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琳琅幻境:穿越大唐重振家族荣耀 > 第96章 神机妙算

琳琅幻境:穿越大唐重振家族荣耀 第96章 神机妙算

    皇上不禁想起了季正洋的那封书信。

    其中有一句便是:太子承乾即将谋反!

    皇上心中暗想:“莫非这天机子真能神机妙算?!”

    “不不不,这一定是巧合!”

    随后,皇上命大理寺审理太子谋反案。

    大理寺牢狱中。

    李承乾独自坐在冰冷的石板上,身上的华服已被粗布衣裳取代,曾经梳理得一丝不苟的长发如今散乱在肩头。

    铁窗外,月光洒在地上,斑驳陆离,如同他此刻的心情。

    “李承乾,你可知罪?”

    大理寺卿的声音如同冰冷的铁链,穿透牢狱的寂静。

    李承乾目光空洞,“本宫犯下大错,自知难逃一死。然本宫所作所为,皆为谋求大事。本宫无悔。”

    大理寺卿皱眉,“大事?皇上如此疼惜你,你年仅八岁时便将你立为太子。那把龙椅,迟早属于你。你又何必如此心急,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本宫就是要谋反,就是要让父皇伤心。他杀了本宫心爱的称心,本宫也要他尝尝心痛的滋味!”李承乾语气中透露出几分叛逆和决绝。

    大理寺卿沉默片刻。

    随后轻叹一声,“你为了一个男人,就要背叛你的父皇吗?”

    承乾冷笑一声,“背叛?究竟是谁背叛......我不过是个被困在东宫的囚徒,每日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称心,他是本宫唯一的朋友,唯一懂本宫的人。而父皇,他只知道让本宫学习、上朝,从不过问本宫内心的真正想法。”

    “那你可知,你如今的所作所为,只会让你永远失去皇位,失去你曾拥有的一切?”大理寺卿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劝诫。

    承乾闭上眼睛,脑海中闪过曾经的画面。

    他曾是万人之上的太子,如今却沦为阶下囚。

    一切的荣华富贵,转瞬间化为乌有。

    他缓缓开口,“本宫知道。但与其在这无情的宫廷中苟且偷生,不如轰轰烈烈地为自己而活。哪怕只有一瞬间的自由,也胜过这永无止境的束缚。”

    牢狱外的月光映在承乾坚定的脸庞上,他抬起头,望向远方。

    皇宫大殿内,灯火通明。

    皇上端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

    重臣们低头站立,大气都不敢出。

    “皇上,经过大理寺审理,太子谋反一案已有结果。””岑文本迈步上前,声音低沉而有力,“太子谋反属实,证据确凿。太子意图篡位夺权,此乃大逆不道之罪,应予以严惩。”

    大殿内一片寂静,只听得见火把燃烧的噼啪声。

    皇上紧紧握住龙椅的扶手,眼中闪过一丝痛苦和失望。

    自己一手培养的太子竟然背叛了自己!

    “陛下,此事关乎国家安危,不可掉以轻心。”岑文本补充道。

    皇上沉默片刻,目光在大臣们身上扫过,“众卿有何建议?”

    群臣低头不语,心中各有思量。

    一位面容清矍、眼神犀利的重臣沉声说道:“陛下,承乾太子谋反事实确凿,按律当斩。但臣以为应考虑皇室颜面,给予其留有全尸。”

    岑文本冷冷地说道:“无论何种身份,触犯律法者必受严惩。陛下,臣以为太子之罪不容轻赦。”

    皇上皱了皱眉,“承乾自幼聪颖,朕曾寄予厚望。如今他误入歧途,朕心中甚为痛心。”

    岑文本微微叹了口气,“陛下所言极是。然而太子承乾犯下大错,若不严惩,恐难以服众。”

    皇上思索片刻后道:“传旨下去,废太子承乾为庶人,剥夺其封号。对其党羽严加审讯,绝不姑息。”

    重臣们齐声应诺:“陛下圣明。”

    这时,侯君集被押解到殿中央。

    皇上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眼神深邃,眉头紧皱。

    他看着侯君集,心中五味杂陈。

    “侯君集,你可知罪?”皇上开口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侯君集沉默片刻,然后昂首道:“臣无罪。”

    皇上重重地拍了一下龙椅扶手,怒道:“你诱导太子谋反,罪大恶极,怎会无罪!”

