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智慧解码:史籍中的智慧故事 > 第171章 周勃:从权臣到忠臣的华丽转身

智慧解码:史籍中的智慧故事 第171章 周勃:从权臣到忠臣的华丽转身

    395、周勃:从权臣到忠臣的华丽转身

    周勃已经平定燕地并回朝后,这时高祖已经去世了,周勃就以列侯的身份侍奉孝惠帝。孝惠帝六年,设置太尉官职,让周勃当上了太尉。十年后,高后去世。吕禄以赵王的身份担任汉上将军,吕产以吕王的身份担任汉相国,他们把持汉朝大权,想危害刘氏政权。周勃当太尉后,不能进入军门。陈平当丞相,不能胜任他的职责。于是周勃与陈平谋划,终于诛灭了吕氏家族而拥立孝文皇帝。这件事记载在《吕后纪》、《孝文纪》中。

    文帝已经即位,任命周勃为右丞相,赐给他五千斤黄金,食邑万户。过了一个多月,有人劝说周勃:“您已经诛灭了诸吕,拥立了代王为皇帝,威震天下,而您却得到了厚赏,居于尊位,以宠爱为荣,时间长了就会有灾祸降到您的身上。”周勃害怕灾祸降临在自己身上,也自以为功劳大,灾祸却可能接踵而至,于是就请求免去丞相职务。皇上应允了。一年多后,丞相陈平去世,皇上又让周勃当丞相。过了十多个月,皇上说:“前些日子我下令让列侯都回到自己的封国去,有些人还没有走,丞相是我所敬重的,可以率先回到封国去。”于是免去丞相职务回到自己的封国。

    一年多后,每当河东郡守和郡尉巡行所属县邑来到绛县时,绛侯周勃自己感到害怕被杀掉,经常披着铠甲,命令家人手里拿着武器来会见郡守和郡尉。后来有人上书告发周勃要谋反,皇上把此事交给廷尉处理。廷尉又把此事交给长安的官员处理,长安的官员逮捕了周勃并审问他。周勃恐惧之极,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狱吏渐渐欺凌他。周勃就把千金送给狱吏,狱吏就在文书的背面写上字暗示他说:“请公主作证。”公主是孝文帝的女儿,周勃的长子周胜之娶公主为妻,所以狱吏教周勃让公主出来作证。周勃把所得的赏赐都送给了薄昭。等案子落到紧要之处时,薄昭就向薄太后进言为周勃作证。薄太后也认为周勃没有谋反的事。文帝朝见太后时,太后就摘去头巾对文帝说:“绛侯身挂皇帝的印玺,在北军领兵却不来坛护皇帝;他居于臣子的位置却有皇帝的威势,就凭这一点他就该死了。”文帝于是告诉左右大臣一声:“官吏正在审查绛侯一案并进行处理。”于是派使者拿着符节赦免绛侯并恢复了他的爵位和食邑。绛侯出狱以后说:“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然而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呀!”

    绛侯重新回到封国。孝文帝十一年绛侯去世了,谥号为武侯。他的儿子周胜之继承爵位。过了六年周胜之因与公主夫妻不和被杀掉了封国爵位。封国被取消一年后,文帝选派绛侯周勃的另一个儿子周亚夫为条侯,来接续绛侯的后代。

    在历史的长河中,周勃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其生涯充满了起伏与转折。他的一生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辱兴衰,更是一部浓缩的西汉政权变革史。他见证了诸吕之乱后的政权更迭,参与了诛灭吕氏的决策,最终成为了孝文帝时期的重臣。他的每一次选择都充满了智慧与胆识,也展现了一个时代英雄的命运抉择。

    在孝惠帝时期,周勃以列侯的身份守护着这个国家,尽管在政治漩涡中,他曾短暂地失去了对军权的控制,但他从未放弃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在面临生死考验时,他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冷静与智慧。他深知,权力的游戏并非只有武力与威严,更需要智谋与人心。这正是他能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的原因。

    在孝文帝时期,周勃的命运似乎达到了巅峰。他被封为右丞相,享受着无上的荣耀与富贵。然而,他并未因此而忘乎所以。相反,他深知权力的背后是无尽的危机。于是,在获得厚赏之后,他选择急流勇退,主动请求免去丞相职务。这无疑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抉择,既保全了自己,也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想让周勃安享晚年。在他回到封国不久,有人上书告发他要谋反。这一消息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但周勃并未惊慌失措,他运用自己的智慧与资源,巧妙地化解了这场危机。这也再次证明了周勃不仅仅是一个勇猛的武将,更是一个智慧的谋略家。

