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天生好命!军婚后绿茶美人被夫训 > 第2章 渔村孤女到京投亲

天生好命!军婚后绿茶美人被夫训 第2章 渔村孤女到京投亲

    “……”

    沈明礼未作理会,居高临下地盯着她,眼看着远处巡逻队逼近,他才抬腿绕出碱石堆。

    只留躲藏着的人心惊胆战。

    男人脚步声渐行渐远。

    等能隐约听到些许交谈声,虞晚就趁这机会绕着离了盐碱滩。

    而等沈明礼跟巡逻队说完话。

    再次折返。

    哪还有什么人影?

    ……

    后面几天,沈明礼都忙着执行训练任务,等空下来才有时间打听文工团的事。

    午饭时,沈明礼状若无意地提起联欢会的事。

    一块吃饭的罗成打趣道:“怎么?后悔了?”

    “那天让你去看表演,你不去,非要看什么书。

    文工团的节目精彩不得了,尤其是领舞的……”

    说到这,罗成左右瞟了下,压低声音,“那个腰,那个脸,直接迷倒一大片新兵蛋子。”

    “要不是我结了婚,非得争取一把。”

    “别犯错误。”

    沈明礼神色平淡地提醒完,又故作质疑,“真有那么好看?”

    “好看,好看得不得了,你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在打听那女同志的消息。”

    说到这,罗成才反应过来,沈明礼怕不是起了什么心思?

    否则联欢会都过去了好几天,怎么突然提这茬?

    罗成心领神会,冲沈明礼笑了下,然后就把听来的消息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

    “长得最标致的领舞女兵叫吴梦琪,是沪市铁路文工团的,今年21岁,同你差两岁。”

    “要是你俩能处上对象,说实话还挺合适。”

    ……

    得了消息,沈明礼下午就去了文工团,可等他见到所谓最漂亮的领舞吴梦琪,神色明显一怔。

    不是她。

    不是那晚的那个人。

    眼前的女同志虽长得也不错,但同她相比,到底是差了些。

    至于差了些什么,沈明礼也说不上来。

    “沈明礼同志,你好。”

    吴梦琪落落大方地打招呼,语气很是平常,可内心其实激动得不得了。

    她简直不敢相信沈明礼会来找她。

    吴梦琪早就听说过沈明礼,父亲是政委,爷爷是老司令,自身又是军校毕业。

    如今虽只是排长,但凭他的家世,还有个人能力,前途肯定一片坦荡。

    “你好,吴同志。”沈明礼有些失了兴致,但面上不显。

    吴梦琪压住激动,唇边露出一抹恰到好处的笑,“请问沈同志找我有什么事?”

    怕再次弄错,沈明礼索性直接问:“你们文工团有没有一位齐腰长发的女同志?”

    一听是来打听人的,吴梦琪有瞬间失望。

    但还是快速做出回答:“没有。”

    不带犹豫的否定,让沈明礼眉头一皱。

    “你确定?要不再想想?”

    吴梦琪摇头,语气多了肯定,“真没有,文工团女兵为了克服应对各种条件,头发一般都不会超过胸口位置。”

    说着,她还比划了一下长度。

    “别的文工团如何我不清楚,但我们文工团是绝对没有齐腰长发的女同志。”

    ……

    找人无果。

    沈明礼又接连打听好几天,但得到的答案都是没有。

    那晚遇到的人,像是不存在,又像是他的错觉…

    *

    远在千里外的虞晚并不知道这些事。

    因为此时此刻,她已经辗转到了京市。

    跑出盐碱滩的那晚,虞晚还经历了一场惊吓事件。

    因辨不清方向,又无手机导航,在慌不择路的情况下,虞晚被什么绊了一跤,而也正是这一摔,让她发现了一个死人。

    虞晚现在用的身份,还有手里的行李包袱就是这个可怜人的。

    可怜人叫虞鱼,差三个月18岁。

    是滇南岛上渔村里的姑娘,因父亲早亡,加上爷爷离世,她就拿着两封信和行李离开渔村。

    信件有些年头,一封是原主母亲生下虞鱼两个月就改嫁留下的。

    另一封则是原主爷爷跟战友沈首长的问候信。

    根据信上内容,还有虞晚的推测。

    大概就是原主爷爷临终前,因放心不下孙女,所以让她拿着两封信去投靠亲朋。

    虞晚按照信上地址,一路打听着寻到京市城北小槐花胡同。

    只临到胡同门楼下又有些犹豫。

    可饥饿、疲累,还有现实情况,都让虞晚没有选择余地。

    “你谁啊?在这瞎转悠什么?”

