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芍陂 > 第56章 词人皇帝

芍陂 第56章 词人皇帝

    德妃一脸淡漠地看着上官芷月被架走,内心忍不住吐槽:这个上官芷月也真是个能作的,作精本精还无脑!是该好好补补脑!

    看着“作精本精”消失在了视线外,德妃转头又看向了那个“妖妃本妖”,忍不住瞪了对方一眼:都是你惹的祸!“妖妃本妖”啊,你不会也无脑吧?那个杨明,这么有名的历史人物,你居然不知道吗?还勾引他,两人竟敢在宫中私会,李畅风这脾气,你不知道吗?他能放过杨明?

    “妖妃本妖”?被李畅风刚才一句“吃鱼补脑”提醒了一下,正在考虑,午膳时要不要点份“爆炒腰花”给自己补补腰!

    德妃想了想,上前一步,对李畅风行了个礼,恭敬地问道:“臣妾敢问皇上,昨晚芙蓉殿内的事,如今被闹得这么大,宫中已经有些不堪入耳的传言了,这事该如何收场?臣妾,还请皇上示下。”

    德妃现在掌管着后宫呢,昨晚是在后宫中、芙蓉殿里出的事,她这个代掌凤印的,自然是有权过问的。

    李畅风注意到了刚才德妃看向自己的“小鱼干”(这还是早上呢,那条鲤鱼精还处于“小鱼干”状态,没恢复生气)那不友好的眼神,淡淡地回道:“昨日,是那个上官重楼觊觎后宫妃嫔,酒后失德、私闯后宫,此事与舒儿无关,朕自会处置,德妃就不必过问了。至于,宫中的谣言么,德妃你身为后宫之首,怎可容忍谣言四起,德妃你还是把心思多花在这上头吧!宫人人太闲了,才会嚼舌根!”

    李畅风说完,扶着那“妖妃本妖”的腰,回寝殿去了。

    德妃只得行礼告退。

    德妃无语啊:让我别管?李畅风啊,你还真是被这个“妖妃”迷昏了头了吧?成了“昏君本君”啊,连你的发小——上官重楼的为人,你也不信了吗?

    这个上官重楼,我虽然没见过几次,但,他可是历史上出了名的能臣干将啊!你居然会相信:他会“觊觎后宫嫔妃、私闯后宫”,就因为酒后失德?

    不对啊,昨晚私闯后宫的,可不止上官重楼一个人啊!要论觊觎你的那位芙蓉夫人,那个南朝质子、和亲王杨明的可能性,更大吧?他跟那个“妖妃”,两个人可是在前朝的时候就勾搭上了呀!

    德妃疑惑:李畅风,竟然都没提到杨明,难道是看在杨明是南朝质子的份上,不予追究了,想悄悄地把这事情抹了?也不对啊,以李畅风这专横和记仇的性格,他肯定不会那么容易放过杨明,说不定,是打算暗中处置了他!

    这可不行啊!那个杨明也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啊,他现在,都还没当上皇帝呢,他还没亡国呢,最重要的是,他还没写出那篇流传千古的“春花秋月”词呢呀!

    不行!这个杨明,绝对不能在这个时候出事!

    但,皇帝都这么开口了,皇帝都走了,不搭理自己了,还让自己去处理谣言,谣言这种事,一般怎么能止得住呢?这是,又得整顿一遍后宫呀!

    德妃娘娘也没法多说什么了,回去再慢慢想办法吧……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李畅风的关注点自然都放在了北越,连着两天都秘密召见了上官铭和上官重楼,还有徐良几个最信任的臣子,一起商议:如何进一步引那北越王赤恒上钩,毕竟这“宫变”都已经变了……

    两天后,楚国皇帝李畅风下旨,流放了原守北军的副将——上官重楼,罪名就不明不白的四个字:“私德有亏”!

    于是,大部人就不明也不白了,这“私德有亏”,算个什么罪名啊!都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皇帝您要给上官副将定罪,也不想个确切一点的罪名出来?

    (李畅风:我总不能在圣旨里头说“这人勾引我老婆,所以,他有罪”吧!)

