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水浒黄信的花样人生 > 第36章 终身大事,人伦之首!

水浒黄信的花样人生 第36章 终身大事,人伦之首!

    第36章 终身大事,人伦之首!

    不管如何,如今已经跟卢俊义卢府谈好了银器首饰的交易,这是好事,一两万件银器首饰,那就相当于是三、四万两白银。

    有了这一笔钱,黄信或许可以做得到很多事儿,不用再因为钱的问题而捉襟见肘。

    此外,从这件事情当中也可以看得出,卢俊义这个大名府首富之名还真不是吹的。这次交易,三、四万两白银,他们似说拿出来就能够拿出来,无论是卢俊义还是管家李固,也都似没有把这笔钱财放在眼内。

    但也有可能他们也的确是见过太多钱了,所以才似不在意这三、四万两白银的样子。或许,也有他们对那些精美的银器首饰有信心关系,根本不担心销路的问题,这一笔交易,横竖他们也都是赚的。

    不过,李固的确很鬼,他跟黄信签订交易的合约时候,他特意提到,他们卢府目前就只能接受两万件银器首饰的订单。以后得要看情况,如果没有特别的意外,最多只能承诺一年不超过一万件的订单,需要看情况酌情增减。但也有可能大量收购,如果大量收购的话,希望黄信可以给点价格上的优惠。

    他也点出,那些银器首饰是黄信手下的人打制出的,本就不用什么的本钱,就只是人工费而已,不管多少钱一件,只要不低于银器本身的价值,那也都是赚的。

    他也明确表示,银器首饰的确不是民众的刚需,也就只有家有余钱的富裕人家的人才会愿意溢价购买那些银器首饰。这大名府的市场就这么大,一两万件银器首饰估计也都难以售罄,所以卢府不可能无上限的不停收购。

    这也等于是断了黄信不停的打制银器首饰不停的售卖给卢府的可能性。

    但黄信也明白,做人不能太过贪心,如果无限制的打制,这收到了三、四万两的白银,是不是又可以打制出十多二十万件银器首饰出来?

    且不说卢府是否一下子能拿出上百万两白银出来收购那么多。这银器首饰这样的东西,真的见仁见智,并非民众刚需品,物以稀为贵,数量一多,那也就不值钱了。

    何况这市场有一个饱和度,不要说大名府了,加上东京汴梁也未必倾售得出那么多。到别的城市去售买,这需要运营成本的,人力物力财力,还需要人际关系,不然官府吃拿卡要都会让人承受不起,在这古时代,任何卖买也都不是那么容易。

    黄信现在能赚到这三、四万两白银就已经很知足了。

    现在,就剩下尽快把余下的银器首饰给打制出来,先把钱给交易到手再说。

    郑天寿的办事效率也很高,第二天他就一下子找回了四个徒弟。

    其中一个叫牛二蛋,是一个姓牛的铁匠的二儿子,这铁匠家有子女六人之多,单靠他的铁匠铺子养那么多子女已经很吃力了。这是二儿子,才十六、七岁,因为吃得太多,牛铁匠才愿意让这个儿子给郑天寿领走。

    另三个也都是铁匠学徒了,从别的铁匠铺找来的。

    郑天寿得知黄信已经跟卢员外做成了交易,他早前两三天的努力就换回了几百两白银,他也顿时充满了干劲,马上就带着新收的四个徒弟投入到打制银器的大业之中。

    这些事黄信也就不管了。

    黄信现在要考虑的是慕容彦达交待的事儿。

    但这个也不能急,还要看小黑他们探听到什么的消息情报。

    时迁因为晚上有黄信交待的任务,所以白天需要休息。

    外出打探消息的事就由小黑他们负责了。

    他们轮流在花太监那里盯着。

    如果再找不到机会见到花太监,那么黄信也就只有从梁中书那里落手,想办法让梁中书让自己去见花太监一面。或让时迁去盗取梁中书的信物,凭梁中书的信物去见花太监,但这并不确定是否可行,因为想要见到花太监,关键还是要那些花太监的侍卫能让自己进去才行。

    硬闯肯定是不行的,这不是求人的态度。

    搞不好,人家就是不愿意帮忙,你又能拿他如何?威逼他写一封那样的信,但事后他又可以再写一封信去否定前信所说的。

    这事儿,看似简单,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

    不过黄信也没为这事太过烦恼,办法总比困难多,先放下,陪花小妹在大名府游玩,培养加深和花小妹的感情更重要。

    黄信陪花小妹到了那些热闹的地方去玩了玩,把她哄得开开心心的。

    现在花小妹的小手任黄信随便拉,但就是不让黄信亲,这关系没法再进一步。

    但黄信明白是什么原因,那是他没有给花小妹什么的承诺,比如承诺向她娘亲、哥哥提亲,承诺娶她为妻这些。

    黄信知道花小妹在等自己对她表白承诺。

    但黄信也真的有点犹豫,不是说不喜欢花小妹,不是不想娶她。而是黄信发现她就是一个小醋坛子,是那种性格较容易冲动,是那种骨子里传统又烈性的女孩子。

    关键是花小妹深受这个古时代的婚姻制度的思想影响,黄信跟她聊天的时候,旁敲侧击的聊及到这个时代的婚嫁问题时,发现她对于身份问题很看重,且对于自身是将门之后的出身很是自豪。

