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焰水晶 第618章 神不值得祭祀
下一刻,披粗麻长袍的信徒从怀中取出一瓶火油,自引焚身。
火焰冲天,祭祀仪式顿时混乱。而那具燃烧的身体却站了整整九秒。
九秒后倒下,发出枯木般的响声。
他没有留下姓名,只留下一个信念——“以命为火。”
教廷迅速封锁消息,焚尸封口,但他的故事早已被在场的百姓低语流传。
他们将他称为——第一焚徒。
不久,第二位焚徒出现在西境,一位被教廷冤判的女术士,在被公开处刑前高喊:
“星落没有让我跪,我就不该跪光明!”
然后用自残术式引爆了自己,化为烈焰。
第三位,是一名神学学徒。他本应成为下一任神职传道者,却在毕业典礼上当众焚毁圣典,并说:
“我不再祈祷,只为觉醒。”
他的骨灰被家人悄悄带往陨月堡方向埋葬。
星落得知这些时,正与墨研判战后情报。手中卷轴尚未展开,心中已沉如寒水。
他久久无言,只抬头望向天际那片因自焚而起的红光。
“这是我要的吗?”他轻声问。
墨不回答。
沉默良久,星落低声说出一句传颂至今的话:
“我并不想成为信仰……但如果人类真的需要火——那我会成为那一把柴。”
起初,他们只是三五人结伴,在废神殿聚会。
但不到半月,已有数百人响应。
他们来自四面八方:被教廷流放的学者、失去子女的母亲、曾是低阶祭司的异见者、矿工、佣兵、失业魔法师,甚至有精灵与矮人加入。
他们不建神庙,而是在地下、山谷、破庙中,搭起祭坛。
祭祀之中,没有神像,只有祭坛中央摆着一件旧袍、一把破剑,或者——一本泛黄的魔法笔记。
他们说:“神不值得祭,人之意志才应被铭记。”
这一信仰最终有了名字:燃烬之誓。
不是誓死为神,而是誓言:愿以肉身为烬,换后人不跪。
他们称星落为“引导者”,不是神,也不是主,而是一个在他们前面走路的人。他走过的脚印,会为后来人留下一线光。
星落没有承认这个身份,但也没有否定。
他明白,若他斥责这场信仰,就如神明当初斥责质疑——再度重演压制的悲剧。
他所代表的,是一种“觉醒之后的宽容”。
于是他悄悄派出墨,代表陨月堡与他们私下建立联络。
提供药品、魔法卷轴、情报保护——但绝不插手他们的祭仪、集会与言论。
“我们不是神明的新皮。”星落提醒墨,“他们不是兵,也不是工具。”
墨点头,“他们,是这火的源。”
为了给这场思想风暴提供真正的“根”,星落与潘多拉失踪前留下的古籍研究成果,联合一批曾在光明神学院任职的异见教授,在东境建立了一所“真理学院”。
没有祭坛,只有黑板与法阵。没有忏悔室,只有思辨讲堂。
在这里,学生不需要下跪,只需发问。
课程包括:
神力的结构解构
古代神明源流研究
魔法与灵魂本源探究
“意志通道”与“共识火焰”的实际应用
教师们讲的不是“神说了什么”,而是:“为什么我们会相信神说了什么。”
在这里,第一次公开讨论了一个被禁忌的问题:
“人能否,自己成为神?”
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问。
那年冬天,北境吹来最寒冷的一场风雪。
但在陨月堡之外,一排排燃烬之誓的祭坛却仍在熊熊燃烧。
无神,无祷告,只有火光中人们低语:
“星落不在天上,他在我们中间。”
火焰并不求信仰,但它照亮每一个愿意睁眼的人。
神殿在腐朽,星座在沉默,而这片黑夜,却因星落与他引燃的人类意志,变得越来越明亮。
星落望着窗外,最近他总是不经意间看到一些影像,他知道这是大魔法时代的投影,随着他晋级时空大魔导师后,这种现象越发明显,仿佛他穿越了时间之河,回到了过去。
大魔法时代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神明战争。这不是凡人与魔的战争,也不是教廷与异端的冲突,而是诸神之间的直接对抗——光明神殿与风暴神殿的决裂,最终导致了一场震撼天地、永载史诗的“诸神黄昏”。
这场大战的起因,源于一桩看似微不足道的信仰纠纷。
风暴神,作为第三圣阶中的高位神明,一直掌控着狂风与雷霆,是航海者与战士心中的图腾。在圣秩体系下,他曾多次获得“圣光认证”,也是教廷仪式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四大神只之一。
然而,随着圣秩对神权的不断压缩,风暴神原本负责的“海洋祈福”仪式被光明神殿接管,改为“圣光沐海礼”。这种调整使得风暴神数百年来苦心经营的信仰群体迅速流失,而所得信仰回馈——圣光份额——也被教廷大幅削减,几乎被挤出“主流圣神”行列。
面对信徒流失、神位降等的危机,风暴神拒绝续签“圣秩延约”,并在自己的神域中设立“自由信仰阵营”,向所有信徒发出声明:“风暴,不再臣服。”
