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忍道修真:我摸鱼飞升 > 第一百六十八章 拯救水脉

忍道修真:我摸鱼飞升 第一百六十八章 拯救水脉

    “哇哦!”苏言指尖触到锦囊绸面的刹那,就觉一股温润气流顺着指腹往上蹿,像初春融雪顺着青石缝渗进土壤,连带着心口都暖融融的。

    他小心翼翼的打开锦囊,锦囊解绳时发出细微的银铃轻响,并非实物铃铛,而是灵力摩擦空气的共鸣。

    一枚巴掌大的玉鉴从锦囊中浮跃而出,悬在苏言掌心三寸处。那玉色并非寻常白玉的冷白,而是像浸在温泉里泡透了的暖玉,通体泛着淡淡的水波纹光晕,细看才发现玉面上布满蛛网状的金色符文,像是有活物在里面游动。

    “这难道是,三江镇灵玉鉴?”苏言屏住呼吸伸手去接,指尖刚碰到玉鉴边缘,整枚玉鉴突然迸发出刺目的金光。

    “早听师父说过,难道此等珍宝,师祖竟然赐予我了?”他下意识闭眼,再睁开时只见无数金色符文从玉中飘出,如同被风吹散的蒲公英,顺着水榭梁柱钻进地下。

    脚下的青石板传来轻微震动,水面突然泛起一圈圈涟漪,原本杂乱涌动的水汽竟顺着符文轨迹开始旋转,在他周身凝成半透明的水幕。

    更惊人的是远处的水声。

    原本因夜风而湍急的河水突然放缓流速,岸边芦苇不再乱晃,连水底游鱼搅动的涟漪都变得规规矩矩。

    苏言分明看见水幕上映出十里外的景象:长江与运河交汇处的漩涡正在平复,几处原本泛着黑气的暗涌被金色符文包裹,像被无形的网兜收拢。

    “镇水安脉……”苏言喃喃自语,指尖抚过玉鉴背面的纹路。

    那些纹路竟随着他的触碰亮起,组成一幅微型的江南水系图,长江如银带横贯,运河似玉绳缠绕,每处水脉节点都有细小的光点闪烁。

    当他指尖点在玉鉴中央的太极鱼眼上,整座扬州城的灵脉流动仿佛都在掌心显现——原本像受惊游鱼般乱窜的灵气,正顺着玉鉴牵引的轨迹,往水榭方向汇聚。

    水幕突然剧烈波动起来,玉鉴猛地下坠,苏言连忙伸手托住。入手瞬间只觉沉甸甸的,并非重量压手,而是某种力量正在与脚下土地建立连接。

    他清晰地感觉到玉鉴钻进掌心的灵力顺着手臂蔓延,与体内蓬莱道门的功法产生共鸣,那些原本在经脉里还略显滞涩的灵力,此刻竟变得如同江南春水般柔韧流畅。“轰——”一声闷响从地下传来,不是震动,而是某种枷锁被打开的轻鸣。

    水榭周围的空气骤然变得清新,水汽中混杂着浓郁的灵气,吸入肺腑时竟带着甜丝丝的回甘。

    苏言低头看向水面,倒映中的自己眉心多了一点金芒,与玉鉴上的符文遥相呼应。

    他忽然明白师祖为何说这是开府建牙的根基。

    玉鉴悬在水榭中央的刹那,整座扬州城的水系灵脉都仿佛成了他的指尖之物,那些曾经让蓬莱道门头疼的水患邪祟、灵脉紊乱,在这枚玉鉴面前竟温顺得像被驯服的溪流。

    晚风再次吹过,水幕上的符文渐渐隐去,只留玉鉴在掌心散发着恒定的暖意,苏言握紧玉鉴的手微微颤抖,既有得宝的激动,更有了扎根江南的底气。

    “得此物,扬州安矣!”