    在周勃的一生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英雄的成长与蜕变。他经历了诸吕之乱的动荡,参与了诛灭吕氏的决策,最终成为孝文帝时期的重要辅臣。他的每一次选择都充满了智慧与胆识,也展现了一个时代英雄的命运抉择。而他的一生也成为了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章,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权力、忠诚与智慧的深刻启示。

    396、铁血豪情——汉代将军周亚夫的硬骨头精神

    汉文帝即位之后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任命河内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来防备匈奴。不久,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达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骑马进入营地,将军及其下属都骑着马出来迎接。接着前往细柳军营,军中士兵和军官们都披着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张开弓弩,弓弦拉足。文帝的先驱使者来到营门前,说:“天子即将来到!”军门的都尉却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号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不多久,文帝到达,也不能进入军营。于是文帝便派使者持节诏令将军说:“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令打开壁门。守卫壁门的军队和骑兵对跟从文帝的车骑说:“将军有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驰。”于是文帝就勒住马缓行。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全副武装拱手行礼说:“穿铠甲的士兵不便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文帝很受感动,改变了容颜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表示尊敬)。文帝派使者告知说:“皇帝特此慰劳将军。”完成礼仪后离去。出了军门后,许多大臣都感到惊讶。文帝说:“哎呀!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的驻军,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又怎么能够被侵犯呢?”大家一致称赞周亚夫是好将军。一个月后,汉朝三军都撤除了戒备。于是文帝任命周亚夫为中尉。

    孝文帝临终时告诫太子说:“如果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真正可以担当领兵重任的。”文帝崩逝后,太子立为皇帝,并任命周亚夫为车骑将军。

    孝景三年(前154),吴王、楚王发动叛乱。周亚夫以中尉的身份担任太尉,东进攻打吴国、楚国。周亚夫请求皇帝说:“楚兵勇猛轻捷,很难与他们交战。我们希望把梁国放弃给他们,让他们渡过淮河,这样可以分散他们的兵力。然后再用轻装的骑兵断绝他们运粮的道路,他们的军队必定会饥饿困乏,自乱其军。这样用不着作战,吴国就自然投降了。”皇上同意了他的计策。

    太尉调集兵士荥阳会师。吴国军队正在进攻梁国,梁国形势危急,请求太尉救援。太尉领兵向东北走昌邑,深挖沟高筑墙坚守不战。梁国天天派使者请求救援,太尉坚守有利条件不肯前往救援。梁国上书报告景帝,景帝派使者诏令太尉救援梁国。太尉拒不奉诏救援,坚守营垒不出战,却派轻骑兵出动弓高侯等人截断吴国楚国军队运粮的通道。吴国军队因缺粮饥饿而求战不得、因有伏兵防备而无法撤退回国。后来吴国军队离开壁垒东南逃走,太尉派兵追击打败了吴国军队。吴王刘濞丢弃了他的军队逃走,被越国人斩下他的头颅献给朝廷。汉朝三个月就平定了吴楚叛乱。于是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从此梁孝王与太尉有了嫌隙。

    周亚夫回朝后,朝廷重新设置了太尉官职。五年后升任丞相(未央知事的错字)。景帝非常器重他。景帝废除栗太子后(依周亚夫之见),丞相极力向皇上争辩这件事不能这样做(固争之),但是没能成功(不得)。景帝因此疏远了周亚夫(而景帝由此疏之)。而梁孝王每次进京朝见并常常跟太后讲条侯周亚夫的短处(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

    历史,是一部永无休止的战争与和平的史诗。汉文帝和景帝时期,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在这个大背景下,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军事将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周亚夫。他的刚毅、坚定和智勇双全,不仅为汉朝的安定立下汗马功劳,更展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硬骨头精神。

    周亚夫在细柳的军事布局,无疑是对皇帝权威的挑战。军令如山,不容半点迟疑,而周亚夫却能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因权势而妥协。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的。在当下社会,很多人为了权力和利益,不惜放弃原则,而周亚夫却用行动告诉我们,原则和信仰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的。

    与吴楚之战的胜利相比,我更敬佩周亚夫在细柳军营展现出的铁血豪情。胜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种为了信仰和原则而战的决心。周亚夫的军事策略和智谋无疑是高明的,但真正让人敬仰的,是他那种不屈的精神。

    文中最后,周亚夫因与梁孝王产生嫌隙而失去了皇帝的宠信。这无疑是一种遗憾,但也是他人生的一种必然。权力斗争永远是复杂的,而像周亚夫这样坚守原则的人,注定会在权力的漩涡中遭受挫折。但即便如此,他的硬骨头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周亚夫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是没有失败的人,而是在失败后依然坚守信仰和原则的人。他用一生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铁血豪情。在当下这个充满挑战和诱惑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周亚夫这样的人,他们用行动和精神告诉我们:生活不仅是生存,更是为了信仰和原则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