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魂冰心劫 第697章 宁可乱江州,不能乱天下
废园里传出的声音,如同莺歌燕语。只听这声音,便能让男人的骨头都酥了。赵公子脑海里甚至勾勒出这么一幅图景:
明亮的月光下,园中百花争艳。一群千娇百媚的闺阁少女,在花丛中嬉戏笑闹。
赵公子骨子里的淫性,战胜了刚才的疑虑。他又转了回来,毫不犹豫将门上写着红色“禁”字的封条扯下来,推开摇摇欲坠的木门,走进了废园中。
赵公子刚一进去,那破烂的木门“砰”地一声关闭了。门不再是那扇掉漆斑驳的破木门,而是在黑夜中,仍黑得发亮的厚重木板,仔细一看,形状有点像棺材的盖子。不过,那被赵公子扯坏的黄色封条,还粘在上面,已经碎成四块,那两个禁字也不如刚才鲜红。很快,一缕缕粘液从禁字上流下,发黑的颜色,如同放了很久很久的血液。
蓦然,平空起了一片浓雾,将整个废园笼罩了起来。
很快,浓雾散去,废园消失不见,显现出来的,是一片生长着柳树的山林。同时消失不见的,还有那个赵公子。
江州,水陆交通繁华之地。这里气候温暖,不仅是鱼米之乡,盛产丝绸,还有朝廷严格把控的铁和盐。这就使得江州成为魏朝是数一数二的富裕之地。人一有了钱,便会有更高的追求。江州文风盛行,有一座建在梅江边上,闻名全国的书院,“梅江书院”。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出现了不少士绅家族。士绅在江州的影响力甚至盖过了朝廷。其中以程、赵、文三大家族为士绅之首。这三家世代居于江州,对江州的各个方面均有掌控和影响,成为江州举足轻重的家族。再加上长久以来,三家互相通婚,形成铁板一块。江州的官员,对这三家也颇为忌惮。
厉王被分封到江州,将原配夫人汤王妃一部分族人迁来江州,便是为了在这三家的铁板中,钻出一个眼儿来。后来,厉王娶了程家女儿作王妃,又给世子梁景定了文家姑娘的亲事,皆是为了拉拢这三个家族。
厉王的到来,虽然让江州一地,多了一片天,但三家对江州影响并没减弱多少。厉王对这三家仍不敢小觑。
江州府公堂上,宁远恒刚审结一件案子,原告和被告心服口服地离开了府衙。
宁远恒将案卷合上,揉了揉发酸的脖子,抬起头看到公堂门口站着一个熟悉的人影。
“顾勋,进来!”
宁远恒朝门口喊。
顾勋大步来到宁远恒的案桌前。
“宁大人!”
“江州营那儿怎么样?”
“江州营和骁卫发生了几次冲突,都解决了。不过,江州营的兄弟对骁卫和厉王,越来越不满。”
“厉王出面了吗?”宁远恒放下手中的案卷问。
“没有,就是派了两名王府属官来安抚。”顾勋回答完,问:“大人,时机是否成熟?”
宁远恒呼了一口气,“还没有。必须等厉王亲自下场。所以这些日子,你还要继续在江州营加把火。”
“这个没问题,只是可怜那些兵士。”
“我知道。”宁远恒神色郁郁,“但如果不这样做,厉王带着这支军队会做什么,你我清楚。我宁可乱江州,也不能让他们乱天下。”
顾勋点点头,他知道宁远恒这是无奈的选择。
“顾勋,拿回江州的兵权,我给你记一大功。”宁远恒笑道。
“我不要什么功,我只想看到厉王所有的野心都落空。”
“一定会。只要我在江州,就绝不让厉王祸害天下。除非他的军队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
顾勋看着宁远恒一脸坚定,心潮澎湃。他不顾生死,铁心跟随宁远恒,就是服气宁远恒那一片为国为民之心。
顾勋走后,宁远恒正在看公文,一个杯子放到了他面前。
宁远恒知道是叶川端来的茶。
“大人,你天不亮就来公堂了,要不休息会儿吧!”叶川小声提醒。
宁远恒抬头,朝公堂外看了一眼,顿时感觉有点刺眼。外面已经阳光灿烂,他确实在这里坐了不短的时间了。
宁远恒问:“李先生来没来?”
