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从宗门小透明开始修行 > 第274章 唐嗣隆的馈赠

从宗门小透明开始修行 第274章 唐嗣隆的馈赠

    李迁年和卫常期在距离幽云山不远处暂且分别,相互留下联系方式。

    二人本就是萍水相逢,因为救命之恩和一段时间的相处,建立了一定交情。

    挟恩图报并不可取,细水长流才是正道。

    李迁年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对未来的规划很清楚,一心放在修炼上面,没有那么多时间游山玩水。

    倒是卫常期,不知以往经历了什么,性子颇为平淡恬静,闲云野鹤般四处游荡。

    此番分别,也就是在周边地域转转,暂时不打算远离西南角隅。

    李迁年第一次来幽云山,便有纪尹代为奉上拜帖。

    幽云山高层相当重视,给予高规格接待。

    李迁年对此并不太在意,大多数流程都由纪尹代劳,只在必要场合出面几次。

    在此期间,不少人都携带重礼拜会,有拉关系的,自然也有赔罪的。

    以汤钜叔侄为例,他们之前仗势欺人,屡屡寻衅敲诈天元商会,得知李迁年突破元丹境,心中便慌得一批。

    不管他们如何看不上虔昀城众人的出身,但强者就是强者,若是对方真要对付自己,他们的下场绝不会太好。

    尤其虔昀城的产业众多,人脉资源也广,针对汤家或许都不需要自己出手。

    李迁年与唐嗣隆达成某种共识之后,汤钜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已经暗地里往天元商会塞了不少钱财资源,远多于他们从虔昀城谋得的好处。

    不过李迁年却没有那么多耐心应付这些人,只让纪尹将好处都收了,回头向庄鸣汇报此事,让下面的人自行决断就好。

    两天后,他总算见到唐嗣隆。

    幽云山禁地,一座古朴精致的小院之中,二人相对而坐。

    唐嗣隆幽幽道,“到了你我这个地步,还理会下面那些人作甚?”

    李迁年摇了摇头,“幽云山自有法度章程,在下既然受山主册封,自该遵守。”

    “这话就太过片面虚假了。”

    “好吧,纵然我不在乎这些,却也得为下面一同走过来的兄弟考虑。”

    “没看出来,你倒是个重情义的。”

    唐嗣隆说这话时,倒没有什么轻视之意,反而有些缅怀。

    三百多年过去,早年跟他们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早已化作枯骨。

    现如今的幽云山高层,要么是这些人的后代,要么便是后来加入的,当然无法让他灌注太多重视。

    唐嗣隆常年闭关,不问外事,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李迁年自忖,若干年后,张荣萸等人寿数尽时,独留下一群小辈掌事,多半也是不愿常常跟他们混在一起。

    唐嗣隆拿出一个储物袋,横飞李迁年面前。

    “这里面是一些阵法资料卷轴,你可以多了解查阅一番,也许会对我们玄刹古府一行有所裨益。”

    李迁年接过储物袋,细细查看一番,其中不少上古阵法符文,晦涩难懂,恐怕还需花费一番功夫。

    他略微点头,将储物袋收起,又是开口询问。

    “山主曾言,可为我做中间人,谋取一块灵源庚金,不知此物现在何处?”

    “我正要跟你说起此事。”

    唐嗣隆略微尴尬道,“此物就在黔海之都大长老封煦手中。”

    “黔海之都位于玄霄阁东北方向,乃是一个中型势力,占据一大片内海,除了城主成枭,还有两位元丹境长老坐镇,实力不俗。”

    “早年我与封煦交好,故而知道他手里有一块灵源庚金,料想只要许下足够筹码,将其交易过来不是难事。”

    “却不想近段时间联系他时,翰江府长老韩乔生也盯上此物,虽然事情还未定下,但翰江府盘踞一方,也是有万象境修士坐镇的。”

    “先来后到,却是不好回绝此人。”

    李迁年眉头微蹙,“如此说来,这事是黄了?”

    “那倒不一定。”

    唐嗣隆忙道,“我跟封煦道友说好了,半年后,你只管拿着我的信物去往黔海之都,他会安排一些条件,让你二人公平竞争。”

    “然后呢,这是准备给我开后门吗?”

    “封煦道友倒是没有提及。”

    “额……”

    那就是准备给对方开后门,糊弄你这个好友了。

    李迁年深深看了对方一眼,倒是看不出对方是个什么想法,糊弄自己还是被人糊弄了。

    唐嗣隆拍拍胸脯。

    “你放心,我与封煦交情极好,定不会教你失望,此事大有可为。”

    李迁年左手端着茶杯,没有动嘴,也未放下,心中衡量是否值得往黔海之都走一趟。

    唐嗣隆笑道,“李道友无需挂怀,黔海之都盛产奇异矿产材料。”

    “我已经跟封煦提过了,就算不能拿到灵源庚金,也定不会让你空手而归。”

    “既如此,便多谢山主了。”

    西南角隅贫瘠,即便虔昀城还算富庶,但在这周边,找寻炼制极品灵器的材料都不容易,更遑论炼制灵宝了。

    他刚刚突破元丹之境,短时间内难以有什么进境,正是需要补充底蕴手段的时候。

    无论是否有这一遭,到外面走走都是相当有必要的。

    如此想着,李迁年倒也没有拒绝。

    他并未马上离开,时间尚且充足,便向唐嗣隆请示,借藏经阁文献书籍一观,当然只是些常规资料,并不涉及功法传承。

    唐嗣隆欣然同意。

    相比虔昀城,幽云山藏经阁的对周边各方势力情况的记载无疑更为完备,更新换代也更为切实。

    接下来一段时间,李迁年除了泡在藏经阁中查阅资料,就是等待纪尹处理天元商会的后续,跟他一起前往天渊城。

    之前虔昀城将天元商会大部分产业搬离幽云山,倒不完全是为了逼汤家就范。

    事实上,以李迁年和庄鸣的眼光看来,幽云山主峰这片地方地势崎岖,易守难攻,适合关起门来过日子。

    但是另一方面,它太过封闭,并不利于商路发展。

    相对来说,寒山城背靠虔昀城,面向星陨城等势力,才更适合作为在幽云山地界的门户。

    虔昀城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工厂军备炼器材料产能是有些过剩的。

    要想有进一步发展,光靠周边这些穷亲戚是不行的,必须得走出幽云山地界。

    以李迁年和盛子仪的关系,天渊城无疑是一个好地方,他们缺少炼器行业的发展,双方正好形成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