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别人亮剑,我亮导弹! > 第137章 谁说没飞机就不能建空军?

别人亮剑,我亮导弹! 第137章 谁说没飞机就不能建空军?

    李云龙和总部通完电话后,把赵政委等人叫了进来。一同进来的还有各个团长,以及一些警卫人员。

    “通报两个好消息:第一,总部对咱们成建制地歼灭鬼子一个师团,并大量歼敌进行表彰。嘉奖令随后下达;第二,咱们旅可以继续扩编了,允许达到九万人。副总参谋长说超一点也没关系。”

    旅部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管是各级指战员,还是警卫人员,听到这条消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李云龙抬起手向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先别急着鼓掌。

    掌声很快就停了下来,看来还有好消息。

    “另外,咱们总后勤部掌握了坦克生产技术,坦克生产线正在建设中。不久之后,咱们就有坦克啦!”

    “太好了!咱们终于要有坦克了!”

    “一年以前鬼子坦克来了,咱们只能用人命来填。以后咱们有了坦克,也让鬼子尝尝被坦克炸的滋味!”

    “旅长,咱们的坦克比鬼子的坦克怎么样?”

    “你倒真会比!鬼子的坦克连咱的步战车都比不过,能跟咱的坦克比?

    咱们的坦克,装甲防护力相当于一米来厚的钢板。在公路上最快能跑一百公里每小时;越野最快能达到七十公里每小时。

    坦克炮的口径是125毫米。

    还带两枚防空导弹和两枚反坦克导弹。

    顶上有两挺机枪。

    你想想,有哪家坦克能跟咱们的坦克比?”

    “哇!这么强!那不是用不了几个月就能把鬼子赶出华夏了?”

    “哪有那么容易!坦克是好坦克,但是你们谁会开?而且也没人有指挥坦克集群作战的经验。

    而且,这型坦克还仅停留在纸面上,离生产出来还有段距离。

    咱们都想把鬼子赶出去,这就要怎么办呢?

    对了,没人会开坦克,咱就学呀;没人会指挥坦克,等有了坦克打两仗不就会了吗?

    咱不能光等着别人支援。噢,没人会开坦克,就等着姜无发给咱派人;没人会指挥,就指望熊大派来装甲战专家。

    光这么等着、靠着,什么事儿都干不了!

    咱们一定要立足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自我发展。”

    众人仔细一想,确实如此,激动的心平静了一些。也都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李云龙又接着说道:

    “我计划先征兵征到九万,设立九个合成团。

    再组建一个炮兵团,团长我提议由严庆来担任。

    征兵的事由张大彪负责。”

    “好的。”张大彪应了下来,同时在笔记本上做了记录。

    “对了,防空导弹不久以后就升级了。现在一个营能同时对付54个目标;导弹射程在两百公里上下。”

    李云龙看着萧占武说道。

    萧战武的眼睛一亮:“旅长,新导弹系统什么时候能到?”

    “你小子急什么!该到的时候就到了。你放心,咱们旅这么多重要目标需要保护,新防空导弹一定会优先配给咱们。”

    “这样就好。上次一下子来了两百来架敌机,着实紧张了一下子。

    有了这种导弹系统就好了,鬼子飞机只要起飞,马上就会被雷达发现。

    估计鬼子飞机还在一百公里外就都被打下来了!”

    “别太乐观,鬼子也在进步。说不定到了那时候,鬼子能防雷达探测的飞机就制造出来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不过,旅长说得对,不能骄傲自满。而且,再好的装备也得人来操作,要抓紧学习。”

    赵刚许久没有说话,这时候接过话来说道:“老李啊,我听了这半天,咋都是在防鬼子飞机,咱们怎么就不能建设自己的空军了?”

    李云龙有些疑惑的说道:

    “空军?咱们哪有飞机?姜无发那边倒是有些飞机,到现在也快损失光了;

    俄曼瑞克和熊大都支援了一些飞机和飞行员,不过也都在姜无发那边。”

    李云龙暗想:这个老赵不得了啊!难道能猜出来系统能够兑换五代战斗机?

    历史上,直到鬼子无条件投降,才有一批鬼子飞行员想从半岛偷偷回国,被我军截获俘虏。

    其中有一位少佐,受我军俘虏政策感化,才帮助我军建立了第一批空军。

    也在这段时间,从南边起义来了6人,带过来一架运输机,那是咱们最早的飞机。

    在1941年的时候,八路军这边是没有空军的。

    赵刚笑道:“都说你鬼点子多,我看言过其实啊!你怎么也有死脑筋的时候呢?”

    李云龙愣了一下,接着一拍脑门道:

    “无人机!不载人的飞机也是飞机!”

    邢治国也恍然大悟道:“对对对,我来咱独立旅没几天,就被咱们的无人机给震撼到了!

    后来老李还琢磨出了用无人机发炮弹的办法。”

    “老邢,那是导弹!比炮弹可强多了!”

    “不管炮弹还是导弹,反正能当炸弹使就行!

    而且,由无人机组建的空军还能避免伤亡。

    就是不知道它能不能打空战?”

    李云龙无奈地道:

    “咱们有可以空战的无人机型号,但是没人会用。它打敌机也用的也是导弹而不是机炮。

    发射导弹打击地面目标也只有少数战士能够操作,而且还不熟练;至于发射空对空导弹,连我都不太清楚具体操作,得慢慢摸索。”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咱们先要把空军建起来,慢慢克服这些困难。

    不能看到困难就放弃;也不能只看到建立空军的好处,而不动手去做。”赵刚说道。

    旅部安静了下来,每个人都在思考。

    几分钟以后,张大彪打破了平静。

    “我觉得可以建个空军团。

    说是一个团,但是人数远远用不了合成团那么多。

    以咱们无人机的战斗力,有200架无人机就差不多了。每架无人机由三个人轮班操作。

    再加上一些其他辅助人员,这个团有一千多人就差不多了。占用不了多少编制。

    问题在于,咱们全旅恐怕找不出六百名会操作无人机的战士。”

    李云龙倒是挺乐观。

    “无人机操作员的问题不用担心,只要有几个骨干,把架子搭起来。

    不会操作可以慢慢学,最多摔几架无人机。只要没有人员伤亡,这些装备都是小事!”

    邢治国也说道:“这样很好啊!想不到老邢我初到独立旅,咱们旅就有了空军。早知道咱就早点来啊!”

    “哈哈哈哈,对对对,我看咱们就能者多劳,把这个后勤工作交给邢旅长吧。

    老赵以后就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学习、与地方的关系等等,担子也不轻。

    我近期主要负责跟总后勤部要装备。”

    李云龙就此安排下了工作。

    “没问题!后勤就放心交给我。

    我看咱们的飞行团不要200架无人机了,弄个270架吧。

    分三个飞行大队,一个大队90架。每个大队分三个中队。”

    邢治国也是痛快人,都是为抗倭大业做贡献,自己有多大力就出多大力。现在不是谦虚的时候。也没人计较付出与收入是不是对等。

    李云龙和赵刚都没什么意见。组建飞行团的事就由张大彪去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