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直播鉴宝:大哥可真刑啊 > 第480章 奏折

直播鉴宝:大哥可真刑啊 第480章 奏折

    没一会儿工夫,一冉的父亲就美滋滋地挤到了何仁身边,“小何,拿下!”

    何仁乐了,“叔叔,多少钱?”

    老爷子举起一根手指,“五十一本,两本一百,合适吧?”

    何仁点点头,“确实合适,只看外面的凌子面,估计就是真的。”

    “凌子面?”一冉的父亲一脸懵逼,“那是什么?上面的绸子?”

    “差不多吧,这是用蚕丝织出来的。”何仁接过老爷子手里的奏折,解释道,“凌子分为素凌和色凌两种,是一种装裱材料,在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用这种颜色的凌子面。”

    一冉的父亲很高兴,“小何,你快看看,是什么年代的。”

    何仁打开上面那本奏折一看,就脱口而出,“呦呵,还是一封贺折。”

    “什么叫贺折?”

    “就是奏折的一种,奏折按内容可分为奏事折、奏安折、谢恩折及贺折四类,刚才我们说的汇报天气和给皇帝请安的就是前两种,第三种就是升官了,或者被赏赐了之后,也要写一封奏折谢主隆恩。这个,就是最后一种,贺折,向皇帝表示祝贺的折子。”

    一冉的反应很快,“比如办喜事的时候?”

    “嗯……”何仁随口说了一句,继续看了两眼,然后乐了,“还真是喜事,‘贺皇上天喜,奴才廷杰跪。’”

    “廷杰……”何仁嘀咕了一句,cpU高速运转,突然一拍大腿,“是瓜尔佳·廷杰,这是光绪大婚的贺折!”

    见众人一脸懵逼,何仁只好解释道,“瓜尔佳·廷杰是满洲正白旗人,先后担任过承德知府、奉天府府尹、直隶布政使、户部侍郎等等。他是光绪二年入仕,递上去的贺折,肯定是光绪大婚无疑了,这还是一场世纪婚礼……”

    世纪婚礼几个字引发了一冉和张诺的兴趣,纷纷询问何仁是怎么回事。

    何仁清了清嗓子,“这场婚礼是光绪迎娶叶赫那拉·静芬,就是传说中的隆裕太后,她是慈禧的侄女,光绪的表姐,也是大清实际意义上的最后一任统治者。这场婚礼算是慈禧安排的政治联姻,所以一定要办得风光,但是宫里提前一年半开始筹备,整个婚礼花费了五百五十万两白银。”

    “按照购买力换算的话,相当于现在的十亿……”

    “多少?”

    “有那么夸张吗?”

    何仁摆摆手,“这可不是我吹牛逼,这场婚礼一共办了一百零四天,还被宫廷画师全程记录了下来,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藏了一套《大婚典礼全图册》,里面就是光绪大婚的场景。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上网查一查,应该有图……”

    这话不用何仁多说,张诺和一冉已经开始查了,张诺看着图,有些怀疑,“这上面也没几个人啊?真花了这么多钱?”

    何仁一拍脑门儿,“画嘛,总是要加工一下,不说别的,一百多天的婚礼,各种花费肯定少不了……”

    大家一琢磨,好像确实是这个道理。

    一冉的父亲对什么世纪婚礼不感兴趣,他对自己捡漏比较上心,“小何,值多少钱?”

    何仁开了鉴宝眼一看,乐了,“叔叔,这是汉满双语的奏折,上面还有慈禧用朱笔批注的‘览’字,这叫朱批谕旨。这种能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奏折不太常见,五万吧。”

    老爷子自然是眉开眼笑,地摊老板却是急了,“不是兄弟,你说这两本折子值五万?”

    何仁循声望去,正好挡在他前面的几个人也转过头来看热闹,何仁一眼就看见了老板,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瘦削汉子,正满脸通红地看着自己呢。

    何仁微微一笑,“差不多吧,要是上拍,估计还能多卖一点。”

    老板急了,“不是,兄弟,这上面连印章都有没有,你说是真的?”

    何仁乐了,“老板,你这话说的不对吧?难道你知道这是赝品?”

    “呃……”

    中年汉子愣了,他哪能承认?就算他在心里笃定这是赝品,也不能说出来,影响生意啊……

    摆了摆手,老板决定不问了,爱怎么说怎么说吧,反正这两本奏折是他从别处串来的,一百块钱已经赚了。

    老板不说话了,一冉的父亲却是急了,他觉得老板说的有道理,“是啊,小何,怎么连印章都没有?”

    何仁乐了,“叔叔,我刚才不是说了吗?奏折都是私事,不需要印章,只要有朱批就行了。除非是遇到大事,皇帝才有可能加盖私印。”

    何仁话音刚落,老板就嗤笑一声,“兄弟,这你可就说错了,前两年拍了一套咸丰九年骆秉章的奏折,上面可是有章的哦。”

    老板此话一出,众人都是面面相觑,这么巧?何仁刚才也跟他们提到过这套奏折……

    何仁摇了摇头,“老板,你怕是不太清楚奏折和题本的区别……”

    何仁一通操作下来,给老板都说懵了,但他还有些半信半疑,何仁乐了,“我也没必要骗你不是?你不信的话,可以自己回去查查嘛,奏折是清朝才发明的,其实很好查。”

    老板默默地点点头,宝友们则是懵了,“主播不对吧,清朝才有奏折?我记得明朝电视剧里面就有奏折了啊?”

    何仁乐了,“你们少看点乱七八糟的电视剧吧,准确地说,奏折制度是顺治年间才有的,康熙年间形成了固定制度,前后才两百多年。”

    有些宝友还是不明白,“那明朝的大臣怎么和皇上联系?”

    何仁一拍脑门儿,“明朝的时候不叫奏折,叫奏疏。”

    “靠!那不是一样吗?”

    “还真不一样。明朝的奏疏用的都是上好的丝绢做底,再把自己想要奏请的事情裱上去,比名人字画还漂亮。颜色也不都是黄色,不同的官职,对应不同的颜色。”

    张诺好奇道,“那清朝为什么不继续用了?”

    “他们自己给弄没了啊。”何仁两手一摊,表情有些严肃,“清朝入关,屠杀了不少汉人,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还有屠蜀等等,这些地方可都是纺织重镇,当时的织工十不存一。”

    “结果就是纺织业大崩溃,别说用丝绢做奏疏了,连做官服都不够,后来才有了用纸代替丝绢的奏折。”

    众人一听,无不恨得牙根直痒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