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2001 第409章 你们80后,是垮掉的一代人!
吴楚之接着话,随意的坐在旁边的桌上,将工作人员递过来的小蜜蜂扩音器别在腰间,
“富桦总……唉!老富,这么叫没意见吧?
在获得富桦肯定的回复后,吴楚之继续说道,
“老富,我问你一个问题,当年你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你的爸妈、亲戚长辈送了你什么礼物?”
富桦却自嘲的笑了笑,“唉……小吴总,没有什么礼物的。
不瞒您说,我当年哪有现在你们这些年轻人的条件?”
吴楚之亲和的语气,让富桦也不得不转变着态度,一改之前咄咄逼人的姿态,开始絮絮叨叨的说着,
“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我们家是既高兴又发愁的。
高兴的是,我是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而且还是华科大,那会儿华科大可比清北名号响多了。
而我们愁的是,这学费……
我是70年的,89年参加高考,小吴总你可能不知道,那一年也是高校收费的第一年。
我考起了公费生,那会儿公费生的学费,虽然现在看起来不高,才200元一年。
但对于我们家当年来说,也是一笔无法承担的巨款。
那时……要不是村里的亲戚们帮忙凑,我是交不起这学费的,所以我当年哪有什么礼物?
我也不敢把他们凑的学费当做礼物,那是一份份我还不完的恩情。”
说到这里,他的眼睛都红了。
在座的人听了富桦这番话,纷纷陷入了回忆,会议室的气氛也变得有些沉重。
有人轻叹一声,低下头摩挲着桌面,像是在抚触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往事。
“老富这说的就是俺当年啊,为了那点学费,家里闹腾了好几天,最后还是靠卖粮食才凑齐的。”
一位来自农村的中层主管,眼眶泛红,小声嘟囔,
“可不是嘛,那时的日子,真是难啊。学费几百块就能压垮一个家庭。
当年要不是我三个已经嫁出去的姐姐帮衬,我哪有今天。”
“我是我哥去鹏城打工供养出来的……”
“我弟为了我,初中读完就没念了,我欠他一辈子啊……”
不少人开始小声讨论起来,讲述着自己或身边人的类似经历。
那些关于贫困、关于求学、关于亲情的故事,在会议室里悄然流淌。
严恒等人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也被深深触动,他轻声对秦旭说,
“真没想到,老一辈的人为了上学,经历了这么多的艰辛。”
秦旭也是默然了。
他们以为富桦的故事已经够惨了,没想到那些老一些的中高管们,他们的求学经历更是艰难。
这是他们不曾深入接触的一个群体。
会场里感慨的不只富桦这一代的70后,还有和他们父辈同龄的50后、60后。
毕竟现在也才2001年,70年出生的富桦,现在不过31岁,如果真要划分代际,他算完全的少壮派。
计算机此时刚刚进入盛世,所以从业人员也不算太老,像楚天舒一般的50后,在公司里也少。
封疆大吏中,更多的是和路振宇、龚明一代人的60后。
但,这是和他们父辈完全不一样的50后、60后。
像秦旭、高超等能出生在城市里的80后,尽管和严恒、卓浪比起来也只是普通家庭,但就这一点也说明了他们的父辈已经赢了至少80%的同龄人。
因为他们出生的1983年,华国城镇化率才刚刚突破20%。
那时,80%的人都是农民。
吴楚之并没有制止会议室里跑题的议论纷纷。
倒不是因为茶话会氛围的缘故,而是因为他此时觉得杨诩说的‘共享柔软’这个词语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不管议论偏到了哪里,更多的是在吐槽时代的变迁。
甚至很多言论让后世的键盘侠们都自愧不如,只能说一声还是老辈子胆子大。
但至少此时,会议室里的气氛慢慢的有了点团队的意思。
随着众人的忆苦思甜,一些以前不曾听闻的东西在秦旭等人的脑海里渐渐的清晰了。
85年以前,读大学是免费的,而且每个月还有足够日常生活的补助。
85年,国家提出高等教育可以在计划外招收少量自费生,学生应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从此,开始实行高等教育收费双轨制。
