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第1528章 好地方
热门推荐:
末世两界倒爷
三山阙
系统签到开局无敌修为
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春山烟雨:九帝姬称帝还不叫官家
重生之世界首富
NBA:我以控卫封神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开局剑斩星河的我,居然不是群主
现如今,泾阳王府的商队遍布整个大唐。
也就是说,大唐所有重要城池,都有泾阳王府商队的影子,一些繁华的城镇,还有王府麾下的产业。
店铺,工坊什么的。
不然靠着商队从长安往四处运货,累死人,而且成本也高,倒不如选择合适的地方,建造工坊铺子,就地生产,商队也只负责周围,而后各司其职。
商队去的地方多,李复也就能惦记广州那边了。
港口,外来商人,新鲜的玩意儿。
等来年,就让去广州的商队好好留意留意新的作物,种子什么的,合适的,带回长安来,专门开一块试验田,种着试试。
考虑到环境因素,广州那边也得置办块地,当做试验田。
李复当即将自己的想法跟自家夫人说了说。
“完全没问题啊。”李韶笑道:“好东西越多越好不是。”
“除却家里之外,庄子上还有酒楼呢,酒楼每日那么多往来的商旅客人,也是个挣钱的地,我看了今年酒楼的账本,足足比去年翻了三番呢。”
李复起身,走到墙边的屏风处,屏风上绘制的,是一幅地图。
广州,从广州出海,沿着海岸线往南走,那里,有产量很高的稻子。
这地方,叫占城。
现在,还不是大唐的领土。
心中叹息。
这地方好啊,气候好,适合稻子生长,要不然怎么会有占城稻这样的好东西呢?
而这种好东西如果不归大唐,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这是遗憾呐。
既然是遗憾,那就得补。
这种事,用不着自家商队,只要告诉李二凤,他红着眼,嗷一声就上去了。
不能只让自己心里痒痒不是。
什么时候岭南道能多个安南都护府........
李复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屏风地图上的\"林邑\"位置,眼神渐渐变得深邃。
“夫人,可知道这个地方?”李复转过头去,看向李韶。
李韶微微颔首。
从小到大在家中,也读过不少书,便是父亲的兵书,也曾阅览过。
那个地方,是林邑。
汉末的时候,东吴的水师,就曾经到达过那里,与林邑有往来,在那个时候,东吴在南海就已经开辟出了一条海上的航道。
卫温、诸葛二将率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州、亶州。
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等人扬帆出海,游历南海诸国。
撰写了《扶南异物传》和《吴时外国传》。
从这两本书里,知道了有林邑国,扶南国,典逊,句稚国,歌营国,古奴国,扈利国,大秦国等。
此大秦非彼大秦。
“自广州出海,往南,顺着海岸线的方向走,就能到这里,这里,还有这里。”
李复一边说着,一边在地图上指着。
过了雷州与崖州之间的海峡,一路向西,便是林邑。
李复惦记的占城稻,就在林邑境内。
“这里,有一种稻子,在这一块范围内,一年熟三次。”李复用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
“三次啊,一年产这么多粮食。”
“这么多粮食,能活多少百姓。”
怎能不让人惦记啊。
李复语气中带着感慨。
“那就让商队把种子带回来,在岭南培育。”李韶直截了当的说道:“不过,岭南这个地方,大多数不宜居住.....更别说是种稻子了.......”
说着,眉头皱了起来。
一年熟三次。
这样的好地方,怎能不让人惦记......
莫名的,两口子的脑回路凑到一块去了。
\"商队带种子回来只是权宜之计。\"李复突然转身从书架上取下一卷《西域图记》,\"你看当年张骞通西域,带回来的岂止是葡萄苜蓿?更重要的是开辟了商路!\"
“广州那边,从林邑,真蜡等地方从海上过去的人不少,对外贸易繁华的很。”
“商路通了是一回事,能够让那边稳定的提供种子粮食,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李复嘴角微微扬起。
“那这件事就不是咱们能说的算了,夫君若是真有这想法,倒不如与陛下商议,我想,陛下也会心动的。”李韶认真说道:“能让大唐百姓吃上饭,大功德一件。”
“不止是饭,还有那些死贵死贵的香料呢。”李复补充了一句。
这样一看,安南都护府,赶紧立起来啊。
李复感慨一句。
“得写一封奏疏,送到宫中去啊。”
“让窦奉节来写如何?”