    所以啊,对于这样简直是“莫须有”的罪名,上官铭老将军第一个不服,虽然不敢违抗圣旨,但老将军肯定心疼上官重楼这个独子啊!老将军一气之下,带着自己的几百亲兵,直接回了西部的边城。

    而上官重楼,竟然在流放途中逃走了。

    有传言说:是上官铭老将军带着上官家的府兵,亲自去截的人……

    还有传言说:上官重楼已经逃入了北越境内,投靠了北越王赤恒……

    上官重楼当然是真的去了北越,求见那位北越王。

    上官重楼告诉北越王赤恒:自己回京后,还来不及有所行动,不知道为什么,就被李畅风察觉了,所以,李畅风施计给自己按了一条莫须有的“私德有亏”的罪名,撤了自己的职,还判了流放,这个昏君!

    上官重楼还说:其实,李畅风就是不放心自己父亲手中那十万镇西军,想用自己这事,逼父亲犯下“抗旨不遵”之罪,借机收回兵权。自己为了不连累父亲,唯有认了罪……

    北越王赤恒听了,心中“呵呵”:唯有认罪,这罪,你能不认吗?这“私德有亏”的罪名么!呵呵,那李畅风还是自己要面子,没直说你是“私通宫妃”呀!

    你以为孤不知道,孤埋伏在京城里的人也传了消息回来:

    十六月圆夜,中秋宫宴后,你竟然与李畅风最宠爱的那位芙蓉夫人,在芙蓉殿中“鸳鸯戏水”,可是很多人亲眼所见呀!孤没想到,上官重楼你也是这“英雄难过美人关”呀!

    北越王赤恒想:我跟李畅风这人,打过几场仗,是各有胜负,他的确是有个本事的,还很会使诈,但兵不厌诈嘛,我也挺佩服这个对手的。其实,上官重楼若是回京逼宫,轻易地就得了手,我倒不信了,说不定这一切都是你跟李畅风合谋演出的一出反间计。

    但~你说他察觉了你的背叛,反而设计了你,这~倒确实有可能!

    既然,你不远千里来投奔我,看在你父亲手里还有着楚国的十万镇西军的份上,孤怎么也要留下你,好好招待呀,不过孤留了你上官重楼的人,还要……

    不如,孤送你个美人吧!虽然孤没见过那位芙蓉夫人,但我手头的这位美人,在你们楚国京城可是号称“第一才女”呢,不会比那芙蓉夫人差的,定然能留住你的心!

    ……

    德妃发现了,李畅风最近的关注点都在上官家和北越那边,对南朝放松了一些,甚至,那个南朝质子杨明,似乎处于了被遗忘的状态。

    柳岸已经被放回了质子府,李畅风只是照旧派了一些人看着,基本没有限制杨明在郢都城内的自由。因为要跟北越开战,自然要先稳着南朝,所以,李畅风还真没对柳岸动手。

    于是,德妃见似乎有机可乘,就派人联系上了柳岸,还帮着柳岸逃走了。

    德妃没发现,帮柳岸逃跑的人,不止她一个,还有那个“妖妃”!

    德妃没发现“妖妃”,“妖妃”却发现了德妃呀!

    倒也不是徐曼舒自己发现的,而是柳岸临走前告诉她的:德妃主动派人找过自己,说可以帮自己回南朝,她还真给我安排好了一条退路。

    徐曼舒就奇怪地问对方:“德妃为什么会帮你啊?”

    柳岸想了想,摇了摇头说:“我也不明白,德妃为什么突然找上门来,还真的帮我寻了一条路子,但我当然不会按她的安排离开楚国,她的那条路,正好用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徐曼舒点了点头:“我知道你这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嘛,我帮你!”

    但,徐曼舒还是想不明白啊,德妃为什么要帮柳岸呢,还是主动找的他?

    我帮柳岸,不仅是因为我们之间的友谊,还因为我终于想起来了,他就是历史上那位着名的“词人皇帝”——杨明啊!

    徐曼舒不久前才想起来,杨明这个名字,在历史上特别有名,不是因为他是一位亡国的帝王,结束了一代皇朝,而是因为他写了一系列的“春花秋月”词!