当时的大学生分成了学费免费的公费生和学费1000元左右的自费生。
89年大学开始全面收费,对原本的公费生象征性地征收200元(自费生涨价为2000元),是当年城镇居民平均收入1376元的1\/7,加上其他开支,平均以每年600元算,供养一个大学生的费用占居民年收入的50%左右。
但那是城镇居民的年收入,是个人的。
89年农村家庭平均年纯收入为602元,是家庭的。
(对农民而言,其实可以视作一个经营主体,种田养猪之类的是有成本的)
理论归理论,实际上一个农村家庭的年纯收入根本无法承担一个大学生的年支出,毕竟一大家子的还有支出。
作为一个重生者,吴楚之其实很清楚富桦之前看他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根源在哪。
都羡慕那个时代读大学真的可以逆天改命,但真回到那个时代,极大概率是没法读大学的。
报名人数266万人,招生人数仅60万人,全国平均高考录取率仅23%。
这个数字很低,但还不是全貌。
简单减掉18年,1971年全国出生人口2551万,以此作为基数计算,高考录取率仅2.35%。
再往前几年,比如1981年,这个数字是0.72%,换做本科是0.047%。
万分之五不到。
81年时全国88所重点大学一共才录取7500人,而今天清北两校大一新生入学人数就7200人。
这就是当年真正能够通过高考实现逆天改命的几率。
比现在全国拉通计算的清北录取率0.054%还低。
二者一比较……
连刷题模式就能通过的高考难度都不过了的人,回到当初是选拔天才精英的年代?
高中都读不了的。
吴楚之不敢保证自己在那种难度上有没有大学读,但他知道,秦小莞回到那时是肯定没有书读的。
毕竟,那是着名的题海运动家、难题绝缘体。
所以,他更理解一件事。
其实,7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打骨子里看不上80后的大学生,他们认为80后这群人能读大学,完全是时代的红利。
因为吴楚之也是这么看90后、00后的。
特别是他教书的那几年。
哪怕是燕大,也是如此。
前世有个燕大教授是这么说的,智商低于110的人就不要上燕大。
吴楚之想说,在他高考的那个年代,智商低于120的人就不要上燕大。
但是他更清楚,在富桦的那个年代,智商低于130的人,根本没有大学读。
所以,他也不会把富桦当傻瓜去骗什么。
过了几分钟后,吴楚之捡起了话题,对着富桦指了指那边乐呵呵的楚天舒,
“老富,我也不卖惨什么的,我高考完,我小舅就给了我一万。当然你可以说,我小舅财大气粗。但是……”
他点了点秦旭,“秦旭的爸妈都是69信箱也就是719厂的,现在是新兴仪器厂的普通工人。”
他转头问着秦旭他爸妈高考后送了他啥。
“一个索泥的cd机。”
说到这里,秦旭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发,“其实本来是一台手机的,不过暑假跟着你挣钱,我自己买了手机。
我爸说开学了给我配一台电脑,被我阻止了,我说要等我们公司的,毕竟有内部价嘛。”
众人闻言也是忍俊不止。
吴楚之又转头问着其他的人。
多多少少都有价值不菲的礼物。
这个发现,让在座的众人也是唏嘘着现在条件好了。
吴楚之笑了笑,定定的看着富桦,“老富,其实……70年的你即是70后也可以算是60后,而我们是80后。
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代年轻人,你们的18岁和我们的18岁不一样的。”
富桦闻言也是一脸的喟叹,“小吴总,你不说这话,我都没意识到我都已经是30来岁的人,不再是年轻人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吴楚之表现出来的大气,不管是他真心的也好,还是惺惺作态也罢,自个儿要是再恶语相向,显得就是自己没风度了,起不了什么作用。
他在心里一叹,特喵的,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妖孽吗?
吴楚之举起手里装糕点的盘子,“老富,如果你饿了很多天之后,你第一顿想吃什么?”
富桦想了半天,笑了,“我妈做的炒鸡蛋,一定要加葱花!”
