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别人亮剑,我亮导弹! > 第190章 磁性战术

别人亮剑,我亮导弹! 第190章 磁性战术

    晚上剩下的一个多小时果然安全,没再受到攻击。

    吃完早饭以后,参谋长让三个团向北侦察前进;两个团两翼侦察;后面还有两个团在延河两岸沿着来路来回侦察和传递消息。

    遇到敌军,立即用炮轰!

    与我军小分队相比,c1军的优势就是人多!如果我军八百人停下来和c1军的一个团打阵地战,虽然依靠绝对领先的战术素养,我军仍然可以获胜,但这伤亡小不了。大概能毙敌一千,自伤两百。

    这伤亡比绝对算得上赔本买卖!

    这里还要解释一下:姜无发军一般只能保证每日两餐,而且两极分化,军官吃得很好,大鱼大肉都有,士兵连温饱都保证不了。

    在战时会有所有提升。此时一是在战时;二是鬼子及时撤走,南方破坏不严重,粮食增产,这才保证了战时的一日三餐。

    而我军即使是历史上,伙食也比南军好。因为我军官兵平等,粮食补给确实能到士兵手里。

    我军攻击安塞的小分队连夜向北方转移,一直到李家沟才停了下来,此地距离安塞三十公里以上。以c1军在山沟里的行军速度来说,一天时间不可能追到这里。

    这才停下来,匆匆吃完午饭,倒头就睡。

    特种兵也不是铁打的,也需要吃饭睡觉。他们已经一天一夜加小半天没合眼了。

    剩下的战士在安塞以北沿途埋设了地雷,在八百米以上距离,狙击手对突前的敌军进行狙杀。

    一天下来,敌人仅伤亡几十人。因为敌人害怕我军的火箭炮,一直不敢挤太密集,哪怕遇到“此面向敌”,伤亡也不大。

    而且敌人也有工兵,能够排除一些地雷。

    不过,走几步就让工兵排雷,行军速度十分缓慢,一天不过前进了五公里。

    为了避免晚上再被袭营,c1军在宿营地周围挂了铃铛,士兵们有了前车之鉴,睡觉都躲在战壕里或者射击死角处。

    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是宝贵的,每个人都想活得更有意义一些。

    我军也没有再骚扰敌军,毕竟我军也忙活了很长时间,也累了。只在他们吃早饭的时候又送上一份礼。但是人家吃饭时被炸习惯了,伤亡并不大。

    伤害虽然不大,侮辱性却很强,c1军被打出了火气。先用炮轰了10分钟,前出的两个团嗷嗷叫着往前冲。

    我军连停下来布置地雷的时间都没有,为了保证零伤亡,我军开始大踏步后撤。中间停下来打上几枪。

    “营长,敌人冲得太快了,咱们来不及埋雷啊!”

    “那不正好吗?别说了,保存体力,跑吧。咱的战士都能全副武装连续跑20公里。跟咱们赛跑,跑不死他!”

    敌军体力上当然比不上我军特种兵,他们连我军的普通战士都比不过。追击两公里后,速度慢了下来。迫击炮也落在了后面。

    “营长,敌人慢下来了。”

    “嗯,知道蒙古骑兵的放风筝战术吗?距离七百米以上,瞄准了,打几枪。”

    敌人刚想慢一点,停下来休息一下,马上就受到了攻击。偏偏迫击炮落在了后面,仅凭手里的轻机枪和步枪,对七百米以外的目标来说,能不能命中得看菩萨帮不帮他。

    浪费了几千发子弹,我军连个蹭破皮的都没有!

    气得敌军先头部队再次加快速度,想要与我军拉近距离。

    但是我军停下来并不是跑不动,而是要给他们加加油,让他们跑快点而已。凭他们的体能,想和我军拉近距离,无异于痴人说梦!

    这样走走停停,又走了两公里。

    当然,这么远的距离,我军也不能一枪一个,只击毙了十几个人。

    敌人终于跑不动了,不管我军再怎么挑逗,敌军死也不跑了!一定要等迫击炮跟上来。

    又过了将近一个小时,敌人的迫击炮赶了上来,我军见状又开始后撤。

    “军长,我觉得不对劲啊!敌人好像在故意引诱咱们向北追击,该不会有埋伏吧?”参谋长问道。

    “我也是这么想的。快,派人骑马追上先锋团,让他们慢一些,确保安全。只要咱们不被分割包围,又不聚在一起,敌人就拿咱们没办法!他们兵力有限,只能打打小埋伏。”

    很快,敌军先锋团被后方及时叫住,汇合炮兵后,慢慢向北搜索前进。

    到下午两点前后,敌军先头部队赶到了张家山,主力到了神仙桥。

    这时古寿三传来了命令,让c1军停止前进。因为c40军已经落在了后面,如果c1军再向前进,c40军侧翼将受到威胁。自己的后路也有被截断的危险。

    c40军要扫荡的区域到处沟壑纵横,十分难行,他们沿途没有遇到抵抗,但行军速度还是比c1军慢。

    那么在西边有我军的部队没有?

    事实上没有,但古寿三猜不出来。

    我方放弃延州的时候,既可以向西过河,也可以向北,暂不过河,那里也是我军控制区域。

    古寿三判断,不排除我军在秦省北部有主力部队的可能。

    而且在通讯中断的情况下,古寿三猜不到李云龙主力到了哪里,也判断不清李云龙主力的战略目的。他判断李云龙既有可能要重新夺回延州;也有可能要将仍在秦省的延州总部接应回晋省(事实上延州总部已经到了晋省,但古寿三不知道)。

    李云龙主力在过河后,失去了踪迹。

    那么李云龙部到了哪里呢?

    李云龙部原计划经马家河到延川,再到薛家沟,之后做出攻向延州的姿态,再突然转向北方,在延州以北地区歼灭敌军一到两个师。

    但古寿三身边有我们这边的人,将古寿三准备三个军渡河的消息,以及三个军到薛家沟一带布防的消息传了回来。

    如果我军继续攻向薛家沟,有可能被敌军粘住。此时我军的炮兵团会主要支援李云龙主力,黄河沿岸兵力空虚,有可能被敌人三个军渡河成功。

    一旦大量敌军过河,我军就很难将敌人后续部队阻击在黄河以西。

    因此张大彪提议放弃原计划,改为秘密向南,兜住古寿三的三个军。将其歼灭于黄河岸边。

    几万人的大军开动,要保密非常困难,因此李云龙让大军隐藏在吴家山一带的沟壑群当中。

    等敌军到达黄河岸边时,我军再依靠战术机动性强的优势,迅速向南机动,奔袭八十公里,堵住敌军归路。

    所以,李云龙部过河之后就销声匿迹,仿佛从来没过河一般。

    越是找不到李云龙主力,古寿三就越焦心。仿佛头上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般,不知什么时候它就会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