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 第343章 史弼的夜袭计划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第343章 史弼的夜袭计划

    史弼,蠡州博野(河北保定)人,祖上原为金国人士。

    当年蒙古开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木华黎率领大军南下攻打金国蠡州的时候,史弼的曾祖史彬率领数千人提前投降。

    等到蠡州城破,木华黎开始屠城的时候,唯独史彬和这几千人得以幸免。

    史弼少年时期聪明好学,精通蒙古、女真等语言。善骑射,武艺超凡,并且力大如牛,臂力惊人,曾经单手举起四百斤的石狮子,可见力气之大。

    元史记载:“膂力惊人,能挽强弓。里门凿石为狮,重四百斤,弼举之,置数步外。”

    史弼的发迹始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争夺大汗之位的战争。

    忽必烈的主要支持者是汉地士绅以及木华黎的后裔,再加上一些为数不多的蒙古宗王。

    史弼因其祖上曾追随木华黎,所以到了史弼这一代自然而然的支持忽必烈,可以说史弼是忽必烈的死忠分子。

    临安投降后,史弼因功受赏,被封为昭勇大将军,扬州路达鲁花赤,万户,高官得做,地位显赫。

    (达鲁花赤一般都是蒙古人担任,由此可见忽必烈对史弼的信任之深。)

    历史上,此人于元至元三十年即公元1293年,率领大军从泉州出发,跨越数千公里远征爪哇国,也就是后世的印度尼西亚。

    战败之后,并且损失惨重的元军只能无奈地在大海上漂泊了八十多天,最终回到泉州。

    史弼勇猛有余,谋略不足,或许说智商不足。

    (当时随军出征爪哇国的高兴就曾劝史弼爪哇人是不可信的。)

    “报官家,丞相,史弼派出五千骑兵出城迎战,被我军先锋将阿里海牙当场击毙三千余人,伪元其余败军逃回隆兴府。”阿里不别单膝跪地禀告前方战事。

    “哈哈,阿里海牙果然猛将,一战就灭掉三千骑兵。朕倒要看看史弼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这一次北伐赵昺在众将领苦劝之下并没有太过于靠前,基本上老老实实地待在中军大帐中。

    回想当时的情形,文天祥自然知道赵昺的心思,当即极力劝阻,甚至不惜抱住已经十七岁了的赵昺的大腿。

    身为大宋右丞相兼枢密院枢密使,竟以死相逼!

    文天祥言辞恳切地表示,如今皇后已立,而圣上尚且无子嗣。在大宋北伐初现成果之际,为国家安危考虑,陛下决不能亲身犯险。

    反正说了一大堆的大道理。

    赵昺甩了半天也没把文天祥给甩开,以至于当时的赵昺破口大骂道:“文天祥,你给老子闪开!”

    “臣万死不奉昭,今日官家要去前线,就把老臣踢死当场!”文天祥一脸决然,毫不畏惧,抱着赵昺大腿的手臂更紧了一些。

    赵昺思索半天,终于“被逼无奈”地答应了文天祥等人的劝谏。

    这便是在宋军正式北伐之后,赵昺一直都老老实实待在中军大营的原因。

    “隆兴府大战我朝首战告捷,臣等恭喜陛下,”文天祥等人纷纷上前道贺。

    “启奏官家,是否趁势攻城,一举拿下整个江南西路?”文天祥问道。

    “北伐不在于攻城,在于消灭元军主力。朕觉得这史弼绝不会坐以待毙,肯定还会有别的企图。”

    宋军的优势在于野战,准确地来说如果能引诱元军主动发起攻击的话,宋军的伤亡率会更小一些。

    当然了也可以直接攻城,只要把城墙轰塌,也能冲进去,但如果遇到顽固分子坚持打巷战的话,必然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毕竟,蒙元也是有枪有炮的。

    元军手中的火铳再不济也绝不是什么烧火棍。如果躲在角落里,突然杀出,还能阴不死几名宋军么?

    城是死的,人是活的。

    只要把鞑子的主力消灭掉,一座座城池便可唾手可得。

    “官家,这史弼可是鞑酋的心腹,绝对不会投降我朝的。”张达说道。

    死忠分子投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官家,这天夜已晚,我军当防备史弼夜袭。”文天祥道。

    宋军将领们围坐在营帐中分析元军有可能采取的下一步行动。

    “善,史弼正面无法突破,只能靠着阴谋诡计。传令下去,就依丞相之言去办。”赵昺道。

    “报!张将军战报!”就在赵昺等人讨论军情的时候,一名锦衣卫在营帐外喊道。

    “好,好啊!泉州已经收复,蒲寿庚全家被活捉!得金银钱财共计八千余万贯,其他的因时间紧迫还没来得及算清楚。”赵昺说完把奏书递给了文天祥。

    众人聚在一起快速的翻看着。

    “臣等恭喜官家,贺喜官家。”中路军众将领齐声高呼道。

    “官家,如今西南军团已经攻克邕州城,敌将阔阔败逃。兴王殿下那边也是相当顺利,兵峰直指潭州。如今东路军又拿下泉州,福建路也仅剩下福安这一座孤城。”文天祥道。

    “大举好快的速度,文相公,你派人给大举和天瑞传个话,西南本土居民众多,凡事不能光图快,一定要注意方法。”赵昺道。

    “臣遵旨,臣这就去办。”文天祥道。

    “另外,给张世杰、苏景瞻还有赵定北传旨让他们尽快结束福建路的战事,休整之后,等待朝廷命令。朕要和东路军合兵一处,共同夹击江南东路、两浙东西路,一举收复临安。”赵昺看着地图下旨道。

