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1980,曝光绝色女知青骗婚 > 第1534章 翻修老宅

1980,曝光绝色女知青骗婚 第1534章 翻修老宅

    眼前是一座高大精巧的牌坊,刻有“东寮村”三个大字,村名上方还刻有“周春明家乡”这五个小字。

    同时,牌坊上还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春风化雨兴桑梓”,下联是“明德惟馨泽后人”。

    看着村口的牌坊,周春明有些无语。

    他也没料到,有一阵子没回来,村里的乡亲们居然筹钱修了这座牌坊,事先完全没有征求他的同意。

    当然,既然都建好了,也不方便再拆。

    他这一次回来,倒是有好几件事情要办。

    随行的人当中,全是熟悉面孔,甚至包括周占魁和王秀芹二老。

    两位老人家也有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乡看一看了。

    周春明回到自己家中,早就有人等着,端茶倒水,十分的殷勤。

    村支书周建斌也带着弟弟周建华,一起赶来做客。

    “春明兄弟,好久不见!”周建斌笑道。

    周春明点了点头,开口问道:“建斌哥你好,我之前跟你说的事情,情况怎么样了?”

    他说的事情,就是翻修现在的宅子。

    想当初,周春明白手起家,赚到钱后就买下宅基地,盖了现在这栋宅院。之前的装修,还算是比较可以的,堪称是全县最靓的仔。

    可是过了十年,平时又没什么人住着,就显得有些陈旧了。附近村民的小洋楼,一个盖得比一个气派,衬托得周家跟丑小鸭似的。

    其实周春明并不在意这个。

    他名下的房产太多了,最顶级的无疑是太平山白加道的豪宅,还有浅水湾的数栋海景豪宅,甚至京都皇城根下的四合院,也堪称是奢华,所以老家的房子差一点,也不算什么。

    不过,如今家中成员众多,如果逢年过节一起回老家,根本住不下。

    王秀芹也有好几次,念叨着翻修扩建一下老宅子。毕竟,这边的风水是公认的好。

    所以,周春明抽空琢磨了一下,又联系了几个人,说了这个意向。

    翻修盖新房是要办手续的,有周建斌帮忙,那倒还算轻松。周春明也无意多占地盘,不想大兴土木什么的,差不多就行了。

    “事情都搞定了,”周建斌说道,“你们若想动工,随时都可以。就是拆了旧房子,在原来的地基上,盖新的楼房,房屋占地面积不变,楼层可以适当的加高。”

    “好!那就多谢了!”周春明露出笑容。

    随行的二姐周春秀,也拿出一份新房设计稿,摆在茶几上面,任由大家观看。

    新房地面上有五层,地下有两层,都做了详细的规划,房间已经不少,哪怕家族成员全都回来,也住得下的。房屋整体的设计是中西合璧式的,造型哪怕再过二十年,也不会过时。

    实际上,原先的设计稿有好几份,风格完全不同,这份稿子是经过全家人都同意认可的。

    施工单位则是跟周朝旺他们合作的老伙伴,质量绝对有保障。

    “可以啊,很不错,要花不少钱吧。”周建斌非常羡慕。

    “花不了几个钱,也就那样吧。”周春明呵呵笑道,“建华老弟,有空你帮我盯着一点,看一看进度什么的。”

    “好嘞!”周建华满口答应道。

    他本身就是“新天地”集团的人,替老板办事,那肯定得用心。

    周春明又领着众人走出来,指着屋外的荒地,做了一番规划。原先的停车坪太小了,需要进行扩建。甚至,还要弄一个专门起降直升机的地方。

    村里的几条主干道,也要进行翻修,再拓宽一些。

    反正就是尽可能的,方便大家的出行。

    所有事情加起来,包括新房的装修和添置家具,预计要花个几百万,对于周春明来讲,那就是九牛一毛,完全不用在乎。

    他们到处走了走,遇见了不少乡亲,乡亲们都激动的上来打招呼。因为整个东寮村,受过周春明好处的不在少数,大家都打心底感激他。

    等到众人折返回来,一桌子酒菜已经准备妥当,全是本地风味,瞧着很是诱人。

    以周春明如今的财富和地位,手下就有小驰等好几个秘书,分别负责不同的内容,一般的小事不用他吩咐,就能安排得妥妥贴贴。

    吃着饭的时候,周建华试探道:“老板,有件事情,不知道当不当讲。”

    “你讲嘛,这里都是自己人,没什么好瞒着的。”周春明很坦然。

    周建华说道:“就是那个创业基金的事情,有些人一直都在问,什么时候还有?还继续搞吗?”

    创业基金?

    周春明怔了怔,说道:“是哦,我差点忘了这件事,都快一年时间了。”

    “是不是要继续搞这个活动,那要看上一回的效果,看看反馈回来的情况如何。”

    “我是打算帮助那些真正有创业需求,但是囊中羞涩的乡亲,而不是当冤大头,任由人家薅羊毛。”

    “我最近统计了一下,拿了创业基金的人目前的创业进展,做成了一张表格,吃完饭再说吧。”周建华赶紧说道。

    周春明点了点头,也就没再吭声。

    饭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吃水果的时候,周建华果然出去了一趟,拿回来一份资料。

    周春明仔细的看了看,其实情况跟他预计的差不多。

    哪怕这边不仅给创业基金,还提供保姆式的帮扶,依旧不是谁都能做得起来的。

    仅仅一年时间,创业失败或者生意前景不佳的人,就占据了四成还多一点。

    原因非常多。

    有的是因为没有毅力,实在坚持不下来;有的则是因为家中遭遇变故,没办法把精力放在生意这边;有的则纯属运气差,养殖场遭遇灾害,或者种植的药材因故减产;更有几个,悄悄拿钱还债,去赌博,完全没有心思创业……

    哪怕加入了养蝎合作社,加入了药材种植合作社,也不可能是包发财的。但是真正投入创业,而且赚到钱的,还是有一些。

    “说实话,我不是太满意,”周春明说道,“假设再发放创业基金,审核的门槛也要提高,筛掉那些不靠谱的,烂泥扶不上墙的,让真正需要这笔资金的乡亲得到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