此举震惊诸神。
光明神殿随即宣布,风暴神背弃圣光,是“信仰分裂者”,并指令教廷派出“圣光裁决团”强行封印风暴神殿的神印之源,试图重新夺回神权掌控权。
风暴神愤然反击,摧毁了三座光明教廷前哨,并将其神殿与圣印高塔迁往极北风暴海之上,自封“无律之神”,公开宣布脱离圣秩统治。
风暴神的叛离,激起了长期受压抑的神只不满情绪。部分神明开始密谋组建“自由神盟”,其中包括夜之神、梦境神、森林神、水镜神等拥有大量边缘信仰群体的神明。
这些神明认为,光明神以“圣光”为名行压迫之实,限制神性自由,必须进行重构。他们联合风暴神,共同发出通告:“神明非臣,圣光非律,自由信仰,方为永恒。”
而光明神则紧急召集教廷十二柱主教,发布《圣秩守则》第二修正案,明令:任何传播自由信仰者,皆为异端神,凡其信徒,即刻驱逐、焚烧、封印。
战争的天平,开始倾斜。
这天被后世称为“天裂之日”。
这一天,风暴神率自由神盟,聚集于风暴海上空,开启了上古神印,凝聚为“风雷之刃”,直指圣山之巅——光明神殿的所在。
圣山之上,光明神亲临,以“圣光十字冠”点燃神域屏障,派出六位神使,率三千圣光天军于虚空中拦截风暴之军。神使的光翼如云端焰火,铺天盖地,而风暴神则腾空跃起, 雷云环绕,号令风神与海神形成“狂潮风眼”,将整片天空撕开一道旋涡。
神明大战的第一轮交锋,在高空持续了整整七日七夜。万千雷霆贯穿圣光天盾,圣焰之枪刺破风暴巨翼。风暴神与圣光主使战至神体破碎,双方数百神职战魂坠落凡间,引发多地天地异象:
“熔岩之雨”降于伊修兰高原,山脉熔解;
“黑潮逆涌”淹没东海,海底古城重现;
北境圣光之塔崩塌,三百万人失去圣印;
蒲银帝国上空,出现双日现象与永夜交替。
而这些,仅仅是序幕。
当第一阶段的交锋结束后,战火蔓延至诸神的神域——那些原本隔绝于世、藏于虚空的神明居所。
风暴神带领夜之神、梦境神、水镜神入侵圣秩神殿的外层“圣辉庭”,妄图夺取“圣律之典”的原稿,以削弱光明神在凡界的法理正统性。
火焰冲天,祭祀仪式顿时混乱。而那具燃烧的身体却站了整整九秒。
九秒后倒下,发出枯木般的响声。
他没有留下姓名,只留下一个信念——“以命为火。”
教廷迅速封锁消息,焚尸封口,但他的故事早已被在场的百姓低语流传。
他们将他称为——第一焚徒。
不久,第二位焚徒出现在西境,一位被教廷冤判的女术士,在被公开处刑前高喊:
“星落没有让我跪,我就不该跪光明!”
然后用自残术式引爆了自己,化为烈焰。
第三位,是一名神学学徒。他本应成为下一任神职传道者,却在毕业典礼上当众焚毁圣典,并说:
“我不再祈祷,只为觉醒。”
他的骨灰被家人悄悄带往陨月堡方向埋葬。
星落得知这些时,正与墨研判战后情报。手中卷轴尚未展开,心中已沉如寒水。
他久久无言,只抬头望向天际那片因自焚而起的红光。
“这是我要的吗?”他轻声问。
墨不回答。
沉默良久,星落低声说出一句传颂至今的话:
“我并不想成为信仰……但如果人类真的需要火——那我会成为那一把柴。”
起初,他们只是三五人结伴,在废神殿聚会。
但不到半月,已有数百人响应。
他们来自四面八方:被教廷流放的学者、失去子女的母亲、曾是低阶祭司的异见者、矿工、佣兵、失业魔法师,甚至有精灵与矮人加入。
他们不建神庙,而是在地下、山谷、破庙中,搭起祭坛。
祭祀之中,没有神像,只有祭坛中央摆着一件旧袍、一把破剑,或者——一本泛黄的魔法笔记。
他们说:“神不值得祭,人之意志才应被铭记。”
这一信仰最终有了名字:燃烬之誓。
不是誓死为神,而是誓言:愿以肉身为烬,换后人不跪。
他们称星落为“引导者”,不是神,也不是主,而是一个在他们前面走路的人。他走过的脚印,会为后来人留下一线光。
星落没有承认这个身份,但也没有否定。
他明白,若他斥责这场信仰,就如神明当初斥责质疑——再度重演压制的悲剧。
他所代表的,是一种“觉醒之后的宽容”。
于是他悄悄派出墨,代表陨月堡与他们私下建立联络。
提供药品、魔法卷轴、情报保护——但绝不插手他们的祭仪、集会与言论。
“我们不是神明的新皮。”星落提醒墨,“他们不是兵,也不是工具。”
墨点头,“他们,是这火的源。”
为了给这场思想风暴提供真正的“根”,星落与潘多拉失踪前留下的古籍研究成果,联合一批曾在光明神学院任职的异见教授,在东境建立了一所“真理学院”。
没有祭坛,只有黑板与法阵。没有忏悔室,只有思辨讲堂。
在这里,学生不需要下跪,只需发问。
课程包括:
神力的结构解构
古代神明源流研究
魔法与灵魂本源探究
“意志通道”与“共识火焰”的实际应用
教师们讲的不是“神说了什么”,而是:“为什么我们会相信神说了什么。”
在这里,第一次公开讨论了一个被禁忌的问题:
“人能否,自己成为神?”
