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村尾人家 > 第2037章 宋掌柜找上门

村尾人家 第2037章 宋掌柜找上门

    梅花嫂子定睛一瞧,哎呀!这不是上午那个要找自己合作的掌柜吗?脸上顿时挂满喜悦的笑容。

    心中暗自嘀咕,小溪果然料事如神,还真被她猜对了,那人真的找了过来。

    “您是上午来我摊子上那位大叔?”梅花嫂子努力收敛着自己那不要太明显的情绪,轻声问道。

    宋掌柜不紧不慢地说道:“秀才娘子,可让我一顿好找啊,你不知我打听了多少人,才寻到你家来。”

    “您快请进,我这就去给您沏杯。”梅花嫂子慌忙将人请进堂屋的八仙桌前坐下,转身就要去沏茶。

    “秀才娘子不必忙活了,我并不口渴,相信,你应该已经猜到,我为何事而来,那咱就开门见山,直说了。”

    梅花嫂子自然心知肚明,来人所为何事,便笑着点了点头,“嗯!您应该还是为了上午在摊子上说的合作而来吧!”

    只见宋掌柜呵呵一笑,“对,我看中了秀才娘子的刺绣手艺,还有你做的那些包包,样式精美又小巧玲珑,如果拿去我们县城售卖,想必应该会大受欢迎。

    上午因为有些事要办,就先走了,待我后来回去找你时,秀才娘子已经收摊回家了,好在,还有一些小贩尚未收摊,不然,还真找不到你。”

    听了小溪的分析后,梅花嫂子自然是愿意同宋掌柜合作,有些羞赧地说道:“那个宋掌柜,实在是对不住了,之前是我小人之心了,这才拒绝了您,回来以后,我仔细琢磨了一下,你我合作乃是双赢,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宋掌柜喜不自禁,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你的意思是?同意与我合作了?”

    县城绣娘虽多,但有想法且做工精巧的人却不多见。不然,他也不会如此执着非要同对方合作了。

    梅花嫂子接过婆婆递过来的茶水,将其放在宋掌柜面前,轻声应道:“乡野人家也没啥好茶招待您,还望您别嫌弃,至于合作之事,我同意了,只是这价钱该如何算呢?多少钱一个……”

    既然是做买卖,自然得问清楚价格,若是除去人工还有得赚,她才会考虑,总不能做那赔本赚吆喝的冤大头吧!

    宋掌柜赶忙随声附和,“那是,做买卖可不就是为了赚钱嘛?自然要问个明明白白,免得日后因此产生隔阂。”

    接下来的时间,经过一番商讨,两人终于将每种绣品的价格敲定下来。

    梅花嫂子对宋掌柜给出的价格可谓是心满意足,她在心中大概算了一笔账,除去成本与请绣娘的工钱,每件绣品的盈利,竟比在集市上摆摊至少多赚七文。

    这个买卖自然得做,别说是七文了,就是六文也干。

    更为重要的是,人家宋掌柜,竟然一次性就定下了将近三百件绣品,这数量简直抵得上她好几个月了。

    “那个宋掌柜……您也晓得,这些绣品平日里都是我和婆婆亲手制作的,如今您一下子定了这么多,光靠我们婆媳二人,肯定是难以完成的,那便只能请人帮忙了。

    可您也瞧见了,我家这条件,实在是不宽裕,您看是不是得留点定金啊!这样一来,我心里也能踏实些不是。”

    这还是临回来时,小溪传授给她的经验,无论与谁做买卖,都得白纸黑字立下字据。以防对方突然变卦。

    不然,要是对方矢口否认有这回事,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东西该如何处置呢?

    还有请工人的费用,哪一项不是要花钱的?前期,可都得自己掏腰包啊。

    “你的意思我明白,我会留下一半的订金,然后再写一张字据。不知你家中可有笔墨纸砚?”

    宋掌柜做了半辈子买卖,自然一眼就看穿了梅花嫂子的心思。

    “好,您稍等片刻,我这就去取。”梅花嫂子连忙起身,奔向隔壁书房。

    须臾之间,便将笔墨纸砚,摆放在了桌子上。

    宋掌柜铺好纸张,拿起毛笔,很快一张字据,就呈现在眼前。

    “秀才娘子,你瞧瞧,这般写是否可行?”

    梅花嫂子虽未读过书,但与相公成亲多年,如今也认得不少字,看字据还是没问题的。

    只见她小心翼翼地拿起墨迹尚未干透的纸张,仔细端详,上面不但将交货日期写得明明白白,就连每样绣品订多少件,也是一清二楚,足见对方是个心思细腻之人。

    “宋掌柜,我对这张字据,没有任何异议。”

    “既然秀才娘子觉得满意,那此事就如此定下了。”言罢,宋掌柜便从怀中取出五两银子放在了桌子上,“这是一半的订金,若是绣品大卖,日后定会再来你这里订货,也望秀才娘子能做出更多款式新颖的包包。”

    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吴家婆婆,听到单是订金就有五两,顿时心花怒放。

    她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同儿媳的绣品,竟能卖去县城,这简直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

    这若是让儿子知晓,还不定如何高兴了,若不是因为有外男在,为避免那流言蜚语,她恨不能立刻跑去铺子,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给儿子。

    儿子来年要参加春闱,若是能顺利中举,还有会试、殿试。

    那可是京城啊!天子脚下,没有银子,只怕寸步难行,对他的仕途亦是百害而无一利。

    虽说两头亲戚中并无在朝为官者,可也听闻过,官场上,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便会被人穿小鞋。皆需要银子打点。

    因儿子不善言辞,书肆的生意也就马马虎虎,仅能勉强维持家中的日常用度。

    虽说她嘴上未言,但心中却一直很着急,不过是未曾表露出来罢了。

    故而,当儿媳提出去集市摆摊时,她双手赞成,甚至重拾了那多年未曾使用的绣花针。

    只为替儿子分忧解难,让他日后能安心读书,无后顾之忧。

    出乎意料的是,如此好事,竟落在她们头上,若是自家的绣品大卖,宋掌柜必会与她们长期合作,儿子上京的盘缠,也就不用为儿子上京的盘缠所担忧了。

    梅花嫂子望着眼前的五两银子,心中乐开了花,却又强作镇定,缓缓说道:“宋掌柜,您放心,我定会用心琢磨,争取多绣出些花样。”

    宋掌柜微微点头,“如此甚好,时辰不早了,我便先回去了,期待你早日将绣品完成,送往县城。”

    他此次来镇上办事,自是不便久留,只能让梅花嫂子将货品送去,路费由他承担。

    梅花嫂子满脸笑容地说道:“好的,那我就不留宋掌柜您用晚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