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别人亮剑,我亮导弹! > 第103章 火箭炮?鬼子的?

别人亮剑,我亮导弹! 第103章 火箭炮?鬼子的?

    楚云飞部驻地:

    “报告!无人机侦察到太原方面的鬼子,刚刚运送了一批物资,其中似乎有一种新武器,从未见到过。”

    “把图像传过来。”

    “是!”通讯兵去了一会儿。楚云飞指挥部电脑收到一段视频。

    楚云飞刚开始没在意,他不认为鬼子能制造出什么高科技产品。顶多就是比照俄曼瑞克或者折磨你的先进武器,弄个山寨精简版。

    那性能,与正版相比相差十万八千里。

    视频上先是拉出来几辆马车架子,这没什么奇怪的地方。

    奇怪的地方在于:鬼子从其他马车上卸下来一些像钢管的东西。

    马上又有鬼子把这些钢管安装在先前的马车上。

    楚云飞紧盯着鬼子的动作。图像太过模糊,需要加上一些空间想象力。

    每辆马车整齐地码了三层,每层四根钢管。

    看到这里,楚云飞脑海中浮现一款武器的身影,不由地瞪大了眼睛,弹射而起!

    他将视频暂停,局部放大,但最终还是因为分辨率不足,看不清楚。

    若非鬼子现场进行组装,楚云飞也想不到那款武器。

    这就是63式107火箭炮!

    火箭炮原理复杂吗?如果不考虑射程、精度和威力,它的原理一点都不复杂。

    本质就是大号窜天猴。

    以前还流传过一个故事:

    在半岛战争中,我军有一枚喀秋莎火箭弹打出去没有爆炸,后来牺牲一个连,把它抢了回来,以防止技术泄露。

    这件事的真伪不确定,但推测应该是没这回事的。

    事实上在半岛战争前夕,我军尚未获得喀秋莎火箭炮的时候,就已经有了506型六管火箭炮。

    并在云山战场上首次使用,效果不错,但缺点也较明显:

    一个是它太消耗弹药了,当时的条件,每一发炮弹运输到前线都不容易;

    再一个是它的发射特征明显,容易被飞机找到位置,从而受到打击。

    所以在这一战之后,火箭炮很长一段时间没再用过。

    在真实的历史上,膏药国也曾经在即将投降的前夕,制造出了五式150毫米多管火箭炮。

    只是因为列装太晚,属于本土决战武器,仅在重要海岸地带沿岸部署。

    它的射程也不远,只有四公里多一点,还不如107火箭炮的射程远。

    63式107毫米火箭炮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轻便易用,不易出毛病。

    它全重六百多公斤,用骡子就能拉得动。

    还可以把它拆解了,分别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再重新组装。

    这也不行的,终极办法是只带火箭弹,必要时也能发射出去。

    这种火箭炮的射程达到了8公里多。

    有效杀伤半径12.5米左右。

    这种火箭炮没什么技术难度,后世中东的漠海边战斗,弱势方就使用山寨版火箭炮,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还有人污蔑我方,说我方提供了火箭炮技术,介入战争。

    实际上,这东西根本没有什么技术壁垒,毫无秘密可言,就在于一个是否看得上的区别而已。

    现在的李云龙就对它没兴趣,射程太近、精度相对来说不高、威力不大。

    最重要的是它的希森特姆价格和370毫米火箭弹一样。

    李云龙连122毫米火箭弹都尽量少用,优先用370毫米火箭弹,又怎么看得上107毫米口径,只能打几公里的火箭弹?

    而鬼子就有用它的动机了:

    近来与独立旅作战,鬼子的重炮往往第一时间就被打掉,然后鬼子就只能依靠一些轻便的小口径火炮与我军周旋。

    有了这款武器,将大大增加鬼子的火力。

    虽然它的毁伤半径也不算大,但总比掷弹筒强太多了!

    而且,只是从图像上猜测是火箭炮,并不确定其口径。或许它的口径达到了150毫米甚至200毫米以上了呢?

    楚云飞看到这个东西,第一想法是:鬼子有穿越者?或者哪个穿越的铁杆狗汉奸给鬼子提供了这个方案?

    他拧着眉头,在房间快速地踱步,仔细思考着这件事。

    最终还是决定找李云龙这个有特殊能力的家伙探讨一下。

    至于将这件事上报旅部,让其他部队早做防范,他现在还不敢。

    现在除了李云龙,还没人知道他的特殊之处。哪怕方立功都不知道。

    他不想这么早就把自己的最大秘密弄得人尽皆知。

    楚云飞交待通讯兵继续关注鬼子动向。

    找了个借口,支开身边的人,拨通了李云龙的电话。

    “老李吗?我是楚云飞。接下来咱俩说的话万万保密!现在方便吗?”

