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历史盘点,君王大小事 > 第73章 在种种选择中选择上香

历史盘点,君王大小事 第73章 在种种选择中选择上香

    王徽退出大殿后,

    李世民也给唐宣宗安排了一件事,

    荐子书,顾名思义,让他把他的儿子的喜好,脾性写给他,

    并且给他找了纸币,又安排了一个跟随自己的武侍去盯着他。

    这才和朱棣去到外头的御花园里头坐着,

    一边等那位徐相的到来,一边又议论着其余两件事,

    “对于宦官问题和藩政割据的事情,朱兄怎么看。”

    “在我看来,前者并不是问题,将大小宦官手中的兵权夺出,然后将他们送出宫去。

    在宫外妥当安置便是,在给宫中添一些年龄小的便是,另外还得留下制度,宦官当差进升要有度,更要适时调换,这样才方便他们扎根。”

    朱棣好生考虑了一下,端起来茶品了一口道:

    “另外,朝廷帮助养老的情况下,严防宦官收徒,收儿,对食这样的现象出现。

    当然,日常的交流学习还是要容许的。”

    “可这样一来,该如何分别呢?”

    “相互检举,

    可以在宫中找个距离大殿近的不那么热闹,偏僻的地方放一个铁箱子,

    让宫中侍候的人,写了他们看到的不该有的事情进去。

    写清楚犯事者便是,揭发者不需要。

    一定时间之后我们取出来查实,处罚便是。”

    这法子初听很不错,可仔细研究却不见得是个好法子,

    那是因为宫中的宫人大多都出生贫寒之家,还真达不到每一个人都能够提笔写字的状况,

    于是,李世民问:

    “朱兄所在朝代是人人都识字,人人都能写字的朝代么?”

    听到这个问题,朱棣愣了,默默的道:“额,这个,并不是。”

    喘了一口气之后又道:“不过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我们可以在书堂或者是朝臣中找一个深信不疑的,或者是明白祸从口出的人接进宫里来,安顿在一个地方,让他们带上面具,让那些想要写匿名信的人,去找他们就是了。”

    听到这个法子,李世民觉得十分可行,

    戴面具,实在是可以保证这些书写人的人身安全。

    这样一来,愿意做这件事情的人就多了起来,

    毕竟这是得罪人的事情,了解的更是皇家秘辛。

    也正是这个时候,

    花园里走进来一个身穿红色官服的男子,

    男子身资端方,看样子也像是个可造之材,

    只是,人不可貌相,

    二人立刻认真判断了起来,毕竟事关家国大事,切不可轻视。

    然,这人进来,左看右看,像是在找什么人。

    看到李世民和朱棣二人,上去道:“二位是什么人,怎么就这样坐在这儿,吾皇说是在这里见在下,还请二位不要放浪。”

    听到这话,

    两人下意识的看看自己,

    二人坐的有些进了,却也是正襟危坐,不至于没了体态,更称不上一句放浪。

    可再看看这人,

    虽然行事端庄,

    可天幕就在眼前,难道他进宫之前不能朝天看一看,不知道他们二位已经来到此处了么?接见他的,是他们不是唐宣宗么。

    还有,明明他们是让王徽去告知的,

    难道说这人看不见也听不见吗?此等人如何为宰相?

    此时此刻真的有那么忙吗?居然能够两耳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

    李世民没好气的道:

    “你家陛下现在在宫外,要见你的是朕和这位明朝来的皇帝。”

    徐相听到这话,居然哈哈哈大笑,

    像是听到了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在下劝二位一句,还是将这闹剧到此为止吧,我朝是为央央大国,我家陛下也是英明胜过上天,若是他都不能救大唐于水火,二位又凭什么呢。”

    听到这话,

    李世民彻底无语了,直接让人把此人逐出宫去了,

    他实在是不明白,此等听不进去话,不能够接受新事物,

    狗眼看人低的人,是怎么任一国之相的。

    唐宣宗做事谨慎,对于每一个朝臣都认真相看,生怕对方给误了百姓,

    怎么就选出来这样一位宰相呢?

    李世民当下就想把唐宣宗找来问问,

    可派人去了他安排的地方去找,

    才发现,唐宣宗不知道什么时候借口出恭,从窗户上跳了出去,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在宫里好一顿找,这才发现他居然在,不知道那个帝王留下来的佛堂里,上香念经呢。

    听到这个结果,李世民简直是不知道怎么说,

    他实在讲不清楚这个帝王怎么能够在上进,上禀中选择上香这个选项。

    不过此为也恰恰说明了他选择那个姓许的为相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万一是夜间玻璃挂天香,告诉他这个徐相大有作为呢?

    到底是也不是,李世民也没有心思去一探究竟了,

    忙安排手底下的人去吏部的官员履历上面去找,

    看看之前几朝有没有适合为相的,还活着的。

    特别是做过宰相的,明事理的,不偏执朝中朝臣的人才。

    又和朱棣商量起来藩镇割据,

    这样人倒是不担心什么打江山,毕竟都是马上天子,担心的是打下来无法治理。

    唐朝现在的情况不就是这样吗?空有边疆却无能够节制边境,信服朝廷的将领。

    这是朝廷自我不强大,也是其中一个问题,可难道朝廷强大,就可以杜绝这样的事情了么?

    他可不想把好不容易弄回来的钱,整日整日的花在平叛这样的事情上。

    想了好久之后,

    李世民终于想到了,

    一个是叫国家强大,另一个是要实行推恩令,

    节度使由朝廷下达,下达命令之后,他们护卫边境,

    在他们去世之后,他们所护卫的地方,按照他们的子女的个数分成相应的分数,

    这些地上的安全依旧由他们负责,

    一代代下去,也不足为虑。

    闹事,割据者也都重新册立了法度,绝不大事化小。

    决定了此事之后,就交友朱棣去巡幸边境,查看那些节度使们是否有二心。

    而李世民则开始,推行新的制度,且再度开始灭佛,

    日渐一日,在经济有一定好转的情况,吏部也给李世民递上来几个宰相人选,

    李世民并没有让这些人入今见他,而是找了人偷偷去他们家乡以及任职过的地方打探,

    看看百姓们怎么说,

    等着到时候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