吴楚之闻言却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不过就在富桦被笑得脸有些发红之际,吴楚之拍了拍他的肩膀,指了指那边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是笑得不停的许涛说着,
“老富,你别生气,这个问题前段时间我在鹏城问过许涛,当时他的回答和你一模一样,也是炒鸡蛋!”
富桦闻言,看了看许涛,而后无奈的笑笑,“我想,炒鸡蛋便是我们那代人共同的记忆。”
吴楚之此时却收敛起了笑容,“老富,我当时给许涛说,我小时候觉得最美味的,便是肯德基里面的吮指原味鸡。
但你要说起一个时代共同的记忆,我得说,对80后来说,是方便面。”
肯德基,对家境优渥的吴楚之来说,是其时代的记忆,但肯德基并不属于全体80后。
不过换成方便面,能触达的人群就很多了。
那边开过口的秦旭也像是打开了开关,开始主动的说了起来,
“嘿!还真别说!我小时候觉得最美味的,就是方便面。那时候,方便面对我们来说可是稀罕物。
一包方便面,热水一泡,几分钟就能吃上,别提多满足了。
方便面的香味,那种独特的调料味,我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它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我们童年时的一种享受。”
吴楚之冲着秦旭竖起了大拇指,而后转头看向了富桦,
“老富,你知道你和我这两代人最大的区别吗?”
富桦愣了愣,不确定的回答到,“我们工作、房子包分配?”
吴楚之哈哈大笑起来,其实着眼于当下的生活,这确实也是划分6070后与80后的标准。
他指了指秦旭,“老富,最大的区别是食物。”
会议室里的人见吴楚之说的有趣,态度又这么随和,纷纷的围了过来。
吴楚之干脆让人将桌子布置成环形,招呼大家坐下来,笑着开了口,
“在锦城总部和燕京工作的同事都知道,果核的工作氛围,一直都是很随性的。
当然,这也是因为在这两个地方,年轻人居多的缘故,大家随意点,今天当做茶话会了。”
说罢,他抿了一口咖啡,放下后,继续说起来,“像老富这个年龄的70后,可能要等到10来岁,甚至上了大学才第一次吃方便面。
60后就更不用说了,你们童年时的味觉记忆里,方便面压根不存在。
甚至,我知道,方便面在你们看来是垃圾食品,你们60后、70后吃方便面,是快节奏生活的不得已。
但对我们80后来说,在我们小时候是一种美味的食物。
对很多80后来说,方便面不仅是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当然,除此之外,80后还有酸梅粉、小浣熊干脆面、大大泡泡糖、美美虾条、还有与无花果没有任何关系的‘无花果’……
这些零食现在很难找到了,但方便面却一直存在。
像三鲜伊面,每次我吃起的时候就会想起我的童年时光。
说回我给老许讨论的肯德基的例子,我对老许说,
‘对于很多都市里面的80后而言,肯德基甚至是中学时代约会、做作业的天堂。
但对你们70后而言,它只是一个吃西式快餐的地方而已,这就是我们两代人的区别。’
老富,你说,这意味着什么?”
富桦闻言一怔,皱着眉头思索了片刻,“小吴总,你是想说,这意味着两代人因为物质的差距,会产生巨大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不同。”
吴楚之赞许的点了点头,双手一摊,“你们看,你们都是60后、70后,现在这里只有我、小叶总等几个80后。
在这里,80后是极少数派。
但是在我们公司着力面对的大学生消费市场上面,80后却是多数派。
毕竟……现在大学里只有大四的才是70后喽。”
会议室里的人都笑了起来。
“上个月在鹏城我跟设计部的开过一次会,我是用吮指原味鸡来举例说明这个问题,阐述年轻人这个概念。
今天富桦总的发言,其实很有代表性,让我明白了,原来问题还不仅仅是设计部。
在集团内部,估计大家对‘年轻人’的认识,都还不足。
今天,我们不妨坐下来,大家来讨论讨论。”
吴楚之继续说着,“我的理解是,随着越来越多80后进入到计算机这个消费品市场后,新一代年轻人越来越成为消费主力人群,市场年轻化时代来临。
多种多样的爱好、广泛的亚文化熏陶、互联网时代庞大便捷的信息获取,养成了我们80后这样一群年轻人。
对设计部,我说:
80后年轻人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鲜明的个性。
他们对新鲜而独特的产品、有趣且好看的审美、独特又不俗的身份认同,有着远超其他群体的热情。
这正催生了年轻人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
这也是未来果核科技设计的方向,推出具有个性化的产品,比如针对男生的运动风、科幻风去吸引男生的眼球; 用多样的色彩搭配,以及外观可爱小巧的个性化产品,用又萌又高颜值的外表去让女生心动。
在现在厂商们还在关注的目标人群,更多地以家庭为主,受众的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上。而我们果核科技则直接面向个性鲜明、需求多元的年轻人群。
有趣的新产品,赏心悦目的高颜值,小众个性化的标签……这才是我们果核科技设计的理念。”
望着富桦脸上有点明悟的样子,吴楚之笑了笑,提出了问题,
“老富,你明白了点什么了?对营销来说,年轻人意味着什么?”
