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快穿之坚持做个老不死 > 第239章 百计千方只为生(9)

快穿之坚持做个老不死 第239章 百计千方只为生(9)

    “村长,不是我在打击你的积极性啊,想致富先修路,这句话是没太大问题,但是你准备怎么致富啊,咱们村是有什么东西,需要一条好路运出去吗?

    大王村有很多沙石开采,光是卖沙子就能赚得盆满钵满,上合村养了好几万只鸭子,有很多鸭蛋和鸭子往外卖。

    下河村鱼养的也不错。

    长林村则有上千亩梨园产梨。

    咱们村有什么特产吗?除了固定一家几亩地产的那些粮食之外,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需要一条好路运输?”

    白圣没有直接拒绝,但也没有立刻同意帮忙,她想听听村长有没有什么致富的计划,万一这家伙以为村里修条路就能实现全村富裕了,那不瞎胡闹吗?

    “呃……”

    实际来讲,此时的刘爱民确实没有想太多,他只是觉得村里有条路,是他们村实力的象征,而且在他当村长的期间,给村里主持修条路的话,即便得不到上面赏识升迁,至少也能在族谱自己那页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得点名声。

    又哪知该如何回答啊。

    许久后,才颇为不满的说道:

    “没有东西卖就不能修路了吗?这路修好了,咱们村村民进出也方便啊!

    交通方便,自然就富裕起来了!”

    说到这,刘爱民也觉得自己的话稍微稍有些不妥,赶忙又开始打感情牌:

    “大飞媳妇,你要是实在不想自己出钱,那你做个中间人,帮忙跟上面说说也行啊,不要总是找借口拒绝嘛,把村里的路修好了,对你们家也有好处。

    到时候村里谁不念着你家好。

    而且村里这些年,对你们家可也不薄啊,分田的时候,因为考虑到你们家人丁不旺,特地把你家宅基地附近的田分给你们,干活都比别人少走不少路。

    还有,你们家宅基地也比同样人口人家要大点,包括自留地也是一样,不都是村里照顾你们,人得讲良心啊!”

    此时此刻,白圣是真想翻白眼:

    “村长你年纪也不大,记忆力怎么就这么差了?咱们村分田那不是各家家主抓阄分的吗?我还没死呢,你要是跟我儿子说,他们是指不定不记得,可你跟我说,是以为我老年痴呆忘了咋了?

    而且抓阄分完田的时候,我家还没分家呢,就一块宅基地,一套老房子。

    在河后面,现在的老大家。

    如今那块田之所以在家门口,是因为后来我们家分家,跟村里要宅基地的时候,特地要了田边的那一块小土丘。

    宅基地大点,自留地大点的原因。

    也是因为那块土丘根本没人要!

    估计连个邻居都没有。”

    这些年具体发生了些什么,原身可能记忆力不一定记得全,但白圣记忆力不要太好,翻阅过原身过去记忆之后。

    对很多事记得比原身自己都清楚。

    村长所谓优待的具体情况。

    自然也是一清二楚。

    虽然村里基本都是一个姓,但也有嫡系庶支,富裕贫穷之别,就算是同样穷,男丁多的,也比男丁少的有优势。

    原身丈夫家这一脉,往上数已经好几代单传了,高祖时期稍微有点钱,纳了个妾,生了两儿子,结果两儿子还有一个绝嗣,最后一个孙子,兼祧两房。

    又一脉单传了几代。

    直到原身丈夫这一代,才有了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但即便如此,他们家的人丁依旧不算旺盛,甚至是倒数的。

    只能说不至于被欺负,被吃绝户。

    但想多占好处也没指望。

    绝不存在什么优待,没被欺负那都是原身婆婆够泼辣,以及婆婆下面还有六个弟弟,真打上门,谁家也扛不住。

    要不说实话最伤人呢,白圣这番话一出,村长愣是不知道该怎么回,不过念在自家好歹也没被欺负的份子上,白圣并未把话给说绝,想了想又继续道:

    “把村里到处都修上水泥路,肯定是没指望的,不过有些特别烂,坑坑洼洼的路稍微修整一下,还是没问题的。

    回头你弄个预算表和规划表给我。

    没问题的话我就捐!

