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摄政王:王妃她又开车了 > 第103章 周淳

摄政王:王妃她又开车了 第103章 周淳

    小酒见郡守大人竟然这么好说话,立刻起身又行了个礼。

    这才开口将于怀恩如何救了一个人,又如何派人去肃阳县衙报官。。。。。。

    等她再次详细把事情说完,郡守大人的脸色也凝重起来。

    这位郡守本是武将转的文职,当初曾在边界守护边疆十几年,平生经历大小战事不下百余场。

    也正是因为在战场受伤过多,身体大不如前,这才转了文职来到肃阳郡当郡守。

    作为一个大靖国的武将,他对七王爷姜野当然熟稔。

    七王爷虽然才二十岁,但是他十三岁就上战场,从执旗亲兵做起,一步步当上旗队,旗将,成为偏将,将军,元帅。

    可以说七王爷在大靖国军中的威名,与他皇子的身份无关,完全是靠他自己一次次在战场上英勇作战,浴血而生打下来的。

    如今听小酒说,七王爷居然在大靖国境内遭遇追杀?

    郡守大人心中已经有了些猜测,七王爷一向与太子交好,是坚定不移的保太子派。

    大靖朝晋帝生有七子六女,其中二皇子和六皇子于幼年时夭折。

    大皇子是皇后所出嫡子,自然被立为太子,可三皇子的母族是靖朝世代簪缨的清贵家族,他外公还是晋帝的启蒙老师,在朝中颇有影响力。

    若论起其家族的实力,与太子的岳族也只是在伯仲之间罢了。

    三王爷背靠根深叶厚母族,加上他的母妃静贵妃,当年为争宠,与徐皇后龃龉数十年。

    母子俩便担心,若是等太子以后登上了皇位,只怕三皇子和他母妃都不会有好日子过。

    再加上三皇子相貌最为肖似晋帝,平日里行事说话作风,也多模仿晋帝。

    晋帝也曾多次当众夸他,“此子类我甚多。”

    天长日久之下,各种原因导致,他便有了觊觎东宫之心,这是大靖朝满朝文武都心知肚明的事。

    只不过太子的岳父是兵部尚书向忠元,向家从大靖朝建朝起,便是大靖朝最为显着的尊贵世家。

    向家不但有向忠元执掌兵部,还有他几名同族的叔伯兄弟在吏部,户部任关键职位。

    在其他有司衙门担任各种不起眼,却手有实权的子弟更是不在少数。

    有太子的岳家为太子站台,三王爷就算心思再怎么火热,也只能死死按捺住,不敢做得太过火。

    最多不过就是私底下泼些脏水,给太子的事使些坏罢了。

    现在七王爷在肃阳被人追杀,这已经超出了三王爷以前那些小手段的范围了。

    肃阳郡守姓周名淳,从前一直镇守靖戎边境,戎族是大靖朝周边几个国家和部落中,最为骁勇善战的民族。

    靖戎边境的守将也是大靖朝最为勇武的将士,七王爷虽然没领兵在靖戎边境作战过,不过他作战勇武,机变善谋的名声,却是众所周知的。

    即使是周淳这样的百战将军,对七王爷也自有一股子真心的佩服。

    “小酒姑娘,你说那人自称是七王爷,那他有什么凭证吗?”

    “他没有一开始就自称是王爷,一开始他只说自己是密谍司的密探,因为刺探到了夷族的重要机密信息,所以才被夷人追杀到了肃阳境内。

    是后来他说想让我们去京都,跟随他的那个叫应卫的才说他是七王爷。

    还有,我看到他的两个身牌,一个是密谍司的,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牌子,只刻了如意云纹,写了个七字。。。。。。”

    小酒又把那两块铁牌形容了一番。

    周淳并没有再问铁牌的详细样子,开口问的却另一个人。

    “应卫?”