富桦不确定的说着,“吴总,您的意思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再重视关系型交易,不再受人情社会的约束?”
吴楚之点了点头,又摇摇头,把富桦弄郁闷了,苦笑着说,、“吴总,您这点头摇头的几个意思?营销无非两种,一种交易型,一种关系型。”
吴楚之哈哈大笑起来,拍了拍富桦的肩膀,“老富,我是说你这话说的一半正确,一半错误。
不管是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只要还是华国人,在目前看来,永远逃不过人情社会的约束,自然,我们的营销也会锚定在关系型上面。
只是,现在的人情社会,是年轻人需求的社会吗?”
富桦闻言一怔,有点懵了。
吴楚之坏笑一声,“老富,抛开身份不谈,你老老实实的回答我,你怎么看80后?”
富桦眨巴眨巴眼睛,“真说?”
吴楚之嘿嘿笑着,“没事,只是聊天而已,真说,就说80后在你眼里或者印象里,是什么样的。”
富桦心一横,反正老子也是决定要走的人了,他响亮的开了口,“你们80后,是垮掉的一代人!”
……
“富桦总……唉!老富,这么叫没意见吧?
在获得富桦肯定的回复后,吴楚之继续说道,
“老富,我问你一个问题,当年你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你的爸妈、亲戚长辈送了你什么礼物?”
富桦却自嘲的笑了笑,“唉……小吴总,没有什么礼物的。
不瞒您说,我当年哪有现在你们这些年轻人的条件?”
吴楚之亲和的语气,让富桦也不得不转变着态度,一改之前咄咄逼人的姿态,开始絮絮叨叨的说着,
“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我们家是既高兴又发愁的。
高兴的是,我是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而且还是华科大,那会儿华科大可比清北名号响多了。
而我们愁的是,这学费……
我是70年的,89年参加高考,小吴总你可能不知道,那一年也是高校收费的第一年。
我考起了公费生,那会儿公费生的学费,虽然现在看起来不高,才200元一年。
但对于我们家当年来说,也是一笔无法承担的巨款。
那时……要不是村里的亲戚们帮忙凑,我是交不起这学费的,所以我当年哪有什么礼物?
