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捡到太孙,我教出千古一帝 > 第十八章 如何取舍

大明:捡到太孙,我教出千古一帝 第十八章 如何取舍

    从曹玮家离开的时候,蒋瓛拎了一条鱼。

    那是曹玮觉得不能白占朱十六这个大便宜,而做出的一点补偿。

    两人原路往回走,蒋瓛拎着鱼紧紧跟在朱元璋身后,怀里还抱着那一堆齿轮组和滑轮组。

    “蒋瓛,你觉得曹玮这人怎么样?”

    走在前方的朱元璋突然这样问了一句。

    蒋瓛听不出他的语气到底是什么意思,斟酌了下之后,答道:“他身手很好!”

    半晌之后,又补充了一句:“还有些无耻。”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一点他倒是认同。

    刚才曹玮的变脸速度之快,让他们二人都大开眼界!

    真是翻书都没那么快!

    看了看怀中一只手抱着的齿轮组和滑轮组,蒋瓛又道:

    “此人有才。”

    这一次朱元璋没有任何反应,但看得出来他在思考一些事情……

    当朱元璋两人回到皇宫之时,已经是酉时。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朱元璋准备去御书房再坐一会,到了御书房门口却见到一个人,端着一个瓷碗站在门口太监身边。

    十五岁少年模样,面容清秀,眼眸狭长,身着轻便紫袍,腰间束着金色缠绕的腰带,端的是仪表堂堂,贵气逼人。

    这正是此前三个月,在朝中最为得势的皇孙,

    朱允炆。

    朱元璋走了过去,朱允炆也上前迎了两步。

    “皇爷爷。”

    “允炆你在这里做什么?”朱元璋看着面前模样乖巧的少年问道。

    “今日午时,孙儿照常来给皇爷爷送冰镇莲子羹,却被告知皇爷爷外出了,孙儿只好在此等候。”

    “这莲子羹孙儿每隔一刻钟就让下人换一碗,这才刚换过,还是凉的,皇爷爷肯定热坏了,快尝一尝,解解暑。”

    朱允炆一边说着,眼角余光看到了一旁的蒋瓛。

    朱元璋听完不由得露出欣慰的笑容,接过那碗莲子羹尝了一口,顿时感到一股凉意往浑身发散,舒畅许多。

    朱元璋回来还未用膳,三两口便把莲子羹喝下肚。

    “现在天气这般炎热,皇爷爷去外面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办?”

    朱允炆一副担忧朱元璋身子的样子,“皇爷爷是一国之君,应当注意龙体才是。”

    朱元璋将碗放下,大手摸了摸他的脑袋。

    “皇爷爷身子还硬呢,咱还没到出不了门的地步。”

    朱元璋的回应没有解释他出宫去做了什么,朱允炆也就不再多问。

    “既然如此,孙儿便退下了,见过皇爷爷,孙儿总算能心安了。”

    朱允炆朝朱元璋拱手行了一礼,随后端起那只空碗离开。

    离开之时,他又看了一眼蒋瓛怀里的齿轮组和滑轮组,还有他手里的那条鱼……

    皇爷爷有事瞒着他。

    不过这不是什么大事,朱元璋不想告诉他总有原因。

    现在一切都对他有利,他只需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朱元璋在御书房坐了一会,用过晚膳之后便起身回乾清宫,来御书房只是为了看看他不在的时候,有没有人又递折子。

    折子没看见,却碰到了一直等候的朱允炆。

    朱元璋对朱允炆这个孙子还是比较满意的。

    乖巧、懂事、还很贴心,在朝中的风评也很好。

    今日在御书房门口一直等到现在,孝心可嘉。

    在朱标薨毙之后,朱元璋本是想立朱允炆为新的储君,曹英突然的一封来信让朱元璋踟躇起来。

    立朱允炆做储君,真的好吗?

    曹英,可是他曾经寄予厚望的嫡长孙啊!

    ……

    另一边朱允炆一路回到寝宫,见到母妃吕氏还在等着他。

    吕氏是一个颇有姿色的妇人,年方过三十,又因保养得当,看起来就如同二十多岁一般。

    一身金珠玉钗,和朱允炆一样,十分显贵。

    朱允炆将手中空碗交给侍女,喊了一声:

    “母亲。”

    吕氏抬起头,看到朱允炆回来,俏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

    “今日为何回来的这般晚?”

    “皇爷爷一直未回,孩儿便一直在等。”

    吕氏听闻,秀眉微皱了一下。

    “炆儿辛苦了,小环,快去给殿下备膳。”

    侍女点头应声之后离去。

    “陛下出宫了一整天?炆儿见过了?可知道陛下去做什么了?”吕氏连续问了三个问题,可以看出她很在意这些细节。

    朱允炆摇摇头,“皇爷爷没说,我没再多问。”

    吕氏沉思片刻,“既是如此,就不要多生枝节,你只需做好分内之事即可。”

    “孩儿知道了。”

    “这几日你再多去朱允熥那里走动走动,拿出个做兄长的样子来,陛下见到一定会开心的。”吕氏想了片刻之后说道。

    “好。”

    很快,

    侍女将膳食备好呈了上来,待朱允炆用过膳后,吕氏起身离开。

    朱允炆看着她的背影,嘴里嘟囔了一句。

    “朱允熥……”

    这一夜,朱元璋没有睡好。

    他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储君的位置不能空的太久,不然会人心动荡。

    曹英和朱允炆,到底该选择谁?

    曹英,不,朱雄英,是他最看重的太子朱标的嫡长子,自然是他最疼爱的大孙子。

    都说朱标是儿子,朱雄英是孙子,其他的只是皇子皇孙,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早些年的时候,朱元璋就是将朱雄英当做大明第三代接班人看待的。

    但是却因为一场意外,过早的离开了他的身边。

    这空缺的十年时间无法忽视,如今朝堂上下早已经没人记得这位曾经的皇太孙。

    此时朱雄英又回到朱元璋身边,即使是他想要重新培养朱雄英做储君,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现在有很多朝臣已经倾向于朱允炆那边,忽然蹦出来一个失踪了十年的皇太孙,肯定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

    到时候,定然会阻力重重……

    朱元璋若是一心要这样做,可能还少不了砍几个人的脑袋!

    再说朱允炆,

    此时他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一直以来做的也很好,并未让朱元璋过多费心。

    这也是为什么在太子朱标薨毙之后,大批朝臣会倒向他的原因。

    有资格竞争皇位的皇孙就那么几个,朱允熥又是个不争不抢的性子,所有的好处自然都被朱允炆拿了。

    可是……

    若要立朱允炆为储君,曾经的太子党们要怎么办?

    蓝玉这么多年一直在为大明征战,捕鱼儿海一战,更是立下大功……

    朱元璋的心也不是石头做的

    在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不愿意再对那些老伙计下杀手了!

    似乎无论如何取舍,都少不了要再流一次血。

    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