    “噢,先等一下。”

    李云龙到外面,让警卫员站远点,严禁人员靠近。

    “老楚,说吧,啥事?”

    “你有没有听说过63式107毫米火箭炮?”楚云飞问道。

    “107毫米?口径这么小有什么用?我知道的最小口径也是122毫米。”

    李云龙虽然经过了系统知识强化,但没有给他强化历史知识。

    系统认为:有了122毫米、300毫米、370毫米,甚至将来出现的750毫米火箭弹,用不上107毫米的小东西,为了节约李云龙的脑空间,没有告诉他有这么个东西。

    楚云飞想到了当初在梦中看的小说的情节,想起了李云龙对历史知识不怎么了解的事。就详细地讲解道:

    “这种炮本该二十多年之后才会出现。

    它行军状态全重三百大几十公斤;战斗状态时全重六百公斤挂零。

    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好,用卡车、吉普车、皮卡车等等牵引,或者骡马拖拽都可以。也可以分解后搬运,到目的地后再组装起来。

    它很适合于戈壁、山地、丛林和水网地区作战。

    它用的火箭弹命名为1963式107毫米火箭炮杀伤爆破榴弹。最大射程8公里。

    后来又多次改进弹种, 1963-2型杀伤爆破榴弹,最大射程长了一点点,战斗部重八公斤有余,有效杀伤半径十二米有余。

    还研制成功了火箭磷铝燃烧弹、碎甲弹和箔条电子干扰弹等弹种。

    到了二十世纪末期及二十一世纪,人们将AK-47步枪,RpG-7火箭筒和这种火箭炮并称为世界最着名的三款常规武器。”

    李云龙耐心地听完了楚云飞的讲解,心中默默计算着它的数据。

    “老楚,这种炮是不是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单从这些数据上说,平平无奇。”

    “你猜对了,它的这个107毫米的口径是经过反复优化才最终确定的。

    一枚火箭弹不到20公斤,一个人正好扛一颗,哪怕长途行军甚至爬山,也都可以承受。

    如果口径再大,一个人就扛不动了。

    炮身分解后的零件大小也是专门设计的,要求上不过颈,下不过臀,宽不过肩,重心贴身。

    它是牵引式的,但是,也可以安装在各种车辆上面,变成车载火箭炮。

    它还可以改造成单管火箭炮。强壮的特种兵,可以一人扛两发火箭弹和一个发射筒,打完就撤。

    必要时,把火箭弹直接放在地上,用几节普通电池和两根普通铁丝就可以发射。当然射程近一些,准头差一些,不过必要时可以这么用。

    甚至,用石头把火箭弹的后盖砸掉,在地上摆成一排,然后用火直接点燃也可以发射。

    这种炮主打的就是一个简便、易用、机动性强,火力也不弱。”

    李云龙消化了一会儿,盘算了一下。

    “老楚,听你说了这么多,我还是觉得没必要装备这种炮啊。

    它射程太短,火力也不算强。用得着它的时候,完全可以用122毫米火箭炮或者370毫米火箭炮啊。

    你知道我的事,也应该知道在我这里,370毫米火箭弹和107毫米火箭弹一个价。”

    楚云飞苦笑道:

    “呵呵,这种火箭炮已经装备了。”

    “啊?我怎么不知道?总后勤处研究出来的?这没意义啊,能装备这种火箭炮的,也可以装备箱式火箭炮啊!是不是用来装备地方部队?如果是这样,倒是有些价值。”

    李云龙抛出了好几个问题。

    “唉,都不是。我也只是怀疑,是鬼子!它们装备了这种火箭炮!”

    楚云飞叹了一口气,又继续说道:

    “今天无人机传回来的视频显示,鬼子刚刚运了一批这种东西。分辨率不够,我看不清楚。估摸着就是这种东西,口径大约一百到一百五十毫米吧。性能参数不详。”

    李云龙的第一猜想,也是还有其他穿越者。

    于是叫出了小爱。小爱就是系统的代言人。李云龙询问了一下小爱是否还有其他穿越者。

    小爱回答说,连楚云飞都是个意外,系统没有安排穿越者。这个疑似火箭炮的东西,不是穿越者的手笔。

    至于到底是什么,需要李云龙自己解决。

    李云龙这才松了一口气。虽然楚云飞是个意外,不是由系统安排的,但是小爱知道楚云飞的存在,也知道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意外。

    现在小爱明确地说不是穿越者制造的火箭炮,那就一定不是了。

    即使真的又出了意外,小爱也应该知道才对。

    事实上,鬼子是被独立旅的“神鸟”所刺激,才造出了这个东西。

    我军的火箭炮和导弹一经亮相,鬼子那是后槽牙都咬碎了,那眼睛红的,比急性结膜炎还红啊!