我也不敢把他们凑的学费当做礼物,那是一份份我还不完的恩情。”
说到这里,他的眼睛都红了。
在座的人听了富桦这番话,纷纷陷入了回忆,会议室的气氛也变得有些沉重。
有人轻叹一声,低下头摩挲着桌面,像是在抚触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往事。
“老富这说的就是俺当年啊,为了那点学费,家里闹腾了好几天,最后还是靠卖粮食才凑齐的。”
一位来自农村的中层主管,眼眶泛红,小声嘟囔,
“可不是嘛,那时的日子,真是难啊。学费几百块就能压垮一个家庭。
当年要不是我三个已经嫁出去的姐姐帮衬,我哪有今天。”
“我是我哥去鹏城打工供养出来的……”
“我弟为了我,初中读完就没念了,我欠他一辈子啊……”
不少人开始小声讨论起来,讲述着自己或身边人的类似经历。
那些关于贫困、关于求学、关于亲情的故事,在会议室里悄然流淌。
严恒等人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也被深深触动,他轻声对秦旭说,
“真没想到,老一辈的人为了上学,经历了这么多的艰辛。”
秦旭也是默然了。
他们以为富桦的故事已经够惨了,没想到那些老一些的中高管们,他们的求学经历更是艰难。
这是他们不曾深入接触的一个群体。
会场里感慨的不只富桦这一代的70后,还有和他们父辈同龄的50后、60后。
毕竟现在也才2001年,70年出生的富桦,现在不过31岁,如果真要划分代际,他算完全的少壮派。
计算机此时刚刚进入盛世,所以从业人员也不算太老,像楚天舒一般的50后,在公司里也少。
封疆大吏中,更多的是和路振宇、龚明一代人的60后。
但,这是和他们父辈完全不一样的50后、60后。
像秦旭、高超等能出生在城市里的80后,尽管和严恒、卓浪比起来也只是普通家庭,但就这一点也说明了他们的父辈已经赢了至少80%的同龄人。
因为他们出生的1983年,华国城镇化率才刚刚突破20%。
那时,80%的人都是农民。
吴楚之并没有制止会议室里跑题的议论纷纷。
倒不是因为茶话会氛围的缘故,而是因为他此时觉得杨诩说的‘共享柔软’这个词语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不管议论偏到了哪里,更多的是在吐槽时代的变迁。
甚至很多言论让后世的键盘侠们都自愧不如,只能说一声还是老辈子胆子大。
但至少此时,会议室里的气氛慢慢的有了点团队的意思。
随着众人的忆苦思甜,一些以前不曾听闻的东西在秦旭等人的脑海里渐渐的清晰了。
85年以前,读大学是免费的,而且每个月还有足够日常生活的补助。
85年,国家提出高等教育可以在计划外招收少量自费生,学生应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从此,开始实行高等教育收费双轨制。
当时的大学生分成了学费免费的公费生和学费1000元左右的自费生。
89年大学开始全面收费,对原本的公费生象征性地征收200元(自费生涨价为2000元),是当年城镇居民平均收入1376元的1\/7,加上其他开支,平均以每年600元算,供养一个大学生的费用占居民年收入的50%左右。
但那是城镇居民的年收入,是个人的。
89年农村家庭平均年纯收入为602元,是家庭的。
(对农民而言,其实可以视作一个经营主体,种田养猪之类的是有成本的)
理论归理论,实际上一个农村家庭的年纯收入根本无法承担一个大学生的年支出,毕竟一大家子的还有支出。
作为一个重生者,吴楚之其实很清楚富桦之前看他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根源在哪。
都羡慕那个时代读大学真的可以逆天改命,但真回到那个时代,极大概率是没法读大学的。
报名人数266万人,招生人数仅60万人,全国平均高考录取率仅23%。
这个数字很低,但还不是全貌。
简单减掉18年,1971年全国出生人口2551万,以此作为基数计算,高考录取率仅2.35%。
再往前几年,比如1981年,这个数字是0.72%,换做本科是0.047%。
万分之五不到。
81年时全国88所重点大学一共才录取7500人,而今天清北两校大一新生入学人数就7200人。
这就是当年真正能够通过高考实现逆天改命的几率。
比现在全国拉通计算的清北录取率0.054%还低。
二者一比较……
连刷题模式就能通过的高考难度都不过了的人,回到当初是选拔天才精英的年代?
