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手握山河,背负始皇传承,吾为帝 > 第462章 养娃如此欢乐

手握山河,背负始皇传承,吾为帝 第462章 养娃如此欢乐

    大燕昭衍四十年,春。

    转眼就是三年光阴。

    “哎哟小殿下慢些跑,别摔着!”

    “谁不跑谁孙子,本殿下天资聪慧,何须去上劳什子的早课?”

    一线天关内的集市上,一个圆滚滚的矮小身影左突右撞,只见刚刚三岁的王玄不断闪身避开身前的百姓,誓要逃开身后那帮家中侍卫的追捕。

    这小子也是聪明,利用自己还没大人膝盖高的优势混在人群中,把五大三粗的侍卫们耍得团团转。

    “胖姨,要我说你这鱼丸做得咸了些,鱼丸盐口不能重,盐一多鲜味就太重了,反倒有些腥,要我说上次那个口感就不错。”

    一处小摊上,王玄坐在小板凳上翘着小脚,一边把裹满浓厚汤汁的鱼丸塞进嘴里细细品鉴着,一边不忘探着头张望着那些来自身后的“追兵”。

    “小殿下说的是,下次您来我再淡些。”

    “不过这次鱼丸倒也能吃,味道尚可,这么多家小食铺子也就这口鱼丸还算得我胃口。”

    听到王玄这么说,胖姨脸上顿时绽放出憨厚笑容,她望着坐在自家摊前大口吃鱼丸的三岁孩子背影,那种眼神就好像在欣赏自家子侄一般。

    多好的孩子,虎头虎脑一看就有福。

    要是自家娃要是能投胎转世的话,估计也已经这么大了吧?

    “不说了不说了,他们追来了。”

    见追兵渐近,王玄立马把签子上剩下的鱼丸全都塞进嘴里,顺便从锦衫内摸出一点碎银放到了木桌上。

    “胖姨,这些要是不够你再去府里要,账都算在我爹头上。”

    都怪这几天被抓到太频繁,气得老爹把每月自己的小钱钱都停了,要不是凌姨娘还私下接济点,自己怕不是都要赊账了。

    一语言罢,王玄一个漂亮地翻身,脚丫落地片刻就已经闪身到了五六米开外。

    王玄身前是一家兵器铺子,甚至不需要靠得近,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早已不绝于耳。

    “老板,现在这里最好的宝剑拿出来给我瞧瞧,要是还算看得过去,我就给老爹当他今年的生日礼物了。”

    王玄开口说完,怎料平日里一见他上门立马热情招待的老板望向自己只剩下了腼腆的笑容,整个人如同脚下生根一般站在原地动也不动。

    “老板,虽然我爹停了我的钱,但是你可以拿着我写的字据去找他去要嘛,我老爹一诺千金,是肯定不会赖账的。”

    王玄根本不怕自己的“债主”上门,因为从来都是凌姨娘还的,自己的老爹至今还被蒙在鼓里呢。

    哪知老板只是望向这边,笑而不语。

    下一秒。

    “小朋友,你给老爹送生日礼物就拿老爹自己的钱送?那他干脆自己买多好。”

    一个听起来格外熟悉的声音在他的背后响起,紧接着是一双强而有力的大手将他抱了起来,好似铁箍一般挣脱不得。

    “放开我,我不回去,不回去!”

    王玄好似过年要杀的年猪一般用力挣扎着,在这个时候他还以为抓住他的是王府侍卫们。

    可惜这次他浑身的气力一丝一毫也挣脱不出,已经是堂堂须弥境中期的小殿下就这么被人困在了掌心动弹不得。

    王玄似有所感地猛然回头,恰好对上了那双看不出喜怒的熟悉眼眸,还有那抹始终挂在嘴角似笑非笑的上扬弧度。

    “爹。”

    这一刻,来自血脉深处的压制令这位活泼好动的小殿下转瞬间如同斗败了的公鸡一样。

    坦白说,他老实了。

    不坦白说,下次还敢。

    ......

    “爹,今天您不是应该在军营里吗?”

    王府书房内,王玄跪在地上,抬头仰望着坐在太师椅上的老爹,语气听起来似乎还颇有一些被碰巧抓现行的不服气。

    “是啊,这不是一听你这个小崽子要给你爹我送礼物,还是拿我的钱送,紧赶慢赶才堪堪保住了我兜里的这点钱么?”

    王诩眼皮一翻,不紧不慢地吹了吹茶碗中的茶沫,不用瞧他都知道下面那个小子浑身好像有千百条蛆在爬,没个正形。

    “跪好。”他沉声道。

    “爹!”王玄小嘴一瘪,作势就要抹眼泪了,这招在他娘那里格外好用,屡试不爽。

    “哭可要继续跪,一直跪到没眼泪。”

    可惜王诩不是花翎,这位“神医”仅仅用一句话就治好了某人的泪流满面。

    哭?哭也要算时间哦。

    看着哭得一抽一抽的小朋友,王诩心里只觉得好笑。

    桀桀桀,原来养娃是如此欢乐。

    平心而论,王诩根本就不觉得逃个课如何如何,就凭自家孩子三岁一个人出去吃饭就知道给钱这件事,他认为比天道大陆那些豪横的皇子皇孙强太多了。

    唯独有一点他没想明白,这孩子似乎不太乐意去和自己花心思从宫中请来的饱学大儒做学问,每到这个时间段的早课都格外抗拒,甚至大儒都托人来找自己告状了,这也是自己暂时放下军务回来料理这个小子的主要原因。

    “你不愿意上早课,尤其是杨先生的早课,这是为什么?”

    有不明白就要问,在他看来小孩子也有自己的心思,他不会自认为高孩子一头,也绝不会强求。

    只要今天王玄能给自己一个说得过去的答案,早课不去也罢,谁教不是教?

    “杨先生讲起道理之乎者也一大堆,可是真到了做学问的时候还不如我呢,凭什么他教我上课,应该我教他才对。”

    “哦?”

    王诩一听乐了,把茶碗放到一旁,聚精会神地盯着眼前自家小子,他好奇地反问道:“口说无凭,你给你爹我举个例子。”

    “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王玄想了想,先说了一句孟子的名言。

    “爹,杨先生说这是圣王治国的道理,当时我认为不对,所以我反问他,现实中就以当今天下为例,可有实例佐证?”

    “杨先生怎么说?”

    “杨先生说能否取得天下在于民心,在于仁政,在于成为得道者。”

    “他说得倒也没错,你认为哪里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