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末:边军不退 > 第1161章 终至美洲

明末:边军不退 第1161章 终至美洲

    两人说笑之间提到了张献忠,此人自从在新纪五年被朱威所救之后,就留在了宁夏。

    凭借圆滑的为人处事,倒是活的不错。

    朱威本不想用他,也不想留他,因为此人在历史中反复无常,多次归顺朝廷又多次反复。

    可是诸位不得不承认,张献忠这人,有能力,并且不是一般的能力,而是很有能力。

    善于以走致敌,运用远程奔袭、声东击西的战法,于共和二年被紧急征调入军,带着五人奔袭百里,竟然绕过了沙皇的防御体系,越过了雪原,将沙皇俄国的指挥所端了。

    消息传遍天下,让朱威都忍不住咋舌,这不就是第二个霍去病吗?

    最后将这个案例收录演武堂,朱由检也是学过的。

    后因功升任百户,而后因为扩军升为千户,现在则是宁夏前卫指挥使,刚好是李虎的顶头上司。

    作为一个军中的后起之秀,张献忠表现出来的能力,让任何人都不能小觑。

    朱由检在海事学院的时候,每年都会有实践课,共和四年就是去的宁夏,真真实实的看到了张献忠的厉害。

    数千人的部队,他能指挥到每一个百户所,对战沙皇俄国最大的战果斩首六千,就是张献忠完成的,而自己的损失只有不到三十人。

    这给朱由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才会说自己打不过张献忠。

    李虎听了朱由检的话也没有意外,因为在他心中,张献忠就是第二个秦成。

    若是放在以前的官场,凭借张献忠的圆滑,说不定会比秦成走的更远。

    而秦成现在已经是五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了,按照官职来说,比张之极胡厉还要高两级,张之极是兵部左侍郎,胡厉则是辽东都指挥使。

    辽东之地看似已经安稳,可是别忘了那莽古尔泰带着女真残部躲进长白山中,胡厉坐镇辽东,正是为了斩草除根,同他一起去的,还有秦良玉的白杆军,天下山地作战劲旅之中,白杆军无人能出其右。

    熊廷弼年纪大了,被调回京城,任兵部尚书,只不过现在处于半退休状态,基本不再掌权。

    孙承宗也是一样的,原本为门下省主事,只不过年纪也大了,身体也不好,现在的许多事,已经交给宋应星开办了。

    朱承退落幕后不再担任官职,朱缶为户部尚书。

    魏国公病逝,其子徐文爵世袭,只不过不再担任南京守备,仅仅给了一个锦衣卫指挥佥事的虚职。

    黔国公这些年一直通过暗卫等情报网在安南境内挑起对立,如今安南大乱,他们出发之前,黔国公率三万新军入安南平叛。

    剩余的其他人,朱堂为飞天军都指挥使,郑芝龙为海军副总督,正总督则是朱慈烺了,这种一军之大权,废了朝廷半数财政造就的军队,只能让朱慈烺当总督才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宋应星终于脱开身了,为礼部尚书兼任门下省章京,比以前处理一省之政务轻松了不少,现在也开始加快编写白话文的《天工开物》应当在这两年就能完成。

    徐霞客也出山了,暂为户部主管天下图册绘制的舆地司郎中。

    而朱威则是没有再加官职,还只是镇国公太子少傅,但是天下军权,除了孝陵卫之外,全都归他所有。

    最让人意外的,则是魏忠贤,因为儒道西渡的缘故,朝廷将那些腐儒打包送到奥斯曼,在周琦寿终正寝之后,魏忠贤主动要求去往奥斯曼,名义上的官职是大明驻奥斯曼的大使,暗地里则是暗卫在奥斯曼的主事之人,这些年倒是传来不少有用的消息来。

    而那些腐儒到了奥斯曼,简直是孙猴子入了蟠桃园了,各种的大道理,各种的圣人之言,将奥斯曼那些直肠子给哄的一愣一愣的。

    并且说实在的,他们也确实办了不少实事儿,比如兴建学堂水利工程,重整官职让军政分离。

    是实事儿,但是…不是好事儿,至少对于奥斯曼来说,不是好事儿,拿着大明的官职体系进行文武互制,那些地方权贵自然不会同意。

    可是奥斯曼近卫军和皇室非要推行,因为符合他们的利益,这就导致奥斯曼帝国内部动乱不断,疯狂扩张的步伐陡然而止,开始急剧收缩。

    借此机会,大明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了西域诸国,暗地之中扶持了不少势力。

    加上通商倾销大明精美的商品,从奥斯曼和西域各国疯狂的收拢白银,贸易顺差更是达到了五千万两白银之多。

    白银越多,那就越不值钱,那些原本的富户眼见资产不断缩水,也大都放弃了守着家业混吃等死的念头,纷纷掏钱入了实业之中。

    比如修路收费,朝廷只修建各省之间的主要通道,其余的小路则是交给那些商人富户,他们可以换取税收减免和收过路费的好处。

    再比如兴建阳光大棚,在如今小冰河时期,传统粮食再度减产,他们的阳光大棚能够稳定粮食产量,并且兴建大棚朝廷有部分补贴,这样不止稳定了粮食产量也是让很多百姓有了工作。

