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山河劫 > 第1章 西陈家集

山河劫 第1章 西陈家集

    在中国的历史上,淮河作为南北的界线多次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在那分分合合的岁月里,多少性命曾为了争夺它而厮杀拼搏!

    谁能说明白,时清时混的河水里包含了多少亡魂枯骨?

    他们没日夜地随着波涛翻滚、咆哮着,眷恋着这片值得牺牲的土地,想再多看一眼它的美丽、富庶,以及后来那些义无反顾的心是如何继续为它倾洒热血的。

    从河南入安徽,淮河拥抱了几条支流后流量陡然增大。它漫过山麓余脉的坡地,把它冲刷得支离破碎、狼狈不堪。

    年年洪季泛滥、改道,使河道间夹着许多宽窄不一的沙洲,人们在上面种植瓜果粮食,直到下一次泛滥被淹,然后再不屈不挠地重新垦殖。

    大河对这一切当然理也不理,它肆意地奔跑。正要向东去,却被两岸的高岗夹住,动弹不得,只好愤怒地扭转脸来往南走。

    猛抬头,身边已是开阔的平野了,登时一身轻松,甩下沿途夹带的泥沙,哼着舒缓、平和的曲调渐渐远去。

    西陈家集就坐落在河道呈几字型弯道的南岸丘陵间。这地方古名三河原,顾名思义是淮河、润河及谷河汇集处的一块高地。

    这里属三省交界,淮河东、西、北三面环抱,南边遍布山丘、密林,间杂着危险的沼泽,灌木丛里的小道只有本地人才能分辨。

    唯一通往外界的路被称做“官道”,也只并排走两辆牛车而已。

    无论当年的太平军还是当下的各位大帅,谁都不耐烦争夺这块鸡肋之土,也就任本地三十九个大小村镇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下,自由自在地过着小日子。

    陈家在这里由一个小院落开始,逐渐繁衍成势,开了各色作坊、店铺。

    由于村庄位置好,地面较为平整、离河岸又近,在水流平缓处不知哪代前辈很有战略眼光地修了个渡口,于是它又成为邻近各村与对岸交流、往来的方便所在。

    渐渐地,这里出现了每月逢十的大集和逢五的小集,加上从丘陵间那所若隐若现的小通寺不时飘来的斋饭香火,于是前朝维新时出现了“西陈家集”这个称呼。

    民国初年危局动荡,陆续有些外姓迁入、本地人迁出的事情。

    陈家的人口未见增添太多,财势倒是蒸蒸日上,甚至议事堂门口如今居然也换成了“三河原第二区西陈家集镇公所”的牌子,可见这座村庄在左近一带的影响力!

    当初太平军三占扬州,陈氏从高邮那边迁来,共兄弟三个,姐妹两人。长兄勤勉供奉先人牌位,其他兄弟姐妹陆续分房单过。

    陈家是祖传的细工木匠手艺,桌椅、柜案做得严丝合缝,据说他家的手艺曾经被南巡的皇上赞过的。

    这些细作活计,恰恰为本地人所不擅长。

    因此陈家只辛苦积累了一辈人,很快置地、盖房子,生活在新落籍的地方有了样子。

    却不知怎么人们开始悄悄传说,陈家是把粮食和盐卖给长毛(太平军)才发起来的。

    不管怎么说,一切交到老太爷手里时,家里已拥有了八百亩水田、七百亩旱地,畜力石磨坊及一个木器作坊,全家过着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

    外界局势对这个边缘角落的村庄来说像是十分遥远。人们习惯了看红日在对岸升起,又在山边林梢的薄雾中落下。

    直到几十年后有一天,家里的老大陈寿礼被叫到病榻旁,听长辈交代后事的时候,才发现常挽着袖子,把稀疏的白发辫草草地盘在头上,穿身土蓝色补丁褂子,倒背着两手习惯地蹒跚而行的老父亲,居然留给自己如此超出想象的家业!

    陈寿礼在床边反复翻看着这本并不厚、三寸宽窄的蓝皮竹纸簿子,里面的记录让他几乎停止了呼吸!

    他从没想过父亲会真地把这一切交给自己,也没想到过自家的院子里藏着这么多财富。

    除去那些明面上产粮的土地,还有一百二十亩茶园,六十亩果园,三十七亩菜地和十一处房产;大牲畜四十几头、十五仓的存粮和种粮;

    银洋一万七千三百二十四元,十两银锭一百二十块,英吉利金币四十枚,鹰币(西班牙铸造银币)三百七十五枚;

    金条三百根,银票金额四十一万六千四百五十两,花旗行存款两万六千三百二十九元整;

    佃户一百三十一人,有身契的丫头十七名,长工十二人……。

    “这,父亲,这是真的吗?”陈寿礼手有点哆嗦。

    老太爷看着儿子呵呵地笑。谁也想不到他使这个家变得多么的富有,谁也不知道他毕生努力创下了多大一份产业!