李韶面露疑惑。
“夫君为何不自己写呢?”
李复笑道:“窦奉节来庄子上都一年了,这一年来在庄子上任劳任怨的,人是老实了一些,但是老实有老实的好处,打算让他在陛下面前露个脸,莫要忘了,转过年来,亲事就要提上议程了。”
窦奉节可是酂国公,一位国公,在这庄子上给他干活儿呢。
能一点好处不给人家吗?
在成亲之前,露露脸,这是好事,到时候娶了永嘉公主,两家还是亲戚呢。
成亲之后,窦奉节就是本家妹夫了。
不过,成亲的事情提上议程,是指的,开始准备成亲的诸多事宜。
等到准备完毕,怎么的也得个一两年。
一两年都算是少的,一般都是两到三年之后了。
“将来都是自家人,又有些才能在身上,不是什么平庸之辈,可以提携嘛。”
窦奉节人很踏实,做事也认真,这一年下来,吃苦受累从来就没有什么怨言。
这家伙可是个文武双全的。
窦家出身,自小读书习武,怎么会是草包呢?
只不过在他父亲的庇护下,还未曾来得及去面对长安城的诸多险恶.....
等到真正要去面对了,能为他兜底的父亲,却去世了
他自己也知道家中处境,若是他身为家中男儿不立起来,那家里,就真的是天要塌了。
“如果让窦奉节来写这封奏章,那将来是否要去岭南。”李韶问道:“他可还没成亲呢,也没有子嗣。”
“岭南那地方凶险.......”
李复却是笑着摆了摆手。
“又不是说今天提出建议,明天就要出发去执行,早着呢。”
“如此,先走一步看一步,咱俩在这商量没用,得问他本人才行。”
也就是说,大唐所有重要城池,都有泾阳王府商队的影子,一些繁华的城镇,还有王府麾下的产业。
店铺,工坊什么的。
不然靠着商队从长安往四处运货,累死人,而且成本也高,倒不如选择合适的地方,建造工坊铺子,就地生产,商队也只负责周围,而后各司其职。
商队去的地方多,李复也就能惦记广州那边了。
港口,外来商人,新鲜的玩意儿。
等来年,就让去广州的商队好好留意留意新的作物,种子什么的,合适的,带回长安来,专门开一块试验田,种着试试。
考虑到环境因素,广州那边也得置办块地,当做试验田。
李复当即将自己的想法跟自家夫人说了说。
“完全没问题啊。”李韶笑道:“好东西越多越好不是。”
“除却家里之外,庄子上还有酒楼呢,酒楼每日那么多往来的商旅客人,也是个挣钱的地,我看了今年酒楼的账本,足足比去年翻了三番呢。”
李复起身,走到墙边的屏风处,屏风上绘制的,是一幅地图。
广州,从广州出海,沿着海岸线往南走,那里,有产量很高的稻子。
这地方,叫占城。
现在,还不是大唐的领土。
心中叹息。
这地方好啊,气候好,适合稻子生长,要不然怎么会有占城稻这样的好东西呢?
而这种好东西如果不归大唐,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这是遗憾呐。
既然是遗憾,那就得补。
这种事,用不着自家商队,只要告诉李二凤,他红着眼,嗷一声就上去了。
不能只让自己心里痒痒不是。
什么时候岭南道能多个安南都护府........