    至于大面积修路,修水泥路,我可不好越庖代徂,还是等上面吧,不过你好歹也让上面看到点成果,知道必须得给我们村修路,否则就会影响发展,不然这么多村,凭什么先给我们村修路?

    我跟你提的那几个村是什么意思还不够清楚吗?那几个村的路都修了,修的平平整整,就是为了方便车辆进出。

    方便他们把沙子,鸭蛋、鸭。

    以及鱼之类的运出去。

    人家有东西卖,能赚钱,能增加财政收入,上面帮忙修路,无可厚非。什么都没有,纯亏损修路,怎么着也得等财政富裕了,钱没处花了才能修上!”

    现在不仅百姓没什么收入储蓄,各地府衙,包括国家都不是特别富裕,除了特别没脑子的地方官员,但凡有点上进心,且为地方百姓好的,那都得想办法把为数不多的财政收入花在刀刃上。

    首要重点就是能赚钱,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其次便是关系百姓民生的。

    剩下的都得靠后站。

    说完之后,白圣也不管村长刘爱民有没有理解,就端茶起身送客,刘爱民终究没好意思强留,最关键的是,白圣好歹答应帮他把村里土路修整修整了。

    怎么都不算毫无收获。

    随着村长离开,白圣倒也有琢磨过要不要来个乡村振兴,帮助全村共同富裕,不过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毕竟她又不是村长,名不正,言不顺的。

    其次原身遗愿也没提及这些。

    何必自寻烦恼,没事找事。

    过了年初八,她就回疗养院上班去了,依旧还是用元气,帮人调理治病。

    虽然他们这地方不大,但人口是真的不少,以她一个月只能治三十个的速度来计算,根本治不过来,也完全不用担心,把付得起钱的都治好了会失业。

    她这份工作,可谓是稳当的很,而只要她稳当,她儿女就不用担心失业。

    同时因为白圣本人低调,本地官署也有封口,不让人外传,再加上现在信息流通速度又不是很快,就连接受治疗的人都相对默契,没大肆宣传,最多联系自己得病的朋友,让他们过来治疗。

    所以白圣也就在本地有点名气。

    出了本地都没人认识。

    跟那些一个郡,甚至于在全国都有名,上过权威报纸的大师根本没法比。

    不过白圣并不着急,因为仔细分析原身的遗愿,她其实并没有要求自己闻名于天下,只是希望能多给人治病,并且受万人敬仰而已。如果直接从字面意义来解释的话,白圣其实没有必要费劲让自己名扬天下,只要在本地多治疗些病人,基本就能达到万人敬仰的程度。

    这才是白圣安心躺平的核心原因。

    既然躺平就能搞定遗愿,何必冒险去打假那些内功大师,然后设法让自己扬名天下之类,混成本地神医就够了。

    ……

    半个月后,白圣捐了三万块钱给村里,专门用来修整村里的路,不过现实情况跟村长想象的有点区别,他以为村民会感恩,并且十分积极的出力之类。

    毕竟路修好了,对他们也有好处。

    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人嘀咕能不能把这笔钱给他们分了,村里路不好走就不好走呗,有坑,填点石头土便是了。

    何必要花三万块钱去整修,三万块钱给全村平分,每人能分好几十块呢。

    家里人口多的话。

    都快赶上几个月收入了。

    还有人觉得,白圣才拥有内力不到一年,就能拿出这么多钱了,实在是太能赚钱了,村里土路应该一年修一次。

    毕竟土路没有水泥路结实。

    总而言之就是,真正想修路的人少之又少,但想要钱的多的是,村长刘爱民差点没被他们给气死,当场发飙,大骂了他们一顿,同时表示这笔钱是专款专用,有人监督,谁也不能私自挪用。

    以及各家都要出人出力。

    过去,在分田之前,依旧计算工分的情况下,他这么要求,肯定没人有异议,就算有异议也不会大声反对,但现在显然时代变了,大家各干各的,也没有什么工分,自然不愿意免费出劳力。

    所以很快便开始问工资。

    而这是刘爱民没想到的,因为他的修路计划,其实就是各家负责自己门前屋后的那一段路,村里出材料,村民出力,把各自门前屋后负责的路修整好。

    剩余谁家都不靠的雇人修。

    在他看来,村里都已经负责出材料了,修的还是他们自家门前屋后的路。

    哪还有要给工资的道理?

