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琳琅幻境:穿越大唐重振家族荣耀 > 第232章 我们跟季正洋是老熟人了

琳琅幻境:穿越大唐重振家族荣耀 第232章 我们跟季正洋是老熟人了

    “是何口诀?”皇上好奇地追问。

    小狗蛋眨了眨眼,似乎觉得这个问题有些奇怪:

    “乘法口诀啊,就是学算数用的。”

    “乘法口诀?”皇上再次确认。

    “对呀!”

    小狗蛋点点头,一脸得意,

    “难道你们大人都没学过?”

    皇上一时语塞。

    在贞观年间,算术教育尚未普及,乘法计算多依赖于算筹或算盘,他可是第一次听说这么神奇的口诀。

    旁边的李恪也露出惊讶的表情,接过话茬道:

    “狗蛋,你能给我们背一遍吗?”

    李恪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当然可以!”

    小狗蛋爽快地答应,然后摇头晃脑地背诵起来,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九九八十一。”

    他背得飞快,清脆的童声回荡在田间地头,每一个数字都准确无误。

    皇上和李恪听得目瞪口呆。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么小的孩子竟然能如此流利地背诵乘法口诀。

    更让他们惊讶的是,如此复杂的算数通过口诀竟能快速得出得数,实在令人惊叹。

    “孩子,这口诀是谁教你们的?”

    皇上忍不住问道。

    “是我们学堂的朱老师!”

    小狗蛋骄傲地回答。

    “哦,朱老师?那他可真厉害啊!”

    皇上赞叹道。

    “是啊,我们朱老师算数可厉害了,手一动,答案就出来了,比算盘还快呢!”

    小狗蛋一脸崇拜地说道。

    “真的吗?”

    皇上下巴都快惊掉了,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小狗蛋,

    “那明儿可得去学堂瞧瞧这位朱老师了!”

    “当然啦!下午去,肯定能见着!”

    小狗蛋自信满满地点头答应。

    “真是让人咋舌啊!”

    皇上回头对褚遂良感叹道,

    “这清风县,真是卧虎藏龙之地啊!”

    褚遂良激动得嘴唇直哆嗦:

    “老爷,这乘法口诀,我们得好好学学啊!有了它,算起账来可就方便多了!”

    “没错!”

    皇上点头如捣蒜,

    “不仅要学,明天咱们还得亲自去学堂拜访这位了不起的朱老师。”

    说完,皇上站起身,向老者拱手告别:

    “老哥,您继续忙,我们这就赶路,前往县城了。”

    “好嘞好嘞!”

    老者热情地回应,

    “县城就在前面,这天儿还早,石榴花开得正好,你们路上可以好好欣赏一下清风的‘十里石榴花’哟!”

    “十里石榴花?”

    皇上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那会是怎样的美景啊?”

    君臣三人怀着期待的心情登上马车,继续前行。

    马车再次启动,不多时,一片绚烂的石榴花海映入眼帘。

    那石榴花,开得如火如荼,仿佛一片红色的海洋在翻涌。

    每一朵石榴花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红得耀眼,美得让人窒息。

    君臣三人下车,漫步在花海中。

    那花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大家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被这美丽的石榴花海深深吸引。

    “这石榴花真是美极了!”

    皇上赞叹道,

    “在大唐,石榴并非随处可见的果实。但在这清风县却能如此盛开,真是难得一见的美景。”

    褚遂良也附和道:

    “是啊,老爷。这石榴花不仅美丽,还象征着多子多福,寓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皇上边走边琢磨:

    “你们说,这么大片的石榴树,会是谁种的呢?”

    褚遂良摸了摸下巴:

    “我猜啊,应该不是普通百姓。谁家能有这么多闲工夫来种这么多石榴树?”

    李恪也表示赞同:

    “对,若是大户人家,或许能雇人来种。但这么多石榴,到时候能吃得完,卖得出去吗?”

    皇上笑了笑:

    “朕觉得,这十里石榴花肯定和季正洋那小子脱不了干系。也只有他,才能弄出这种大手笔的阵仗来。”

    正说着,陆公公指着前方:

    “老爷,看那边,路边有个茶摊,咱们要不要去歇歇脚,喝点水,顺便打听打听?”

    “好主意!”

    皇上点头同意。

    茶摊虽然简陋,但别有一番乡野风情。

    周围是篱笆围成的小院子,几张木头桌子摆在树荫下,几个年轻男女正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喝着茶。

    卖茶的村姑看到他们过来,立刻热情地招呼:

    “几位客官,快请坐!喝点什么茶?”

    皇上端起茶碗,一边品茶一边说道:

    “大妹子,你这茶摊生意不错啊,来来往往的游客这么多。”

    村姑笑了笑:

    “哪里哪里,都是托了季大人的福。要不是他,我们哪里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哦?”

    皇上好奇地问,

    “那这些石榴树是谁种的呢?到时候石榴熟了,能卖得出去吗?”

    “还能有谁?”

    村姑神秘地一笑,

    “自然是我们县令季大人了。

    前段时间,我们县来了好多难民,季大人就组织他们在这片乱石岗上种了这些石榴树。”

    “原来如此!”

    皇上恍然大悟。

    “不止这些呢,”

    村姑继续道,

    “那边还种了万亩葡萄呢!

    季大人说了,石榴可以加工成新产品。

    葡萄还能酿酒呢,特别是那种女人都爱喝的酒……”

    “哈哈,还有这种好事?”

    皇上和李恪等人听得目瞪口呆,忍不住笑出声来。

    村姑也笑了,笑得很甜,很幸福:

    “我们季大人可是个能干人,大家都说他是天上下凡的菩萨呢!”

    “哈哈,看来我们这次来清风县,可得好好瞧瞧了!”

    皇上感慨道,

    “这季正洋小子,真有两下子啊!”

    “哈哈,我就知道这石榴花背后有猫腻。

    怎么可能是为了赏花,原来都是季正洋那小子要赚钱!

    不过,大唐重农抑商,他这么做,不怕朝廷怪罪吗?”

    李恪说道。

    村姑一听这话,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这二位客官,你怎么说话呢?

    什么小子小子的,我们季大人可是县令,你得放尊重些!

    我们季大人说了,只要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朝廷那边他会去解释的。

    再者说,这石榴和葡萄都是农产品,也不算经商吧?”

    皇上见状,忙解释道:

    “哎呀,大妹子,你别误会。

    我们跟季正洋是老熟人了,平时说话比较随意。

    他确实是个能干的小子,我们这是夸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