    “臣遵旨。”文天祥道。

    荆湖南路、江南西路、福建路只剩下治所潭州、隆兴、福安三座孤城没有收复。

    如果再收复江南东路、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意味着整个江南地区便全部得到光复,到那时宋朝将会把战线推到长江一线。

    ……

    隆兴府,城头上督战的猛将史弼听着宋军的叫骂声一浪接过一浪,又看着损失惨重的败军,脸色相当难看。

    史弼自从军以来从未吃过如此大亏,奇耻大辱,绝对是奇耻大辱。

    “快,关闭城门!”史弼看着败逃回来的兵马已经入城,而宋军只是远远地摇旗呐喊并没有追击,心里略微放下心来。

    关闭城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是你想开就开,想关就关的。

    很多情况下,守城的主将宁可看着出城的兵马全部战死,都是不会开门的。

    这种情况可不能心慈手软,一旦打开城门让败军入城,敌军必然紧随其后,城门可就不好关闭了。

    随着最后一名败军的入城,沉重的城门缓缓关闭。

    “大帅,末将损兵折将,大败而回,请大帅处罚!”城头上,一脸血迹的塔剌赤单膝跪地,目光呆滞地说道。

    显然还没有从大败中缓过神来。

    “哼,五千骑兵出城,回来不足两千人马,本帅留你有何用?来人,推下去斩了!”史弼怒斥道。

    “大帅!不能这样,非卑职作战不利,实在是宋军火器太过凶猛,儿郎们都已经尽力了,根本冲不过去啊。”塔剌赤一边挣扎,一边哭喊着。

    “且慢,塔剌赤你先下去疗伤吧。”副帅孙参政道。

    “多谢孙帅,多谢史大帅。”孙参政的话犹如天籁之音一般,令塔剌赤感激涕零。

    “哼,孙副帅这是什么意思?”史弼有些不高兴,则问道。

    “大帅,形势危急,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塔剌赤虽有过,但某观之,儿郎们的确是尽了全力。倘若一次失败便要斩杀一名将官,这隆兴府如何守得住。”孙参政叹息道。

    “哼,这该死的南朝人,火器竟然如此恐怕。”站在城墙上的史弼亲眼目睹整个战斗过程,岂能不知道塔剌赤是否用命。

    史弼与孙参政相互配合,威慑诸位将领罢了。

    史弼若不如此行事,日后又该如何统兵,况且隆兴府眼下的形势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地步。

    入夜时分,隆兴,大都督府。

    史弼等蒙元将领正在讨论对策。众将领议论纷纷,争执不休。有胆怯的将领提议北撤建康府,与丞相伯颜大军会合。话未说完,即遭史弼怒斥。

    “哼,大汗有令,让本帅严防死守,撤往建康?尔等是想把整个江西行省全部让给南朝么?”

    “再敢言退者,本帅定斩不赦!”史弼恶狠狠地注视着一帮子将领,怒道。

    “大帅,如今的形势极其不利。虽然隆兴府兵马数量远远超过赵昺这小子,但奈何我朝火器不管是威力还是射程都远远不足,南朝可以凭借射程上的优势不断消耗我军。”孙参政倚靠在椅子上,愁容满面地说着。

    “哼,这个本帅自然知晓。撤退就别想了,我军新败,士气不稳,尔等都想一想接下来如何挫一挫南朝的锐气吧。”史弼道。

    “大帅,今夜正逢朔月,月黑风高,不如我军多携带轰天雷等引火之物,出城夜袭敌营,趁势砍杀一番以便扳回一局?”副万户高德成道。

    “夜袭?”史弼略有所思道。

    “夜袭也不是不可以,就怕南朝有防备,此事需要缜密计划一番方可。”孙参政说出来自己的忧虑。

    但凡围城之战,被围困的一方往往采用夜袭的办法,这都是老套路了。

    史弼等人都是打仗老手了,自己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谁都不傻。

    “孙副帅,若是缩在城中,宋军来袭我等只能充当活靶子。如今进退失据,当如何是好?”史弼问道。

    “若据城坚守,宋军火炮不消半日功夫便可轰塌城墙,宋军一旦破城再想组织抵抗的话便难如登天。”孙参政道。

    冷兵器时代,一旦城门失守,则基本意味着城池的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