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工厂大海王 > 第480章 拿下沙市的中通快递

工厂大海王 第480章 拿下沙市的中通快递

    “去谈什么?”杨俊问道。

    “快递价格不谈下来,我到村里办厂有什么用?”

    杨俊不知道快递费的水有多深,以为是快递就可以发。

    “那什么时候去?我跟你一起去呗!”

    “可以呀!现在就去?”

    两人一拍即合,毕竟杨铭的事从某种角度来讲就是他的事。

    沙市中通快递门口,两人从车上走了下来,店里就一个人,两人直接走了进去。

    “两位有什么事?”那人问道。

    杨铭递了一根盖珍烟过去,说道:“我们找分公司的老板。”

    “我就是啊,两位是有什么事吗?”

    那人打量了一眼两人,也不像是找他寄快递的样子。

    这个人是快递员,也是老板,还兼任客服,一个公司就一个人。

    “哦!老板,这个快递生意挺赚钱的吧?”

    “哎,”年轻老板摇了摇头,苦笑道,“能把成本收回来就不错了。”

    “不赚钱吗?”杨铭故作疑惑道。

    “派件一天就几百票,也没有收件,能赚什么钱?”

    彼时,电脑还没有普及到千家万户,网购的人自然少,老百姓真有寄件需求,那也是到邮政局去寄。

    “当初怎么想到做这个的呀?”杨铭问道。

    “难道你们也想加盟快递?”老板没有回答,而是看了一眼杨铭开的车,然后问道。

    “是有这个想法,所以来看看。”

    “这个现在我劝你们不要搞,现在快递行业还没有发展起来。”

    杨铭知道,这个老板说的是实话,他不用问都知道小城市的快递没搞头。他每天发那么多件,就没有几个是乡镇地址的。有也经常因为镇上没网点,买家又不愿意去县城网点拿而原路退回的。

    “这样呀?”杨铭又递了一根烟过去,接着问道,“你当初加盟这个快递花了多少钱呀?”

    “十二万。”老板想了想,说道。

    “怎么要这么多钱呀?”杨铭装作很诧异的样子问道。

    “哎,加盟费、保证金、培训费、租门面、买摩托车、买电脑、周转资金等等,哪一样不要钱啊?”

    “好像是要很多钱呀!”杨铭一副认同的表情。

    “是呀!看似没什么,实际上样样都要钱。”

    “既然要这么多钱,你当初为什么非要做这个呢?”

    “还不是中通快递公司吹的?说我们这是城市分公司,将来乡镇这一块做起来了,光加盟费都可以赚回来,可是,这都两年多了,哪里有乡镇的人来加盟呀?”

    这个哥们的想法是好的,也很有眼光,可是,这必定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眼下想要赚钱是不可能的。

    “要真像你说的这么不堪,你怎么不转让出去算了?”杨铭想试探一下他的口风。

    “哎,别人都知道你不赚钱,谁还来填坑呀?上次有一个朋友说想接手,我一说价格,他就退缩了。”

    “你开口要多少呀?怎么就把人吓跑了?”

    “我本来投资了十二万,我开口十万,他都不愿意。”

    “十万是有点贵,要不你八万转给我算了?”

    “你说真的?”老板来劲了。

    “嗯,八万的话,我想试试。”杨铭说道。

    此时,老板有点后悔刚才透露得太多了,他连忙摇头说道:“八万太少了,八万我是血本无归。”

    他当初加盟这个公司的时候,手里恰好只有八万,是找亲戚东拼西凑了四万才开起来的。本以为可以很快赚到钱把债还了,可是,转眼两年过去,他的债还没还完。这段时间,他都没脸见亲人朋友了。

    “最多九万,九万我来试试。”

    “兄弟,你要诚心想接手,就凑个整数,咱们明天就去办手续。”

    “十万太多了,你也知道这回本难,而我赌的是未来几年的发展,九万我现在就可以给钱你。”

    一番讨价还价,最后还是按照杨铭的九万成交了。老板给荆州分公司打了个电话,说明了转让事宜,约定明天去中通公司签合同。

    “走,打道回府。”杨铭说道。

    他没想到事情办得这么顺利,把快递拿下了之后,后续的工作就好展开了。

    刚才杨铭在谈生意,杨俊也没插上嘴,这会儿问道:“杨铭,你现在接手一个快递干什么呀?这个又不赚钱。”

    “快递网点不拿下,就不能在村里办厂,快递是先决条件。”

    九万块的生意,杨铭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谈下来,果然是大手笔。这颠覆了杨俊的三观,他突然想起卖菜的事。

    “杨铭,上次你说的村里的菜如果不好卖的话,你来卖,这个……”

    “怎么?菜真的不好卖吗?”杨铭问道。

    “卖倒是好卖,就是价格低,收入达不到预期。”

    “怎么说?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

    “哎,说来话长……”

    王家塆的菜说好卖也好卖,说不好卖也不好卖,主要就是价格问题。上次杨俊强势上调了两毛钱之后,对生意没影响,后来又上调两毛,来的贩子就少了,菜商更是一个都不来。

    到了集体成熟期,菜商不来,仅靠贩子和那一个批发市场的门面是消化不完的,后面都因为卖不出去而糟蹋了好多。

    菜一糟蹋,种植户就不管杨俊的规矩了,又开始恶性降价,价格又回到了从前。

    这几天一算账,利润还没达到预期的一半。这件事让杨俊很难做,当初是他一心要搞大棚的,现在出现了问题,他又解决不了。

    可是,这能怪他吗?二十二亩大棚,二十二户种植户,说白了,就是一盘散沙,他能有什么办法?

    听到这里,杨铭笑了,他说道:“这件事好办。”

    “怎么办?开卖菜公司?”

    “对。”

    “那些种植户都不肯出钱,用什么开公司?”

    “我出五十万,你以村集体的名义去注册一家公司,然后去买两台冷链车回来,再去周边几个城市的批发市场租几个门面就可以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