    当年自己年轻有力气,花十五个铜钱从伐木者手里买进树根,匏开来做成制陶的转盘和底座,然后一两银子卖给瓷器坊的工匠们,下脚料做成碾棒以及各种木工工具卖掉。

    一桩树根就能纯赚好几倍,多么聪明呵!

    那年直、皖大战爆发,大家都以为北军将至急着跑反(逃命)时,他非但没有走,反从慌张逃命的地主们手里买下一块又一块土地。

    原本八两的土地恨不得一两银子就到手,等于一个树根换一亩地,多值啊!老人这样想着、无声地磨叨着:“都留给你、留给你啦……!”

    然后又想起来:“照顾好弟弟们。”他还想提自己的女人,儿子已经无法听清父亲在说什么。

    也许他真的很满意自己,觉得足以对得起祖宗和后代,所以在闭上眼睛的时候,老人略显歪斜的嘴角上还挂着一丝笑意。

    陈寿礼为自己的父亲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请来和尚、道士们大兴法事。

    长房行丧,作为村长和族长的三太公,亲自带着乡亲们帮他操持葬礼并提出必须厚葬。

    陈寿礼想老人家简朴了一辈子,临到最后怎么也该风光体面一回,于是同意了长辈的提议。

    家里、场院顿时热闹起来,他的几个弟弟也忙前跑后各司其职,女人们则在孙嬷嬷的指挥下负责白宴的准备工作。

    父亲七十三岁寿终,所以要摆七十三桌!

    他以每桌五块银元的价格包给县城的地望楼饭庄,然后派他最钟爱的小弟叔仁给县长大人送了请帖。

    一切按着本地最高的标准进行,请来的主勺大厨赤膊上阵,直吃得来宾摇头晃脑,仿佛为死者送行倒成了次要的。

    乐班吹吹打打,送葬的随棺队伍在后头排出近一里地长,纸钱、白幡遮天蔽日,引得无数人从四乡八里赶来看这场热闹。

    镇子上的门脸、小摊都赚了个满贯,大家无不赞扬陈老爷实在是个难得的大孝子啊!

    直到在震天的鞭炮声中棺材落土归葬,陈寿礼才算松了口气。

    回到家里正厅坐下,长子洪升给他捶背,他拉过儿子,抚摸着他的小的脑袋说了句:“娃儿呵,以后这个家要靠咱们父子支撑咯!”

    穿着一身孝袍的洪升正伸手扯肩膀上的麻布,匆忙之间做就的衣裳怎么都觉得不大合体。

    听见父亲和他说话,仰起小脸来笑着说:“那爷爷埋好了,我还能再跟学堂请几天假吗?”

    “穿着孝服不许笑。”陈老爷板起脸来,用左手食指的骨节在他头顶上轻敲了下:

    “以后每天早晨还得去牌位前行礼,你领头。学校嘛,叫七叔说下,等脱了孝再去吧。”

    洪升吃疼吸了口气:“干嘛老是我领头?行礼那么麻烦,洪安也能做呵。”

    “洪安是弟弟,你可是长子长孙啊!”寿礼叹口气:“你有长孙田,他可只有月份钱,你说句话全家都得听着,是规矩。这里头差别大着呢!”

    门口的光线一暗,管账的刘先生走了进来:“大少爷、呃不,老爷。”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从小时就叫陈寿礼“大少爷”,如今习惯养成要改还真不是容易的事。

    连洪升也由“孙少爷”升格成“大少爷”了,不过大家还有些拗不过口,往往张口依旧用了前的称呼。

    好在寿礼为人随和,总一句“不要紧,慢慢就惯了”便甩过,并不放心上。见刘先生尴尬,赶紧笑着遮问:“老刘呵,坐下说吧,有啥事体吗?”

    “倒都不是什么要紧的。”刘先生斜着坐在一张扶手椅里,说:“老太爷殁后,有些事需要您拿主意;还有,哪些章程要更改的也想听您意见。

    原先老太爷曾让我请人,说想把老宅那三间房翻修下做族里的蒙学,这件事还接着办不?

    再有,镇上陈新奎家的提出想把他那个使机器的舂米坊卖给咱家,还没给回话呢,这……?”