    往往对自己出身很在意的女人,她们很难接受嫁给别人做妾的事,跟她言及这时代的男人娶妾的时候,她表现得有些厌恶,还有一点害怕的样子。

    黄信也几可以肯定,如果自己当真的娶了她为妻的话,那么自己以后再有别的女人的话,她或不会反对,但肯定不高兴,说不定还会有点偏激。

    黄信可不是什么节男,所以,对于正式娶妻的事儿,还需要谨慎。

    其实,有些事儿,很多人也都不太清楚,以为穿越回古时代很幸福,因为可以娶很多的老婆。

    男人可以三妻四妾。

    关于这个,估计大部份人也都会有此误解。

    其实,华夏古时代一直来也都是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婚姻制度,从来没有过三妻四妾的制度,三妻四妾只是形容男人女人多,只是一句戏言、形容词。

    另外有一妻二平妻(三如妻)的讲法,这里的平妻如妻,其实就是强行提升两位宠妾在家里的地位的意思,实际还是妾。

    这里说这类宋的大赵,这个朝代,对于婚姻是有着非常严格严厉的规定、规矩。比后世现代要多很多规矩,并且,在这大赵中,那些规定、规矩也都是会严格执行的。

    后世婚姻自由,结婚离婚随意,就是男女之间两个人的事。可是在这大赵,这就不是两个人的事了。有“七出三不去”的规矩,除了受到那些明令的法规约束限制之外,还直接受朝廷官府、社会民众的监督、谴责。

    这么说吧,夫妻行为不规范,如失德。那么那些士大夫、书生这些,可以随意的评击,写文章斥责谴责。甚至是一个路人也都可以指着鼻子来骂,这些还真的是被明文允许的。

    所以这大赵,无论是男女,真正的娶妻婚嫁也都会非常慎重。

    终身大事,人伦之首。

    这些都是有法规严格规定。

    一旦婚娶了,那就是一辈子的事,基本上不可更改。

    首先,门当户对,结为姻眷。

    这有法令严明规定,良贱不婚。

    意思是说,这古时代所有家庭和成员分为良人和贱民两大阶级。良人和贱民是不能通婚,如若通婚,一概不承认,强制离婚。如若强行通婚,会受到“杖一百”到“徒二年”的惩罚。

    本来还有士庶不婚,但到了这大赵后,这条禁令基本作废。

    另外,禁止族际婚,就是不准汉族人跟异族人通婚(宋太宗时就颁发了禁令)。

    此外,类宋大赵,是一个非常注重伦理的朝代。

    就是严格制止异辈婚、收继婚等等的情况。

    比如,儿子不准娶父亲的妾室为妻妾,也就是后母。这可不仅只是平民,就是士大夫跟皇帝也不准触犯。如皇帝驾崩,新皇继位,那么新的皇帝是不准纳先帝的女人为妃,一旦触犯,朝廷、民间群起谴责(如写文章斥责弹劾,士大夫可直接在朝堂骂皇帝)。

    这当中,还包括了叔嫂这些。

    这也不仅仅只是谴责,还认为是死罪。

    “禽兽行,乱人伦,逆天道,当诛!”

    假如说,武大郎死后,武松和潘金莲通婚,那就是“死罪”,不被允许的,或死罪或不至于,但被官府知道了,肯定会强制分离,并还会受到一定的刑罚。

    在宋代社会舆论与政府法令相结合,在社会上形成一股禁止收继婚的强大约束力,而正是这样,宋代社会才会出现了“事继母孝”、“事寡嫂谨”的美德。

    换句话说,在这古时代,黄信跟嫂嫂刘香儿是不允许通婚的。

    这类宋大赵,自皇帝起以身作则,绝无娶后母、寡嫂之事。

    当然,这只是针对正式嫁娶,私底下在一起,那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但其实吧,很多的条条框框,也都是针对女性的,从行为上到思想上给予这古时代女性的种种束缚。

    花小妹就是深受这古时代的婚姻制度的影响,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嫁给黄信,倒也算是门当户对。

    可她将门之后,本是良人,只能为妻不愿为妾。

    黄信还真的能猜到花小妹的这点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