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武神伐仙 > 第1557章 从细而攻

武神伐仙 第1557章 从细而攻

    纪如渊怒气冲冲地回到礼部衙门,脚步重重地踏在青石板上,

    每一步都仿佛带着无尽愤懑,

    衙门里的官员们看到他这副模样,纷纷低下头,

    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触了霉头。

    纪如渊径直走进自己的书房,“砰”的一声关上门,巨大的声响在衙门里回荡。

    他坐在椅子上,脸色阴沉得可怕,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凶狠与不甘。

    “海岳,竟敢坏我好事!”

    纪如渊咬牙切齿地说道,双手紧紧地握着椅子的扶手。

    这时,他的心腹幕僚李文博小心翼翼地推开门,

    轻手轻脚地走进来,躬身说道:

    “大人,消消气,莫要气坏了身子,

    如今事情已成定局,咱们还是得想个法子应对才是。”

    纪如渊抬起头,狠狠地瞪了李文博一眼,没好气地说道:

    “应对?你倒是说说,该如何应对?

    那海岳的杂报如今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

    淮南王的名声都好转了几分,咱们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费了!”

    李文博眼珠一转,思索片刻后说道:

    “大人,依下官之见,咱们礼部也不能坐以待毙。

    那海岳能办杂报,咱们为何不能办一个类似的邸报,来取信民间?”

    纪如渊听了,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但随即又皱起眉头,说道:

    “这谈何容易,那杂报能迅速传播,

    是背靠集市,那里人来人往,人都信海岳的,

    咱们礼部虽有些名头,但现在人手紧缺,

    但要在短时间内办起来,并非易事。”

    李文博连忙说道:

    “大人,咱们礼部掌管着文教礼仪之事,在文人墨客中颇有影响力。

    只要大人一声令下,召集一些善于笔墨的文人,

    再拨些银两,办个类似组织并非难事。

    咱们可以刊印一些文章,讲解四书五经以及礼仪,

    再分出一部分来,专门揭露淮南王新政的弊端,

    让百姓们明白这新政不过是淮南王为了一己私欲而推行的,并非真心为了百姓好。”

    纪如渊听了,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思索。

    他站起身来,在书房里来回踱步,过了一会儿,停下脚步说道:

    “此计虽可行,但要想办得有声有色,与那杂报抗衡,还需好好谋划一番,

    李文博,你且说说,有何计划?”

    李文博见纪如渊有了兴趣,心中一喜,连忙说道:

    “大人,首先咱们要选一个合适的地点作为刊印文章的地方,

    这地点既要隐蔽,又要方便文人墨客们聚集交流。

    下官觉得,城西的那座废弃书院就不错,

    那里地方宽敞,又少有人去,正好可以取用。”

    纪如渊想了想,说道:

    “废弃书院?嗯,那地方倒是合适,接着说。”

    李文博接着说道:

    “选好地点后,咱们便要召集文人,不是还有一些进京赶考的读书人在嘛,

    到时候大人可以以礼部的名义,发出召集令,邀请他们来相聚,

    到时候许以重利,让他们为咱们撰写文章。

    这些文人平日里自诩清高,但面对名声的诱惑,想必也不会拒绝。”

    纪如渊冷笑一声,说道:

    “哼,文人大多贪名利,这倒不难,

    只要给足了名声银两,他们自然会乖乖听话。”

    李文博继续说道:

    “文章写好后,咱们便要刊印分发,

    大人可以动用礼部衙门的刊印坊,将文章刊印成册,

    然后让下人们在京城的大街小巷、茶楼酒肆等地分发,让更多的人看到。

    同时,咱们还可以安排一些人在闹市中宣扬文章,引导百姓们关注。”

    纪如渊听了,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笑容,说道:

    “李文博,你倒是想得周全,此事就交给你去办,

    一定要尽快办起来,不可拖延。

    嗯...就十日吧,将这个组织办起来,刊印出第一批文章。”

    李文博连忙躬身应道:

    “是,大人。下官一定竭尽全力,不辜负大人期望。”

    说罢,李文博便匆匆离开书房,去筹备此事。

    纪如渊坐在椅子上,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

    ......

    李文博的动作很快,不到三日,城西废弃书院里便热闹非凡。

    李文博站在书院正堂里,看着眼前聚集的二十多位文人,脸上露出得意笑容。

    这些文人有的身着华服,有的则是一袭青衫,

    但都神情傲然,自认为有着满腹才华。

    李文博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

    “诸位,今日将大家召集于此,乃是为了共谋一件大事。

    如今淮南王推行新政,妄图改动祖宗之法,惹得天怒人怨,

    我等身为文人,当以笔为刃,

    揭露这新政的弊端,让百姓们明白真相。”

    一位身着华服的读书人皱了皱眉头,说道:

    “李大人,我等虽愿意为大人效力,但不知大人能给我等多少酬劳?

    毕竟这撰写文章也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

    李文博微微一笑,说道:

    “诸位放心,大人早已备下厚礼,

    只要诸位用心撰写文章,每撰写一篇,大人便赏银十两,

    若是文章能在民间引起轰动,另有重赏。”

    那些读书人听了,眼中纷纷露出贪婪。

    十两银子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足够他们过上一段逍遥日子了。

    “李大人放心,我等定当竭尽全力,撰写出痛击要害的文章。”一位青衫文人连忙说道。

    李文博满意地点点头,说道:

    “好,那诸位便开始撰写吧,三日后,将写好的文章交到我手中。”

    文人们纷纷点头,然后各自找了个位置坐下,开始奋笔疾书,

    一时间,书院里只听到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

    不到一日,许多文章就已经交到了李文博手中,

    他仔细翻阅了一遍,脸上露出满意,

    这些文章大多言辞犀利,将淮南王的新政贬得一无是处,正合他的心意。

    “好,诸位写得非常好,我这就将文章送去刊印,

    不出几日,这些文章便会传遍京城大街小巷。”李文博说道。

    在场众人听了,脸上纷纷露出得意神情,

    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文章在京城引起轰动的场景。