“来了!”叶川赶忙回答,“李先生正在他的卦摊上。”
“行,休息一下。”宁远恒将手中公文放下,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
“我们去李先生那里走上一圈。”
宁远恒脱下官服,换上便服,和叶川走出了府衙。
江州的街道上,繁华依旧,车马行人,来来往往。商铺开门营业,小摊位上摆满了商品。这里是一片平静又繁华的景象。
宁远恒站在府门前的台阶上,向一旁望去。一张卦桌前,已经排满了人。一位俊美的年轻人坐在卦桌后,正与面前的人交谈。
年轻人身上还是一身白衣。年轻人总是那么淡然潇洒,身上的白衣总是那么干净整齐。这让宁远恒产生一种错觉,他不应该属于这个污浊的尘世。
“大人!”
叶川的声音,把宁远恒从遐想中拉回现实。他这才撩袍走下台阶,走向卦摊。
李清寒看了一眼手里的竹签,然后对面前的妇人道:“半年前,你是不是借了一笔钱,答应尽快还。”
妇人看着李清寒,眼神闪烁,犹犹豫豫没说话。
李清寒把竹签往签筒一掷,不客气地道:“你若连我也隐瞒,我帮不了你!”
“别,先生,我说。先生算得对。我确实从我弟妹的娘家借了钱,答应五个月内还。”妇人慌乱地说。
“你家现在明明有能力还钱,为何不还?”
“那钱是从我弟妹的娘处拿到的。一个月前,老太太去世了,我就想,那个老太太没和儿女住在一起,或许没人知道这件事。我便想等等,若是有人来讨就还了,若是无人讨要,不就省下了这些钱。”
李清寒冷冷一笑,“你以为人死就一了百了了吗。你儿子的病便是冥冥之中债主在向你讨这笔债。直到你儿子请医吃药的钱,满了那笔连本带利的债额。所以,你若不想还钱,便回去等着,继续给你儿子看病吃药。过上一个月或两个月,受够病痛的折磨,你儿子的病自会好”
“啊!”妇人大惊,“先生,我愿意还钱,只求我儿的身体快点好起来。你教教我该怎么做?”
“将钱还与债主的后人,然后去债主的坟前祈告一番。不出三日,你儿子的病自会好转。”
“好,好,我马上去!”
妇人从卦桌旁站起来,小跑着离开了。
妇人一离开,后面的人马上接过来。
“先生,我家的牛不见了,您帮我找找,我家的几亩地,还指望这头牛。”
李清寒刚要说话,偏头间,便看到了站在一旁的宁远恒。
明亮的月光下,园中百花争艳。一群千娇百媚的闺阁少女,在花丛中嬉戏笑闹。
赵公子骨子里的淫性,战胜了刚才的疑虑。他又转了回来,毫不犹豫将门上写着红色“禁”字的封条扯下来,推开摇摇欲坠的木门,走进了废园中。
赵公子刚一进去,那破烂的木门“砰”地一声关闭了。门不再是那扇掉漆斑驳的破木门,而是在黑夜中,仍黑得发亮的厚重木板,仔细一看,形状有点像棺材的盖子。不过,那被赵公子扯坏的黄色封条,还粘在上面,已经碎成四块,那两个禁字也不如刚才鲜红。很快,一缕缕粘液从禁字上流下,发黑的颜色,如同放了很久很久的血液。
蓦然,平空起了一片浓雾,将整个废园笼罩了起来。
很快,浓雾散去,废园消失不见,显现出来的,是一片生长着柳树的山林。同时消失不见的,还有那个赵公子。
江州,水陆交通繁华之地。这里气候温暖,不仅是鱼米之乡,盛产丝绸,还有朝廷严格把控的铁和盐。这就使得江州成为魏朝是数一数二的富裕之地。人一有了钱,便会有更高的追求。江州文风盛行,有一座建在梅江边上,闻名全国的书院,“梅江书院”。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出现了不少士绅家族。士绅在江州的影响力甚至盖过了朝廷。其中以程、赵、文三大家族为士绅之首。这三家世代居于江州,对江州的各个方面均有掌控和影响,成为江州举足轻重的家族。再加上长久以来,三家互相通婚,形成铁板一块。江州的官员,对这三家也颇为忌惮。
厉王被分封到江州,将原配夫人汤王妃一部分族人迁来江州,便是为了在这三家的铁板中,钻出一个眼儿来。后来,厉王娶了程家女儿作王妃,又给世子梁景定了文家姑娘的亲事,皆是为了拉拢这三个家族。
厉王的到来,虽然让江州一地,多了一片天,但三家对江州影响并没减弱多少。厉王对这三家仍不敢小觑。
江州府公堂上,宁远恒刚审结一件案子,原告和被告心服口服地离开了府衙。
宁远恒将案卷合上,揉了揉发酸的脖子,抬起头看到公堂门口站着一个熟悉的人影。
“顾勋,进来!”
