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孙山,科举 > 第291章 千里送鹅毛物轻情意重

我,孙山,科举 第291章 千里送鹅毛物轻情意重

    经过两天两夜的行程,孙山和孙伯民再次踏入何家村的土地。

    孙山自从到县城读书,就再也没来过何家村了。

    如今再看,比记忆中的更繁华更热闹了,笔直的街道人来人往,人声鼎沸,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喧闹景象。

    孙伯民和孙山带着大包小包,再次来到孙大姑的二进院子。

    二表哥何书瑜笑呵呵地说:“大舅父,山子,你们两个也累了,先休息一会儿,晚上再到老宅吃饭。”

    何家主宅,也就是老宅。

    孙伯民倒没觉得累,不过怕山子累,点了点头说:“行,我们先休息,晚上再聊。你快回去看店,掌柜不在怎么行?”

    孙大姑和何姑丈去进货了,所以来接待的是何书瑜。

    至于三表哥何书晟在东区的山货店当掌柜,晚上才回家。

    四表哥何书翰还继续读书,为科考才做准备。

    孙山睡下后,感觉没过多久,就被孙伯民喊醒,外面的快天黑了,寒冬腊月,十一月份也冷了。

    孙山穿好衣服,走出卧室,看到孙大姑和何姑丈,快速奔跑过去行礼问好。

    孙大姑把孙山拉入怀里,温柔地说:“睡醒了?是不是很累?”

    孙山摇了摇头说:“刚来的时候累,现在不累了。”

    何姑丈温和地说:“等下吃完饭,去大哥家捡些汤料回来,煲些汤水给山子喝。冬日出远门,又冷又累,得补一补。”

    何书瑜笑嘻嘻地说:“阿爹,山子身板子那么瘦,不能太补,万一补过头,流鼻血呢。”

    这话一出,立即被孙大姑来一个爆炒栗子,看了一眼何书瑜,没好气地说:“你啊,怎么这样说山子呢。”

    三表哥何书晟对着孙山说:“山子,莫要听我二哥的。我大伯最熟悉汤料的,让他介绍介绍些你可以喝的。”

    随后拍了拍孙山的小肩膀,欢喜地说:“山子,想不到你那么厉害,小小年纪就考上秀才了,哎,我好羡慕。”

    三表哥和二表哥一样,都是学渣,学习不怎么样,三表哥只比二表哥好一丁点儿。

    孙大姑和何姑丈看他读书实在没天赋,及时止损,开了一间山货店,让他从小二做起,慢慢经营。

    四表哥非常羡慕地说:“山子,吃完饭后,我们一起探讨探讨学问,你要教教我,怎么样才能考上秀才。”

    四表哥何书翰今年16岁,进场一次,县试过了,府试落榜,院试更没机会参加。

    读书成绩自然比大表哥差很多,同样也比孙山差。

    四表哥从小看大表哥怎样读书,他也跟在后面学。

    但人的大脑结构是不一样的。别人能成功,你未必能成功。

    何书翰想集思广益,多问问别人是怎样学习的。

    当然对象肯定是秀才以上级别的。

    孙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点了点头说:“好,四表哥,我们吃完饭后一起讨论。”

    孙大姑和何姑丈听到后,欢喜极了。

    孙大姑拍了拍孙山的小手,对着何书翰说:“翰哥儿,山子虽然小,但已经是秀才公了,学问自然好。趁现在有空,就多多向山子请教,不要不好意思,你们是老表,可要相互帮忙,知道了吗?”

    翰哥儿点了点头说:“阿娘,我知道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何况山子比他优秀,何书翰不会因为是孙山是表弟而觉得难为情。

    何书瑜眼珠子溜溜转,偷偷摸摸低声说:“像孙家的读书厉害,像何家的读书就不行。我看四弟问也是白问,脑子像何家人怎么读也读不过来呢。”

    话说得小声,孙山和何书翰听不到,但被旁边的何姑丈听到了。

    何姑丈勃然大怒,一巴掌狠狠地拍在何书瑜的脑袋,冷着脸说:“你说的是什么话,有你这样说自家人的吗?”

    何姑丈心里也认为二儿说得有道理,但这些话只能心里想,哪里能说得出去的。

    被人听到,被人笑话呢。

    何姑丈认为孩子能读下去,可以搏一搏。

    等搏多几次了,实在不行了,止损便是了。

    这点时间和金钱他们夫妻俩还能承受得了的。

    四儿翰哥儿喜欢读书就继续读呗,才16岁,家里不需要他赚钱养家。

    孙伯民看到何姑丈拍了一巴掌在何书瑜的脑袋,心疼地说:“姐夫,瑜哥儿还小,有什么事慢慢说,莫要动手呢。”

    这话惹得大家哈哈笑。

    瑜哥儿哪里小,都做阿爹了。

    孙大姑笑着说:“别理他了,我们回老宅吃饭。老太太可想见山子了,说好久未见过山子了。”

    今日孙山依旧穿儒服。

    这些日子,苏氏特意买了好些布料,拜托村里的唯一绣娘帮忙做好几套冬天的衣服,好让孙山落府城的时候有衣服可穿。

    孙大姑仔细打量孙山,对着孙伯民说:“明天我去买些料子回来,帮山子做几套衣服。哎,我们的山子穿上秀才服真俊。”

    孙山赶紧说:“大姑,阿娘给我做了好几套了,不用了。做得太多,穿不过来。”

    孙大姑点了点孙山的小脑袋,摇了摇头说:“买些好料子做。黄阳县的料子怎么看也差一点,府城这边的料子多选择,可以做几套不同的料子。”

    何姑丈也是这样认为的:“到布衣坊,问一问绣娘哪些款哪些料子最受欢迎,我们照着给山子做几套。”

    孙大姑和何姑丈商量好,也不理会孙伯民和孙山的反对。

    反正做秀才服,又花不了多少钱,而且心里也开心。

    孙大姑和何姑丈恨不得家里的小子都能穿上秀才服,让他们两个沉浸在秀才的包围中。

    来到何家老宅,孙大姑领着孙山和孙伯民跟何家老太太,何大郎和媳妇,何书尧见礼问好。

    孙山也再次见到大表哥的媳妇梁梦瑶以及一双儿女。

    还有二表哥的媳妇以及儿子小奀仔。

    何老太太仔细地打量着孙山,拉着孙山的小手不放,欣喜地说:“我们的山子,才13岁就考上秀才,哎,老身高兴啊,你们孙家就是有出息的。”

    何老太太真得这样认为的,想当初孙大姑小小年纪就敢闯府城,孙山小小年纪就中秀才,哎,孙家就能出能耐人呢。

    幸好他们何家娶了孙家女,所以他们这支何氏的日子蒸蒸日上。

    大儿的海味铺越做越兴旺。二儿的糖水铺也越做越有劲头。

    更重要的是谨哥儿能考上秀才,这可是他们这支没有过的读书人。

    何老太太非常满意地继续说:“山子,你可要好好读书,好好考举人,好好考进士。老身看好你。”

    孙山连忙说:“老太太,我会的。”

    之后何大郎和何大郎媳妇也对孙山一顿夸。

    等吃完饭后,孙山收获一大堆价值不菲的礼物。

    而孙家也给何家带了好些孙家村特产。

    价值不等价,但千里送鹅毛物轻情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