高中都读不了的。
吴楚之不敢保证自己在那种难度上有没有大学读,但他知道,秦小莞回到那时是肯定没有书读的。
毕竟,那是着名的题海运动家、难题绝缘体。
所以,他更理解一件事。
其实,7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打骨子里看不上80后的大学生,他们认为80后这群人能读大学,完全是时代的红利。
因为吴楚之也是这么看90后、00后的。
特别是他教书的那几年。
哪怕是燕大,也是如此。
前世有个燕大教授是这么说的,智商低于110的人就不要上燕大。
吴楚之想说,在他高考的那个年代,智商低于120的人就不要上燕大。
但是他更清楚,在富桦的那个年代,智商低于130的人,根本没有大学读。
所以,他也不会把富桦当傻瓜去骗什么。
过了几分钟后,吴楚之捡起了话题,对着富桦指了指那边乐呵呵的楚天舒,
“老富,我也不卖惨什么的,我高考完,我小舅就给了我一万。当然你可以说,我小舅财大气粗。但是……”
他点了点秦旭,“秦旭的爸妈都是69信箱也就是719厂的,现在是新兴仪器厂的普通工人。”
他转头问着秦旭他爸妈高考后送了他啥。
“一个索泥的cd机。”
说到这里,秦旭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发,“其实本来是一台手机的,不过暑假跟着你挣钱,我自己买了手机。
我爸说开学了给我配一台电脑,被我阻止了,我说要等我们公司的,毕竟有内部价嘛。”
众人闻言也是忍俊不止。
吴楚之又转头问着其他的人。
多多少少都有价值不菲的礼物。
这个发现,让在座的众人也是唏嘘着现在条件好了。
吴楚之笑了笑,定定的看着富桦,“老富,其实……70年的你即是70后也可以算是60后,而我们是80后。
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代年轻人,你们的18岁和我们的18岁不一样的。”
富桦闻言也是一脸的喟叹,“小吴总,你不说这话,我都没意识到我都已经是30来岁的人,不再是年轻人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吴楚之表现出来的大气,不管是他真心的也好,还是惺惺作态也罢,自个儿要是再恶语相向,显得就是自己没风度了,起不了什么作用。
他在心里一叹,特喵的,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妖孽吗?
吴楚之举起手里装糕点的盘子,“老富,如果你饿了很多天之后,你第一顿想吃什么?”
富桦想了半天,笑了,“我妈做的炒鸡蛋,一定要加葱花!”
吴楚之闻言却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不过就在富桦被笑得脸有些发红之际,吴楚之拍了拍他的肩膀,指了指那边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是笑得不停的许涛说着,
“老富,你别生气,这个问题前段时间我在鹏城问过许涛,当时他的回答和你一模一样,也是炒鸡蛋!”
富桦闻言,看了看许涛,而后无奈的笑笑,“我想,炒鸡蛋便是我们那代人共同的记忆。”
吴楚之此时却收敛起了笑容,“老富,我当时给许涛说,我小时候觉得最美味的,便是肯德基里面的吮指原味鸡。
但你要说起一个时代共同的记忆,我得说,对80后来说,是方便面。”
肯德基,对家境优渥的吴楚之来说,是其时代的记忆,但肯德基并不属于全体80后。
不过换成方便面,能触达的人群就很多了。
那边开过口的秦旭也像是打开了开关,开始主动的说了起来,
“嘿!还真别说!我小时候觉得最美味的,就是方便面。那时候,方便面对我们来说可是稀罕物。
一包方便面,热水一泡,几分钟就能吃上,别提多满足了。
方便面的香味,那种独特的调料味,我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它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我们童年时的一种享受。”
吴楚之冲着秦旭竖起了大拇指,而后转头看向了富桦,
“老富,你知道你和我这两代人最大的区别吗?”
富桦愣了愣,不确定的回答到,“我们工作、房子包分配?”