宁远恒朝门口喊。
顾勋大步来到宁远恒的案桌前。
“宁大人!”
“江州营那儿怎么样?”
“江州营和骁卫发生了几次冲突,都解决了。不过,江州营的兄弟对骁卫和厉王,越来越不满。”
“厉王出面了吗?”宁远恒放下手中的案卷问。
“没有,就是派了两名王府属官来安抚。”顾勋回答完,问:“大人,时机是否成熟?”
宁远恒呼了一口气,“还没有。必须等厉王亲自下场。所以这些日子,你还要继续在江州营加把火。”
“这个没问题,只是可怜那些兵士。”
“我知道。”宁远恒神色郁郁,“但如果不这样做,厉王带着这支军队会做什么,你我清楚。我宁可乱江州,也不能让他们乱天下。”
顾勋点点头,他知道宁远恒这是无奈的选择。
“顾勋,拿回江州的兵权,我给你记一大功。”宁远恒笑道。
“我不要什么功,我只想看到厉王所有的野心都落空。”
“一定会。只要我在江州,就绝不让厉王祸害天下。除非他的军队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
顾勋看着宁远恒一脸坚定,心潮澎湃。他不顾生死,铁心跟随宁远恒,就是服气宁远恒那一片为国为民之心。
顾勋走后,宁远恒正在看公文,一个杯子放到了他面前。
宁远恒知道是叶川端来的茶。
“大人,你天不亮就来公堂了,要不休息会儿吧!”叶川小声提醒。
宁远恒抬头,朝公堂外看了一眼,顿时感觉有点刺眼。外面已经阳光灿烂,他确实在这里坐了不短的时间了。
宁远恒问:“李先生来没来?”
“来了!”叶川赶忙回答,“李先生正在他的卦摊上。”
“行,休息一下。”宁远恒将手中公文放下,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
“我们去李先生那里走上一圈。”
宁远恒脱下官服,换上便服,和叶川走出了府衙。
江州的街道上,繁华依旧,车马行人,来来往往。商铺开门营业,小摊位上摆满了商品。这里是一片平静又繁华的景象。
宁远恒站在府门前的台阶上,向一旁望去。一张卦桌前,已经排满了人。一位俊美的年轻人坐在卦桌后,正与面前的人交谈。
年轻人身上还是一身白衣。年轻人总是那么淡然潇洒,身上的白衣总是那么干净整齐。这让宁远恒产生一种错觉,他不应该属于这个污浊的尘世。
“大人!”
叶川的声音,把宁远恒从遐想中拉回现实。他这才撩袍走下台阶,走向卦摊。
李清寒看了一眼手里的竹签,然后对面前的妇人道:“半年前,你是不是借了一笔钱,答应尽快还。”
妇人看着李清寒,眼神闪烁,犹犹豫豫没说话。
李清寒把竹签往签筒一掷,不客气地道:“你若连我也隐瞒,我帮不了你!”
“别,先生,我说。先生算得对。我确实从我弟妹的娘家借了钱,答应五个月内还。”妇人慌乱地说。
“你家现在明明有能力还钱,为何不还?”
“那钱是从我弟妹的娘处拿到的。一个月前,老太太去世了,我就想,那个老太太没和儿女住在一起,或许没人知道这件事。我便想等等,若是有人来讨就还了,若是无人讨要,不就省下了这些钱。”
李清寒冷冷一笑,“你以为人死就一了百了了吗。你儿子的病便是冥冥之中债主在向你讨这笔债。直到你儿子请医吃药的钱,满了那笔连本带利的债额。所以,你若不想还钱,便回去等着,继续给你儿子看病吃药。过上一个月或两个月,受够病痛的折磨,你儿子的病自会好”
“啊!”妇人大惊,“先生,我愿意还钱,只求我儿的身体快点好起来。你教教我该怎么做?”
“将钱还与债主的后人,然后去债主的坟前祈告一番。不出三日,你儿子的病自会好转。”
“好,好,我马上去!”
妇人从卦桌旁站起来,小跑着离开了。
妇人一离开,后面的人马上接过来。
“先生,我家的牛不见了,您帮我找找,我家的几亩地,还指望这头牛。”
李清寒刚要说话,偏头间,便看到了站在一旁的宁远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