    “……欲挽指尖沙,金光流散,滑落杯中美酒;将捧水上月,明玉破碎,坠入海底琼楼……”

    但,不爱读书的徐曼舒,还是那一句:背不全!只记得这么几句了。

    当初,柳岸把自己的真名告诉徐曼舒,而徐曼舒却把杨明的名字错记成了“柳杨”,也是因为她下意识的,避开了这位“词人皇帝”的名字。

    当时的徐曼舒,大概实在无法把眼前这个“一双桃花眼总是笑眯眯的,经常深情款款地,跟自己谈词论曲,向往着田园生活”的红牌小倌人,与历史上那位:“写得一手好诗词,娶了一对能歌善舞的姐妹花,终日躲在深宫里头吟词唱曲,不懂反抗、一昧求和,最后丧国又败家”的亡国皇帝联系到一起。

    自从上次被李畅风提醒,想起了柳岸的真实名字就是杨明,徐曼舒突然就想起来了:南朝六皇子?杨明?南朝啊!不会是那个杨明吧!历史上的那个南朝六皇子杨明,后来当了南朝皇帝,但只知道风花雪月,没多久,就亡国了的那个杨明?还真是个老六啊!

    徐曼舒终于把柳岸跟那位“词人皇帝”杨明联系到了一起。

    所以,徐曼舒想他不应该再留在楚国,而是应该尽早回南朝去当他的皇帝,虽然,徐曼舒不知道南朝什么时候被灭,但想着柳岸早一天回去,还可以多享受几天当皇帝的乐趣吧。

    这几天,徐曼舒也趁着李畅风的注意力在别处,就设法帮柳岸脱了身。

    但,德妃你为什么要帮柳岸呀?徐曼舒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词人皇帝,南朝、老六、娶了一对姐妹花,大大们会想起谁?)

    而,柳岸回到南朝后,真的继位成了皇帝,只是,他不再像以前一样,只作一些风花雪月的曲,而是开始写了好多悲花怜月的词。

    其中有三首小令,名曰《三生曼》:

    “三生曼——忆前生:

    ……醉卧杨柳岸边,无心揽月眠;只愿潇潇洒洒,青春赌明天!”

    “三生曼——记今生:

    芙蓉殿前影蹁跹,佳人曼舞若惊鸿;

    清莲池上昙花现,仙子戏水似游龙。……”

    “三生曼——愿来生

    ……笑指月、问重楼:故国能还否?

    万籁静、流云答:冰雪消融后……”

    只是,这三首,流传下来的,都不完整。

    因为,南朝国破时,杨明的这几张手稿,被攻破南朝国都的,那位楚军元帅上官重楼带回郢都,献给了楚国皇帝李畅风。

    楚国皇帝看到后勃然大怒,立刻烧了这几页手稿,还下旨将那杨明押回楚国,软禁起来,不许他再写什么诗词!

    只是,楚国皇帝,有几次喝醉了,无意间地吟出了这几句,被人记了下来。

    但,后人也无从考证,这几句零碎的诗句,究竟是出自这位楚国皇帝李畅风,还是那位“词人皇帝”杨明。

    因为这里头的“风花雪月”,有些人认为这是杨明所作,解读为:这里头是写了一些,杨明年轻时被留在楚国,做质子的那段时间,“风花雪月”的事。

    这三首小令既不全,又没有流传很广,到现代,徐曼舒这个不怎么爱读诗书的人,自然不会读到这几首关于自己、关于那晚“谪仙舞”的散诗。

    至于杨明的亲笔手稿,穿越到古代的徐曼舒,更是没有读到过,因为南朝国破时,她已经……

    ————————————

    上官芷月推了推上官重楼:“哥,我好像被点名了!”

    “笑指月”-是笑:芷月!

    上官重楼点头,摸摸了妹妹的脑袋:“嗯,哥也有!”

    “问重楼”,那天她抱着我,问我:是不是能带她回家。

    徐曼舒指着“曼”字,兴奋道:“还有我,还有我嗳!”

    柳岸宠溺一笑:“佳人曼,这个‘曼’,当然是我的小曼了。”

    刘云舒弱弱地问:“那~这“流云”两字,应该是我吧?刘云?”

    没人搭理她!

    李畅风一拍桌子:“花、雪、月都齐了,怎么没有朕这个“风”字?”

    柳岸瞪他,但敢怒不敢言:因为你就是个疯子!

    柳岸撇了撇嘴:“因为没有你,小曼她,应该会更快乐!”

    于是,接下来,男主疯了(又剧透了),不行!太可怕了。

    溚溚:要不,最后一句给你改成“风无声、流云答:雪后总有晴”?

    李畅风:不行,再改改!

    李畅风:“朕要:云无声,长(畅)风答:舒儿,朕有情!”

    所有人:啊~推!没文化就是没文化!

    *喜欢哪一句,读者大大自取!

    为这几章的诗词,溚溚的脑洞都快补没了啊,求夸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