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 第332章 昆仑关大战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第332章 昆仑关大战

    “大帅,为今之计,我等当以在邕州城外筑起土城以便和邕州成犄角之势,另外在江面上多布置铁链来封锁河道,阻挡宋军战船。”察不花道。

    “察不花,你的意思是按照我朝当年围困襄阳城的办法?”阔阔目视远方,似乎又回到了那场耗时六年之久的苦战。

    “大帅说的没错。只不过当年我等围困的是南朝的襄阳,如今却是要把自己给围起来了。”察不花道。

    元军当年对襄阳的围困主要靠陆地筑城和水面封锁。

    “大帅可令人在水道两侧高地上修建夹江堡,多配置投石机或者铁质火炮以便封锁江面。”察不花接着说道。

    所谓的“夹江堡”就是在河道两侧的高地修建一左一右两处隔江相望的堡垒。

    历史上,蒙元就是这样做的。

    岘山和鹿门山正好隔江相望,元军在这两座山头修筑土堡,正好可以占据高地,控制汉水航道。

    襄阳岘山是相当有名的,到处皆是名胜、古迹。大耳贼马跃檀溪,凤林关射杀孙文台,羊祜堕泪碑,杜预沉潭碑……

    鹿门山,原名苏岭山,位于襄阳东津新区南约30里处。濒临汉江,与岘山隔江相望。

    这便是“夹江堡”。

    如果没有远程打击能力,纵然是形成“夹江堡”也不行。

    所以必须要在高地上设置西域炮,甚至是火炮。

    除了在陆地上修建星罗棋布的土堡外,封锁水面也很重要,而且办法也很简单,在水面中心区域打入木桩,筑起水面高台,并且在高台上放置强弓硬弩。

    然后用铁笼盛满石头,悬挂在高台下面,阻挡宋军船只通行。

    一道又一道的高台,就如同一座座水面上的堡垒一般,横跨在江面上。

    至于说水面上打入栅栏,再用铁链横江,以及水面之下放置尖锐的原木、铁锥等,这些手段都属于常规操作,不值一提。

    “此计甚好,哪怕南朝水陆并进,也必然令其无法前行半步。”此时的阔阔想起了当年被围困的水泄不通的襄阳城,微微点头示意道。

    邕州和襄阳又不太一样,襄阳属于四面合围。

    当年纵有勇士张贵和张顺两兄弟拼死为襄阳运送补给也只不过是激起一朵浪花罢了,与大局无关痛痒。

    而如今的阔阔等人只需要守住宋军通往邕州的道路即可,故而,邕州城并不存在缺少补给的情况。

    “若南朝兵至,大帅可从邕州出兵逐一增援。”察不花继续说道。

    “甚好,就依你的计策行事吧。南朝贼寇将至,让儿郎们抓紧时间。”阔阔道。

    “大帅,昆仑关对于邕州至关重要,如今宋军离关口不过数十里,一日之间便可抵达,大帅要做好万全准备啊。”察不花道。

    这话就很明显了,无非就是增派人马,依托险峻要塞阻挡宋军罢了。

    “本帅准备亲往昆仑关,邕州水道就交给你了。”阔阔道。

    “大帅,即便是江面层层布防也只能起到延缓作用,时间一长还是挡不住宋军的。事态紧急,大帅要做好万全准备,倘若……”察不花道。

    不管是铁索横江还是水底设置铁锥,哪怕是江面上设置高台,说白了,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死的,岂能挡住了活人?

    一个一个拔掉即可,无非费点时间罢了。

    水战,比的是谁的船多。并不是谁的铁链子更粗,更长。

    深谙此道的察不花并不看好这一系列的措施,故而欲言又止。

    襄阳之战,蒙元之所以能获胜,关键人物还是投降蒙元的刘整,此人乃水战行家里手。

    正是此人在襄阳附近帮助蒙元打造战船,训练水师。以至于宋朝水师优势逐渐消失,这才是襄阳沦陷的关键。

    至于说威力巨大的西域炮,只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

    如今的情况是整个邕州水师力量和宋军比起来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两者实力悬殊太大。故而,察不花这才做了最坏的打算,直接把撤往鄯阐之事说了出来。

    “继续说下去,你我之间不必遮遮掩掩的。”听到察不花话里有话,阔阔扭过头说道。

    “倘若邕州有失,大帅的退路可就断了。不如这样,还是由属下去一趟昆仑关,邕州城由大帅亲自坐镇。即便事不可为,大帅也可领着兵马朝鄯阐城方向撤退。”察不花道。

    “鄯阐”就是后世的昆明,唐朝代宗皇帝李豫(肃宗李亨长子,唐玄宗李隆基孙子)永泰元年(765年),南诏国在此筑拓东城,这是后世昆明筑城的起始。

    到了大理国时期,拓东城改名鄯阐城。

    景炎元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正式设置云南行省,并且置昆明县,为中庆路治地,后来又把整个云南行省的治所迁到此地。

    “昆明”作为城市名称正式登场。

    “不必再争了,此战关系重大,本帅岂能坐镇中军。若本帅亲往必能鼓舞三军士气,说不定还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局。”老帅阔阔毫无惧色,挥挥手拒绝了察不花的好意。