    鬼子把我军的火箭弹和导弹都称为神鸟,它们还不知道这些神鸟的区别。

    针对神鸟,鬼子第一反应是把神鸟打下来。

    后来发现以神鸟的速度,使用纯手动操作的高射炮,根本就没可能打得到!

    这就想到了第二方案,即使打不下来,那就设法减小它的伤害。

    将重要车辆、物资隐藏,人员分散开来。

    但是,仍然时不时受到神鸟攻击,一直在被动挨打。

    后来有头鬼子想到了高招:既然这神鸟打不下来、也躲不开,那就仿制出神鸟,双方互相伤害。

    它们没有技术造出射程好几百公里的火箭炮,但是,放低对精度的要求,制造出近程火箭炮还是没问题的。

    兵器局发动力量,终于给弄出来一种小号“神鸟”。

    其实,鬼子的智商,与我华夏人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差距。

    晋省的战事,不管如何隐瞒,总会传回国内一些风声。

    鬼子当然不会明知我方装备了神鸟、重炮、装甲车辆仍然无动于衷,打起仗来,仍然采取两年前的战术。

    鬼子并不傻。

    它们也在一直思考如何扬长避短。

    又经过多次实验,修改,最终成品就是这个口径110毫米火箭炮,口径不是107毫米,但非常接近。

    性能参数各方面都不如63式107毫米火箭炮。

    射程只有5公里多点,跟我军60毫米迫击炮的最大射程差不多。

    可以单管发射,但是只能把发射筒拆下来用于发射;不能直接放地上发射。

    直接发射稳定性太差,甚至有可能掉个头再飞回来。

    因为口径大了一点点,它的重量也比107毫米火箭重了一点。

    行军状态四百多公斤;战斗状态不到七百公斤。

    “老楚,咱们可以放心一半了。暂时没有发现其他穿越者,你说的这个东西也不是穿越者制造的。”

    楚云飞紧绷着的精神也放松了下来,他是知道李云龙能够沟通系统的。

    连总部都不知道楚云飞知道李云龙的特殊之处的事。

    “那就好,太好了!不过,不管它是怎么来的,都对我们有莫大威胁,有可能造成比较大的伤亡,甚至有可能守不住武乡,进而威胁到解放区,甚至总部的安全!

    而且,我虽然知道将来会有这种武器,却没办法说出来,否则我的秘密就曝光了。

    不知道你能不能找个机会向总部反映一下?”

    李云龙想了一会儿道:

    “我倒是能找到理由,把这个消息报给总部。

    只要说是系统告诉我的就行。没人会怀疑。

    问题是咱们都不确定这东西是不是你说的那个107毫米火箭炮。

    即使确实是火箭炮,咱们也不确定它的性能达到了什么地步。

    什么都不知道,这要怎么上报?

    到时候我跟总部怎么说?就说鬼子有了新武器,可能是一种炮,可能很厉害,可能成本低,可能便于运输,射程可能七八公里?

    我要这么说的话,就算副总指挥不把我撸了,也得怀疑我精神压力太大,出了幻觉。

    是,这一次咱们可以用无人机,找到鬼子的仓库,用远程火箭炮将其摧毁。

    但是,一来这种炮是牵引式的,不用的时候就不散热,没有热特征。

    在晚上,咱们的无人机也发现不了,它们就可以借助夜色机动,白天再把它藏起来。

    咱们不一定有机会把这些炮全部炸毁;

    二来,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那它的制造成本不会多高,摧毁了这一批,很快就能再生产出一批。”

    李云龙为难地道。

    “老李,我觉得跟总部还是要汇报的,就说发现鬼子运来了新装备,似乎是火箭炮。

    然后还得辛苦你老李一下:派出特种兵,争取抢一门炮来测试一下。”

    “这好说!什么辛苦不辛苦的,都是为了抗倭大业。

    这样吧,你把视频发给我,我给总部打电话,就说是我的无人机发现的。你也注意安全,行军的时候尽量坐步战车;你的指挥部要做好防护!”

    “好,有劳了!保重!”

    “客气了,鼓得白!”

    挂断电话后不久,李云龙的局域网交流程序就收到了楚云飞发过来的视频。

    将视频中的疑似火箭炮的物体截图保存,再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拨通了独立旅指挥部电话:

    “我是老李,找大彪接电话。”

    “旅长,是我,您还好吗?”

    “好,别说废话了,有个任务十万火急:你马上派一个20人左右的特种兵小队过来。

    无人机侦察到,鬼子装备了一种火箭炮。这些炮体积小、易于运输。

    让咱们的特种兵抢一门炮回来测试一下。”

    张大彪略作思考后答道:

    “明白了,旅长,我准备派特战三营营长胡显泗,亲自率领从各个营抽调出来的精锐特种兵共20人,即刻找您报到!”

    “行,要快!”

    “是!”

    接下来,李云龙又给总部打了电话,按拟定的说辞将新消息报告给了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