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娱乐巨擘:千亿导演的全球崛起 > 第832章 二百三十七分钟

娱乐巨擘:千亿导演的全球崛起 第832章 二百三十七分钟

    距离杀青不到一周的时间,沈清就已经完成了影片的剪辑。

    或许是拍摄周期太长,导致影片早已经在沈清的脑海里有了形状,根本不需要在剪辑上面大动文章。

    惊人的是,时长与原版无异,也是二百三十七分钟。

    至于影片封面,再次选择少年演员凌风那双忧郁的眼睛吧。

    清晰视界放出消息后,一些影视媒体开始大作宣传,因为他们在这部影片杀青的时候就预测本片的时长将会在四个小时,没想到真的被他们猜中了。

    完成了全部工作,沈清准备放空一下自己。

    他打开已经落灰的唱片机,用指尖轻轻一摸,薄灰就凝结在他的指纹上。

    已经很久没有听过唱片了。

    又联想到了自己的电影,找寻一番后,又翻出一张老旧的唱片。

    依稀的记得,这张唱片是自己的妻子苏月灵在一家接近倒闭的音像店淘到的,花了很少的钱就买到手。

    多年过去,这张唱片已经成为了某些发烧友的收藏品,在二手平台,已经炒到了五位数。

    唱针落下,刹那间,空气被划开“刺啦”的响声后,美妙的旋律如同倾斜的银河在沈清的心尖流淌。

    唱针游走,那一刻的沈清有一点想哭。

    播放的唱片正是rosie and the inals的作品《Angel baby》,它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而演唱者也早已经过世。

    如今,一个世纪都快要过去了,大概没有多少人会记得这张唱片。

    至于演唱者,信息少之又少,再过一些时间,这首歌都有可能成为失传媒体。

    沈清躺在椅子上,沐浴着阳光,闭上双眼想到《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电影画面。

    小猫王站在夜色中,全身绷紧,用力的演唱这首歌曲。

    歌声回荡,身披白衣的姑娘心情复杂,正在徘徊。

    此刻,电影的画面全部留给了美丽的夜色,这是独属于电影的moment。

    当年的沈清,就是看完了这部影片才明白什么叫做电影。

    \"Angel baby, my Angel baby. ooooh… \"

    \"I love you, ooooh… i do.\"

    \"no one could love you like i do.”

    也有很多人喜欢约翰列侬的版本,还有人喜欢户川纯的版本。

    但沈清格外喜爱rosie and the inals甜蜜的女声。

    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对一些旧事物的感受就越深。

    听完这张唱片,沈清感觉自己身处在一片未开垦的自然秘境中,自己赤足平稳地踏在水面上,没有溅起一点涟漪。

    再次打开社交平台,整个蓝星的影迷都在关注着《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评论的词条,早已经突破了千万。

    只要影视界的人士,都不会放过沈清回归这条热点信息,有关他的讨论遍布全球。

    无数人想要采访沈清,想要得到《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第一手情报,但沈清没有占用公共资源的打算。

    “如果你们想要知道我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电影中说了什么,那就走进电影院,去看这部电影吧。”

    沈清没有参加任何访谈节目,很多专业解答都只是预测。

    影视界的知名导演都受到邀请,大家让他们谈一谈对沈清新电影的看法。

    而这些导演,都是昔日电影商业大战中沈清的“手下败将”。

    他们遍布全球各地,每一个人都足以在世界电影史教材上单开一页。

    而这些大师中的大师,在沈清的面前,依旧要毕恭毕敬。

    没有导演在票房上真正的打败沈清,《三体》三部曲创造的票房,大家默认这个成绩不可复制。

    来自华纳的殿堂级导演评论起沈清的这部影片。

    “某些人以为砸钱请交响乐团配乐、用黑白胶片就是艺术,实则只不过是商业成功者的自我感动,去看看沈清是怎样拍电影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将会告诉你答案。”

    沈清昔日的徒弟魏达评价道。

    “对于票房,我并未抱有太高的期待,担心千亿导演晚节不保, 哈哈哈哈。”

    网络上的赛博幽灵,沈清超级粉丝残花泪评价道。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上映只有两个结果。沈清江郎才尽,或者沈清的电影事业迎来全新的起点。”

    赞扬,肯定,认可,担忧,批评,探讨,关注……

    声音太杂,沈清已经听不太清楚。

    华国刚刚实行分级制度,电影院线也分为了商业和文艺两个院线,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大片。

    与之前的小成本小导演的小文艺片相比,这部影片才是真正的重量级。

    检验文艺院线市场的时候到了,华国境内,到底有多少文艺片的影迷呢?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在一个平常的日子选择上映,到底能够掀起怎样的风浪,一切未知。

    八月十六日,阳历年的第二百二十八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一百三十七天。

    一个稀疏平常的上映日期,通过这一件小事情就不能看到,沈清已经不再追求所谓的票房,逐渐追求自己内心中想要的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