    知府衙门下的密室阴冷潮湿,地面龟裂如老树皮,裸露的石缝里隐约能看见焦黑的痕迹——那是邪物损毁阵法时留下的浊气烙印。

    苏言提着油灯缓步走到空旷的地下空间,脚下的青石板刻着残缺不全的阵纹,纹路扭曲如蛇,本该流转灵气的凹槽里积着干燥的尘土,连空气中都飘着股灵气枯竭的涩味。

    这里便是那条贯穿扬州的巨脉之眼,此刻却像条濒死的巨蟒,只有微弱的气息在地下艰难搏动。

    他深吸一口气,将掌心的三江镇灵玉鉴缓缓托起。

    玉鉴似有感应,表面的水波纹光晕突然变得急促,金色符文在玉面游走如飞,仿佛早已察觉此地的症结。

    当苏言将玉鉴对准阵眼凹槽放下的刹那,玉鉴与石板接触的地方骤然爆出刺眼金光,吓得他下意识后退半步。

    “咔嚓——”清脆的碎裂声从地下传来,不是玉鉴受损,而是那些扭曲的阵纹正在崩解。玉鉴射出的金芒如利剑般刺入石缝,原本焦黑的痕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露出底下青灰色的原石。

    更惊人的是地面的变化:龟裂的缝隙里渗出细密的水珠,水珠汇集成溪流顺着新显的阵纹流淌,所过之处,干燥的尘土竟冒出嫩绿色的微光,像是有新芽要破土而出。

    苏言能清晰地感觉到脚下的灵脉在苏醒。原本滞涩微弱的搏动变得有力,一股磅礴的灵气顺着玉鉴涌入他的四肢百骸,比在水榭时感受到的强盛百倍。

    玉鉴背面的江南水系图突然亮起,长江、运河的纹路金光暴涨,紧接着,密室顶部的砖石开始渗出水汽,油灯的火苗在湿润的气流中轻轻摇曳,发出“噼啪”的轻响。

    “五行调和……”苏言望着玉鉴上流转的符文,忽然明白过来。那些原本杂乱的金色符文此刻正分成青、赤、黄、白、黑五色,对应着木、火、土、金、水五行,顺着阵眼向四周扩散。

    残缺的阵纹被五色符文填补,扭曲的线条变得圆润流畅,原本不合五行的死阵,竟在玉鉴的力量下重组成生生不息的循环。

    地下传来沉闷的轰鸣,像是巨脉舒展筋骨的声响。苏言脚下的青石板开始发烫,却不是灼人的热,而是如温泉般温润的暖意。

    他低头看去,只见玉鉴与地面接触的地方裂开一道细缝,缝中涌出乳白色的灵液,灵液顺着新成的阵纹流淌,所过之处,地下传来“咕嘟咕嘟”的水声——那是被干旱阻断的地下水系正在贯通。

    远处突然传来百姓的惊叹,声音顺着密室的通风口飘进来。

    苏言快步走到通风口向外望去,只见扬州城上空的日光渐渐柔和,原本悬浮的燥热尘埃似乎被无形的网过滤,空气里多了层朦胧的水汽。

    街角的老人们仰起头深深吸气,干裂的嘴唇微微颤动,孩童们伸出手在空中捕捉着什么,惊喜地喊着“不燥了”“空气甜甜的”。

    密室里,玉鉴的光芒渐渐收敛,最终化作柔和的暖光融入阵眼。

    原本濒死的灵脉此刻如巨龙苏醒,灵气顺着新成的阵法向扬州城四面八方扩散,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水汽混合的清新气息,连风都带上了湿润的触感。

    苏言伸手触碰玉鉴,只觉它与地面已浑然一体,背面的水系图上,长江与运河的纹路熠熠生辉,每处节点的光点都稳定而明亮。

    他走出密室时,天边已笼上一层薄薄的云霭,像蒙了层半透明的纱。

    苏言望着街巷间渐渐舒展枝叶的草木,掌心似乎还残留着玉鉴的暖意。他知道,从玉鉴嵌入灵脉的那一刻起,蓬莱道门在江南的根基已然立下,而这片土地上酝酿的湿润气息,正悄悄滋养着万物,等待一场春雨润无声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