生活增添了一丝别样的色彩。
上级的调令就像西伯利亚的寒风,带着刺骨的寒冷和不可抗拒的力量,说刮过来就刮过来。
下级们即便心中有千般不满、万般抗议,也只能默默地咽下,他们的声音在这强大的寒风面前,连个回声都不会留下,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了浩瀚的大海,瞬间就被淹没。
但训练场的铁丝网却不会对任何人网开一面,它就像一道冰冷的界限,将那些软弱和怯懦挡在外面。
朱赫夫至今都清晰地记得那个零下二十度的冬夜,那是一个仿佛能将一切都冻结的夜晚。
狂风呼啸着,像一头愤怒的野兽在天地间肆虐,卷起地上的积雪,形成一道道白色的旋风。
训练场上,泥浆被冻得坚硬无比,每走一步都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他在泥浆里艰难地爬行,每前进一米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寒风像刀子一样割着他的脸,生疼生疼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很快就被冻成了冰碴。
作训服早已被汗水和泥浆湿透,此时已经冻成了冰铠甲,紧紧地贴在身上,让他动弹不得。每
一次呼吸,都能感觉到冷空气像针一样刺进他的肺部,带来一阵刺痛。
当他终于爬完最后五百米时,整个人已经疲惫不堪,仿佛被抽干了所有的力气。
他瘫倒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眼神有些迷离。
这时,教官的皮靴停在了他眼前,那皮靴又黑又亮,靴底沾着前一个淘汰者呕吐物的残渣,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气味。
“要么现在放弃,要么爬进救护车。”教官的声音冷酷而无情,比那冻土还要硬,没有一丝温度。
朱赫夫的心中闪过一丝犹豫,他的身体已经达到了极限,放弃似乎是一个很轻松的选择。
但他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荣誉墙上战友们的笑容,他们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鼓励着他。
他咬了咬牙,选择了第三种——用磨烂的指尖在考核表上按下血指印。
那血指印红得刺眼,像是他心中燃烧的火焰,象征着他的决心和勇气。
现在,他看着新来的菜鸟们在同样的泥潭里挣扎,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痛苦和绝望,身体在泥浆中不停地扭动,试图找到一丝平衡。
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未知的恐惧,又有对挑战的渴望。
朱赫夫突然理解了为什么队里管这叫“淬火”,就像钢铁在烈火中锻造,经过高温的炙烤和冷水的淬炼,才能变得更加坚硬和锋利。
这些菜鸟们就像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矿石,只有经过这残酷的训练,才能成为真正的精英。
那些没能挺过来的人,就像被命运无情地淘汰出局。
他们的档案上只会留下个冰冷的“不适任”评语,那几个字如同锋利的刀刃,刺痛着他们的自尊和梦想。
他们就像被退厂的劣质弹壳,连重新熔铸的价值都没有,只能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
而留下来的人,每个伤疤都是活体证书,它们记录着曾经的痛苦和挣扎,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和蜕变。
这些伤疤就像勋章一样,镶嵌在他们的身上,证明你熬过了这个体系最残酷的提纯工序,成为了真正的强者。
调令?
呵,在这里,活下来就是最好的调令。
他刚刚接收到来自于鲍里斯队长的指令,那指令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了他原本平静的心湖,瞬间泛起了层层涟漪。
其实从一开始,朱赫夫心里就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作为一名警员,平日里查阅档案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毕竟在警局这个复杂又严谨的地方,档案就像是历史的记录者,藏着无数案件的真相和线索。
有的时候,为了补充证明一些材料,或者借鉴学习前辈们的办案经验,又或者是对某些案件进行对比分析,查阅档案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他曾经无数次坐在这个位置上,专注地翻阅着那些泛黄的档案,仿佛能透过那些纸张,看到当年案件发生时的场景。
然而,眼下这个时间点却让他心里犯起了嘀咕。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念头,就像一群乱飞的苍蝇,嗡嗡作响,让他难以平静。
“为什么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呢?”他在心里反复地问自己。
陈年旧案就像是一本被尘封已久的书,里面的内容虽然重要,但也不是随时都需要拿出来翻阅的。
他想起之前听说过的一些警局里的“潜规则”,有些时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利用这种特殊的时间点,做一些不可告人的事情。
他们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掩盖某些真相,或者是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私利。
他担心这次查阅档案的指令背后,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也许是一些高层之间的权力斗争,也许是一些黑暗势力的阴谋,又或者是某个案件背后有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纠葛。
只是眼下这个情况……显然不是这样的,但就是因为这一点才让朱赫夫感觉很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