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医执天下 > 第214章 宣传部

医执天下 第214章 宣传部

    方子舒听了张光达的想法,不置可否,因为心里有所触动,随即陷入了沉思。

    教育乃国之根本,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的基石。

    这个时代也开科考,但要为官,多是举荐,讲究的是门阀血统,从而达到绝对的控制。

    普通的读书人,大多都入不了仕,也失去上升途径,所以才让老百姓觉得读书无用。

    像李天成、张光达这一批低阶官员就是占了时运。

    当时大汉新立,急需人才以维持朝政,朝廷才广纳寒士,已解一时之困。

    如今想入官场,如果没有背景,基本就是无望。

    以当下而言,想招生员,并非易事。

    只有老百姓明白读书识字的作用,明白读书的好处,才会主动起来。

    如何才能引导老百姓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就得有读书人体现价值、展显才华的地方。

    读书可以提升自身的修养,帮助人弄清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大自然或宇宙之间的关系。

    从而在这基础上,发挥个人能力,创造幸福。

    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正如《劝学》所言: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什么是黄金屋?什么是颜如玉?只有明白这些,才有求知欲望。

    假如不靠读书学习,作为一个普通人又怎么会知道这些好处。

    所以,读的是书,学的是知识,是一种指导,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只有读书才能明理,不仅是学知识,最主要的是要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这些道理会指导人的一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体悟、融会贯通,才会成为一个人建功立业的真才实学。

    端正自己,才会走得更远。

    要让广大老百姓明白这些道理,并非易事,也非一日之功。

    最主要的是,如何让这么多的老百姓明白,读书有用,而且有大用,只能广而告之。

    广而告之说白了就是宣传引导。

    方子舒想到这里,一下子也就豁然开朗起来,看着张光达说道:

    “张大人的方法不错,但略有不足,要解决招生困难,也绝非一日之功,要宣讲引导,明白读书的价值和好处,有了展示才华的地方,困难才能解决”

    张光达眼里一亮,连忙说道:

    “公子所言甚是,但顺安县所辖之内近十五万百姓,要想宣讲引导,可并非易事,人力需要甚多,下官知公子才思敏捷,定有妙法可解,还望公子指教!”

    “张大人不必客气,既要宣讲引导,就必然要贴近百姓,也非一人可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成立一个宣讲部门,就叫…宣传部。”

    “哈哈哈…公子这宣传部起的好啊,宣讲、传达,甚是贴意…”

    张光达一听,明白公子确已有可解之法,于是有些激动的哈哈笑了起来。

    “宣传部”这三个也真是太简单直接,忍不住还夸奖两句。

    “张大人,别激动,“宣传”两字虽简单,做起来可不易,宣传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宣传,还需要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也需要能说会道,德才兼备之人才行。”

    方子舒一看张光达有些激动,连忙把宣传部的重要性点了出来,也怕张光达一激动又昏过去。

    “下官明白,公子所说的宣传部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乃是官府之喉舌,非一般人可为,下官已有人选,具体如何操持,还得劳公子给下官细细分说一番。”

    张光达知道事情的重要,压下激动的心情,恭敬的请教起来。

    “不错,张大人能有如此见解甚好,也是明白了宣传部的作用所在。首先是宣传部的成立,宣传部应分三级,县宣传部和乡镇宣传所…”

    说到了这里,方子舒看了一眼洗耳恭听的张光达,继续说道:

    “县宣传部人员不需太多,三两人即可,而乡镇宣传所只需一名宣传员即可,各村各寨让村长兼任宣传员。”

    “宣传部要和印刷厂紧密合作起来,由宣传部编撰,印刷厂印制一些种植和养殖的技术方法,比如:如何种好稻谷,如何饲养牲畜等,还有官府的一些政令,下发至各乡镇宣传所,各乡镇再分发到各村寨。”

    “公子,如果印刷太多,花费也就过高,县里可承担不起啊!”

    张光达有些为难起来,如果大量印刷,人员再加印刷,成本可就太高了。

    方子舒一看张光达的为难表情,也明白原因所在,近期的各项改革建设花钱如流水,作为县太爷,财权一手抓,有粮无粮自然心里清楚。

    “张大人不必担心,所印数量并不大,每村一到两份,能有多少,一个乡镇也就二十来份,再说,印刷厂是我们自己的,支付成本就行。”

    “呵呵…谢公子指点。”

    张光达一下就明白过来,笑呵呵的说道。

    看了一眼满面笑容的张光达,方子舒有些戏谑的说道:

    “张大人,什么都要我帮你安排,你这县太爷也太轻松了吧。”

    张光达看了一眼面带戏谑的方子舒,连忙恭敬的回道:

    “下官愚钝。”

    “呃…”

    方子舒有些无语,现在这些人都不愿动脑了,等安排就行。

    方子舒看了一眼满脸都是我很笨的张光达,只能无奈的继续说道:

    “为了节约,同时在村里张贴布告,村看不懂,却又想知道布告上是什么,如此往复两次,再加宣传的影响,大家就有了求知的想法,招收生员也就容易一些”

    “哈哈哈…公子此法甚妙,诱之以鱼,而授之以渔,还是公子想的通透。”

    “张大人过奖,仅此尚显不足,还得文化进村,在大家明白了知识重要的时候,在村里开展夜校,带领村民学习文化,读书识字,让大家明白学习的好处”

    “当然这也只是短期行为,长期下去,义学的先生也受不了,要想学深学透还得到学堂,这样一来,在多方的影响之下,再加政策的鼓励,事也就成了”

    “以公子的方法虽是甚好,可在种植、养殖上就得有专业人员来负责编撰,另外还得征召人员负责政策宣讲,这样也就增加了支出。”

    张光达有些担心的说道。

    “张大人,要变通,种植、养植有建发的技术员提供技术指导,由县衙抄录印制,把镇长、村长纳入官府在册人员,以后的镇长、村长由官府考核任命”

    “不识字的村长、镇长全部开排出去,等过两年,镇长、村长等人员的任命,都从义学里品学兼优的生员中选取,你觉得会怎样?”

    “咦?张大人?”

    张光达面色有些呆滞,怔怔的看着方子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