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追随他脚步从青葱岁月到韶华灼灼 > 第69章 安澜桥

追随他脚步从青葱岁月到韶华灼灼 第69章 安澜桥

    导游小姐微笑着看了黎凌一眼,见到黎凌摇摇头,就继续说道:“还是得由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了。据说在清嘉庆八年,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如此惨状,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俩察看地形,翻阅建桥史料,请教当地水、木工人,报经官府,游说八方募集资金,清嘉庆九年五月带领四乡百姓动工建桥。桥尚未完工时,两个樵夫不听劝阻,顶风过桥,落水丧生。渡口“把头”买通官府,诬以草菅人命之罪。何先德先生含恨九泉。何先生的妻子压抑住失去丈夫的悲痛,抵住所有压力,妻承夫志,最终完成了索桥的修建。索桥建成极大方便了当地群众的出行,沟通了古代川西与阿坝的商业贸易,连接了藏羌同胞的感情,所以命名为“安澜桥”,取不畏波澜,安然过江之意。人们为感激何先德夫妻的功德,又称“夫妻桥”。”

    导游小姐顿了顿,继续说道:“大家听完这个故事是不是百感交集呢?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走完这摇摇晃晃的索道,欣赏桥下面的壮阔波澜,感受一下在当时那个年代,那样一个情况下,何氏夫妇的行为是多么的令人感动与骄傲。”

    叶慕踏上摇晃的安澜桥,黎凌紧跟其后。漫步桥上,西望岷江穿山咆哮而来,东望灌渠纵横,都江堰工程的概貌及其作用,更是一目了然。

    大家过了安澜桥,接着导游小姐就带大家游览最重要的鱼嘴,导游小姐专业的解说道:“鱼嘴分水堤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

    都江堰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工程都成,它们有机的组合,联合发挥了引水灌溉、排洪、排沙和减灾的巨大作用。

    鱼嘴与金刚堤连在一起,位于江心,它们的建造和作用与弯曲河床形态有密切关系。

    金刚堤实质是岷江河床上的江心洲,鱼嘴位于金刚堤的顶端,形如鲸鱼之嘴巴,故名为鱼嘴,鱼嘴与金刚堤的共同作用是使岷江河床分汊,即分为内江和外江,所以鱼嘴与金刚堤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程。

    从分水堤与金刚堤位于河床中心位置分析,这个堤的建造,主要是李冰利用了河流的弯道环流的科学原理形成的。分水堤东侧是岷江凹岸,也正是内江流经的部位,西侧是岷江的凸岸,也正是外江流经的部位。这里的弯道环流的表流流入凹岸,把凹岸被侵蚀的和过境的大量泥沙,由环流的底流再搬运到凸岸堆积成遇回扇,其中一部分泥沙在江心堆积形成规模宏大的江心洲(金刚堤),泥沙在洲头不断堆积、延伸,加之人工不断对它们修筑、加固和保护,形成今日之天然-一人工金刚堤和鱼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