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 第598章 再见赵太白

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第598章 再见赵太白

    王修木然站在那里,心中依然翻江倒海,甚至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却见张三千又堆起一片殷勤得近乎谄媚的笑,“哎哟,我的郡王殿下也,您可就别这么愣着了,赶紧接旨吧。”

    “这天大的圣宠,可是多少人做梦都不敢想的?”

    “虽说这郡王的爵位,是因为圣上赐婚皇太女殿下,王爷才得以晋封,可谁不知道,太祖高皇帝立国至今,可还从未有过异姓臣子封王的先例!”

    “更不用说这中书省尚书令的位置……别说咱大康朝,哪怕千百年来 ,翻遍史书,也还从未有人如殿下这般,才二十多岁年纪轻轻,便登上正二品的呐。”

    “更何况,中书省是个什么地方,王爷又不是不清楚……”

    “说白了,圣上这是打心眼里,将殿下当做了最信任的肱骨重臣呐!”

    又是一巴掌拍在大腿上,一跺脚,似乎还有些急了,“奴婢也知道,这道圣旨让殿下一时有些无所适从……”

    “可殿下乃心思活络聪慧之人,难道还不明白吗?”

    “当初殿下自庆国归来,满朝文武与天下儒生甚至皇室宗亲,群起而攻,以通敌叛国之罪大肆弹劾,可圣上却从未有过最终定论,也从未对殿下有过半点猜忌啊!”

    “即便将殿下罢官削爵,却也不过是当初皇太女殿下与皇后娘娘,雷霆手段下,多少人因此锒铛入狱,甚至被抄家流放,朝野上下人人自危,圣上需要借此,暂时稳固朝堂,也算是给天下人一个明面上的交代了。”

    眼见他王老爷依然神情呆滞不发一言,倒也懒得再絮叨。

    正了正色,又继续道,“对了,圣上还有口谕……”

    “圣上说,皇太女殿下与王爷您的婚典,此乃国之盛典,自然有司礼监与礼部共同操持。”

    “可王爷与清河郡主殿下,那是三年前便已经赐了婚的,只奈何后来因皇太后薨逝,郡主殿下须守孝,才耽搁了下来。”

    “如今守孝期已过,王爷还需赶紧与赵王府共同商议 ,早日将这婚事敲定操办了才是 。”

    “郡主殿下可是圣上的亲侄女,也早已到了婚嫁的年纪,可不能再拖下去了。”

    “太后临终之际,心心念念最放心不下的,便是郡主殿下的婚事了,如此,也算是告慰太后在天之灵了。”

    “此外,圣上还说了,王爷乃钦封的文圣公,且连续这两届春闱,担任主副考官,公正严谨政绩卓着,实在可圈可点。”

    “因此,今年的恩科,能者多劳,还是由王爷您继续担任主考官一职吧。”

    “行了,圣上的旨意便是这些了,能说的话,奴婢也都说了……”

    “王爷还是赶紧将一家老小,迁回京城来,然后去吏部卸了差事,便赶紧去中书省上任吧。”

    “另外,距离恩科开考,只剩不到一个月了,王爷还需早做准备才是。“

    “奴婢还有要事缠身,便不陪着王爷了,告辞。”

    随即,拱手行了一礼,便领着那两个小太监,匆匆离开,眨眼间功夫,便没了人影。

    只留下王老爷怔怔站在原地,脸色依然阴晴不定。

    说实话,直到现在,依然有些云里雾里如置身梦幻的感觉。

    从当初,居国公高位,官拜吏部尚书兼太子伴读,到后来,被罢官削爵贬斥为民,所有的荣耀、权势、地位,化为泡影,进京上任时有多风光,无官一身轻离开京城举家迁回临州时,便有多狼狈,再到现在,陡然间晋郡王爵位,官升中书省尚书令,执掌国政机要,封侯拜相位极人臣……

    人生的大起大落,其实真的挺具有讽刺意味的。

    然而,让他自己都颇感意外的,若换做其他人,恐怕早已激动得大喊大叫状若癫狂,可他却并未觉得丝毫欢心雀跃。

    相反,突然间,总觉得心里堵得慌,有些莫名烦躁。

    也不知是因为,更向往回味这两个月来,那悠然自得如闲云野鹤的生活,还是因为……

    良久,才只是甩了甩头,苦笑一声,转身便朝东宫方向而去。

    ……

    昨日从京城快马加鞭前往临州报信那马官说得不假,出了这么大的事,太子府果然早已被皇宫禁军严密管控。

    隔着老远,便处处可见是禁军侍卫的明岗暗哨,密不透风。

    东宫所下辖的诸如左右春坊与三寺等职能机构,这几日自然也已停摆,暂停了东宫内各类政事要务。

    而当王老爷踏进太子府大门,便见府内,好一片嘈杂混乱景象。

    正厅前院那一大片空旷广场上,好几百号丫鬟下人们,进进出出,正忙着将府内一应物事,诸如衣物、金银器皿、古玩字画甚至名贵家具,搬出来登记造册并整理打包。

    明显是等着,一会儿再装车运送走。

    王老爷这才恍然想起,既然眼下皇帝诏令已下,东宫储君之位已易主,那赵太白这位先太子,自然也是要第一时间迁出太子府的。

    除了东宫下属各职司机构的政务文牍卷宗,以及几百号大小属官,这些都属于朝廷公器,自然是必须留下。而府上的丫鬟下人,包括亲卫府兵,都是需要随同迁去皇帝新册封赏赐的蜀王府的。

    不仅如此,偌大的太子府内,更似乎总充斥着阵阵苍凉气氛。

    那些丫鬟下人们,来来往往一边忙碌着,可神色却总显得说不出的黯然伤怀。

    甚至隐约间,有叹息声,有若有若无的抽泣声。

    前方远处,有一位贵气逼人的年轻貌美妇人,正在两个丫鬟的左右搀扶下,俏生生站在一处殿落台阶上,茫然望着这一幕,面色平静。

    这妇人他王老爷自然认识,曾见过两面。

    正是赵太白那二球货的正房媳妇,大康朝先太子妃,如今的蜀王妃箫氏。

    乃是先帝时期工部左侍郎箫景之嫡女,也算出身书香世家名门闺秀,挺知书达理贤惠温良的一个女子,特别是对待府上下人,极为谦和与包容。

    若是没有这次的变故,太子之位没有易主的话,将来想必,也定会是一位人人称颂的贤后吧。

    除此之外,赵太白也在场。

    可相对于府上众人的期期艾艾的悲伤情绪,这二球货,却显得没心没肺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