    侯君集冷笑一声:“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陛下若要定臣之罪,臣又有何话可说。”

    皇上深吸一口气,尽量平复心中的怒火。

    他看着侯君集,心中不禁想起往日的情谊。

    他曾与侯君集并肩作战,共同打下这锦绣江山。

    如今,却要亲自审问这位曾经的战友,心中的痛苦难以言表。

    “朕不想让那些刀笔吏辱你,”皇上声音有些颤抖地说道,“故亲自审问你。你若是认罪伏法,或许还能减轻刑罚。”

    侯君集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陛下,我……”他沉默了片刻,终于承认了罪行。

    皇上痛苦地闭上眼睛,随后长叹一声,“你犯下的罪行,实乃当诛九族。”

    侯君集抬头,目光坦然,“臣知罪。但臣也为大唐立下过汗马功劳!”

    半晌后。

    皇上缓缓问道:“那你可有心愿未了?”

    侯君集望着皇上,眼中充满期待:“恳请陛下,为臣留下一儿,为我侯家延续血脉。”

    皇上默然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好,朕答应你。”

    侯君集跪在殿前,叩首道:“谢陛下隆恩。”

    他眼中泛起一丝感激,“陛下,希望能善待我儿。”

    皇上点了点头,“朕会让他在岭南好好生活。”

    随后他疲惫地挥了挥手,“退朝吧。”

    大殿内的人群缓缓散去。

    只留下皇上孤独的身影和无尽的悲痛。

    金碧辉煌的宫殿内。

    龙涎香的气息与沉木的厚重交织。

    大殿之外,一名身着黄袍的少年,双手紧握,脸上写满了紧张与期待。

    他是皇子李泰。

    一颗在朝廷中搅动风云的心,此刻正静静地等待着与皇上的相见。

    “公公,父皇可曾宣召我?”李泰轻声问道,眼神紧盯着那金碧辉煌的大门。

    守门的公公微微点头,“皇子莫急,皇上正在处理政务,稍后便见。”

    李泰默默地点了点头。

    突然,金碧辉煌的大门内,传出一声高亢的传唤:

    “宣皇子李泰觐见!”

    声音回荡在空旷的殿前广场。

    李泰瞬间挺直了身躯,迈步走向那扇缓缓开启的大门。

    他跪下行礼:

    “儿臣李泰,叩见父皇!”

    皇上微微点头,缓缓开口:

    “起来吧,泰儿。”

    大殿内,气氛突然变得凝重起来。

    皇上紧锁眉头,声音低沉地问道:“泰儿,你对承乾谋反之事有何看法?”

    李泰心中一震。

    他努力保持镇定,缓缓开口道:“父皇,儿臣对皇兄谋反之事深感震惊和痛心。太子身为储君,本应恪守本分,忠于父皇和朝廷。然而他却背弃了自己的职责和誓言,企图颠覆朝廷。”

    皇上紧接着问道:“泰儿,朕听闻你近日颇有建树,对于朝廷事务和治国理政,你有何见解?”

    李泰心中早有准备。

    他镇定地回答道:“父皇,儿臣以为,治国之道在于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法治可确保国家秩序井然,德治则能润泽民心,二者缺一不可。”

    皇上微微点头,表示赞同:“继续说。”

    李泰接着说道:“在朝廷事务上,儿臣认为应当注重选拔贤能之士,罢黜贪腐无能之辈,以保朝廷清明。同时,还应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能够为百姓谋福祉。”

    他追问道:“那么,对于当前的边疆局势,你有何看法?”

    李泰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父皇,边疆稳定是国家安宁的基石。儿臣建议加强边疆防御,提高军队战斗力,同时与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共同维护和平。”

    皇上听后大为赞赏:“好!泰儿,你果然没有让朕失望。你的见解独到深刻,显示出超凡的才华。”

    李泰听后心中激动不已,他再次跪拜道:“谢父皇夸奖!儿臣定当加倍努力,不负父皇厚望!”

    皇上沉默片刻后说道:“泰儿,太子谋反令朕痛心疾首。希望你能引以为戒。”

    李泰听后心中一凛。

    “父皇,”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儿臣有一事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