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元末种粮食 > 第两百三十九章 鸟铳专家小组

我在元末种粮食 第两百三十九章 鸟铳专家小组

    众人齐齐转头朝门口看去,只见张阳泉穿着一身蓝色锦袍,在亲卫们簇拥下大步走了进来。

    胡光曹等人齐齐躬身:“拜见大王!”

    韩山等人也赶忙跟着见礼。

    张阳泉摆手道:“都不必多礼。”朝韩山几人微笑道:“诸位从大都过来,路途遥远,舟车劳顿!想必很累了,我们坐下说话吧。”

    带着众人来到军械局的会客大堂,待所有人都落座后,让胡光曹替自己介绍一下韩山几人。

    众人见张阳泉气质随和,温文尔雅,与想象中的山贼头目不同,心中的抵触都消减了不少,介绍到自己时,都会恭敬的行上一礼。

    待每个人介绍完毕,张阳泉笑道:“想必诸位都很奇怪,我千里迢迢请你们过来,到底图个什么!”

    韩山忙道:“正要请教大王!”

    张阳泉面色一正,缓缓道:“实不相瞒,我的目的很简单,希望诸位能协助胡公,制造一种新的手铳!”

    韩山愣道:“手铳?”

    张阳泉点了点头,凝重道:“这种手铳名叫鸟铳,图纸已经有了,只是要转化为实物,还有些难关需要突破!”

    韩山和其他工部官员面面相觑,既有些不可思议,又有些恍然大悟。

    不可思议是因为连元廷自己都不重视手铳,一个山贼出身的起义军竟然大费周章的把他们请过来研制手铳!

    不过转念一想,他们这些人都是工部中负责生产过手铳的官员,这就难怪他们十人会被这位楚王选中了!

    韩山迟疑了一下,说道:“大王,手铳别看声音挺大,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威力低,操作又困难,远不如火铳!”

    他指望着劝说张阳泉把注意力放在火铳上,说不定,会用他们再去换十名负责火铳的官员!

    张阳泉道:“火炮我们自然会继续研究,但手铳也必不可少,而且这种新手铳的威力远超过你们的想象!”

    韩山心中只摇头,暗道:“你一个起义军头头,竟在我这个手铳行家面前说这种话,真是笑死个人!”

    张阳泉看出这帮工匠不信,于是朝胡光曹道:“胡公,把鸟铳的图纸拿出来,给诸位大师过过眼!”

    胡光曹答应一声,从袖中取出图纸,递给了韩山。

    韩山看了一眼,发现这图纸竟比元军最新款的手铳还要复杂,而且长度也十分惊人。

    “大王,手铳需要士兵单手拿着,太重的话,只怕士兵拿不动!”他皱眉道。

    其他工匠也凑到他身后看,一名五十多岁工匠道:“就算拿得动,也瞄不准!”

    张阳泉笑道:“谁说瞄不准,我要改进的鸟铳是双手持铳!”

    韩山暗道:“果然是个外行!”抬了抬下巴,道:“大王可曾想过,双手持铳的话,如何点火?”

    张阳泉指了指鸟铳上方,道:“只需在此处设置一个火门,再安一个击锤,上面夹一块燧石,用簧片压住。”

    又指着鸟铳下方:“再在此处安装一个扳机,扣动扳机的时候,致使击锤带着燧石撞在火门处,便能产生火花!”

    众工匠们听完之后,表情非常有趣,一个个呆若木鸡,似乎被张阳泉这番言论给震撼到了。

    韩山是众人之中对手铳最了解的人,水平比胡光曹高一个档次,所以最先意识到张阳泉这个设计是有可能成功的!

    他是个务实的人,没有再纠结张阳泉是怎么想出这个设计,而是默默盯着图纸瞧了一会。

    “请问大王,为何要将铳管造这么长?”他问。

    张阳泉道:“自然是为了加强射击时的准度!”

    韩山点了点头,道:“虽然能增加准度,却会减少射程!”

    贾班昂首道:“韩公不必考虑射程的问题,我军的火药比元廷强了数倍,打出的铁弹只会更远!”

    韩山远在大都,又是个埋头干活的工部官员,除了知道元军在扬州大败外,并不知太多细节,顿时露出不信的表情。

    “贾监丞言过其实了吧?”

    胡光曹冷冷道:“那种火药是我家大王亲手研制出来的,多次打败鞑子,由不得你不信!”

