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历史盘点,君王大小事 > 第71章 掩耳盗铃

历史盘点,君王大小事 第71章 掩耳盗铃

    ……明朝,成化年间,

    看到这里的成化帝,只觉得这个唐宣宗办事,是无孔不入,

    东厂,西厂加上锦衣卫都不及也,

    毕竟厂卫是个团体,这中间有情理,有旁外人,可帝王对臣子不一样,

    他们只有主仆,只有上下,这样的控制权,是没有旁观者看事清楚的。

    这样的情况下,

    他手下的官员办事就只能小心小心再小心,做什么事情都提着十二分的精神,

    这样累都累死了,哪里能做成事儿。

    想到这儿,成化帝难免又抬起头看起来天幕,

    这个时候,上仙道:“你在位十二年,宰相就换了六七个是不是?”

    “是。”

    ……明朝,嘉靖帝时期。

    朱厚熜坐在青纱帐里看到这句话的时候,

    第一个反应是,“这不是和我大明那个末代君王一样么。

    他在位也十几年,也换了十几个宰相,果然,这种人都是昏聩的,

    看看朕,朕在位,内阁首辅素来都是严阁老。将来就是换,大概也不可能频繁更换。”

    “朕记得,《资治通鉴》上面写过,他有一个非常喜欢的宰相叫令狐涛在位有些年头的,

    怎么说的来着?哦对,吾十年禀政,最承恩遇,然每英庭奏事,未尝不汗沾衣也!”

    说道这里,嘉靖帝又吩咐在一旁侍候的锦衣卫,道:“去把朕前几年垫在供台下的资治通鉴拿过来,给朕看看是不是这么说的?”

    锦衣卫赶紧领命而去。

    那背影远远而去,嘉靖帝再次抬起头看向天幕,

    可这个时候说话的并不是上仙,

    而是唐宣宗,

    “朕多次更换是因为他们不称职,不能够造福百姓,

    那些官员来我跟前述职再去任上,到了朕这里,朕也会告诉他们哪里的风土人情,好让他们去了之后可以直接办事。”

    王仁反问道:“为君之道与为臣之道是一个道理么?”

    唐宣宗毫不犹豫的说:“不是。”

    “那你能讲给他们什么呢?人们看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处理问题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任何问题,你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可换一个人,出发点也会变得,各地的问题,堆积久了,是应该找另一个方法去尝试处理的。”

    王仁淡然的说着,

    这也就是,在其位谋其职的道理。

    “另外,你是武宗等人的叔叔,皇位先传了侄子,再传叔叔,很少这样传,即便是你登基没有多少腥风血雨,你依旧觉得,你不是承与武宗,而是宪宗是么。”

    “是。”

    明朝,朱棣时期,

    正在翻阅史书,编成永乐大典的朱棣也不免开开小差,看看天幕上面讲的东西,

    这一句话,他就觉得这个操作他熟的很。

    他刚刚从建文帝手中夺过来皇位的时候,也想抹去见他所存在的一切,

    说自己是洪武35年承继于自己的父亲,

    五征漠北,六下西洋,还有编写这手中的永乐大典,

    哪一桩?哪一件又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建文皇帝强?

    为了去抹杀自己的不忠不孝,

    这些具都是造福于百姓,不错,可在他一朝终究是如那些文臣所言,

    操之过急,劳师劳力,费钱费粮,

    他做任何事的时候尚且要掣肘他的大儿子被一句一句的说没钱,

    何况是晚唐时候呢?

    想来武宗在位时候,灭佛得来的钱,都让他用来效仿宪宗,

    恢复寺庙,传习方术了吧?

    再加上抹去他那几个侄子在位的过程,怕是也花费了不少银子,

    叫百姓的生活不如重前,

    这样一来也失去了民心,对于晚唐的恢复便更难了。

    人们一说,你连个小辈都容不下,更何况是他们这些毫无瓜葛的人呢?

    惶论这个小辈还不是如建文那样胡来的君主,

    仅仅是因为他在你面前即位,就是妨碍你,你如何值得臣民信服?

    一边想着,干脆放下了手中的永乐大典的草稿,认真的看起来了天幕,

    天幕之上,王仁所言果然如他所料,

    “你说穆宗是篡逆之君,说他的三个儿子在位的时候是伪朝,以此为理由,对于武宗时期的政策,不论好坏,基本废除,你朝堂上的臣子,大多都是宪宗时臣子的后代,是也不是。”

    那唐宣宗也是如实回答,认同了王仁所言,事实摆在那儿,怎么反驳都是无意义的,

    更何况,宣宗朝的宰相其实不如李德裕,

    可,宣宗根本不可能毫无顾忌的使用李德裕,

    他想要将权利尽握的样子,也根本不可能让他看着,朝堂中的党派利用权利互相争斗,

    自然也更不可能从中平衡。

    一旦他去世,权利握不住了,下个君王会把那些权利回归给臣子,

    这样一来,就还会出现其他的党争,

    可他为了处理党争花费掉的心力,物力却都白费了,且再也回不来了,

    宦官同样也是如此。

    综上所述,

    他根本没有解决,朋党相争,宦官专权,

    他所留下的唯一的政治遗产大概就是地方藩镇的割据,

    尤其是河朔三镇,承认也并到此为止,

    其他藩镇如果想要进一步割据,怕是也只有一个结果,死。

    而归义军,其实根本就是一个意外,

    一个大概连唐宣宗本人都没想到的意外,

    估摸着,从起事,到最后捷报回传,两年的时间,他都是不知道的,

    基本上就是等着肉到嘴边。

    “说道这里,你还要这样继续下去么?”

    唐宣宗没有说话,只掐断了香火。

    王仁看不见唐宣宗的反应,

    只能让系统开启反向虚镜,

    一看,对方依旧是和之前一样,该干什么干什么,

    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看到这里,王仁无语了,直接吩咐系统道:“通知各个君王,

    看他们谁愿意出手相帮。”

    【请注意,清注意,由于唐宣宗不知悔改,不配合将社会越变越好,因此提前派出君王前往相帮,请愿意者摆坛祭天。】

    看到这句话,朱棣点上了一旁大臣准备好的香烛。

    同时,有这个想法的君王们也连忙吩咐身旁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