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女扮男装,在男频科举文中当名臣 > 第346章 郎中之论,棉布织机,文大人之苦

女扮男装,在男频科举文中当名臣 第346章 郎中之论,棉布织机,文大人之苦

    大朝会结束。

    许多大臣前来恭贺许玥,脑子没进水的人都知道,正五品和正五品之间是不一样的,有的位卑权重,有的空占品级。

    户部郎中权位自然不低。

    但去问一问,没有不愿意主理一署的郎中。

    主官,意义深重。

    李郎中来贺喜,许玥待之甚恭,听到他的羡慕之言,许玥轻笑道:

    “大人说的一点没错,不当户部郎中确实是一件好事……”

    李郎中一怔。

    还不等他反应,许玥神色有些苦恼的继续道:

    “许郎中,听起来像大夫似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

    郎中之名自古便是官称,可不知何时起,市井之中,百姓称呼那些大夫和买药的人为郎中。

    这些大臣,以往没有怎么在意。

    被许玥这么一说,一下子就会意。

    人都明白过来,许玥是在开玩笑了,不止李郎中,其余在一旁“偷听”的人都笑了起来。

    有刚好是郎中的自嘲,亦有友人嘲笑调侃,气氛顿时缓和了起来。

    路过的程阁老含笑道:

    “此郎中非彼郎中,不过,古人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都是济世救人的。”

    “不过,我们这郎中,若施展抱负,尽心为民,可救千万人,市井之中的郎中终其一生,只能救千人罢了。”

    “诸位应当自勉。”

    这一番话把事情的角度拔高了不少,众臣纷纷应是。

    许玥也点头,若有所思。

    这边,程阁老说完这番话之后,转头看向许玥,含笑邀请她一起走,闻弦歌而知雅意,其余人都借口离开了。

    出宫路上。

    两人同乘一架马车,阁老的排场自然不小,马车外表不起眼,内里却十分宽大,许玥喝了口温度正好的信阳毛尖,心中暗道: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程家底蕴还在呢。

    嗯,陛下也没下死手。

    程阁老可不知道许玥在想这些,对待这位天子塞过来的“继承人”,他的分寸一向把握的十分恰当。

    此时,温和的开口:

    “陛下恩德,给你主理一署的机会,棉花等物潜力巨大,若是发挥得当,绝不会止于正五品,你要好生把握。”

    人人心知肚明。

    这民生署,好似一株幼嫩的小树苗,看似弱小,但长大之后,却能直达天际。

    当然,前提是许玥不搞砸。

    此时不知多少人虎视眈眈,想要把她从这个位置上拉下去,换上自己上。

    许玥从窗边望去,正好有个妇女提着菜篮在肉摊子上挑拣,能吃得起肉,耳上还有小小的金坠子,应该是殷实人家。

    ——她的身上,就穿着一件鼓鼓囊囊的棉衣

    放眼望去,街上还有几处,有人穿着棉衣,脸色红润有加,旁边人偶尔看去眼中都是羡慕。

    有这些例子在。

    明年,不需官府催促,棉花会出现在许多人的田地之中。

    她含笑道:

    “学生心知,此事任重而道远。”

    “绝不会掉以轻心。”

    听到这个答案,程阁老欣慰的点点头,有这个重视的心就好。

    他就怕许玥一下子被捧的心气太高,飘飘然,不晓得轻重。

    那自己的投资不就打水漂了!

    …………

    结束这个话题,又说起棉布事,工部的韩尚书这几日见到许玥容光焕发。

    无他,工部要赚钱了。

    许玥之前画的大饼实现,新改良出的织机效率极高,准确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整套的设备。

    包括,脱籽、纺纱、织布都有相应的改良机器,这三个相辅相成,一起用至少能实现十倍以上的效率提升。

    所以才说,工部要发了。

    许玥留意过大周的人口,粗略统计有近亿人口,正是鼎盛的时候。

    这么大的市场,此时又是男耕女织的社会状况,可想而知棉布织机一定会大卖,银子还不哗啦啦的来。

    棉布织机当然垄断不了,民间百姓也不是那么淳朴——他们会仿造。

    但工部人多势众。

    即便只赚第一波钱,也是巨量。

    和许玥说起时,韩尚书冷哼一声:

    “姓李的家伙,以后别想本官给他一个好脸色。”

    我们工部,有钱了!

    颇有翻身做主人的扬眉吐气感。

    许玥心想,李尚书恐怕求之不得。

    她有时候会想,这位和西方传统故事里的巨龙差不多,都喜欢收集财宝,看到闪光的东西就挪不动脚步,吝啬无比。

    罪过,罪过。

    李尚书只是尽职尽责而已。

    回到现实之中,程阁老问起许玥对棉布该如何推广,许玥没有隐瞒,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棉布比起棉花,有一定的技术门槛,百姓初期一定会观望观望,所以,她预备先推一把,至少让技术推广。

    “哦,你要如何做?”

    程阁老来了兴致,许玥微微一笑:

    “并不复杂。”然后细细的解释:

    她准备建一个工坊,招人专门纺织棉布,织出来的棉布不会发愁卖,好东西自有人识得。

    棉布,比起丝绸、麻布来,更有自己的有点,开发的是一个新的市场。

    至于第一批“工人”从何处来,别忘了,她的民生署下面,济贫署之类里面的人可不少,即便里面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但大浪淘沙,细心的选一选总有能用的。

    还能减轻许玥的负担,让这些人有谋生之力,便是从源头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不至于一衣一食,全靠他人施舍。

    而这一批“工人”的出现,更能激励百姓去学习纺织方法:

    ——人总是这样,发现之前远远不如你的人忽然境况变好,心中收到的震动更大。

    然后,就会去寻求他们改变的原因。

    许玥深知,需要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去找,去求,费功夫得来的东西,会更加珍惜慎重。

    强制去推广,反而效果不佳。

    一举两得。

    程阁老听明白了之后,合掌大笑,连声叫好,他顿了一下,道:

    “你这民生署初建,人手恐怕不足。”

    聪明人不必多说什么。

    许玥当即含笑道:

    “大人正说到学生的心上了,不知可有要指教的地方?”

    “嗯,老夫有一孙儿,素不成器,举止顽劣,侥幸考中了个同进士,现在只做个清闲事情,平日里游手好闲,看的老夫来气。”

    “既如此,不如让程公子来学生这里,只是民生署初建事情又多又重,恐怕委屈了程公子。”

    程阁老闻言,认真道:

    “正要多磨炼磨炼他,若不听话,你不要看老夫的面子。”

    许玥轻轻点头,垂首喝茶:

    ——这话,她可是会当真的。

    想着我干活给你镀金,做梦去吧。

    …………

    文大人心里苦!

    他原本吃着牛肉喝着酒,乐颠颠的坐马车准备回京,都走了好长一段路了,突然晴天一个霹雳。

    ——又要回胡地。

    文大人老泪纵横,望着京城的方向:

    陛下,这都快过年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