    还有一些则是成立大大小小的作坊,凭借着朝廷给出的供应链上下游处理办法,各地的作坊层出不穷,现在百姓们讨论的不再是今年收成如何了,而是在哪家的作坊赚钱更多。

    五年时间,很短很短的,可是大明从上到下都已经变了一波了,新事物很快被人们接受,沉迷老思想的人们越来越少了。

    铁路的基建工作也已经开始,京城到北直隶的铁路年前已经通车,现在建设的是京城到辽东朝鲜,京城到山西陕西等地的大动线,准备在河南寻找一地,建设成贯穿东西南北的铁路大枢纽。

    总而言之,而今的大明从上到下都是热闹的很。

    朱由检没有让李虎走,与李虎说了许多,并且喝了出海之后第一顿酒。

    李虎并不多说什么,朱由检问了他说,不问他就不吭声,更多的是倾听。

    朱由检心中压抑,大明突遭巨变,只剩下他一个藩王在朝,朱威为何要留下他?背后有没有别的算计?

    他不知道,也没办法没有能力去探究更多,孙承宗让他入朝让他去地方任职,可是朱威将他安在海事演武堂,这一学就是五年。

    五年时间,他断了除孙承宗之外其他朝臣的联系,并且身份从藩王变成了一个兵,这是去皇权的预兆还是什么?

    要说朱威有这层意思,为何又要让他担任致远舰捕盗?为何让他成为海军标杆人物?

    许多事都被他压在心底,没人诉说,也不敢诉说。

    今日见了李虎,是开了一些话匣子,可是朱由检知道,李虎从宁夏调到福建,又任这次流民运输的巡检,原因不会如李虎说的那么简单,其中有没有安插在他身边监视他的意思?

    想必是有的吧?

    “小虎…你应该也不想盯着我吧?”

    李虎一愣:“王爷,您这是什么意思?”

    朱由检苦笑一声:“没什么意思,只是觉得…以你的本事,盯我是大材小用了。”

    李虎眼神一聍,轻声道:“王爷…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我这次出海确实有任务在身,但是绝对不是盯着王爷你。”

    “什么任务?”

    看着朱由检不问清楚不罢休的表情,再加上航行四个多月到了此处,任务也没有泄露的可能了,李虎这才缓缓开口:“公爷的两位夫人…都有了身孕!”

    “什么?”朱由检的酒顿时醒了,一身冷汗直接冒了出来。

    这个消息不亚于当初朱威将朱由校赶到美洲之时对朱由检的冲击。

    朱由检最怕什么?或者说皇室的所有人最怕什么?

    最怕的除了社稷为墟天下沉沦之外,就是朱威的子嗣问题了。

    朱威是朱慈烺的舅舅不错,可是没有孩子与有孩子是两码事了。

    凭借朱威如今大权在握,并且在天下施政广见成效,国家强盛了,百姓富裕了,反对他的都被收拾了,朱威的声望已经达到了顶点,若是他想篡位,将不会有任何的阻碍。

    “秦冉儿不是…”

    朱由检没有说出来,可是李虎明白他的意思,回道:“三年前浙江名医赵献可被征召入京,主要就是为了秦夫人的病情,现在已经痊愈了。”

    赵献可,字养葵,号医巫闾子,明代一大医家。籍贯鄞县,其一生治医学,独重视肾水命火,对命门学说犹有贡献,是易水学派的学术思想,又由研究后天脾胃转向先天肾命,为之一变。

    着有:《医贯》、《内经钞》、《素问钞》、《经络考》、《正脉论》、《二本一例》,以《医贯》流传广而影响大,系医论着作。

    比如说现在的六味地黄丸和八味地黄丸,都是赵献可学说的延伸。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公爷…想让你告诉皇兄什么?”

    李虎轻笑:“没什么,只是让我告诉陛下,他有孩子了,等到长大一些之后,让他们过来美洲玩玩,让陛下选两块最好的封地给他们。”

    朱由检一愣:“这…这是什么意思?”

    李虎轻笑摇头:“王爷…公爷不止一次说过,他对那个位置不感兴趣的,甚至说过将来时机成熟,天下可以没有皇帝的,所以…您担心的事情,可能会发生,但是绝对不会发生在公爷手中。”

    朱由检沉默了,朱威的两个孩子若是少年之时全都被送到美洲,在朱由校的眼皮子底下长大,那么他刚刚所想的那些事情,确实是杞人忧天了,这就相当于两人互相换了人质,谁要动手,都要好好的思量思量了。

    朱由检也知道朱威说过那些话,可是有时候能决定事情走向的不一定是主要人物,比如被手下黄袍加身?比如手下之人直接动手推着你走。

    这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尤其是现在朱威身边的人大都身居高位,难免会有些人生出再进一步的心思。

    同理,朱由校这边也是一样的,若是美洲大定,实力强劲之后,那些原本的藩王勋贵会不会想回到大明过原本的富贵日子?

    这都是不可考量的,因为很多都是推测与想法,但是他们这种身居高位的人,不能没有这种意识。

    这一夜说开之后,朱由检与李虎熟络了很多,每日有半数时间都呆在一块谈天说地,日子倒也不难过了。

    两月之后,按照大明的记年方式,也就是共和五年十一月初三,一行船队二十七艘大船,终于能够看到远处广袤接天的大陆了。

    “终于到了!”朱由检长呼一口气,他的任务终于完成了:“来人,乘小船去沿着海岸找联络点,找到之后立马发射烟花信号。”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