吴楚之哈哈大笑起来,其实着眼于当下的生活,这确实也是划分6070后与80后的标准。
他指了指秦旭,“老富,最大的区别是食物。”
会议室里的人见吴楚之说的有趣,态度又这么随和,纷纷的围了过来。
吴楚之干脆让人将桌子布置成环形,招呼大家坐下来,笑着开了口,
“在锦城总部和燕京工作的同事都知道,果核的工作氛围,一直都是很随性的。
当然,这也是因为在这两个地方,年轻人居多的缘故,大家随意点,今天当做茶话会了。”
说罢,他抿了一口咖啡,放下后,继续说起来,“像老富这个年龄的70后,可能要等到10来岁,甚至上了大学才第一次吃方便面。
60后就更不用说了,你们童年时的味觉记忆里,方便面压根不存在。
甚至,我知道,方便面在你们看来是垃圾食品,你们60后、70后吃方便面,是快节奏生活的不得已。
但对我们80后来说,在我们小时候是一种美味的食物。
对很多80后来说,方便面不仅是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当然,除此之外,80后还有酸梅粉、小浣熊干脆面、大大泡泡糖、美美虾条、还有与无花果没有任何关系的‘无花果’……
这些零食现在很难找到了,但方便面却一直存在。
像三鲜伊面,每次我吃起的时候就会想起我的童年时光。
说回我给老许讨论的肯德基的例子,我对老许说,
‘对于很多都市里面的80后而言,肯德基甚至是中学时代约会、做作业的天堂。
但对你们70后而言,它只是一个吃西式快餐的地方而已,这就是我们两代人的区别。’
老富,你说,这意味着什么?”
富桦闻言一怔,皱着眉头思索了片刻,“小吴总,你是想说,这意味着两代人因为物质的差距,会产生巨大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不同。”
吴楚之赞许的点了点头,双手一摊,“你们看,你们都是60后、70后,现在这里只有我、小叶总等几个80后。
在这里,80后是极少数派。
但是在我们公司着力面对的大学生消费市场上面,80后却是多数派。
毕竟……现在大学里只有大四的才是70后喽。”
会议室里的人都笑了起来。
“上个月在鹏城我跟设计部的开过一次会,我是用吮指原味鸡来举例说明这个问题,阐述年轻人这个概念。
今天富桦总的发言,其实很有代表性,让我明白了,原来问题还不仅仅是设计部。
在集团内部,估计大家对‘年轻人’的认识,都还不足。
今天,我们不妨坐下来,大家来讨论讨论。”
吴楚之继续说着,“我的理解是,随着越来越多80后进入到计算机这个消费品市场后,新一代年轻人越来越成为消费主力人群,市场年轻化时代来临。
多种多样的爱好、广泛的亚文化熏陶、互联网时代庞大便捷的信息获取,养成了我们80后这样一群年轻人。
对设计部,我说:
80后年轻人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鲜明的个性。
他们对新鲜而独特的产品、有趣且好看的审美、独特又不俗的身份认同,有着远超其他群体的热情。
这正催生了年轻人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
这也是未来果核科技设计的方向,推出具有个性化的产品,比如针对男生的运动风、科幻风去吸引男生的眼球; 用多样的色彩搭配,以及外观可爱小巧的个性化产品,用又萌又高颜值的外表去让女生心动。
在现在厂商们还在关注的目标人群,更多地以家庭为主,受众的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上。而我们果核科技则直接面向个性鲜明、需求多元的年轻人群。
有趣的新产品,赏心悦目的高颜值,小众个性化的标签……这才是我们果核科技设计的理念。”
望着富桦脸上有点明悟的样子,吴楚之笑了笑,提出了问题,
“老富,你明白了点什么了?对营销来说,年轻人意味着什么?”
富桦不确定的说着,“吴总,您的意思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再重视关系型交易,不再受人情社会的约束?”
吴楚之点了点头,又摇摇头,把富桦弄郁闷了,苦笑着说,、“吴总,您这点头摇头的几个意思?营销无非两种,一种交易型,一种关系型。”
吴楚之哈哈大笑起来,拍了拍富桦的肩膀,“老富,我是说你这话说的一半正确,一半错误。
不管是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只要还是华国人,在目前看来,永远逃不过人情社会的约束,自然,我们的营销也会锚定在关系型上面。
只是,现在的人情社会,是年轻人需求的社会吗?”
富桦闻言一怔,有点懵了。
吴楚之坏笑一声,“老富,抛开身份不谈,你老老实实的回答我,你怎么看80后?”
富桦眨巴眨巴眼睛,“真说?”
吴楚之嘿嘿笑着,“没事,只是聊天而已,真说,就说80后在你眼里或者印象里,是什么样的。”
富桦心一横,反正老子也是决定要走的人了,他响亮的开了口,“你们80后,是垮掉的一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