    从菜市场回来的秦大妈,瞧这人眼生,又一身乡下人打扮,不免多了警惕。

    等人转过脸,秦大妈明显一愣。

    这丫头可真埋汰,脸上全是黑煤灰脏污。

    虞晚抱着包袱,礼貌笑了下,“大妈,请问一下您,这附近有位叫刘萍同志的人吗?今年大概40岁左右。”

    “刘萍?”

    老刘家的三闺女就叫刘萍。

    秦大妈当然认识:“不过你又是谁?找这人干什么?”

    “我是她大女儿,虞晚。”

    “大女儿?”

    秦大妈明显被惊着,不过很快又想起来,刘萍是结过两次婚,只是前头那个丈夫是个短命的。

    当年刘萍从乡下回城,没几天就跟乔家老四乔林业结了婚。

    乔林业跟刘萍既是同学又是发小,因一个死了媳妇,一个死了丈夫,乔林业又还有一双儿女需要人照顾。

    于是二人再婚,没多久就生下小女儿,乔珍珍。

    要不是今儿这丫头找上门,谁知道刘萍还有个大女儿?

    有热闹瞧,秦大妈当即眉开眼笑,“丫头,你等着,大妈这就帮你叫人去。”

    说着脚下生风,朝拐角棚子下的一堆老头走去。

    “刘老头,你外孙女来了。”

    刘老头正琢磨棋局,头都没抬,“珍珍来了?”

    “不是,是另一个。”

    秦大妈声音拔高,笑得不怀好意,“你快别下了,你老刘家今天是来稀客了。”

    刘老头被说得额角一跳,想着两个月前接到的那通电话,不会真投奔来了吧?

    让出棋局位,走到门楼下,等看清抱着包袱的乡下丫头。

    刘老头直呼不好。

    果然来了。

    但这事怎么就让碎嘴的秦大妈给撞上了?

    她知道的事,那就是整个胡同都知道。

    秦大妈看刘老头不说话,笑呵呵地提着菜篮子说,“瞧我这记性,忘了打酱油,还得跑一趟。”

    这一趟自然就是逢人说八卦。

    等秦大妈走远,刘老头才朝小丫头道:“跟我进来吧。”

    虞晚没动,正打量着老大爷。

    走在前头的刘老头,见她没跟上,又回头催。

    “还傻站着做什么?”

    “真是一点规矩都没有,连人都不知道叫……”

    “一会等你妈下班,我让你妈把你领回去。”

    刘老头连连摇头,边走边嘀咕。

    倒是后头的虞晚闷不吭声,乍然多了个姥爷,等会还要多个妈,她真有些叫不出口。

    但人在屋檐下,还要在别人家蹭饭,虞晚稍作纠结,就喊了声。

    “…姥爷好。”

    声音虽小,但刘老头是听见了。

    “诶,这还差不多,一会儿见了人记得叫人,别光站着不招人待见。”

    “难不成还想回渔村不成?”

    虞晚被领着进了四合院,进院以后,又是七拐八拐,一条两人宽的石板路,曲曲折折到了最后头的小跨院。

    小院三面住了三户人。

    刘家住北面,有三间房,外头还搭了半间窝棚。

    虞晚虽不是京市人,但也见识过胡同里的四合院,普通百姓的住宿条件多数都是这样逼仄有限。

    五月阳光正好,光影穿过院中的石榴树,斑斑驳驳,有种说不出的静谧。

    虞晚正恍神,刘老头就端着个牡丹花茶缸从屋里出来。

    “来,喝些水。”

    虞晚一天一夜没吃没喝,接过茶缸也顾不得挑,“谢谢姥爷。”

    等喝完水,虞晚才想起问:“姥爷,你都不问一下,就确定我是你外孙女?”

    “两月前,我接到过你爷爷打来的电话。”

    刘老头看着眼前的麻烦,心里犯难,这丫头一身破烂打扮,怕是村里日子实在过不下去。

    撵她回去,多半是逼她去死。

    省了自证身份的虞晚,顿时松了口气。

    这家她赖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