    韩山吃了一惊,看向张阳泉,道:“大王,他说的是真的吗?”

    张阳泉点了点头。

    韩山心想,要验证此事易如反掌,对方确实没必要吹牛,于是也不继续纠结了,又问:“铳末端为何是弯曲的?”

    张阳泉笑道:“双手持铳的话,弯曲的尾端更容易拿稳!”

    韩山开始有些佩服张阳泉了,这鸟铳的各种奇怪设计初看不合理,然而明白关窍后,才知道这东西奥妙非凡。

    双手持铳将大大提高精准度,再加上长长的铳身,威力更强的火药,若是真捣鼓出来,也许真是一件不得了的武器!

    一番谈话之后,众人对江都军的抵触慢慢烟消云散,不再提返回大都之事。

    张阳泉并未将韩山等人任命官职,而是让十人成立一个鸟铳专家小组,专门负责辅佐胡光曹研究鸟铳。

    俸禄按照七品官员开,每人又分配了一座二进院的宅子。

    钱用壬也留在了军械局任职,专门负责解决韩山等人的生活问题,他在江都待了几个月,知道张阳泉对军械局的重视,所以并不觉得这差事不好。

    张阳泉能做的也只有这些,接下来只能等待这些专业人士们钻研出成果了。

    回到王府后,杨三枪上前汇报,说派去常熟的人回来了。

    张阳泉在书房接见了那名亲卫,亲卫将与李德孙见面的情况详细说了。

    张阳泉皱眉道:“也就是说,方国珍想从吕四场登岸,偷袭通州?”

    亲卫道:“那种情况下,李德孙应该不会说谎,属下以为这个情报可信!”

    张阳泉沉吟了一会,道:“让军情署的人把李德孙的儿子带到江都来。再派人把刘御史请过来。”

    杨三枪应诺一声。

    半个多时辰后,刘伯温来到书房,张阳泉命人给他搬了张椅子,又将李德孙的情况说了。

    “刘先生,眼下三路大军,只有通州一路进展不顺,我想利用李德孙这个内线,一举击溃方国珍,你觉得可行否?”

    刘伯温捻须沉吟了一会,道:“方国珍如果真想利用吕四场偷袭,我们将计就计打一场胜仗不难,难得是如何击溃方国珍主力!”

    张阳泉道:“我是这么想的,方国珍通过吕四场偷袭江都时,必定会让大军策应,我们设伏突袭他们的策应人马,怎么样?”

    刘伯温笑道:“大王,海上不比陆地,除非岛屿众多的地方,否则很难突袭!”

    张阳泉点点头,皱眉道:“我也知道,可如果不能偷袭,我军就算知道方国珍的计划,也难以击溃他们的主力!”

    刘伯温凝思了半晌,道:“以通州目前的兵力,海上正面作战难以取胜,但守城却是绰绰有余,不如引诱他们攻城!”

    张阳泉愣道:“如何引诱?”

    刘伯温道:“故意放方国珍的人偷袭通州,然后表现出城中混乱的模样,敌方必定趁机猛攻!”

    张阳泉目光一亮,笑道:“好办法,再提前埋伏一支水军在外,等他们攻城正激烈时,从后方突袭他们!”

    刘伯温笑道:“大王举一反三,在下佩服。”

    张阳泉欣然道:“我这就派人通知李德孙,让他鼓动方国珍尽快动手,咱们也能早点收拾他们!”

    与刘伯温商议妥当后,张阳泉派出两拨人,一拨人去通州,将计划告诉山猪,让他做好准备。另一拨人去常熟联系李德孙,让他鼓动方国珍动手。

    数日后,张阳泉派出的亲卫来到常熟,在一家青楼找到李德孙,将张阳泉的命令告诉了他。

    李德孙得了任务,也没兴致玩女人了,返回台州军驻扎的码头。

    方国珍这次倾巢而出,码头上一共停靠了五万水军,船只之间用木板相连,仿佛一座巨大的水上城市。

    方国珍的七桅战船位于这座水上城市的中心。

    李德孙沉着一张脸,穿行在众船之间的木板上,沿途遇到的海盗,只要不是千户以上职位,都会被他一脚踹下水中。

    众人都畏惧他,敢怒不敢言。

    不多时,他来到方国珍座船外面,尽管脸上还是那副凶霸霸的模样,心中其实非常紧张。

    他深吸一口气,大步进入方国珍的座船,一路来到主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