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箱子里的崇祯 > 第51章 张缙彦

箱子里的崇祯 第51章 张缙彦

    李建泰连忙回应道:“全赖皇上洪福齐天,贼寇想必是惧怕天威,所以才不战而逃。”

    崇祯皇帝被这一记龙屁拍的很舒服。

    想到十几天前,自己还被李自成逼的去煤山上吊,现如今,对方却被追的如同丧家之犬。

    “爱卿,贼寇既然不敢接战,何不倾巢而出,一举歼灭闯贼?”

    崇祯皇帝豪气顿生,无比自豪,仿佛弹指一挥,李闯的大顺军就会灰飞烟灭。

    李建泰哪里敢答话。

    闯贼溃逃,也只是千余人的小股军队。

    闯军大部可是有五十万!

    虽然有夸张成分,但二十万总归是有的。

    可现在京城里的守备军满打满算不过才三万多人,加上新招募的那些乌合之众,勉强能凑到八九万之数。

    李建泰想立功表现,但不代表他想死。

    李建泰迟疑道:“皇上,微臣认为,还是应当稳扎稳打,采取蚕食之术。”

    崇祯冷哼一声,不满道:“朕乃天子,京城乃大明的国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李闯现在屯兵在外,便如当年鞑清入关一样,欺我华夏无人耶?”

    李建泰闻言,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仿佛吞了一斤大便。

    不在其位,不懂得高处不胜寒。

    李建泰现在算是明白了,为什么之前几任兵部尚书都不得善终,归根结底,崇祯皇帝太急功近利了。

    他属于那种得寸进尺,看见一点好处,就想要整个蛋糕的人。

    现在只不过打了两场小胜,居然就开始考虑一举歼灭李自成。

    如果真有这实力,至于被李自成打进来吗?

    你心里有点逼数成吗?

    看着又菜又爱玩的崇祯皇帝,李建泰绞尽脑汁,想要打消崇祯皇帝的天真幻想。

    可没等他开口,一旁的张缙彦抢先开口道:“妙啊!皇上雄才大略,一眼便看出问题所在。

    李闯的中军大帐距此不过数里,只要派出重兵,直取中军,未必不可将闯贼一举歼灭!

    俗话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只要李闯一死,闯逆立刻群龙无首,到时候咱们招安这些降兵,为皇上所用,京城立刻就会固若金汤。

    而且这些降兵训练个一年半载,发兵辽东,配合山海关的吴三桂,未必不可将鞑子赶出辽东,恢复我大明疆土!”

    李建泰:。。。。。。

    杜勋:。。。。。。

    崇祯皇帝:(づ ̄3 ̄)づ╭~!

    不得不说,张缙彦的画饼能力一流。

    作为现任兵部尚书,张缙彦能爬到这个位置,属实不一般。

    简单介绍一下,张缙彦,河南新乡人。

    张缙彦在任陕西延安清涧县县令的时候,就跟李自成打过交道。

    曾劝降2000多农民军,因镇压农民军有功,一路从户部主事、翰林院检讨、兵部给事中爬上来,可以说是战绩辉煌。

    崇祯皇帝大喜过望。

    他一把抓住张缙彦的手,眼含热泪:“爱卿,真乃朕之刘伯温也!”

    好嘛!

    底下的官员全都没眼看。

    这八字还没一撇,自己家的皇上就开始自比太祖了。

    不少官员心中鄙夷,他张缙彦如果是刘伯温,太祖的棺材板可就压不住了,非提刀砍了他不可。

    说不定顺带着连崇祯也得带走。

    见崇祯还真有倾巢而出的意向,户部尚书倪元璐干咳一声开口道:“皇上,贼寇势大,不宜深追,且城中并无精兵,若是全军出动,恐城中空虚。

    若敌人乘虚而入,皇上又该如何应对呢?”

    给崇祯皇帝泼了一盆冷水。

    张缙彦冷冷的打断他道:“皇上今日御驾亲征,三军将士敢不用命?倪大人,正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不得寡妇逮不着流氓。

    如果不成,便将军队撤回来就是,况且现在物资充足,不愁募不到兵马。

    而且皇上下令山海关吴三桂和天下各路兵马勤王,算算日子,也快到了。

    此时闯贼腹背受敌,乃天赐良机。如果不趁此机会,将闯贼一网打尽,恐怕日后流毒无穷!

    倪大人现在阻止,让闯贼再次流窜的罪责,倪大人担的起吗?”

    倪元璐不善口才,被张缙彦怼的哑口无言。

    崇祯皇帝对倪元璐的印象不错。

    毕竟满朝文武开门迎闯王的时候,只有倪元璐几个大臣宁死不从,还在金銮殿上斥责李自成。

    崇祯皇帝看他的样子,心中有些不忍,缓缓开口道:“汝玉(倪元璐的字)在任以来多有建树,朕都看在眼里,张爱卿不可如此说。

    只是汝玉擅长管理钱财,兵事非汝玉之所长。

    攘外必先安内,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带清只是疥癣之疾,闯逆才是心腹大患,闯逆不除,朕寝食难安啊!”

    倪元璐有了台阶,赶紧说道:“皇上,老臣虽然不知兵,却知道穷寇莫追。方才老臣看的清楚,闯逆只派出一支千人的队伍,敌人大部肯定在其后埋伏。

    还请陛下让出城的士兵赶紧撤回来,否则悔之晚矣。”

    崇祯皇帝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他正打算全军出击,一举歼灭李闯,这个想法就连兵部尚书张缙彦都大力支持。

    在他看来,守城之战和方才的追击之战的胜利,都是张缙彦的功劳。

    这样一个敢打敢拼,能打胜仗的兵部尚书,简直是百年难遇的奇才,比当初的孙承宗、孙传庭之流强多了。

    张缙彦察言观色,看出门道来,“倪大人,皇上此举也是为了京城百官和百姓,难道倪大人忘了,闯贼在金銮殿上肆意虐杀我大明首辅?

    你难道忘了成国公朱纯臣现在还在家养伤?

    一个流寇,居然在金銮殿上擅动刀兵,此乃国之大辱!

    此仇不报,你我还有何面目在朝廷为官?”

    其他的大臣还是安静的听着。

    这种事情支持与否都没什么太大的好处。

    胜利了他们跟着喊666,皇帝也不会忘了他们。

    但是如果输了,崇祯皇帝肯定会找替罪羊。

    谁是替罪羊?

    肯定是当初喊的最大声的那个!

    倪元璐见大家都反应,连忙朝左副都御史李邦华使了个眼色。

    李邦华却好似老僧入定,装作没看见。

    给事中光时亨跳了出来:“皇上,如张大人所说,此乃天赐良机,一雪前耻的大好时机!

    那闯贼的士兵不过是放下锄头的农民,一群泥腿子罢了。

    我军有天神赐下的火药和钢铁,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李大人又招募了几万壮丁,正所谓邪不压正,我大明军队乃正义之师、仁义之师,区区流寇,何足挂齿?”

    光时亨这些判臣原本都在文昭阁里抄书、写小说。

    但崇祯一纸令下,将其中的一些官员给放了出来。

    不但放出来,还官复原职。

    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就是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