    “老刘呵,”寿礼打断他,扭脸推了推儿子的肩膀,洪升会意,立即高兴地从父亲面前消失了。

    “不用太麻烦,我这人你还不知道吗?就是个清淡。”他拿起杯子来喝口茶,盖好盖放回方桌,温和地看着刘先生接着说:

    “以前是什么章程先还按以前的路子走!我刚接手,家里的事不打算搞出几多新花样来,一切务求踏实、稳健,即便有要更改的,慢慢来也不要紧。

    老宅的房子多少年没人住了,恐怕不是仅仅翻修就可以。这件事等我亲自去看过了再说。至于陈家的作坊嘛……,”他停了一下:

    “头一个,远在镇上不方便看顾,第二个是那机器需要雇懂手艺的人来打理,咱谁明白它?我的意思,何必找那个麻烦呢?

    若是好侍弄,五婶婶还忙着出手么?没搞清楚这里的弯弯绕之前,我不想轻易接。”

    刘先生楞了下。他和寿礼以往只一般交道而已,最多不过支点银钱的程度,彼此过事不深。

    没想到新东家竟是这么个有主见的,倒让他意外之处有些高兴。

    想到老太爷过世以来存在心里的那些个担忧都成了多余,顿时轻松起来,不自觉嘴角挂上微笑,赶紧点头掩饰说:

    “老爷谨慎求稳是很好的,不过那陈家的机器可是这方圆百里绝无仅有,也就是他剩下孤儿寡母的不容易,要不怎么就到了要出让的份上。这可是个机会呀!”

    “陈家出价多少?”

    “现洋二百五十。”

    “倒不算贵。”寿礼微笑:“单买机器的价就值这个数了,人家是只打算收个本钱呵。不过刘先生,我还是那个话,咱不懂的东西再诱人我也不碰!

    西洋机器要懂西学的人侍弄,那叫机械,不像咱们这里有犁有镐有担子就能种出庄稼来。

    好比你老刘吧,打算盘是块好料,可要让你去挑水呢,只怕水没打一担,倒摔坏了胳膊拧到筋!”

    “嗨,您拿我打比方做啥?”刘先生笑着挥手:“咱书生一个,明摆的么。”

    “就是,所以咱们还是乖乖干自己的事,先别想那么远。

    或者将来我们可以雇个懂机器的师傅,那时再议不迟。反正东西躺着一时半会儿也卖不掉,不会自己长腿跑的。”

    刘先生想想有道理,便起身道:“既然东家定了,我就明白啦。一切规矩照旧,其它的等您吩咐。”

    “嗯,好。”寿礼站起身来虚做个手势走到门口,看着院子里来往忙碌的人们出了一口气。

    “老刘呀,说实在的不是我贪清净,闹了这么多天够累的。我打算好好歇几天再说。陪陪儿子们,晒晒太阳,找人聊聊天,多惬意啊!”

    “这个嘛,怕不能呵。”刘先生在他背后轻轻地念叨着。

    “你说什么?”寿礼回头来惊讶地看着他灰白的头顶:“你意思是说,我不能歇着?”

    “目前不能。”刘先生摇了摇头,坚定地回答。

    “为么,大事都办完了呀?”

    “没错,该办的都办了。”账房先生笑笑把他拉回屋内坐下,自己也搬过椅子来坐在近旁,低声地说道:

    “东家,咱俩过事不多。你自县学堂辍学回来就一直照看河西的庄子和地,对家里的情形不了解也无心过问。

    不过现在您主持,可就不能像以前那样大松心咯。”

    “唔。”寿礼点头,凑近些问:“先生想告诉我什么呢?”

    “老太爷过世,嫡子继承长房,这没错。可您想过没有呢?下边四个兄弟、一个没出嫁的妹子都没安置,人家还眼巴巴地盼着呐。”

    “盼什么?”寿礼没明白。

    “分家呀!”

    “什么?”他跳了起来,“那怎么行,父亲坟上草芽都没长出来就闹分家?我不同意!好好个家分什么,一分不就散了吗?”

    “小声点!”刘先生吃惊地要捂住他的嘴,满手浓烈的烟草味道逼得寿礼后退了半步,腿弯碰到椅沿不由地跌坐下去。

    刘先生转身关上房门,走回来苦笑一下:“东家,咱知道你舍不得分,可人家不这么想。”他说着已经把“您”换成了“你”来称呼。

    刘先生用手指指:“太太和姨太太都有儿子,如今二爷仲文和太太住东院,三爷仲礼和六爷季同住西院,五爷叔仁虽在县学里,但自从回家探亲就住进了厢房,这大家子人在一起总不是个事情。

    仲文、仲礼两个都成亲了,在一块住难免不方便。他俩早嘀咕着要分,就是老太爷尚在没明着说出来而已。

    六爷人小听话,大人叫怎么着就怎么着,倒不妨,五爷和东家亲近,但毕竟不是一个娘胎出来的,太太吩咐他不敢违拗啊。

    ,这个事情老爷你最好早做打算,我肯定他们早议过了,说不定太太和姨太太也正商量呢。”

    寿礼皱着眉毛听完,鼻子里“哼”了一下,说:“你的意思,这是早晚要来的?”