    周淳又吃了一惊,应卫是密谍司的头号密探加杀手,他闻名已久,却从未见过。

    朝中宵小之辈对应卫这个名字都已经有了一种像是天生带来一般的畏惧。

    只因为很多时候,密谍司查出朝中官员的罪行属实,却无法将罪证公布于众,但又不可能不惩罚,密谍司密探们的任务之一就是秘杀了那些官员。

    然后做成各种意外丧生的情景。

    比如那礼部员外郎陈谨因十余年前,暗中强夺一富商宅邸,并杀人灭口,被查出后意外溺水。

    翰林院执宣郎曹启正心理暗疾颇重,十几年时间,将家中数十名名奴婢折磨致死,并藏尸于后花园,后死于烟花爆竹引发的大火中。

    如此意外事例,数不胜数。

    而执行这种任务的一般都是应卫的杀手密探带人出头。

    周淳从小酒口中听到应卫的名字后,就几乎可以确定,她们师徒救下的那人还真就是七王姜野了。

    所谓的赵阿七,不过是他借母族的姓取的一个假名罢了。

    想到连七王都想要邀请这师徒俩去京都,说明这师徒的医术是真的高妙绝然了。

    再联想到今日自己的女儿也是被这看着年纪还小的姑娘所救。

    周淳再开口对小酒说话时,脸上便温和了许多,口气也平易近人起来。

    “这位小酒姑娘,如果你所说的话都属实的话,那你放心,你师父的事,本郡守还是要过问一下的。”

    “禀报郡守大人,小女子所说句句属实,若有半句虚言,愿担任何责罚。”

    小酒一脸肃然的道。

    周淳点头,随即站起身来,道:“好,你先跟我来书房。”

    说完后,又对门口守着的下人道:“去把和这位姑娘同来的两人也请到书房来。”

    说罢,他又安抚了周瑶儿两句,便带着小酒出去。

    小酒临出门时,回头看了周瑶儿一眼,见她也正看着自己。

    二人对视,周瑶儿使劲冲她点头,示意鼓励。

    小酒抿嘴笑了一下,无声的做了个抱拳感谢的手势,就跟着周淳走了。

    两人来到书房,周淳坐在书桌后,小酒坐在下方。

    二人都默然了一会儿,各自想着事情。

    等到张海生和叶苏也来到书房后,周淳又让他们说一遍事情的经过,中间不住对各种细节提问。

    最后见这三人所说都完全一致,周淳又命人叫来一个穿郡守府官服的人来,给他写了一纸调令,让他去县衙大牢,直接把于怀恩提出来送回郡守府。

    那人原本是周淳在靖戎边境领兵时的副将,名叫李川,跟随周淳经历大大小小的战役无数,也是一身伤病,这才跟着周淳一起来肃阳做文职养老。

    李川接了调令,转身就出了书房,自去郡守官衙中领人手去肃阳县衙办事了。

    小酒见郡守都没有先发公文去问询肃阳县衙,直接就派人去大牢里把师父提过来。

    她心中暗自高兴,这郡守大人行事洒脱,性格爽快,办事实在是干脆利落。

    师父能早一点从县衙大牢出来,就能早一些脱离危险。

    不然,保不准那县令大人眼见事情闹大,就干脆下手直接灭口了。

    小酒和张海生,叶苏三人就坐在书房下座中,默默等待着。

    周淳脑子里也在不停的思考着,他明知于怀恩的案子和七王爷有关,却直接将于怀恩从县衙大牢提出来,护其性命,这其实已经是一种朝局站位的态度了。

    其实这事,在他心里并不是什么权衡利弊后的选择,而是作为一个老将军,对同为军中人的七王的信任,和天然的亲近感,导致他选择了要帮于怀恩一把。

    至于小酒救了他女儿的命,他有一千种办法酬谢,并不需要去做这种得罪三王爷,选择站位的方法来回报。

    几人在书房中默默坐着,小酒本想说几句话,向郡守表示一下感谢的。

    可见郡守大人眉头微皱,似在思虑什么大事,便不好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