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病秧子首辅的招赘夫郎 > 第157章 成亲

病秧子首辅的招赘夫郎 第157章 成亲

    三个大男人,也就黄广仁还保持清醒,黄广义直接趴桌子上,嘴里时不时含糊地叫着含娘的名字。

    听的林白含小脸泛红,心里乐滋滋地道:“大哥,相公醉了,我扶他回房。”

    黄广仁扒了口饭,瞧着已经迷糊的弟弟,笑道:“广义这酒量,还得练练。”

    因为身体原因,顾满仓也就喝了三杯酒,白皙的脸上染上薄红,虽然眼神有些飘忽,但理智还是清醒的。

    吃完饭后,事情已经办成,柳小如就不再多留,简单跟黄家人告辞,便离开了。

    酒意上头,顾满仓脚步有些虚浮,只能由柳小如牵着走,柳小如另一只手还提着一对猪腰子,二人手牵着手慢慢地走着。

    黄广仁知晓二人即将成婚,专门给准新郎官补身体用的。

    驾着牛车回家的路上,寒冷的凉风吹在顾满仓发烫的脸上,原本混沌的脑子慢慢地恢复冷静。

    回到柳家时,顾满仓就剩身上有些许酒气。

    一对猪腰子,柳小如当晚就趁着新鲜给做了其中一个,加上空间里的鲜枸杞,盛了一大汤碗的猪腰枸杞汤。

    猪腰枸杞汤,具有很好的肾阴、补肾阳、固精强腰的作用。

    尤其对男人,大补!

    晚上吃饭时,赵东临瞧着只有赵东临在喝汤,以为是给满仓哥补身体的药膳,多嘴问了句:“满仓哥,这补汤,好喝吗?”

    顾满仓低头喝着汤,藏在发丝间的耳朵尖通红,听到赵东临的问话,猛地咳嗽了声,差点呛到把自己送走。

    刘香云可不是像赵东临什么都不懂,见哥婿臊红了脸,不忍心再逗他,瞪了眼赵东临道:“吃饭时,别说话。”

    莫名被训了一顿,赵东临委委屈屈地低头扒饭,他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

    猪腰配枸杞,功效之强大,让顾满仓当晚就做了个春梦,醒来发现自己的异样,险些羞愤欲死。

    正月初九的时候,柳小如赶着车,带刘香云去了趟镇上,买了些酒水喜糖什么的。

    宴席上的鸡鸭鱼肉,猪肉直接在孙屠户处定了二十斤,鱼肉是在陈娘子家定的,清水河里的清水鱼,其余都就近在周边的村里买,比镇上买的便宜不少。

    初十这天,顾家姑母来了,一起来的,还有于姑父,表弟于岩留在家里照顾祖母没来。

    夫妻俩就住在顾家老宅,已经被刘香云带着柳树打扫布置过,可以直接住下。

    一起住在顾家老宅的,还有准新郎顾满仓,他是入赘柳家的,自然要柳小如当天亲自迎娶回家。

    成婚前三天,新婚夫夫不能相见,否则不吉利。

    赵东临也跟着一起住在顾家老宅里,陪着顾家人布置,顾兰心灵手巧,顾家老宅门上窗上,都贴了大红喜字,瞧着十分地热闹喜庆。

    这三天,柳小如比顾满仓要忙多了,顾满仓只要老实待在屋里,等柳小如去迎娶就行,而柳小如要为新婚当天的席面奔波。

    还好方家跟村长家,都来了人帮忙,席面要用的桌椅板凳和锅碗瓢盆,都要在村里借。

    村里人看在方家跟村长家的面儿上,倒是很顺利,没人小气不肯借。

    总之事情十分顺利,一切顺顺利利地来到了喜宴前天晚上。

    顾满仓正坐在堂屋里看书,因为赵东临正在屋里用水,他正看得入神,姑母顾兰走了过来。

    顾兰有些感慨,小时候大哥大嫂总担心小外甥站不住,这一晃将近二十年过去了,小外甥长成了翩翩少年郎,明日都要成亲了。

    姑母在桌前坐下,顾满仓一开始就知道了,正等待着姑母的后话,半晌过去了,姑母一言不发,只是盯着他看。

    他抬眸看向顾兰,“姑母,可是有话要嘱咐我?”

    顾兰从往事中抽离出来,笑着道:“没有,姑母只是感慨,一晃你都要成亲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顾满仓点头作回应,时间确实过得很快,三个月前,他还是被抛弃在柳家门口的小病秧子,如今身体好转,明日就要有新家了。

    新家,他跟夫郎的家。

    由于顾满仓是入赘,顾兰只能嘱咐他,要警惕顾满田的前车之鉴,让他好好对夫郎云云的。

    顾满仓一一点头,他爹娘皆不再,亲大哥顾满田也断绝了关系,就剩姑母一个亲人了,对于姑母过来的叮嘱,他自然都牢记在心。

    最后的最后,顾兰从袖子里拿出一本巴掌大的小册子,塞到小外甥手里,小外甥没爹没娘,那档子事情也没有经验,自然由她这个姑母代劳。

    再怎么样顾兰也是个妇人,有些话实在难以启齿,只道:“这本小册子,今晚你简单看看,最好全都记下来。”

    对上顾满仓茫然的眼神,顾兰老脸一红,丢下句,“听姑母的,一定要看,对你有好处。”

    按照习俗婚娶在黄昏,席面儿也就得吃夜饭,而柳家一大早就忙活了起来,搬桌子搬凳子,切菜洗菜炒菜,忙活得不亦乐乎。

    下午时分,柳家陆陆续续来人了,因着薛大夫跟村长的面子,还有顾童生身子转好,未来成了不定数,村里人也十分给面子,来了不少人。

    因着顾满仓是新郎官,柳家这边的账房先生,是赵东临来写,在正月这段时间里,赵东临苦练毛笔字,一手鸡扒的字总算是能看了。

    在乡下随份子,大多数都是直接给东西,或粮食,或鸡蛋,或地瓜白菜等,只有少数人家送了铜板。

    柳家就一个寡母,没有男主人,身为师父的薛大夫,便和柳小如一起招呼客人,薛琪跟在身后,提着喜糖桂圆花生什么的。

    柳家院子,加上陈家的院子,一共摆了八桌,没来帮闲单纯吃席的就坐在桌上,一起聊天。

    “这柳家真有意思,还真是招赘啊,柳小如一个小哥儿在外头宴客,男人在家里待嫁,说出去让人笑死。”

    “你可少说两句,这如哥儿,如今是薛大夫的徒弟,以后要接薛大夫的班,咱们以后谁头疼脑热的,不要他看,得罪了人,对咱们没好处。”

    “就是就是啊,招赘嘛,杜家不也是,没什么稀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