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摄政王:王妃她又开车了 > 第112章 审问

摄政王:王妃她又开车了 第112章 审问

    小酒心中打鼓,张海生和林大妮却态度坚决。

    “酒儿师父啊,我们都是庄稼人,去了京都也不知道以何求生。种惯了地,去京都也没法生活,我们就在这里。要是那县令大人还想找我们麻烦,大不了,我们一家子往黑森林里走,有手有脚有地种,也饿不死我们。”

    张海生说完后,林大妮不住点头。

    小酒却不乐意了,“爹,娘,你们说什么呢?去黑森林里开荒种地?我可不去啊。

    要是事情真到了那一步,咱们就跟师父去京都,我和师父开一家药堂,一样能挣银子,也能供大哥和小牛读书,大哥是一定要考功名的。”

    张海生却怒了,他难得的瞪了小酒一眼,“去京都,去京都,京都是那么好去的吗?咱们一家人在肃阳城都没呆过几天,到京都怎么活下去?你就指望你师父养你一辈子吗?”

    他这话说得有些重,于怀恩在一旁听着都有些不自在了。

    小酒一脸吃惊的看着她爹。

    “爹,你怎么了?去京都又不是什么要命的事,树挪死,人挪活,你没听说过啊?”

    “我不懂什么树啊人啊,反正你不许去京都,咱们一家子都不去。”

    张海生硬邦邦的回了一句,眼睛也不看别人,自己扭头看着院子里的假山水池。

    林大妮也一言不发,显然是支持张海生的。

    小酒感觉莫名其妙,要是这肃阳待不下去了,能去京都那当然是更好的选择了,为什么要去黑森林开荒种地?

    这是什么脑回路?

    于怀恩心里本就有些愧疚,听了张海生有些不顾情面的几句话,一时也不知道该不该劝说。

    客堂里,一片安静。

    连小牛儿都不敢说话了。

    良久,小酒才开口道:“现在事情还没到那一步呢,说这些还早。”

    说完,她又对师父道:“师父,您的家族,世医于家很厉害吗?”

    她这话一出,张海生和林大妮都神色一怔。

    于怀恩在郡守府书房里说起自己的来历时,张海生并不在,所以他此时才知道于怀恩是京都世医于家的人。

    怪不得他说自己原本就是京都人。

    于氏家族从山野中走进京都已经有数代人了,于怀恩和他的父辈祖辈曾祖辈都是在京都出生长大,说他是京都人,也是正确的。

    “嗯,于家世代为大靖朝太医院的医正,太医院里,于家人有一半的位置。”

    于怀恩轻轻道。

    小酒闻言眼睛都睁大了。

    “太医院?那是专门给皇帝后妃看病的地方吗?”

    “不止是专门给皇帝和后妃看病,还包括满朝有些地位的文臣武将,就连边境也多有我于家子弟在军中效劳。”

    于怀恩看着小酒,又道:“等将来你拿到了朝廷发放的行医执凭。

    若还想得到于家医堂对你医道的评定,还得到军中走一趟,多则三年,少则一年,才能去于家医堂评定医道,去军中也无事,有我在应该不是问题。”

    小酒一双眼睛睁得更大了。

    “于家医堂的评定有那么重要吗?我拿了朝廷发放的行医执凭还不够?”

    “嗯。”

    于怀恩点头,“你若是只有朝廷发放的行医执凭,在大靖朝和周边几个国家都可以行医救人,即使没救得了人,人死了伤了,你都不会有任何后患。

    可是你若拿了于家的医堂评定,那你可以在这天下任何地方开堂行医,收徒授艺,任何人都不会怀疑你的医道技艺,有于家的医道评定,甚至不用缴纳赋税。”

    听着,听着,小酒的嘴巴就成了o字形。

    “我的天那,于家医堂的评定这么厉害的吗?”

    小酒感叹了一句,又问道:“那师父,你怎么在于家村待着,也不回京都去?”

    于怀恩脸色有些纠结,迟疑了半晌,才道:“我和你师公有些看法不同,当时无法解决,所以。。。。。。”

    小酒似懂非懂的点头,“哦哦,原来是这样。那师父回京都,师公不会还生气吧。”

    于怀恩笑了笑,摸了摸她的脑袋,“父子哪有隔夜仇?我若是回去,你师公高兴还来不及呢。”

    说罢,他又眼含期望的看着张海生,“海生啊,如果事情有变,去京都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张海生低下头去,还是拒绝,“酒儿师父,不是我不懂道理,只是我们。。。。。。”

    张海生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能让自己拒绝去京都的理由更充分一些。

    于怀恩见他欲言又止的样子,也不再问。

    只是看着小酒道:“这事还要等郡守大人的清查,我要状告肃阳县令,就要把状纸递交到郡守府,然后由郡守府查清事实。

    再禀报朝廷,朝廷如何处置此事,还不一定。就算等到最好的结果,那也是三五月之后了,这些时日里,我们都要加倍小心。”

    小酒点头,她也担忧着,这事在折腾的时间里,那付县令要是再出什么幺蛾子,她们这种平头老百姓可是毫无抵抗之力。

    总不能一直赖在郡守府吧,更何况,她的造纸坊还在开着呢。

    周淳那边,他还在书房里和曾师爷商量着,李川把郑牢头和几个狱卒,包括去叫郑牢头回县衙的差役都抓了回来。

    人也没送去郡守府大牢,直接带到了郡守府的签押房里。

    整个郡守府就是一个前府后院的格局,占地不足百亩,前方是办公的府衙,后面是郡守一家子的宅院。

    听到李川把人已经带回了郡守府,周淳和曾师爷商量了一下,决定立刻开始审问,不给肃阳县衙那边留一丝运作的时间。

    现在已经有差不多十个狱卒在郡守府关押着,李川首先就提审了几个狱卒。

    问他们为何要在狱中打杀于怀恩?

    几个狱卒一开始还不承认,但是李川是什么人?

    当初在边境的时候,审问敌方细作,无论多么紧闭不开的嘴巴,都能给他撬开了。

    几样刑具使用下来,几个狱卒等不到李川再开口问,就自己哭爹叫娘的要招供了。

    几个人都口舌一致的说是郑牢头指使他们,用棍棒打杀了于怀恩,然后再填报他是熬刑不过身体虚弱而死。

    至于为什么要杀于怀恩,他们也不知道。

    李川反复问了几遍,几人说的话都一样。

    拿了供诉后,又要继续提审郑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