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 第715章 蒋舒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第715章 蒋舒

    大军扎下营寨后,胡奋趁着天色尚早,带着亲兵和当地向导句安,爬上米仓山观察地势。

    “将军,那座山是鸡冠山。”句安指着对岸的山峦说道。

    “山顶形状确实像鸡冠。”胡奋说罢,目光向山下看去,很快瞧见一条细窄的河流。

    他从亲兵那拿来地图,定睛看了一阵,转头问道:“那河是三道河吧?”

    “正是。”句安回道,“乃是西汉水的一条支流。”

    “哈哈哈。”胡奋忽然没来由地大笑起来。

    句安感到莫名其妙,小声问道:“将军何故发笑?”

    胡奋捋须道:“我笑姜维无谋,傅佥少智。”

    “?”句安不解。

    胡奋指着金牛道与三道河交连处,说道:“若我为关城守将,则会在彼处设一道子关,以此来加强防御纵深。”

    “将军所言极是。”句安其实不太懂这么做的意义,只能吹捧般地应和一句。

    事实上,后世南宋时期在此建了一座鸡冠隘作为阳安关的防御纵深,宋军与蒙军血战阳平关一役就是从这里打响。

    古代打仗主要打得是后勤。

    有鸡冠隘的存在,可极大程度限制敌军经西汉水(嘉陵江)运粮。

    若鸡冠隘能拖住金牛道的敌军,阳安关的守军还可以选择渡江绕后,袭击敌军后方粮道。

    若鸡冠隘失守,再全军退守阳安关也不迟。

    在胡奋看来,这个位置确实非常适合设关,不过蜀汉之所以没这么做,应当是没钱修。

    而经过斥候的一番探查,蜀军在谷口和两侧山头上均未设立围戍营寨。

    因此胡奋推断阳安关并没有多少兵力驻守,故而只能极力收缩防线。

    “走,随我去西山看看。”

    “诺。”

    一番跋涉,一行人先下山复又攀山,终于到了临江的一座制高处。

    山脚下是滚滚而流的西汉水,向对岸望去便能隐约看到阳安关的城楼和山上的夯土墙。

    此刻,又到了句安发挥的时刻。

    他对汉中一带地理还是很熟悉的,心想着之后若是深入蜀地,他基本就帮不上大忙了,于是赶忙道:

    “阳安关东临子龙山,西靠银屏山,山谷南北口各设一座关楼,山谷里便是驻军和屯粮之地了。”

    胡奋怔怔出神,却是没仔细听句安的话,因为他已在考虑如何攻城了。

    看起来有些不妙啊。

    初步分析,想要攻打阳安关,首先要横渡西汉水,并且适合渡江的地点似乎只有三道河与西汉水的交汇处,因为它的对岸地势相对平坦一些。

    然而尽管平坦,面积却不大,前锋军过去个五千人应该就是极限,南北两个关前估计地形更狭窄,大军基本是无法展开,只能硬着头皮上。

    最要命的是,守军若是出城野战,万一初战没打过,可就要面临“背水一战”,一般这种情况,大概率是要被赶到江里去的。

    难搞!

    胡奋又转悠了一圈,发现阳安关北口外的地势还算开阔,就算被蜀军冲杀,也可以往山头上跑,不至于变成魏军潜泳大赛。

    念及于此,胡奋暗自定下了主攻方向,随后下山回营。

    ...............

    与此同时,子龙山上的望楼里,傅佥背着手,看着江岸对面的米仓山,沉默不语。

    没过多久,有归来的斥候攀山而来,气喘吁吁道:

    “都,都督。魏,魏军前锋已....”

    “不急,饮口水慢慢说。”傅佥转过头来,一摆手,“给他水。”

    “喏!”身旁亲兵卸下腰间水囊递给那斥候。

    斥候接过,先是拜谢,随即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口,抹了抹嘴,终于说道:

    “魏军前锋已至三道河北四里,看旗帜估测有两万人。”

    傅佥心想:旗帜具有迷惑性,斥候推测两万,实际上应该没那么多,不过保守估计魏军至少也有个万余人。

    此刻他心中多少有了底。

    目前阳安关里有三千守军且城中粮草充足,凭借山关河险,只要好好守,用三千人守他一两万人应当不成问题。

    “蒋副将。”

    正在此时,身后传来声音,傅佥回头看去,见自己的亲兵正在跟副将蒋舒行礼。

    蒋舒却白了两个亲兵一眼,心中不爽。

    曾几何时,自己也是一镇都督,麾下将士哪个不得对他毕恭毕敬。

    可如今却只是一小小的副将,连个正式的将军号都没有。

    老子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就因为打骂了将士几句,就被革职?

    凭什么!

    张飞还特么打骂将士呢,刘备怎么没革了他的职?

    自己被革职也就罢了,顶替他的竟是干啥啥不行的句安!

    他不就出身好点嘛,他还有什么?

    收起心中怨念,蒋舒扶着刀,阔步走到傅佥身边,上来便直接问道:“卫将军可有消息?”

    傅佥对他的稍显无礼的态度并不在意,摇头回道:

    “武都失陷,卫将军率主力不知去向,或许是怕被魏军截获消息,卫将军只派人告知我务必坚守关隘,其他就没什么了。”

    蒋舒脸色一黑,又问:“斥候回来了吗?三河道的魏军有多少人马?”

    “据报是两万。”傅佥道。

    蒋舒一听就急了:“魏军光是先锋就数倍于我军,卫将军这都不来救,难道要坐视阳安关失陷?”

    傅佥见他如此慌张,赶忙安抚:

    “你不必太过惊慌,卫将军为我关城留下的皆是精锐,城中粮草可供应三月有余。再者说了,关下地形不利于魏军进攻,任他千军万马一次最多不到万人。”

    蒋舒察觉到自己失态,很快调整了一下,语气变得稍稍平静:

    “末将深知阳安关对大汉是何等的重要,这几日总是忧心忡忡。末将斗胆猜测,卫将军会不会被西边的魏军缠住了,所以才无法支援阳安关?”

    “莫要胡乱猜测,你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守好阳安关。”

    “是。”

    .....

    日落后,蒋舒回到城中的军营。

    下山的路上,他一直很惶恐。

    他总觉得傅佥一定知道姜维的动向,只因自己是个外人,才不跟他说。

    前几日他得知武都失陷,而现在魏军都杀到阳安关来了,那说明汉中肯定也没了啊。

    再结合上傅佥神神秘秘的样子,他得出结论:姜维把阳安关当成了弃子!

    这是一座没有援军的孤城!

    完了完了。

    这还守个蛋!

    入夜,他悄然召来了几个心腹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