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宋大忽悠 > 第241章 故土难离

穿宋大忽悠 第241章 故土难离

    江北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瓷瓶,用嘴咬开了木塞以后,一仰头,一饮而尽。

    然后鼓起腮帮“噗”的一声,喷在卷轴上。

    “有了有了!有字了!”

    “是天书,真的是天书!”

    看到卷轴上逐渐显现的文字,大殿里面的众人忍不住一阵惊呼。

    虽然他们全都看不懂天书文字,但仍然是不明觉厉。

    “都是拼音,你们看得懂才怪!”

    江北心里暗暗好笑。

    无字天书,说白了也简单,就是用特殊的墨水书写,等写完以后晾干,字迹就消失了,想要显影必须重新打湿。

    江北曾经对这个很感兴趣,做过一个非常简易的实验,那就是——用柠檬汁……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一窍难得。

    反正满大殿的文武百官都被唬住了,那些侍卫、内宦就更不用说了。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佶需勤勉,教化万民。”

    “似迁海外,开疆拓土。”

    这三十二个字的“天道箴言”,江北缓缓地念完之后,看向了赵佶。

    “勤于政事,方为君王之道,帝君日后需谨记在心,时时警醒。”

    此时的赵佶羞愧不已,这“天道箴言”当着文武百官念出来,就像是在“啪啪”打他的脸,肯定不是一向维护自己的道兄编的。

    那就只能是天道示警了。

    自己天天沉迷于进进出出,也确实不像是明君所为,今后一定要改!

    赵似则是猛地抬起头来,有些不可置信地望向了那卷“无字天书”。

    自己不用死了?

    虽然流放海外也是九死一生,但是能多活几天就多活几天呗,大不了找个地方苟着,开疆拓土的事情,交给带过去的下属们去办就好。

    对自己有几斤几两能力,赵似心里还是挺有数的。

    太后朱氏这时候也看到了希望,她连忙跪着向前膝行了几步,恳求道。

    “老身也愿意去海外,陪着我儿一同赎罪,万望真人恩准。”

    这个时候她也算是看明白了,有元妙真人在,整个大宋,谁都动摇不了赵佶的皇位。

    何况以他们母子犯下的罪行,就是千刀万剐也不为过,能够远遁海外苟延残喘,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面对太后朱氏的请求,江北并没有回答,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赵佶。

    “天道箴言里,只是对陛下和简王进行了批示,至于其他人如何处理,自当由陛下乾纲独断。”

    这话一出,超然世外的感觉就出来了。

    有违天道之事,我会管;世俗之事,还是由人间君王处理。

    从某个方面来说,这也是在给赵佶撑腰,用天道在给他的身份做背书。

    赵佶看到江北拿眼睛瞪他,终于是想起了剧本中的安排,连忙朝天拜了三拜,然后起身回到了自己的龙椅上。

    “众位爱卿,此次为西天佛国奸细蔡卞意图乱我朝纲,简王赵似道心不坚才会受人蛊惑,朕意……只诛首恶蔡卞!”

    “其余涉事人等,三族以内都跟着简王去海外戴罪立功吧,家中财产半数充公,三族50岁以上的、15岁以下的,允许留在原籍。”

    赵佶口中的首恶,为什么是蔡卞?

    因为,想要保住十三弟赵似的命,赵佶就只能让这个蔡卞来背锅。

    反正赵佶一直不喜欢这个人,这次他又跳出来当了二五仔,不搞他搞谁?

    人就是这样,一步错,步步错。

    稍后,在蔡卞的府中,就会搜查出佛龛、佛经等违禁物品,这件事情昨天晚上江北就已经安排时迁去做了。

    刚刚被招到东京城里的时迁,被江北夸了两句之后,感觉浑身的骨头都轻了二两,欣然领命前去。

    江北把“鼓上蚤”招过来,是想让他去西夏执行任务的,没想到却先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陛下仁慈啊!”

    “我等一定肝脑涂地,以报君恩!”

    “苍天在上,此生再不敢负陛下半分!”

    那些站队简王的文臣武将,一听能够捡条性命,去海外戴罪立功,而且家里的老人孩子也能够留在大宋,一个个都是大喜过望,疯狂磕头谢恩。

    这样的处理结果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也为赵佶赢得了“仁君”的称号。

    在这个连欺君都是杀头大罪的时代,弑君谋反是要株连九族的,现在只是连坐了三族,而且男不杀、女不卖,老人和孩子也不用远涉重洋,这还不叫仁慈,那什么才叫仁慈?

    很多人都是发自内心的忏悔,这样的仁君不支持,却去帮赵似,当初当真是猪油蒙了心啊!

    终其一生,这些人即便孤悬海外,再没有对大宋起过一丝异心。

    一场闹剧,就此终结。

    大宋朝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一个月之后,一大群人聚集在了皇城外,向着紫宸殿御座所在的方向,三拜九叩。

    这其中,太后朱氏和简王赵似赫然在列。

    他们的终极目的地,是后世的洛杉矶港,也就是美洲大陆。

    他们的任务,是探索从大宋到洲的航线,抵达之后就在那里繁衍生息,并且与殷商后裔——就是美洲的印第安人取得联系,建立起海外开疆拓土的前哨基地。

    虽然有江北给他们亲手绘制的海图,但是最后能有多少人顺利抵达目的地,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也许走到一半,在哪个岛上就留下来了。

    那也没关系,等到大宋哪一天按下了全球航海大时代开启的按钮,这群海外苗裔,终究会回到大宋的怀抱。

    江北相信,华夏子民中,一定能出现一个像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一样的大航海家。

    皇城外的三拜九叩刚刚结束,一群内宦就从皇城内走了出来,每个人的手中都端着一个大圆盘,上面放满了项链一样的东西。

    “陛下特旨:前往海外的华夏苗裔,每人赐银链一条、挂坠一个。”

    “挂坠里面,装着万岁山顶最高处,那棵槐树下的沃土,是陛下亲自去挖来的!”

    槐树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因为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人们认为它可以保佑平安、健康,也象征着家族未来的富贵和兴旺。

    万岁山顶最高处那棵槐树下的沃土,还是赵佶这个皇帝亲自采挖的,意义更是不同。

    这就是故土,被官家赐福的故土啊!

    赵似忍不住热泪盈眶,他双膝跪地,双手高高举过头顶,高声喊道。

    “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魂!”

    在他身后,所有人都毁了下来,双手高高举过头顶,齐声高喊。

    “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魂!”

    声震九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