    “对呀!”刘先生点点头:“所以说你可不能歇着,要趁他们两家还没谈合拢,先做两件事情。”

    “哪两件?”

    “一是拉人心,让伙计、雇工、佃户和长工们都对你感恩戴德、惟命是从,用起人来的时候可以得心应手;

    二是把族长、乡保长和县里打点好,还要尽量拉着老五、老六,这样后边有依靠,身边有帮手,真闹起来不至于吃亏。”

    “嗯。”寿礼左手在大腿上轻轻拍打着,扬起头来想了想忽然叹气道:

    “唉,其实都是自己兄弟,他们要怎么分就随他们去好了,反正这个家也有他们的份。

    这种事想着都烦,要是他们乐意,这房子、地都拿走,给我留几个钱,够到镇上办个洋学堂就行!”

    “嗨,那老东家可算是认错人啦!”刘先生瞪起眼睛来:“这是干嘛,是赌气的时候吗?你还没忘老太爷不让你进洋学堂这回事啊?”

    “本来嘛,要是那会儿让我进县城参加考试,说不定我早留洋去了,哪里还用烦心这些破事!”寿礼愤愤地说。

    “你这心结十几年了还没打开呵?你是长子,老太爷是要你留在身边做帮手的,毕竟和他们兄弟几个不同。闲话不提,刚才说的这个事情可是……”

    “啪”地一声门被推开了,跳进个人来把俩人都吓了一跳。

    他二十岁年纪,身材高挑,剪个寸头,干干净净的脸上点缀着几个小雀斑,穿件天晴色洋布长衫,脚底下却莫名其妙地蹬着双锃亮的洋皮鞋,满脸的随意和不在乎,进门拿眼一瞄,大声说:

    “呦,刘先生,你在大哥这儿呐,怪不得到处找不到你。”

    “三老爷,咱们正谈生意上的事呢。”刘先生赶紧带笑回答。

    “等会儿再谈吧,我妈找你呐。走、走……”陈仲礼说着拉起刘先生就往屋外领。

    “哎、哎,等等。”刘先生止住他,回头看寿礼。

    “既是恩娘找你就去吧,这事情我知道了,容我琢磨琢磨,有不明白的地方再找你。”寿礼淡淡地对他说道。

    仲礼一乐:“哥,这些天你也辛苦了,该休息几日才对。有什么大小事情有我们哥俩呐,你就安心歇吧!”

    寿礼也笑了:“是啊,该歇几天了。这样老三,家里的事你先和老二商量着定,我呢歇上半个月,到处走走、看看,散散心。

    你嫂子还想回娘家去住两天呢,我找时间陪她走一遭。这家里除了拆房子买卖地土,其余的你们看着料理。”说着闪眼看刘先生一眼,见他眉毛略动了动。

    仲礼倒没察觉,笑逐颜开地把手一挥:“没问题,咱们亲兄弟还有啥可说?你放心玩去吧,回来家里定是安妥得很!”说着拉起刘先生走了。

    “好呵,那我可就真的歇了啊!”看到仲礼头也不回地摆摆手他又加了句:“你替我跟恩娘告诉一声!”

    看着两个人进了西院门,寿礼扭头回来重新坐下,伸手拿起茶杯却已经空了。

    他倒一杯茶,看着清亮的汤打着旋把杯子装满,半温乎的,已经没有了热气。一口气饮尽。想到“人走茶凉”这四个字。

    “连亲兄弟的血缘难道也不能让他们留下?”他有些寒心。

    继而又想,本来嘛,虽说是异母兄弟,除去小时候有段短暂时光外,毕竟没怎么一起生活,彼此存多少感份可言呢?

    如今父亲去世,没有了这个纽带人家想分家也是正常。分就分吧,浮财随他们拿去,只要有地在就好!他想。

    话说回来,老太爷留下的那些遗产仍叫人不信实。

    寿礼的思路是自己利用这半月摸摸家底再说,到处走动一下,也正好把各方面的关系像刘先生说的那样铺排、铺排。

    “这样做总归没得坏处。”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