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工厂大海王 > 第441章 答谢宴

工厂大海王 第441章 答谢宴

    “老东西,你去买些菜回来,多买些。”杨母说道。

    “谁要来了?”

    “铭铭和他女朋友回来了,今天晚上到。”

    “哦,他们这个时候回来干什么?”

    “你这老东西,你管他们回来干什么?孩子们回来玩几天不行呀?快点去买菜,买排骨、精肉。”

    杨父也不再多说,赶忙去买菜。

    杨铭在京珠高速上一路驰骋,四个小时休息一次,这是他第一次开这么远的路程。

    “快到长沙了,我们再休息一下吧!”

    王成芬坐在副驾驶,为了防止杨铭打瞌睡,不停地和他聊天。

    “好,可以,长时间开车眼睛真累呀!”

    “哎,都怪我,要是早点拿到驾照,就可以和你换着开了。”

    “开车回家只是表面风光,实际上有多累?只有自己才知道。”杨铭说道。

    弯弯的月牙悬挂在杨家塆的上空,繁星点缀,整个村庄显得宁静、祥和。

    突然,狗叫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接着,有一户人家亮起了灯光,是杨铭家。

    “老东西,快去看看,是不是铭铭他们回来了?”杨母蹬了杨父一脚,说道。

    杨父打开大门,但见两束耀眼的灯光由远及近射过来,照的杨父眼睛都看不清东西了。

    车子慢慢驶来,停在了杨父的身前。

    “兰英,是儿子回来了。”

    杨父看见了儿子和那个漂亮得不像话的准儿媳妇,赶忙招呼老伴。

    自家的狗和村里的狗好像在比谁的叫声大,越叫越激烈。

    杨铭回家后,给老妈打了一声招呼后,就去了后院,他要看看家里养的猪怎么样了。

    在原来的后座房里,六头大肥猪,六头半大不小的,六头小猪仔,都趴在地上睡觉。

    “爸,这六头是不是可以卖了?”

    “嗯,就这几天就会卖掉。”

    “怎么样,干这个一年可以赚多少呀?”

    “我算了一下,抓的猪仔大一点的,一年可以养两批半,如果没有病死的,那一年就可以赚两万三。”

    “还不错是吧?”杨铭笑哈哈地问道。

    “嗯,挺赚钱的,你再给点钱我,我把后面院子也盖成猪圈算了。”

    “不急,现在村里有多少户养猪呀?”

    “应该有五十多户。”杨父不知道杨铭又有什么鬼主意,但还是如实说道。

    “他们都养的多少头呀?”

    “养十几头的有,养五六头的也有。”

    杨铭点点头,略微思考一下,说道:“沙市有没有养猪场?”

    “没听说过。”

    “铭铭,来喝鸡汤。”杨母在厨房里喊。

    “好,来了,”杨铭应了一声,继续说道,“这样呀?那你先别急着盖猪圈,我明天到网上查一下再说。”

    杨铭每次回来,杨母都是煨好鸡汤等着他们回来吃,保证他们一到家就可以喝到土鸡汤。

    第二天,村里人都买来了鞭炮,为杨铭庆贺。

    “大老板回来了,买这么好的车呀!”

    杨俊买来了一百块钱一个的烟花来贺喜。

    “哎,这也不算什么好车。”杨铭谦虚道。

    2006年,农村能买私家车的还真是稀罕事,他们那个小村子的人几乎都买来了鞭炮。

    一大早,魏勇也买来了孝敬老丈人的礼品和烟花。

    “感谢,感谢,晚上五点,来我们家集合,用车带你们去岑河馆子里吃饭。”杨铭一边散着盖珍烟,一边说道。

    “这车真漂亮!”

    “这车应该要十几万吧?”

    “十几万哪里买得到?起码也要二十万。”

    “我看不止,这是日本本田的,估计要三四十万。”

    乡亲们议论纷纷,但就没有一个猜中的,杨铭只是笑笑。

    打发完乡里乡亲后,杨铭插上无线网卡,查了一下资料。

    养猪最先进的地方,还得是湖南新化。那边家家户户都是二三十头的规模,他们养猪的方法虽说没有达到自动化,但还是很适合农村发展的。

    猪圈里自带厕所,猪的粪便可以轻易地打扫,然后用水冲干净,再将猪粪集中到一个化粪池里面发酵,最后再卖给别人去喂鱼。猪要喝水时直接将水龙头打开往槽里放就是了,都不用提水。

    他们的猪仔都是自己家的母猪下的崽养大的,从来不用去买猪仔。他们喂猪的饲料也不用去买,都是自家买的粉碎机,然后用大豆、油饼、麸皮、玉米等配料配置而成的。

    这样一来,一头猪的成本能比杨铭家低出一百多块钱来。

    杨铭不想养猪,他想卖饲料和仔猪。很快,他就将这个想法给杨父说了。

    “噼里啪啦……”杨家塆的上空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烟花爆响的声音。

    下午,没有人再拿鞭炮和烟花来,二十几个人一起将之点燃,这一下,整个村几百户都知道了杨铭买车的事情。

    杨铭用车把人全部接到了岑河的馆子里,一次只能带四个人,一连转了四次,还有十几人骑车去的。

    “这车真舒服啊!不愧是小鬼子的技术。”

    “这比坐班车舒服多了。”

    路上,杨铭的耳朵都听出茧来了。

    “杨铭,这车到底多少钱呀?”杨浩然的父亲忍不住亲口问了杨铭。

    “哈哈,二十多万。”杨铭如实说道。

    “真要这么多钱呀!”

    “嗯,真的,这也不多,浩然再过一两年也可以买这车。”

    杨浩然的父亲心里喜滋滋的,仿佛他儿子已经有车了。

    杨铭整了四桌硬菜,把爸妈也接了过去答谢一番,酒桌上一人派发一包蓝楼。

    “这怎么好意思呢?”乡亲们婉拒道。

    杨铭开车回来,有人带头买烟花,本来他们中还有很多人不太情愿,但碍于面子还是买了,没想到杨铭比他们加起来花的钱更多。

    这酒席比去亲戚家喝酒的高档了不知几何,还派发整包的烟,这让他们有些不好意思了。

    “大家都破费了,杨铭有这个心意,你们就收下吧!”杨父出来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