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问。
那年冬天,北境吹来最寒冷的一场风雪。
但在陨月堡之外,一排排燃烬之誓的祭坛却仍在熊熊燃烧。
无神,无祷告,只有火光中人们低语:
“星落不在天上,他在我们中间。”
火焰并不求信仰,但它照亮每一个愿意睁眼的人。
神殿在腐朽,星座在沉默,而这片黑夜,却因星落与他引燃的人类意志,变得越来越明亮。
星落望着窗外,最近他总是不经意间看到一些影像,他知道这是大魔法时代的投影,随着他晋级时空大魔导师后,这种现象越发明显,仿佛他穿越了时间之河,回到了过去。
大魔法时代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神明战争。这不是凡人与魔的战争,也不是教廷与异端的冲突,而是诸神之间的直接对抗——光明神殿与风暴神殿的决裂,最终导致了一场震撼天地、永载史诗的“诸神黄昏”。
这场大战的起因,源于一桩看似微不足道的信仰纠纷。
风暴神,作为第三圣阶中的高位神明,一直掌控着狂风与雷霆,是航海者与战士心中的图腾。在圣秩体系下,他曾多次获得“圣光认证”,也是教廷仪式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四大神只之一。
然而,随着圣秩对神权的不断压缩,风暴神原本负责的“海洋祈福”仪式被光明神殿接管,改为“圣光沐海礼”。这种调整使得风暴神数百年来苦心经营的信仰群体迅速流失,而所得信仰回馈——圣光份额——也被教廷大幅削减,几乎被挤出“主流圣神”行列。
面对信徒流失、神位降等的危机,风暴神拒绝续签“圣秩延约”,并在自己的神域中设立“自由信仰阵营”,向所有信徒发出声明:“风暴,不再臣服。”
此举震惊诸神。
光明神殿随即宣布,风暴神背弃圣光,是“信仰分裂者”,并指令教廷派出“圣光裁决团”强行封印风暴神殿的神印之源,试图重新夺回神权掌控权。
风暴神愤然反击,摧毁了三座光明教廷前哨,并将其神殿与圣印高塔迁往极北风暴海之上,自封“无律之神”,公开宣布脱离圣秩统治。
风暴神的叛离,激起了长期受压抑的神只不满情绪。部分神明开始密谋组建“自由神盟”,其中包括夜之神、梦境神、森林神、水镜神等拥有大量边缘信仰群体的神明。
这些神明认为,光明神以“圣光”为名行压迫之实,限制神性自由,必须进行重构。他们联合风暴神,共同发出通告:“神明非臣,圣光非律,自由信仰,方为永恒。”
而光明神则紧急召集教廷十二柱主教,发布《圣秩守则》第二修正案,明令:任何传播自由信仰者,皆为异端神,凡其信徒,即刻驱逐、焚烧、封印。
战争的天平,开始倾斜。
这天被后世称为“天裂之日”。
这一天,风暴神率自由神盟,聚集于风暴海上空,开启了上古神印,凝聚为“风雷之刃”,直指圣山之巅——光明神殿的所在。
圣山之上,光明神亲临,以“圣光十字冠”点燃神域屏障,派出六位神使,率三千圣光天军于虚空中拦截风暴之军。神使的光翼如云端焰火,铺天盖地,而风暴神则腾空跃起, 雷云环绕,号令风神与海神形成“狂潮风眼”,将整片天空撕开一道旋涡。
神明大战的第一轮交锋,在高空持续了整整七日七夜。万千雷霆贯穿圣光天盾,圣焰之枪刺破风暴巨翼。风暴神与圣光主使战至神体破碎,双方数百神职战魂坠落凡间,引发多地天地异象:
“熔岩之雨”降于伊修兰高原,山脉熔解;
“黑潮逆涌”淹没东海,海底古城重现;
北境圣光之塔崩塌,三百万人失去圣印;
蒲银帝国上空,出现双日现象与永夜交替。
而这些,仅仅是序幕。
当第一阶段的交锋结束后,战火蔓延至诸神的神域——那些原本隔绝于世、藏于虚空的神明居所。
风暴神带领夜之神、梦境神、水镜神入侵圣秩神殿的外层“圣辉庭”,妄图夺取“圣律之典”的原稿,以削弱光明神在凡界的法理正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