李复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屏风地图上的\"林邑\"位置,眼神渐渐变得深邃。
“夫人,可知道这个地方?”李复转过头去,看向李韶。
李韶微微颔首。
从小到大在家中,也读过不少书,便是父亲的兵书,也曾阅览过。
那个地方,是林邑。
汉末的时候,东吴的水师,就曾经到达过那里,与林邑有往来,在那个时候,东吴在南海就已经开辟出了一条海上的航道。
卫温、诸葛二将率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州、亶州。
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等人扬帆出海,游历南海诸国。
撰写了《扶南异物传》和《吴时外国传》。
从这两本书里,知道了有林邑国,扶南国,典逊,句稚国,歌营国,古奴国,扈利国,大秦国等。
此大秦非彼大秦。
“自广州出海,往南,顺着海岸线的方向走,就能到这里,这里,还有这里。”
李复一边说着,一边在地图上指着。
过了雷州与崖州之间的海峡,一路向西,便是林邑。
李复惦记的占城稻,就在林邑境内。
“这里,有一种稻子,在这一块范围内,一年熟三次。”李复用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
“三次啊,一年产这么多粮食。”
“这么多粮食,能活多少百姓。”
怎能不让人惦记啊。
李复语气中带着感慨。
“那就让商队把种子带回来,在岭南培育。”李韶直截了当的说道:“不过,岭南这个地方,大多数不宜居住.....更别说是种稻子了.......”
说着,眉头皱了起来。
一年熟三次。
这样的好地方,怎能不让人惦记......
莫名的,两口子的脑回路凑到一块去了。
\"商队带种子回来只是权宜之计。\"李复突然转身从书架上取下一卷《西域图记》,\"你看当年张骞通西域,带回来的岂止是葡萄苜蓿?更重要的是开辟了商路!\"
“广州那边,从林邑,真蜡等地方从海上过去的人不少,对外贸易繁华的很。”
“商路通了是一回事,能够让那边稳定的提供种子粮食,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李复嘴角微微扬起。
“那这件事就不是咱们能说的算了,夫君若是真有这想法,倒不如与陛下商议,我想,陛下也会心动的。”李韶认真说道:“能让大唐百姓吃上饭,大功德一件。”
“不止是饭,还有那些死贵死贵的香料呢。”李复补充了一句。
这样一看,安南都护府,赶紧立起来啊。
李复感慨一句。
“得写一封奏疏,送到宫中去啊。”
“让窦奉节来写如何?”
李韶面露疑惑。
“夫君为何不自己写呢?”
李复笑道:“窦奉节来庄子上都一年了,这一年来在庄子上任劳任怨的,人是老实了一些,但是老实有老实的好处,打算让他在陛下面前露个脸,莫要忘了,转过年来,亲事就要提上议程了。”
窦奉节可是酂国公,一位国公,在这庄子上给他干活儿呢。
能一点好处不给人家吗?
在成亲之前,露露脸,这是好事,到时候娶了永嘉公主,两家还是亲戚呢。
成亲之后,窦奉节就是本家妹夫了。
不过,成亲的事情提上议程,是指的,开始准备成亲的诸多事宜。
等到准备完毕,怎么的也得个一两年。
一两年都算是少的,一般都是两到三年之后了。
“将来都是自家人,又有些才能在身上,不是什么平庸之辈,可以提携嘛。”
窦奉节人很踏实,做事也认真,这一年下来,吃苦受累从来就没有什么怨言。
这家伙可是个文武双全的。
窦家出身,自小读书习武,怎么会是草包呢?
只不过在他父亲的庇护下,还未曾来得及去面对长安城的诸多险恶.....
等到真正要去面对了,能为他兜底的父亲,却去世了
他自己也知道家中处境,若是他身为家中男儿不立起来,那家里,就真的是天要塌了。
“如果让窦奉节来写这封奏章,那将来是否要去岭南。”李韶问道:“他可还没成亲呢,也没有子嗣。”
“岭南那地方凶险.......”
李复却是笑着摆了摆手。
“又不是说今天提出建议,明天就要出发去执行,早着呢。”
“如此,先走一步看一步,咱俩在这商量没用,得问他本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