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历史盘点,君王大小事 > 第62章 得过且过?

历史盘点,君王大小事 第62章 得过且过?

    ……宋仁宗时期,

    赵祯这个时候已经佛了,他坐在桌案后面,悠哉悠哉的喝着一杯茶,

    内心鄙夷的很,

    难道说庆历新政在他手上就不能成功了。

    换个帝王就可以了?那那个王安石变法不一样失败了?

    那些地主阶级,一个个如狼似虎的,他刚刚扶植起来的新贵哪里能够抵挡的住呢?

    最后还不是他把他们贬谪出京才得以活命,

    怎么最后还怪他了不成。

    罢了,罢了,朕都做到程度了,你们还不满意,那你们说吧,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朕全都听你们的,朕倒要看看,这江山你们能治理成什么样的。

    【庆历新政,顾名思义,庆历年间新的政策,是庆历三年开始,至一年多以后,范仲淹等人被贬出京彻底结束。】

    【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政策呢?】

    【一个人,或者说一个帝王,他为什么不继续去遵循制度呢?因为旧的制度,已经无法维持现在的开支,是以只能变化。】

    【为什么维持不下去了呢?是真宗年的募兵制造成的冗兵,还是宋真宗收揽人心似的大肆推恩纳官造成的冗员?】

    【这些不是主要问题,主要的是宋仁宗年间和西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战争的冗费。】

    【关于冗费,我们来看三个不那么具体的时间,

    宋仁宗是生活在1010至1063年的,西夏从建国到灭国的时候是1038至1227年,刘娥是1027年去世的,从这三个时间可以看出,西夏建国,或者说能够建国成功,被世人承认,和宋仁宗都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宋仁宗能够阻止西夏建国么?宋夏战争,谁是败方呢?】

    【不能,宋是为败方。】

    【怎么又败了?怎么他和辽打不赢。和刚建立的夏还是打不赢呢。】

    【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宋朝在打仗这件事情上不行,还一直执着于自己可以打赢,自己是神兵天将。】

    【直到看到宋朝的朝堂体系之后我明白了,宋朝的帅,尤其是北宋,十之八九都是文官担人的。】

    【在文人看来,这个帅帽,我就是放在地上像皮球一样踢过来踢过去都不能给你武官戴。】

    【为什么?】

    【士农工商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啊!尤其是宋朝这个从太宗年间就开始打压武官的朝代,且文人相轻,一个拿笔的对于另一个拿笔的,要么是崇拜至极,要么是厌恶至极,素来如此。】

    【是以,文人极高的自信,和宋朝的募兵制造成了宋夏战争以宋给夏出钱而结束的结局。】

    【宋募兵制,什么是募兵制呢?说的直白点,真宗年间的兵,是流寇,或者是街头巷尾欺男霸女的混混,这些人一闹腾,就给他们兵的身份,成了皇帝认可的了,甚至有的人,故意如此,就为了可以成为兵吃官粮,宋朝还不勤于练兵,就这样的兵能胜,估计猪都会上树了。】

    【同时,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宋在军中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习,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对外做战时处于不利地位。】

    【打仗打的就是国力,上然一日继一日的失败,毫无变化,即便是特别有钱的宋也没有这个能力,

    是以宋仁宗不得不叫停战争,开始执行改革。】

    【那为什么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皇帝陛下又不支持了呢?】

    【因为不打仗了,这个钱省下来,日子好像也还能过得去了,是以,对于改革就没那么迫切了,朝堂上的地主阶级又今天改革这样做不对,明天那样做也不对。便开始松动了,直到最后将主改革的人,贬出京城,改革彻底结束。】

    【不是说,不打仗了也还有和夏,辽的岁币么。那个难道不叫宋仁宗头疼么。】

    【那个就等于你和某某马的某某呗进行的分期付款,这个钱分开来花,好像你花着也就不头疼,更何况,那几个岁币哪里够打仗?】

    【所以呀,这庆历也就一年多就结束了,而王安石变法则从神宗年间一直到哲宗年间。】

    【有人说,庆历新政,进行不下去是因为范仲淹没有王安石那么轴?试想一下,如果神宗的时候宋朝,江山如画,百姓如诗,王安石会那么轴么。】

    【真的会有人没事儿,要天天跟这个也作对,跟那个也作对么?

    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可是从大地主道小地主都在说不!】

    【扯远了,我们转回庆历新政改革之前,

    范仲淹和宋仁宗的会面上。】

    【开始改革前,宋仁宗找到范仲淹说,没钱了,咱们改革吧。】

    【范仲淹说,无论朝堂上有多少反对的声音。你都要一成不变的去支持我。】

    【宋仁宗答应了。】

    【可最后……也就没什么最后了……】

    【不管是庆历新政,还是王安石变法,加上一个硬气的君王,这个君王再活的长点,即便是下面一个上来一个守成之君,那大宋大概也不是今天的大宋了。】

    看完了这些大字的宋仁宗,冷哼了一声道:

    “今天的大宋不好么?要是不好,不繁荣的话,怎么可能有范仲淹,欧阳修,苏家兄弟这样的诗人。”

    这话顺着系统,传到了王仁的耳朵,

    王仁打开系统,浮现在了天幕之上,

    “你刚才说啥?敢不敢再说一遍?”

    “朕说,国家富裕,文人才可能有无数的诗出现。”

    “你是没读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还是没读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还是你不知道有一句老话叫,国家不幸诗家幸?”

    “好,你说读书需要钱,孤苦无依的时候没钱读书,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文化人,好,算你说的对。”

    “那你朝其他的事呢?”

    宋仁宗不服,“你这么长篇大论,不就说了一个庆历新政么?文人生不逢时么。还有什么事儿?”

    王仁问:“我不说就代表你没做?”

    这是什么逻辑?

    天下还有这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