    然后当然就是继续吵,继续闹,事后虽然勉强达成协议,总算将修整村里路面的事情定了下来,但谁都不开心。

    村民对村长的决定不满意,他们更想直接把那三万块钱分了,有的甚至还觉得村长肯定贪了,不然为什么一开始不给他们发工资,以前修河渠之类,那也有发工分呢,工分就相当于工资啊!

    现在修路凭啥不发工资啊!

    就算是修自家门前屋后的路,那也得发工资啊,毕竟又不是他们要修的。

    村长刘爱民当然也不满意,觉得村民太过于自私贪婪,明明都是为了集体好的事情,结果各有心思,好好一件事整的挺糟心,本来不发工资,应该能余点钱再修一下晒谷场,以及他办公室。

    现在看来是没希望了。

    而白圣同样不怎么满意,她好歹出了三万块钱,连句感谢都没有,最离谱的是,半年后她回去,竟然发现她二儿子家,就是从那个小土丘下来的那一条路,根本没有人修,还是条泥泞小路。

    直到白圣问了,刘爱民才想起来。

    赶忙找人帮忙修整了一下。

    唯一值得庆幸的大概就是,村里的路确实比先前好走了许多,虽然达不到水泥路的水准,可至少也没那么多坑坑洼洼,容易摔跤,或者泥泞的地方了。

    两座小桥都顺带着加固了一下。

    不过至此之后,刘爱民就直接退了下来,也不再提让白圣继续捐钱,或者说让白圣帮忙跟上面牵线搭桥的事了。

    白圣则不太乐意回村。

    直接把疗养院盘了下来,不走了。

    经过她一年多的持续治疗,疗养院里原本疗养的那些退休人员,已经基本都治好了,无儿无女的可能还愿意待在疗养院里,就当养老了,可有儿女的肯定还是想回去和儿女团聚,含饴弄孙。

    所以,一个月前……

    疗养院其实就没几个退休人员了。

    而官署里的工作人员过来治病基本不住这,就是过来治一下,治完还是回自己家,包括他们亲属之类都是这样。

    再加上这时候,白圣手里面已经攒下了不少钱,攒着也没什么用,而且接下来还会不断贬值,所以他她索性直接跟相关部门协商,把整个疗养院,包括疗养院的地皮和附近地皮全部都拿下。

    能自己当家作主。

    当然还是自己当家作主比较好。

    而原养老院的那些工作人员,愿意留下来的继续留下来,待遇维持不变。

    至此,白圣顺利从疗养院的内功大师,成功转变为疗养院的主人,不过主要负责治疗的人还是她,毕竟整个疗养院就她一个人有内力,她不干谁干啊!

    到七八九月的时候。

    她那两个儿媳和一个闺女,陆续临产,没什么危险的分别生下两儿一女。

    大儿媳李丽慧得偿所愿,生了个女儿,二儿媳周萍也得偿所愿,生了个儿子,只有闺女运气不好又生了个儿子。

    不过她婆婆倒是挺开心的。

    都不用请就自愿来帮忙照顾月子。

    紧接着,白圣当然是如约一人给了她们一千块钱坐月子,然后她就不去伺候月子了,只要偶尔闲着过去探望下。

    周萍用一个月一百块钱,把她亲妈请过来帮忙照顾,李丽慧则不放心她亲妈,在疗养院雇了个员工帮忙照顾,有医护背景的员工,甚至还更专业些呢!

    白圣则是特地挪出点时间,多陪陪自己大外孙、大孙子和大孙女,也就是三个人的头胎。二胎出生,肯定会分散做父母的精力,难免会忽略头胎,就连亲戚上门送礼也只顾着刚出生的二胎。

    三孩子心里肯定会有点不舒服。

    白圣当然得多照顾一下。

    而且这三孩子年纪虽然不大,但大多也都到了已经上小学,或者即将上小学的年纪,可比婴儿啥的好带多了,给点好吃的或者弄点好玩的,很容易带。

    借着这关键时机趁虚而入,短短半个月时间,白圣就顺利跟原本不是特别亲密的大孙子、大孙女和大外孙,成功处好了关系,亲妈都暂时抛之脑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