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宋小农民 > 第921章 萧普贤女西行

大宋小农民 第921章 萧普贤女西行

    萧普贤女一众西行。浩浩荡荡的架势,可不是以往的狩猎,而是逃亡。

    一路急奔,向西北赶去。他们穿过大草原,才发现草原外,还有更大的草原。

    草原上很多游牧部落。大到几千上万人。小的只有几百几十人。

    这些人,都不是萧普贤女的对手。

    这一日,她们到达库伦。萧普贤女见此地,湖清水绿,山高草密,不由欣喜。

    “大石,我不想走了。我要留在此地。”

    一路逃亡,让萧普贤女失去了斗志。她感觉疲倦,不想在斗争。

    萧普贤女的变化,耶律大石看在眼里。可他还年轻。他不想守着萧普贤女,过牧马放羊的生活。

    “陛下”

    “大石,我知你心有不甘,壮志未酬。你走吧,带上你的族人,带上你的士兵,去你想去的地方。

    我以这巍峨高山向你起誓。此后百年,与你不征不伐,和平相处。”

    耶律大石抽刀割破手指。“我以耶律家的血盟誓,我的后代,不会与你的后人相斗。”

    耶律大石没有停留。他带着大军,继续向西北走,一直到了额敏河,他才停止脚步。

    他打败了周围的小部落。开始在河边建立城邦,叫做西辽。而他自我称帝,名为天佑。

    耶律大石厉兵秣马,等待时机,与金国人继续战斗。

    宗望听了完颜昱的损招。立马行书大宋国:

    “金国出兵,宋国何故退却?我军已到居庸关,只等你们履约,一起攻辽。”

    钦宗皇帝接到行书,不敢怠慢。他立刻派人到西郊,唤童贯进宫。

    “老臣童贯拜见皇帝陛下”

    “太师勿要多礼。金人传来行书,让咱们履约伐辽,你怎么看?”

    “理当遵守。现如今咱们兵强马壮,此次伐辽,必能成功。”

    钦宗皇帝便下旨,命令童贯再次出征。

    徽宗皇帝看到卞桥上,来往不停的信马,知道有大事发生。

    他钓鱼的手微微颤抖。对于大宋的命运,他已经看不透。

    北辽覆灭的消息,被快马传到黄龙府。

    完颜晟又高兴起来。

    他抱着唐括慧儿亲腻。“爱妃,你知道吗?咱们打赢了,宗望已经将北辽覆灭。

    辽国贵族俘虏,已经在路上。到时候,朕任你先挑选。”

    唐括慧儿嘻嘻笑起来。“晟,你可真好。银儿这个蠢家伙,我早稀罕够了。

    晟,你知道的,我最想要箫贵哥和潘小安。”

    完颜晟冷哼。“我当然知道。大兄在世时,一心想要张月如与李师师。可始终未能如愿。

    此次灭辽成功,下一步,咱们就去攻打安国。

    我一定会把潘小安抓来,把他做成酒杯。”

    唐括慧儿眼波流转。“晟,让他给咱们倒酒,伺候咱们,岂不是更好?”

    唐括慧儿想起当俘虏那段日子。自己被箫贵哥使唤的晕头转向,她就恨的牙痒痒。

    “好。只要爱妃喜欢,你想怎么做都好。”

    北辽发生大地动时,潘小安便知道,北辽覆灭已成定局。

    这大地动又把历史,震动回原来的轨道。

    他命安组织给红儿传信。让她游说萧普贤女去北方的草原。

    红儿便照潘小安的话做。

    等真的离开燕州府时,红儿满心不舍。原本,她与潘小安只隔一海,可以共沐海风。

    可现在,渐行渐远。她想不到,何日才能再见潘小安。

    潘小安预判了红儿的心情。

    “与君深恋,山河难隔。且待三载,踏马而至。”

    红儿记住这话,心里暖暖的很幸福。潘小安终于给她,说了确切的日子。

    这让红儿的期盼,有了日期。这让红儿的相思,有了尽头。

    “红儿”萧普贤女唤她。

    四下无人时,萧普贤女便卸下强硬的外壳。她变得格外温柔。

    红儿招招手。萧普贤女便依偎在红儿身边。

    “红儿,你又在想那个负心人?”

    红儿拧了萧普贤女一把,“再敢乱说话,家法处置。”

    萧普贤女嘿嘿笑起来。“红儿,你可真霸道。你这么痴心念他,他知道吗?”

    “小贤贤,你真是放肆。竟敢对他大不敬。过来,让我惩罚你。”…

    这美妙的一幕,山看的羞红了脸,草羞怯的低下头。牛羊都在哞哞叫。

    “若是能与他在这里生活,不知道该有多幸福。”

    红儿看向东南方。她的心温柔,手却毒辣…

    “小安,你在想什么?”

    “琼英,我想跨过大海,取下燕州府。”

    “这有何难?你把刘将军的船调来,我现在就为你出征。”

    琼英很自然的,拉住潘小安的胳膊。她面对潘小安,已经不再羞怯。

    潘小安摇摇头。“还是在等一等吧。宋人不经历黑暗,就看不到光明的美好。”

    大宋国只能由金人去打碎。自己要是出手,会困难千百万倍。

    潘小安深刻理解,宋人的生存哲学。“外人可以欺负我,自己人不行。”

    宋人对辽人恐惧,对西夏人恐惧,对金国人也恐惧。

    但他们对梁山,方腊,田虎等地方势力,一点不恐惧。

    朝廷军打起这些地方势力,跟玩一样。名将也是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

    而朝廷中的文官,只把这些地方势力,看做不听话的庶民。

    一群庶民聚集起来,能成什么大事?

    文官出主意,富绅出金银,武官出战力, 上下一心。地方势力就被打压的死死的。

    这些文官为何这么用心呢?因为他们深刻的明白,庶民因何而聚。

    他们也知道,一旦庶民成功。他们将会面对什么。

    这和对金国人,辽国人不同。这些外族人打败了宋国。

    文官还是文官,武将还是武将。唯一不同的,就是坐在龙椅上那位。

    而这些文官武将对待潘小安,则更加讨厌。

    一个“不跪”,就剥夺了他们高高在上的权利。取消四书五经的科举,就让他们的学习,失去了意义。

    潘小安和安国,在宋国文武眼里,是极其另类的存在。这种存在,让宋国文武特别害怕。

    所以,他们在鲁地和豫地边界上,陈列着大宋国最好的军队。

    他们对潘小安的防范,超过以往任何敌人。

    潘小安知道这一点。他只能被动出击,而不能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