    “唉,既然大帅心意已决,那就把邕州精锐都带上吧。时间急迫,属下这就下去布置,也可为大帅多争取一些时间。”大战在即,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宋军,脸色颇为难看的察不花道。

    “有劳了。”临别之际,阔阔对于自己的这位老伙计还是表达了一丝谢意。

    ““大帅,多保重。”察不花言罢,步履沉稳地离开府衙,向着城外而去。

    清晨,昆仑关微风习习,让人感受到一丝丝凉意。

    阔阔在一众护卫的保护下登高望远,了望关口下不远处的宋军营地。

    这位元军老帅身材魁梧,有勇有谋,善于打恶仗,是蒙元军中铁拳一般的存在。

    更难能可贵的是,阔阔是蒙古人中少有的治军严格,赏罚分明的统帅。

    其本人每战必身先士卒,可以说在军中威望颇高。

    此时,宋军大营中正在准备早饭,袅袅炊烟,烟雾缭绕。

    主攻昆仑关的陈淑桢、陈寿三、郑先锋等人正在大帐之中讨论如何攻打昆仑关。

    “昆仑关地势险要,关墙长二十丈,厚更是达到了五丈,卑职昨日抵近观察,关墙上有箭楼,甚至还有十余门火炮。此关左右共五个关门,如山洞一般,并且狭窄异常。即便是我军攻破关门,大军也根本无法快速进入。如果蒙元将关门以碎石堵塞,想要进入关口绝非易事。”陈寿三一脸凝重地说道。

    “先锋,你的意思是?”陈淑桢问道。

    “卑职有有上下两策。上策设计把阔阔老贼引出来,发挥我军野战优势,大量杀伤伪元有生力量。这下策便是攻城,以目前得到的情报来看,想要轰塌关墙极为困难,到时候恐怕只能靠攀爬城头了。”郑先锋道。

    昆仑关依山体而建,极其坚固,绝非一般小县城那种砖墙可以相比的,爬关墙意味着宋军必然遭受惨重的损失。

    “引蛇出洞谈何容易,阔阔老贼征战多年,可不会轻易放弃优势所在。”陈淑桢道。

    阔阔可不是侬智高这种泥腿子可以相提并论的。想把打了一辈子仗的阔阔引到开阔地带,也要看看阔阔同意不同意。

    对于有人提出的前后夹击昆仑关的方法则被陈淑桢当场训斥。

    按照这种方法,必须先攻克邕州才能实现,这样做了就意味着按兵不动。

    “官家幼年时期便不惧危险,立于两军阵前。如今,官家大婚不久再次御驾亲征,倘若我等按兵不动,如何对得起官家的重托。谁要是怕死,给本将趁早回去,不要辱没了我军的威名。”

    随着陈淑桢的决然,一场大战即将爆发,这也是西南军团,甚至是整个北伐军中的第一场恶仗。

    “传本将军令,首战即决战!一战让元贼彻底胆寒!此战,闻鼓不进者,皆斩!本将退,寿三你斩本将!寿三退,先锋斩寿三!”陈淑桢大声下令道。

    军令下达到每一名宋军士卒,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或许这一战过后,许多同胞都要化为忠骨埋葬在这青山绿水之中。

    吃过早饭的宋军开始集结,一万多名宋军,在陈淑桢的将旗指引下,组成数个巨大的方阵,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关口缓步前行。

    “报大帅,宋军来了!”

    昆仑关上预警声骤响。

    “果然是精锐,来的正好,本帅还未曾和南朝小皇帝交过手,今日便领教一番。”阔阔道。

    看着眼前滚滚而来的宋军,即便是久经沙场的阔阔竟然也看不出丝毫破绽。

    连绵起伏的山峰阻断了通往邕州的道路,摆在宋军面前的只有这一道险关。

    要想攻破坚如磐石的昆仑关谈何容易!

    城门外两里地,宋军停止前进。仰望三百多米高的雄关,但见,其正好卡在山隘之间,犹如扼住咽喉一般阻断南北。

    雄关两侧,层峦叠嶂,苍峰似海。

    “将士们!前面就是阔阔老贼,活捉阔阔老贼者连升三级!赏钱万贯!”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宋军也不能免俗。这个时代就是这样,任谁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些。

    昆仑关下,矗立在阵前的陈淑桢转过身来,对着身后的宋军鼓舞着士气。

    “勇士和阵地同在,英雄和日月同辉。”

    说直白一点,赵昺的宋军就算纪律再好,士气再高昂,终究也还是走不出旧军队当兵拿饷的范畴。

    这是时代的局限性,赵昺也无能为力。

    故而,越是恶战,奖赏越是丰厚,宋军自然也不例外。官升三级,一万贯钱财,足以令人动心。

    如此巨大的诱惑让陈淑桢身后一万宋军蠢蠢欲动。此时,原本士气就很旺盛的宋军一个个如打了鸡血一般嗷嗷叫着。

    “活捉阔阔,大宋万胜!”

    “活捉阔阔,大宋万胜!”

    “活捉阔阔,大宋万胜!”

    一万多宋军,扯着嗓子怒吼着,如果普通人面对这种情况估计能被直接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