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 > 第6章 《李府派眼线保镖》

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 第6章 《李府派眼线保镖》

    李可娥(76岁)的爷爷李志祥和(73岁)奶奶赵美清听到儿媳妇连真美在大厅大吵大骂他的儿子李仕峰,便从书房走出来插嘴道:

    “你们杨家此次是谁的主意?核心领导是谁啊?是不是大脑进水了?学农学商,就派这支小卒兵马披甲上阵?我孙女从小到十六岁,从来没有看见禾苗长成什么样子,嫁到你们杨家后又是生儿育女的,哪能干得了粗活?重外孙子杨景15岁,你们杨家称呼“小少爷”还是未成年,杨浩才9岁,娃娃一个,小杨柳6岁穿衣服都穿不上,这样的一家人。弱女子、幼童、臭奶未干,双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来学农?来学经商?你们杨家就是这样调兵遣将的?这不是明摆着让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来村庄看我李家笑话吗?他们杨家拉得下这个脸,我们李家还出不起这个丑呢。烦请杨虎头把他们母子平安送回泰宁杨府去。若这几个孩子有一点闪失,我这把老骨头与他们杨家拼了!”

    杨虎头眼看李家长辈们这般反对,只好亮了手里的底牌,严肃认真地回应道:“各位长辈,这是我们按杨大哥杨明华县长的意思决定的,这信也是大嫂叶金枝亲手写书的,你们考虑到的方方面面杨家人也考虑过了。 再说,他们把宝贝孙子们都压上了,把杨家传宗接代、后代命根子都压上了。他们相信你们李家,才把这一家托付给你们。虽然目前你们李府或许会背“黑锅”,那只是暂时的,一旦杨家的计划成功,这些小将们成才后,会感恩你们李府的,感恩你们李府的栽培和恩德”。

    这下轮到李家人不说话了。旁边的李可梦在听,从头至尾认真在听,思考着两家人的做法和各自的想法,感觉到还是杨氏家族真是用心良苦,不愧是带兵遣将的统帅将才,懂得教育和培养人才从娃娃抓起,不畏惧艰难险阻,方可培养一支坚不可摧的顽强队伍,这样杨氏集团的红旗才永不坠落,才能保住这家族的不败。这样的决定,体现了决策者的勇气和智慧。

    李可梦缓缓地从椅子上站起身说道:

    “这庄单子我接下了,杨伯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但是我就一个条件,关于我小妹和三个外甥的生命安全您可要全全负责,就拜托你了。别的交给我安排就是,你们一天的路程辛苦了,只顾说话,都还没有吃饭吧,请跟我到厨房拿些米饭菜去。”

    杨伯也起身拱手施礼说道:“谢谢李家大公子爽快,果断,年轻人就是年轻人,办事干净利索”。

    杨虎头在李可梦的陪同下,到厨房里吃了些便饭后,担了一挑简单的生活用具和一些青菜米饭,向河边“天后宫”庙走去。

    杂货间里,母子四人很久不见杨伯回来,饥寒交迫,忐忑不安。这时看到杨伯挑起一担东西回来,四人的心,才安定下来了。谁知杨伯带来的消息是,父母不见,也不接纳他们。李可娥听后,如万箭穿心的悲伤,两眼泪不知不觉又涓涓的往下流。

    她转眼又想,是不是杨伯在骗我?天下哪有父母亲不见儿女之事?就又对杨伯伯说:“是你在骗我吧,今晚你不带我去见父母,我就一头撞墙给你看,我说到做到\\\"。

    懂事的杨景见母亲这般伤心,赶紧下跪乞求:

    “杨伯伯,您手下留情,广开一面,让我母亲和弟弟妹妹前去见一面外公、外婆,死而无憾。”

    杨虎头见杨景跪下苦苦哀求,无奈的思绪在纠结,即使是铁打的心,见此场景心也会软,他上前牵起小少爷的手说:“半夜敲门心不惊。好吧,一切顺其自然吧”。

    李可娥想着外家人不接纳他们母子四人,心里难受,子女们也难过。个个都没有食欲。杨伯担来的米饭也没人去动。

    夜半三更的,天很黑,外面伸手不见五指。

    李可娥领着杨景,杨浩,抱着五岁小女杨柳往家走去,一路上思绪万千,百感交集,此去不知是喜还是悲、是福还是祸。

    一路上的脚步声惊动了夜间村庄的猫猫狗狗,它们见到生人汪汪叫个不停。

    杨伯领路走在前,夜色昏天黑地,母子四人手牵手跟着扬伯艰难的前行。

    可偏偏天公不作美,不知怜香惜玉,可怜夜路人。顿时稀里哗啦小雨飘飘,洒在一行五人疲惫不堪的脸上。

    杨景阿舅李可梦早就派出眼线保镖,跟踪杨虎头到了妹妹李可娥母子四人的落脚点后,并派保镖提前跑回禀报老爷子李仕峰,说道:“老爷子,大小姐一行人马上就要到李府家门口了,是否让他们进大门?你是否要接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